數量已達1482隻!雲南昭通大山包迎來黑頸鶴遷徙高峰

2020-11-26 中國青年網

連日來,雲南昭通大山包黑頸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迎來鶴群遷徙越冬高峰。據大山包保護區管護局統計的最新數據,截至11月26日10時,已發現1482隻黑頸鶴飛抵大山包越冬。

保護區工作人員介紹,今年11月9日,首批9隻「高原精靈」黑頸鶴飛抵大山包,雖然比往年推遲了兩天,但遷徙速度卻十分快。大部分黑頸鶴將在這裡棲息生活200多天,小部分黑頸鶴在大山包中轉休整、補充食物後,還將飛往雲南曲靖會澤、巧家馬樹、貴州草海等地越冬。

大山包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頸鶴的重要越冬棲息地,這裡的黑頸鶴數量約佔全球總數的六分之一。目前,遷徙至大山包越冬的黑頸鶴數量仍在增長中。(總臺央視記者 陳堅)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相關焦點

  • 1482隻黑頸鶴翔集昭通大山包 大量候鳥也來「湊熱鬧」
    大山包保護區越冬棲息的黑頸鶴數量已達到1482隻,一同遷徙過來的還有2000多隻候鳥。」11月26日,雲南昭通大山包保護區管護局工作人員欣喜地說道。1482隻黑頸鶴「幽會」大山包今年11月9日,首批9隻被譽為「鳥類熊貓」的黑頸鶴飛抵大山包,成為黑頸鶴遷飛到大山包越冬棲息的「先遣隊」。
  • 「高清組圖」1717隻!雲南大山包越冬黑頸鶴數量創歷史新高
    供圖雲南網訊(記者 沈迅 通訊員 吳太平 鄭遠見)11月27日,雲南大山包黑頸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監測統計到越冬黑頸鶴1717隻,比2018年11月23日統計到的1623隻多了94隻,這是1990年建立大山包保護區以來越冬黑頸鶴數量的最高紀錄。
  • 1938隻!昭通大山包黑頸鶴遷徙期數量達到歷史最高
    央廣網昭通11月30日消息(記者陳鴻燕 通訊員蘇燕)昭通大山包保護區黑頸鶴遷徙數據今天達到1938隻。是迄今為止歷年來大山包監測到黑頸鶴數量的最高紀錄。其中大海子溼地1352隻、長會口238隻、海腦殼溼地283隻、殷家碑溼地65隻。水域面積41公頃大海子溼地,是目前我國已知密度最大的黑頸鶴越冬地之一。
  • 雲南大山包自然保護區越冬黑頸鶴數量創新高
    雲南大山包黑頸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最新監測數據顯示,截至11月27日,抵達該保護區越冬的黑頸鶴數量達1717隻,創造了該保護區自1990年建立以來的最高紀錄。雲南大山包黑頸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吳太平介紹,從11月20日開始,每天抵達保護區的黑頸鶴數量逐漸增加,11月25日至27日,日均增加300隻以上。黑頸鶴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位於雲南省昭通市昭陽區的大山包黑頸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我國黑頸鶴單位面積數量分布最多的保護區。自建立保護區以來,這裡逐漸成為黑頸鶴在雲貴高原上最重要的越冬棲息地和遷徙中轉站。
  • 1938隻!佔全球1/6!雲南大山包黑頸鶴數再創歷史新高
