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胎生鱂魚的繁殖,如何保護剛出生的仔魚?

2020-09-03 水族小魚

卵胎生鱂魚是熱帶產鱂魚的一種,最大特點就是:雌魚體內受精,腹中的受精卵直接孵化成幼魚,然後排出,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它們直接生產幼魚的現象。


正在產仔魚的雌孔雀魚


卵胎生鱂魚的繁殖是比較容易的,即使在無意去繁殖,養在魚缸的卵胎生魚也能自行繁殖出仔魚,甚至還能長大繼續繁殖。但這也不是很普遍的現象,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仔魚出生後是否能夠長大是需要一定條件的。

卵胎生觀賞魚的代表品種要數孔雀魚最為大家熟悉了,同時孔雀魚也算是非常容易飼養的熱帶魚品種吧。


雄孔雀魚


卵胎生鱂魚的繁殖條件有哪些比較重要呢?

1、 水中溶解氧較高。溶解氧過低,對剛產出的仔魚是非常不利的,它們的膘還未充滿氣體,還不能很好的漂浮在水中,氧氣過低容易出現窒息死亡。剛出生的仔魚,一開始,它們的遊動能力比較弱,一般都是直接下沉到水體底部,需要一定時間,才開始比較正常的遊動,所以水體溶解氧對遊動能力弱的它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2、 缸中要有供仔魚隱蔽的物體。最常見、最有作用的就是茂密的水草,大魚不能很好的在其中穿梭,而仔魚卻能夠在其中躲藏,活動自如。飼養卵胎生鱂魚,建議在魚缸種植一些水草,不僅能夠順利繁殖,魚缸觀賞性也會高很多,對魚缸水質也有重要作用。魚體色鮮豔,遊曳在綠色的水草間,相映成趣。


水草缸,混養各種溫和小型熱帶魚


3、 魚缸不能有喜歡吃仔魚的魚類存在。其實,雌性大紅劍魚、月光魚、孔雀魚等也都會吃仔魚,尤其喜歡吃紅眼的黃色和淺色的仔魚(雄魚一般不會吃仔魚),它們甚至還會吃自己產下的仔魚。如果只有一種卵胎生鱂魚的話,它們也沒有狠到將仔魚全部吃掉,還是會有部分仔魚存活下來的。

4、 要給仔魚提供適口的餌料,如枝角類、孵化的豐年蝦幼體或者細小的飼料等,這樣它們才能長大,不至於被餓死。因它們一出生,個體相對卵生魚苗來說是較大,所以開口可以吃食更大粒徑的餌料,最好的餌料還數孵化的豐年蝦幼體或者枝角類。


孵化的豐年蝦幼體


枝角類


5、 水質條件要比較好,特別注意水質腐敗情況,水質不好時,成魚短期可能不會有問題,但剛出生的仔魚就沒那麼幸運了,傷害最大的就是它們了。為了確保水質條件良好,最好使用有效的過濾器或者定期換水。

如何保護剛出生的仔魚,讓它們存活下來?

(1) 隔離法:將親魚和仔魚及時隔離

把臨產的雌魚提前移入小缸,產後在及時移回原缸。前一天雌魚腹部很大,傍晚明顯的又大了許多,而且喜歡躲在無魚、少魚或者水草叢中,根據以上幾點,可以大致判斷該魚即將產仔。


孔雀魚繁殖大致過程由上至下


(2) 種植茂密的水草

在魚缸中種植茂密的水草,比如皇冠水草、宮廷草、金魚藻等枝繁葉茂的水草,水草可供剛出生的幼魚躲避被親魚吃食的風險。同時,水草還能增加魚缸觀賞性,吸收魚缸氮、硝氮、磷等廢物,同時吸收二氧化碳並釋放氧氣,對魚缸水質的控制也能起到非常不錯的效果。種植水草既省事,對親魚、仔魚都好,魚缸美觀度也大大提升了不少。


由左至右:皇冠水草、宮廷草、金魚藻


(3) 使用孔雀魚專用繁殖隔離箱

隔離箱的原理很簡單,兩個空間,幼魚可以同時出入,而親魚只能待在其中一個空間。這個相比移魚還是要好很多,至少水質條件基本未變,對親魚更加友好,不容易出問題。

★雙層隔離盒(亞克力、透明塑料材質)


