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監管」仍是銀行業關鍵詞全年13張千萬級罰單涉及這些違規高發區

2021-01-07 東方財富網

截至2020年12月31日,銀保監會和各地銀保監局針對銀行業開出超900張罰單,處罰金額超過9.45億元(註:罰單統計以作出處罰日期為準)。

其中,銀保監會對銀行及從業人員共罰款約4.62億元,各地銀保監局對銀行以及從業人員共罰款約4.83億元(註:統計不含各地銀保監分局開出的罰單)。

「千萬」級罰單共13張

從銀保監局、各地銀保監局開出的「千萬」級罰單來看,共12家銀行被罰,另外,銀保監會溫州監管分局也在2020年開出1張「千萬」級罰單。

13張罰款金額上千萬的罰單涉及銀行包括民生銀行、浙商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廣發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工商銀行襄陽分行、中信銀行、上海銀行、興業銀行、上海浦發銀行、北京銀行以及交通銀行溫州分行,合計被罰約6.076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13張罰單中,2張罰單金額上億。其中,民生銀行領到全年罰款金額最大罰單,被沒收違法所得296.47萬元,罰款1,0486.47萬元,罰沒合計1,0782.94萬元,作出處罰日期為2020年7月14日。浙商銀行被罰款1,0120萬元,作出處罰日期2020年7月13日。

2家銀行為何領到「億元」罰單?

銀保監罰決字〔2020〕16號內容顯示,浙商銀行因違背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銀行業監督管理法》第二十一條、第四十六條第(五)項規定和相關審慎經營規則的規定,存在關聯交易未經關聯交易委員會審批、對上海分行理財業務授權混亂、通過保險資管計劃協助他行將存放同業款項轉為一般性存款、通過違規發售理財產品實現本行資產虛假出表、不良資產虛假出表等共計31項違法違規事實。

銀保監罰決字〔2020〕43號內容顯示,民生銀行因30項違法違規事實,涉及為「四證」不全的房地產項目提供融資、多名擬任高管人員及董事未經核准即履職、年報信息披露不真實、違規轉讓不良資產等方面,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銀行業監督管理法》第二十條、第二十一條、第四十六條第(一)、(五)項,《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第四十條、第五十五條、第七十四條規定和相關審慎經營規則。

另外,在「千萬」級罰單中,引起較多關注的是對中國銀行的行政處罰,該行因「原油寶」事件被罰款5050萬元。(詳細報導:「原油寶」事件處罰結果出爐:中行領5050萬元罰單,全球市場部總經理等4人被警告並罰款 )

涉房、公司治理成違規高發區

在銀行的違法違規行為中,涉及的業務包括存貸業務、同業業務、理財業務、涉房業務、公司治理等多方面。

其中,銀行資金違規流向房地產仍是2020年監管重點關注的領域之一,從銀行被處罰的違規行為可以發現,個人貸款資金、對公貸款資金、理財資金、同業資金等均存在違規流向房地產的現象。

據界面新聞記者統計,在上述13張罰金超過千萬的罰單中,就有8家銀行的違規行為涉及房地產領域。

「目前,我國房地產相關貸款佔銀行業貸款的39%,還有大量債券、股本、信託等資金進入房地產行業。可以說,房地產是現階段我國金融風險方面最大的『灰犀牛』。」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在近期發表的《完善現代金融監管體系》一文中指出,房地產與金融業深度關聯。

早在2020年1月初,銀保監會發布的《關於推動銀行業和保險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指出,銀行保險機構要落實「房住不炒」的定位,嚴格執行房地產金融監管要求,防止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市場,抑制居民槓桿率過快增長,推動房地產市場健康穩定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在2020年的銀行罰單中,商業銀行的公司治理、內控管理是也是監管尤為關注的問題之一,此前部分暴露了較大風險的銀行機構,在公司治理方面均存在嚴重漏洞。

在「千萬」級罰單中,較為典型的案例是交通銀行溫州分行,該行因內控管理嚴重缺失、客戶經理利用職務便利辦理虛假抵押貸款,被銀保監會溫州監管分局罰款人民幣2820萬元,作出處罰日期是2020年11月3日。

「低效的公司治理確實是當前我國銀行保險機構尤其是諸多中小機構風險事件的主要根源。」2020年12月31日,銀保監會相關負責人在答記者問中強調。

當前,公司治理問題已經引起監管的重視。據了解,針對當前公司治理領域存在的突出問題,2020年銀保監會主要開展了四方面的工作。

一是發布《健全銀行業保險業公司治理三年行動方案(2020-2022年)》,系統提出了三年內公司治理監管和改革的藍圖,按照標本兼治、分類施策、統籌推進的原則規劃各項重點工作。

二是加速彌補公司治理監管制度短板。研究制定可供銀行保險機構共同遵循的統一的公司治理準則。針對大股東行為、關聯交易、薪酬扣回、董事監事履職評價等若干重點問題,分別制定專項監管規制。建立銀行保險機構股權管理不良記錄系統。