    繼11月27日遷徙到昭通大山包的黑頸鶴1717隻,創歷年最高記錄後,11月30日,大山包保護區黑頸鶴遷徙數據再破紀錄,達1938隻,是至今為止歷年來大山包監測到黑頸鶴數量的最高紀錄。、黑頸鶴食物源基地建設、易地扶貧搬遷、生態保護與生態扶貧、黑頸鶴保護宣傳與救助等多種管護措施,有效提高了市民的愛鶴護鶴意識,大大改善了黑頸鶴的越冬棲息環境和野外生存空間,為大山包保護區黑頸鶴數量逐年增加創造了有利條件。
  • 黑頸鶴 | 若爾蓋的鶴寶寶移居昭通大山包過冬!
    11月24日,大山包保護區管護局工作人員在開展巡護工作過程中,監測到一個由三隻黑頸鶴組成的家庭鶴正在大海子溼地附近覓食,經工作人員仔細觀察,其中一隻黑頸鶴亞成體非常特殊,其右腿佩戴著編號為R13字樣的紅色彩環,小傢伙在其父母的守護下,時而漫步、時而抬頭張望、時而低頭覓食、時而梳理羽毛、時而展翅高飛,沐浴在溫暖的陽光下,顯得十分悠閒,其樂融融,這也意味著它們一家將要暫時安家於大山包
  • 黑頸鶴|若爾蓋的鶴寶寶移居昭通大山包過冬
    11月24日,大山包保護區管護局工作人員在開展巡護工作過程中,監測到一個由三隻黑頸鶴組成的家庭鶴正在大海子溼地附近覓食,經工作人員仔細觀察,其中一隻黑頸鶴亞成體非常特殊,其右腿佩戴著編號為R13字樣的紅色彩環,小傢伙在其父母的守護下,時而漫步、時而抬頭張望、時而低頭覓食、時而梳理羽毛、時而展翅高飛,沐浴在溫暖的陽光下,顯得十分悠閒,其樂融融,這也意味著它們一家將要暫時安家於大山包,渡過長達200多天的越冬期。
  • 1938隻!昭通大山包黑頸鶴數量再創歷史新高,觀鶴指南來了
    今年11月30日,據云南大山包黑頸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工作人員監測和統計,遷飛到昭通市昭陽區大山包保護區越冬棲息的黑頸鶴數量達到1938隻,一舉創造了該保護區從2003年成立並有觀測紀錄以來的歷史最高值
  • 首批黑頸鶴到達昭通大山包保護區 開啟2020年越冬模式
    央廣網昭通11月10日消息(記者陳鴻燕 通訊員蘇燕 趙子蛟)2020年11月9日,昭通大山包黑頸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在監測過程中,發現大海子溼地內有9隻黑頸鶴、2隻灰鶴在覓食,標誌著首批黑頸鶴已經順利到達大山包保護區開啟今年的越冬生活
  • 多樣星球|解密世界唯一高原鶴——黑頸鶴的遷徙蹤跡
    #多樣星球#第004期冬天在雲南昭通大山包溼地生活的上千隻高原精靈——黑頸鶴夏天去了哪兒?在做什麼呢?該保護區內黑頸鶴共900多隻,四川阿壩州若爾蓋全縣域內共有2000多隻(目前,全球統計的黑頸鶴總計已經突破一萬隻,繁殖地主要分布在西藏、青海與四川)。每年三月下旬都有上千隻黑頸鶴從雲南大山包和貴州草海等地飛回若爾蓋,到五六月份時雌鳥開始產卵。
  • 1938隻!雲南大山包越冬黑頸鶴數量創歷史新高!雲南最佳觀鳥地圖速度收藏
    據云南大山包黑頸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11月30日監測統計發現,今年飛到大山包越冬黑頸鶴數量共有1938隻!!佔了全球黑頸鶴數量的六分之一!這個數據,比2018年11月23日統計到的1623隻多了整整315隻,再次刷新了大山包保護區從1990年成立以來黑頸鶴觀測數量的歷史最高紀錄。
  • 從「人鶴爭地」到「人退鶴來」——雲南大山包環境整治促進人與...
    新華社昆明12月14日電 題:從「人鶴爭地」到「人退鶴來」--雲南大山包環境整治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新華社記者吉哲鵬  在平均海拔3000多米的高山溼地,雲遮霧繞裡、草山碧水間的一群群「優雅舞者」黑頸鶴,賦予這個大山包與眾不同的靈氣與神秘。