隔離盒正面圖


隔離盒下層俯視圖


隔離盒底層正面圖


這種繁殖盒的優勢在於剛出生的幼魚很大機率掉入下層,而且不容易重新遊入上層,對幼魚的保護效果非常不錯。不足:下層空間容易積糞,而不好對幼魚進行投喂。最好投餵下層幼魚飼料或者孵化豐年蝦幼體,可以彌補不易投餵的缺陷。

繁殖隔離盒除了用於卵胎生魚的繁殖,也能很好的用於產非粘性卵的觀賞魚,方便收集魚卵、保護魚卵,防止魚卵被親魚或者其它觀賞魚吞食,提高魚卵的孵化率,比如用於產非粘性卵的斑馬魚


供產非粘性卵的斑馬魚繁殖使用


★雙重孵化隔離網



這種繁殖隔離網彌補了隔離盒的不足,但對幼魚的保護效果不佳,幼魚容易進入親魚空間被吃掉。個人更喜歡使用隔離盒,大家覺得哪個更好用?

【拓展延伸】

孔雀魚的定向選擇


普通孔雀魚中篩選優秀的雄魚


首先要挑選有更高觀賞變異傾向的親魚來做種魚。比如在眾多的雄魚發現尾鰭寬大、體色鮮豔漂亮或者身上有色斑等,此魚便可留作種魚,進行單獨繁殖篩選。逐代繁殖,有極大可能出現相同雌魚,到時便可培育出新的品系孔雀魚了。

有過卵胎生觀賞魚的繁殖經歷嗎?是否遇到有趣的故事,歡迎大家留言分享哦!

關注水族小魚,養魚、養龜不迷路!