三是組織開展覆蓋全部商業銀行和保險機構的首次公司治理監管評估。從黨的領導、股東治理、董事會治理等8個維度進行綜合評級,評級結果作為監管部門實施分類監管的重要依據。

四是開展股權和關聯交易專項整治「回頭看」及「資本不實和股東不實」排查,覆蓋4600餘家法人機構,查處股權違規問題3000多個。分兩批次向社會公開違法違規情節嚴重的47家股東名單。

(文章來源:界面新聞)

相關焦點

  • 2020年銀行業罰單一覽:3800餘張罰單罰超15億 千萬級別罰單頻現
    銀行業監管力度持續加強。企業預警通App顯示,2020年,銀保監會及各級銀保監局共披露了3878張罰單(以銀保監會官網公示日期計,下同),合計被罰約15.42億元,罰單數量與數額均超過去年全年,且多家銀行單筆罰款金額超過千萬。  從罰單數量看,下沉至各地的農商行為領取罰單的主力軍。
  • 銀保監會:「2021罰單」已發23張,銀行業合計13張
    來源:資本邦1月13日,資本邦了解到,自2020年以來,市場多家機構因信貸管控不審慎被銀保監會處罰,其中尤以銀行業為「重災區」。近期,浙江稠州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嘉興分行因信貸管理不審慎,個人經營性貸款資金被挪用於購房,被處罰款人民幣30萬元。
  • 2018年銀監會將做這些事情
    3452張罰單,1877家機構、1547名責任人員被罰,罰沒金額近30億元!在銀行業監管史上,從來沒有這麼多銀行機構在一年內吃了這麼多罰單。與2016年相比,處罰機構數量增長近3倍,罰沒金額超過10倍!  這讓中國銀監會著實過了一個忙碌而充實的別樣2017。
  • 興業銀行一周連收11張罰單 涉多項違規被罰248萬元
    記者 李娜 實習記者 閆佳佳 報導1月12日,馬鞍山監管分局對興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興業銀行")馬鞍山分行連開3張罰單,劍指其違規轉嫁抵押評估費等違法違規行為。近日,興業銀行還因違規向地方政府融資平臺提供融資、誤導客戶購買財產保險並承擔保費、違規發放個人住房貸款等違法違規行為收到銀保監會處罰。2021年以來,興業銀行共收到銀保監會11張罰單,合計罰款248萬元。值得注意的是,興業銀行因信用減值損失大幅度增長導致其淨利潤下滑了5.08%。
  • 中國平安36%業務急需整頓:平安財險2020年四季度吃13張監管「罰單」
    《電鰻快報》研究發現,平安財險在2020年四季度收到中國銀保監會的13張行政處罰罰單,其中,貴州、湖南、北京是重災區。此外,平安財險和其最重要的車險業務,投訴量均排名行業第二。佔比36%業務板塊「集中」收監管「罰單」根據中國平安公開披露信息,2020年1-11月份,平安財險實現原保費收入2624.4872億元,為中國平安保險業務的第二大控股子公司。
  • 連吃13張罰單、淨利潤不斷下降,資管巨頭如何破局?
    作者:戴鄂編輯:繆凌雲來源:獨角金融近日,銀保監會對長城資產及旗下附屬公司進行了處罰,罰單有13張之多。在領到罰單的同日,長城資產及旗下一些公司還受到銀保監會發文點名批評。銀保監會在文章中指出:「本次行政處罰主要基於我會前期對長城公司風險管理及內控有效性現場檢查發現的違法違規行為。」
  • 上海保監局2天開出13張罰單,點名這6家公司
    高壓監管的態勢正在向地方監管蔓延。  5月16日至17日,上海保監局連續開出13張罰單,涉及6家公司。其中,財務造假是最大問題。  《國際金融報》記者對13張罰單進行梳理發現,被點名的6家公司是:上海誠源保險經紀有限公司(2張)、華安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3張)、華泰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2張)、渤海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2張)、上海智鶯保險代理有限公司(2張)、中意財產保險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2張)。  被點名的公司都有同一個問題:財務造假。
  • 監管火力全開!7月已有12張罰單砸向私募,知名機構也中招……
    來源:中國基金報私募監管旋風雷厲風行,進入7月,地方證監局已經發布了12張罰單,針對轄區內的問題私募機構。比如深圳證監局對紅樹基金一口氣發出4張罰單,公開譴責,因為其情節嚴重,社會危害性大,嚴重損害投資者合法權益和社會公共利益,要求公司及高管做好風險處置。
  • 開年第一周收9張罰單 長安銀行減值損失佔營收超四成