  • 若爾蓋:黑頸鶴展開遷徙之旅 先頭部隊抵達越冬地
    隨著氣溫的持續走低,棲息在四川阿壩州若爾蓋溼地的黑頸鶴開始了遷徙之路,預計在本月的20號左右所有的黑頸鶴都將會離開若爾蓋溼地。四川若爾蓋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我國最大的高原泥炭沼澤溼地,也是黑頸鶴在四川的繁殖棲息地之一,眼下這裡的大部分黑頸鶴媽媽都誕下了小鶴,兩隻成年鶴帶著一隻或者兩隻幼鶴悠閒地曬著太陽,或是在溼地覓食
  • 首批黑頸鶴到達昭通大山包保護區
    2020年11月9號,昭通大山包黑頸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在監測過程中,發現大海子溼地內有9隻黑頸鶴、2隻灰鶴在覓食,標誌著首批黑頸鶴已經順利到達大山包保護區開啟今年的越冬生活。作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頸鶴的越冬棲息地,已被國內外的科技工作者、攝影家所熟知。
  • 黑頸鶴抵達昭通大山包越冬
    本報訊(記者 沈迅 通訊員 鄭遠見) 11月9日,雲南大山包黑頸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在監測中發現9隻黑頸鶴、2隻灰鶴在大海子溼地覓食,標誌著黑頸鶴先遣隊已抵達大山包保護區開始越冬。大山包黑頸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黑頸鶴的重要越冬地和中轉站,經過多年保護管理,每年到此越冬的黑頸鶴種群穩定在1200隻至1400隻。接下來的幾天,如果天氣晴朗,黑頸鶴大部隊將陸續到達。大山包保護區管護局將加強巡護監測,確保黑頸鶴安全越冬。來源: 雲南日報
  • 4噸口糧已送達 專供今年到尋甸越冬的黑頸鶴
    到尋甸越冬的黑頸鶴逐年增加雲南尋甸黑頸鶴省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辦公室主任鄧長華介紹,尋甸黑頸鶴自然保護區位於尋甸縣中西部的六哨鄉、甸沙鄉、金所街道交界的高寒山區,總面積7217.32公頃。保護區為內陸溼地生態系統類型,主要保護對象為國家Ⅰ級重點保護及全球性易危物種黑頸鶴及其棲息地---亞高山沼澤化草甸溼地。
  • 大山包黑頸鶴再破紀錄達1938隻 佔全球1/6
    【大山包黑頸鶴再破紀錄達1938隻 佔全球1/6!】11月30日,雲南大山包保護區黑頸鶴遷徙數據再破紀錄,達1938隻,是至今為止歷年來大山包監測到黑頸鶴數量的最高紀錄。其中大海子溼地1352隻、長會口238隻、海腦殼溼地283隻、殷家碑溼地52隻。
  • 生態雲南 | 太好看「鳥」!不接受反駁
    5萬餘只據納帕海管護局及西南林業大學劉強老師團隊監測記錄顯示納帕海已成為國內黑鸛種群最大最集中、最為重要的越冬地和遷徙停歇地據納帕海管護局及西南林業大學劉強老師團隊監測記錄顯示,2019年、2020年黑鸛遷徙過程中最高數量達400餘只,越冬數量200餘只,納帕海已成為國內黒鸛種群最大、最集中、最為重要的越冬地和遷徙停歇地。
  • 冬日雲南,太好看「鳥」
    >步履不停不遠萬裡只為到雲南曲靖霑益海峰溼地目前中賊鷗已被列入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1717隻!這個數據是從1990年「大山包保護區」成立以來黑頸鶴觀測數量歷史最高紀錄「鶴舞高原」的奇觀讓大山包成了黑頸鶴之鄉享譽全球冬日的雲南宜人的氣候優美的生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