相關焦點

  • 並不是所有的鱂魚卵,第一次下水,就會孵出來的
    並不是所有的鱂魚卵第一次下水就會孵出來的。想像野生環境中的乾涸小水塘,雨季來臨的前兆總是烏雲密布,先間歇地下些小雨,來告知大地雨季的來臨。早熟的鱂魚卵會先孵出作為先頭部隊(大部份會成為獵物或成為後續部隊的養份來源),此時土中的大部份鱂魚卵在得到初步的雨水滋潤後,胚胎會進一步地演化到「發眼」的階段,待正式的雨季來臨,所有的鱂魚苗會在48小時內傾巢而出。在人工的孵化環境下,應謹記只有一小部份的鱂魚魚卵會在第一次下水後孵出。
  • 國內首次解析魚類卵胎生的進化特徵
    日前,中國海洋大學教授張全啟團隊發表研究成果揭示魚類卵胎生的進化特徵,這是國內首次解析魚類卵胎生的進化特徵,為理解動物卵胎生和胎生生殖模式的進化提供了重要參考。本研究從細胞和分子水平上證實,許氏平鮋仔魚孵化前的胚胎發育過程中,不僅有卵黃提供的營養,而且還有來自於卵巢的營養供應,其繁殖方式是從卵胎生向真正的胎生進化過程中的一種過渡類型。魚類的繁殖方式有卵生、卵胎生和胎生,許氏平鮋是卵胎生繁殖還是胎生繁殖一直沒有定論。
  • 國內首次解析魚類卵胎生的進化特徵—新聞—科學網
    國內首次解析魚類卵胎生的進化特徵中國海洋大學專家團隊在解析魚類卵胎生進化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日前,中國海洋大學教授張全啟團隊發表研究成果揭示魚類卵胎生的進化特徵
  • 看完這些,輕鬆了解熱帶魚繁殖的那點事,快記錄下來吧
    一般我們餵養熱帶魚用的魚缸都是大缸,但是大缸卻不是適合每種魚都適合拿來繁殖用的,我們要麼會把處於繁殖期的熱帶魚轉缸要麼就會為了適應它們的習性或多或少的添加一些小的「設施」。比如啾啾家裡飼養的孔雀魚,它是屬於卵胎生的魚,所以孔雀魚剛孵化出的魚仔就會有保護自己的本能。
  • 鱂魚是銀漢魚目中,一個龐大的家族,是鱂科數百種卵生頂遊米諾魚
    鱂魚是銀漢魚目(Afherinoformes)中一個龐大的家族,是鱂科數百種卵生頂遊米諾魚,廣義上說包括卵生鱂魚和卵胎生鱂魚。鱂魚(中文中)廣泛分布於世界各地的半鹹水、鹹水和淡水中,包括沙漠地區的溫泉。
  • 條紋胎生鱂魚,和孔雀魚一樣直接生小魚,不過公魚更強勢
    「養魚說」百度獨家專欄:鱂魚族群系列082條紋胎生鱂魚/黑帶泥鱂魚圖文原創作者:瘋瘋人【堅持以最通俗易懂的語言,分享最接地氣的養魚經驗】特別聲明:允許轉載,請註明出處;請勿搬運,否則申訴維權這篇文章,瘋瘋人給大家帶來的是鱂魚家族裡面的,條紋胎生鱂魚。【簡介】這種條紋胎生鱂魚的名字也是比較好記,原產地是哥斯大黎加。如果是養在魚缸裡面,數量比較多的話,最強勢的公魚它們的體色最豔麗。主要的特點就是它的胸鰭,也就是它的生殖器官,還有它的背鰭,發色比較明顯。
  • 卵胎生的觀賞魚有哪些?繁殖期間,魚友們要注意母魚了
    一隻小貓,一條魚小小經驗告訴你大家好,我是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小貓觀賞魚的繁殖方式多種多樣,有些時候魚兒繁殖起來會顯得很隨意,會在雌雄的追逐嬉鬧中,很短的時間內完成受精。還有另外一些魚兒會找一些相對安全容易躲避的巢穴進行繁殖,方便照顧和保護自己的幼魚。很多魚友應該都知道,很多魚類產幼魚是在到了一定的時間才回排出卵子然後卵外受精,慢慢培育出魚苗。在這幾種魚類繁殖的方式中,有一種魚類很是特別,那就是卵胎生魚類的繁殖,它們產出的並不是冷冰冰的魚卵而是,一條條活蹦亂跳的小魚。幼魚在體內受精,從母魚的肚子裡慢慢的吸收營養,排出體外。
  • 世界上繁殖最快的魚:出生17天就能繁殖,生活環境惡劣壽命很短
    說道繁殖,繁殖是所有生物都共同擁有的能力,但是物種不一樣繁殖能力也有很大的區別。繁殖最快的陸地動物,旅鼠,一對一年就能繁殖超60萬的後代,而繁殖最快的昆蟲蚜蟲,一年更是能繁殖15億億億隻。而今天要說的是世界上繁殖最快的魚,出生後17天就能繁殖。
  • 瑪麗魚的餵養與繁殖問題分析,確保更好地生長
    親魚選擇與繁殖,挑選體質健壯,無病無傷,體色鮮明,花紋特徵明顯,色彩純正的個體作為親魚。每日投隈洗淨的小型魚蟲、絲蚯蚓等鮮活餌料,投餵量以10~15分鐘吃完為度。在繁殖缸底部多種一些水草,或用卵石鋪於缸底,便於剛出的仔魚躲藏。也可提前準備繁殖漏鬥用於隔離親魚。因為是卵胎生魚類,繁殖較容易。
  • 漂亮寶貝鱂魚
    1:說到漂亮寶貝鱂魚就不得不說一下它們這種非洲鱂魚的繁殖方式,因為我會覺得非常的有意思。這種鱂魚它們原產地是南非莫三比克那邊(非洲南部),大家都知道非洲那邊很熱,會有雨季跟旱季(不知道拉到。。),在雨季的時候,地上會有很多坑坑洞洞,漂亮寶貝們就是生活在這種被雨水填滿的坑洞內的。這種坑洞會隨著雨季來臨時蓄滿水,也會隨著旱季到來時乾涸沒水。