    來源:投資者網《投資者網》丁琬瓔來自銀保監會官網的數據,2021年開年第一周,長安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長安銀行")可謂罰單"大豐收":9張罰單,合計被罰近300萬元。實際上,在1年內,該行共收到29張罰單,而同樣總部位於西安、資產規模接近的上市城商行,西安銀行,同期收到11張罰單。
  • ...上海開出首張「頂額罰單」,這家花鳥市場經理辦公室竟有煙缸
    但同時,一些控煙重點難點場所如餐飲單位的包間,KTV、網吧等娛樂場所,商務樓宇,綜合商業體等仍存在違規現象。不久前,閔行區衛生健康委開具了本市控煙違法場所的首張「頂額罰單」。據悉,該罰單也是自2017年3月1日《條例》修正案生效實施後的首張最高「頂額」場所控煙罰單。
  • 中紀委為何說金融監管「貓鼠一家」?
    有分析人士認為,中紀委直指「金融信貸」是金融反腐走向了深水區——總規模已超240萬億元的銀行業。  1月30日,中紀委官網刊發中央紀委駐中國人民銀行紀檢組組長徐加愛署名文章,明確談到,當前,金融領域出現一些重大風險隱患,比如金融監管中的「貓鼠一家」、出現大量「無照駕駛」,以及眾多非法集資等金融亂象,給人民群眾帶來重大損失。  為何出現「貓鼠一家」?
  • 運渣車偷運被抓 公司被頂格處罰 成都交警開首張萬元罰單
    昨日,成都交警對兩輛運渣車所屬公司開出3萬元的罰單。據悉,這是成都交警今年開出的首張萬元罰單,也是此次運渣車集中整治中針對企業開出的首張罰單。運渣車偷運被抓管理公司被重罰3萬元因為公司名下無《運輸證》的運渣車偷運渣土被擋獲,監管失位的運輸公司盛世偉騰收到交警六分局開出的高達3萬元的罰單。這是這輪運渣車整治中,市交管部門對企業開出的首張罰單。
  • 國家市場監管總局開罰單:涉及阿里投資、閱文集團和豐巢網絡
    國家市場監管總局開罰單:涉及阿里投資、閱文集團和豐巢網絡 時間:2020-12-14 12:30:12  來源:國家市場監管總局
  • 網貸天眼晚報:和信貸全面復工小象優品涉嫌違規放貸
    近期,有媒體爆出小象優品在某項目中涉及違規放貸。在監管明確定調的以「退」為主的背景下,多家P2P平臺持續復工清退工作。和信貸:暫停「踏實賺」等復投功能 2類產品暫不參與回款分配4月13日,和信貸對外發布了《關於加速回款規則的公告》,和信貸表示,全部踏實賺及智選服務暫停復投功能。處於轉讓中的踏實賺及智選服務暫不參與借款人催收回款的分配。
  • 武進已開出41張罰單,專治這些行為!
    我區針對遛狗不牽繩已開出41張罰單據統計,截至目前,我區警方針對遛狗不牽繩已開出了41張罰單。如發現遛狗不牽繩,可撥打110區公安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此次專項整治行動共分為宣傳發動、集中整治、長效治理三個階段,根據《民法典》《常州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關於文明養犬的通告》等相關法律法規規定,加大對違法違規養犬行為的行政處罰力度
  • 經濟學人全球頭條:支付機構最大罰單,Facebook被罰50億,澳大利亞...
    在刷新支付行業罰單金額的同時,這也是央行開出的今年首張千萬支付罰單。據統計,今年上半年來央行對支付機構開出罰單54張,累計罰沒總額約為4518萬元,其中不乏百萬級以上巨額罰單。Facebook被罰50億美元 與美監管機構達成和解7月13日消息,據外媒報導,當地時間周五,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的五名委員進行了投票,以3:2的投票結果通過了與Facebook達成的和解協議,同意以罰款50億美元和其他附加限制條款結束對這家社交媒體巨頭的長期隱私調查。
  • 寧波首張罰單!男子重點管理區內飼養禁養犬被罰2000元
    前幾天,江北開出全市首張重點管理區違規飼養禁養犬的罰單,涉事人被依法處以罰款2000元的行政處罰。6月3日10時,江北文教派出所民警在文教路附近巡邏時,發現一男子疑似攜帶一隻禁養犬只,遂上前盤問。經了解,男子所養犬只為阿富汗獵犬,該犬系重點管理區內禁養犬只。
  • 銀行業不能放鬆對印章的監管
    其二,銀行內控機制看似嚴密無懈可擊,實則不然;因為不少銀行機構在公章管理上往往由機構高管一把手說了算,主觀人為及隨意性較大;尤其上級行往往把監管重點放在制度制訂上,在制度落實上抓得不夠,且把過多精力放在抓存貸款、中間業務等經營業績考核上,對公章管理或檢查有點忽略或偏松,總以為基層機構有專人負責保管就不會出紕漏,這樣為一些機構公章濫用現象提供了便利,也使近年「蘿蔔章」事件屢禁不絕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