  • 如何給小丑魚製造繁殖的環境二
    它們的特點是出生的魚大部分是母的,它們會根據需要變成公的。受精卵孵化與其他鯛科魚類一樣,在日落後開始。在飼養條件下,關燈1-2小時後開始。如不關燈,則卵不孵化而死亡。孵化期間亮燈,孵化便停止,等第二天日落再繼續,可利用此原理,把孵化時間控制在幾天內。在珊瑚礁上,孵化的仔魚可隨流而動,從卵床上離去,在飼養條件下因為仔魚有被親魚吞吃的危險,所以孵化後需要與親魚分養。
  • 觀賞魚繁殖小魚,要如何處理?這些知識一定要知道
    如何使繁殖成功第一肯定是要選購優秀的魚種。在生龍活虎的魚群中,選出體色和體形都頗具特色的魚種,搭配雄魚和雌魚一起飼養。除了飼育的水族箱之外,另外要準備兼具過濾器,照明器具,恆溫器等的產卵用的小型水族箱。而且要布置配合這魚種產卵習性的環境。水族箱要擺放在不易受到外面幹擾的安靜場所,水溫調節在比適合魚種的水溫略高的程度。
  • 熱帶魚繁殖操作技術,以及應該注意的問題
    應置多個小陶甕,供配對繁殖的短鯛選擇親魚在護仔,29℃水溫條件下,約兩天半孵出仔魚仔魚用頭絲黏掛在鯛罐、板磚上,尾不停地顫動孵化1周後,仔魚遊附於親魚身上取食近半月齡的七彩神仙魚仍然緊隨雙親卵鱂科雌魚組對時已產卵在即,應該選擇最強的雄魚同其配對,並立即撈移至產缸,或者把其他魚撈移走,以免「軍閥混戰」,降低卵的孵化率。名貴的草原鱂一開始飼養就應該組對,因是「青梅竹馬」,不存在組對問題。
  • 金黃色的黃金鱂魚
    黃金鱂是單唇鱂屬的一種中小型鱂魚。,學名線紋單唇鱂,是鱂形目、單唇鱂亞目、單唇鱂科。是一種人工飼養照顧上幾乎可以完全不用擔心的鱂魚。黃金鱂飼養的環境布置上,建議以密植水生植物、沉木為佳,因為LIN鱂不算是溫和的鱂魚,因此適當的隱密處可以提供較為弱勢魚只作為躲避藏匿之處
  • 玩水族 | 鱂魚常見品種介紹
    適宜水溫:22℃-26℃,繁殖時應在24℃-26℃左右。 水質:喜弱酸性至中性水體。二線琴尾鱂雄魚色澤亮麗,魚腹部、背鰭、臀鰭、尾鰭都分布橘黃色光澤。性情活潑,肉食性。體長可達5釐米。        漂亮寶貝與紅圓尾鱂都是一年生的鱂魚,同屬於Nothobraranchius屬,並且習性差異也不大,但它卻是世界鱂魚協會中公認的難以飼養的鱂魚品種之一。一般成魚體長5-8釐米。 如果不參照圖片,恐怕很少有愛好者知道「拉氏假鰓鱂」到底是哪一隻鱂魚。
  • 金魚繁殖,如何進行自然繁殖
    導語:金魚繁殖,如何進行自然繁殖所謂金魚自然繁殖,是指在一個大缸或不小的池子(最好大於1米2)裡,讓金魚自行繁殖出小金魚,其間並不進行任何人工幹預,故又叫生態繁殖,只在最後覺得新一代金魚太多或太大,即覺得缸池太擁擠時,才把新一代金魚撈走一部分
  • 鱂魚是硬骨魚綱中,輔鰭亞綱下的銀漢魚總目中,一個龐大的家族
    我們俗稱的鱂魚並不是魚類分類學上的一個名稱,而是硬骨魚綱中輔鰭亞綱下的銀漢魚總目(Atherinomorpha)中一個龐大的家族,廣義上說包括卵生鱂魚和卵胎生鱂魚。卵生鱂魚,英文名稱:Killifish,文字起源系來自於荷蘭文(Dutch)的「killi」(翻成中文意思為「小水窪」或「小水塘」之意) ,生長在小水塘中的魚,自然而然稱呼為「killifish」,荷蘭人仍將卵生鱂魚直接稱為「killi」,而知名度僅次於鬱金香和風車的荷蘭鱂魚協會就稱為「Killi Fish Nederland」(簡稱KFN)。
  • 金魚養殖,如何緊急處理仔魚「脫水」
    導語:金魚養殖,如何緊急處理仔魚「脫水」仔魚的脆弱不是因為仔魚(比大魚)不耐氨等水質汙染,而是仔魚的食量少(總體而言),少投些餌則仔魚餓得慌,多投些餌則吃不完,吃不完沉於缸池之底,經過1~2個小時因餌料帶上異味,仔魚已感覺不到餌料的存在了。
  • 黑瑪麗魚生小魚前兆,黑瑪麗魚繁殖
    黑瑪麗魚繁殖    一、繁殖種魚    黑瑪麗魚的仔魚出生以後,經生長發育性成熟年齡5-6個月以後,就能成為黑瑪麗魚的繁殖種魚。    二、雄雌簡介    雄魚體較小,後半身扁平,遊動迅速,臀鰭演變成棒狀的交接器;雌魚體大,腹部渾圓。
  • 莽棘齒鱂魚,它的消失和退出,值得我們對環境保護的反思
    「養魚說」百度獨家專欄:鱂魚族群系列151莽棘齒鱂魚圖文原創作者:瘋瘋人【堅持以最通俗易懂的語言,分享最接地氣的養魚經驗】特別聲明:允許轉載,請註明出處;請勿搬運,否則申訴維權各位百度的魚友們,大家晚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