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傳武宗師死後九獅拜別,看不起成龍打壓李連杰,依然是師父

2021-01-08 江陽沽酒客

在香港的武俠電影當中,有一個流派,既不像李小龍和成龍以無法為有法,無限為有限,也不像洪金寶、甄子丹注重實戰和現代搏擊,更不像李連杰華美異常。他講究拳拳到肉,硬橋硬馬,展示每一招每一式都有來歷和名堂的南派功夫,他就是一代洪拳大師,劉家良和劉家班。

今天這樣的功夫片恐怕再也沒有人能拍了,隨著2013年劉家良的去世,宣告這個傳武時代的功夫片也終究謝幕。

也許有人說,李連杰不是傳統武術電影的代表嗎?實在不好意思,雖然李連杰、成龍、洪金寶都可以說是大開大合的北方拳腳,但是他們表現的電影武術,還真不能代表傳統武術。

李連杰自己也承認他學習的所謂的武術,是建國後改良的極具觀賞性,而不具備實用價值的花拳繡腿。

儘管這樣也不能抹殺他武術天賦,以及後天除了練習國家比賽項目,還得到當年很多傳統武術大家的指點,儼然也是一部功夫字典,但是要是真正的功夫大家,並且還運用在拍電影上發揚光大的第一人,其實是劉家良。

劉家良,一個給我感覺從來沒有年輕過的老頭,但是他被叫一聲師父,其實一點不為過。

他傳統、老派,既有固執的一面,也有江湖的一面。這位黃飛鴻徒弟林世榮的再傳徒孫,實際上一生都在為自己的師門,拳法而奮鬥,我甚至在想,在劉家良靠電影名氣漸盛之前,黃飛鴻的洪拳子弟,肯定沒有今天這麼大的影響力,遍布世界各地。

其實早1994年,劉家良被查出患上淋巴腺腫瘤,他一半靠治療,一半靠自己練武術的意志,堅持了十多年之久,這期間,基本減少了很多拍片,雖然劉師父非常有料,但是時代的發展,和他古怪的脾氣,其實在這個時候,傳統功夫片已經沒落。

2011年,劉家良出現骨髓併發症,白血球同血小板都偏低。2013年6月初,劉家良開始持續出現發燒及感染,不斷注射抗生素。6月18日、19日,劉家良的肺炎日趨嚴重而轉送至仁安醫院治療。但因病情太嚴重,劉家良於6月25日上午10時17分在香港沙田仁安醫院家人和親友的陪伴下安詳離世,享年79歲。

劉家良喪禮在香港世界殯儀館舉行並採佛教儀式。2013年7月23日,在館內設靈,大弟子鄭少秋與治喪委員會主席陳百祥到場打點,除了徒弟與武術界來弔唁之外,娛樂圈內好友羅家英與汪明荃、馮寶寶與兄長、甄子丹、郭秀雲、午馬、白彪、麥嘉、石天、薛家燕等前來拜祭送別。 24日,舉行出殯儀式,其中3隻孝獅與九大門派代表以9隻素獅共12獅為劉家良送行。這恐怕是香港歷史上最高規格的一次送葬,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僅是說明香港的歷史上)

就在很多人爭論他是否受得起這樣的規格之時,其實一直以來劉家良都是一個極具爭議的人物。

曾經效命於名導演張徹,後來二人反目,他自立門戶,成為當年最牛的武術指導和南派功夫片導演,一直以邵氏老臣子自居,可是還是跟邵氏鬧得不歡而散,而短暫轉投亞視。

他最好的電影基本上都拍在邵氏年代,而今天無論是成龍、洪金寶、李連杰、甄子丹、還是香港這些著名的武術指導,袁和平、程小東、元奎等等,雖然都有各自的特色與風格,完全沒有受到劉家良影響的少之又少。在劉師父眼裡他們都不算什麼。

劉家良接受採訪時候曾經說過,今天所有的動作,他之前拍的幾百部功夫或者武俠電影都拍過了,他甚至要求每一場打都不一樣。很多人肯定不會同意這句話,因為大家心目中功夫電影大家,還是已經早死而且被人封神的李小龍,劉家良比李小龍大好幾歲,二人卻少有交集。私底下有沒有有溝通,我們就不知道了。

但是劉家良也從來沒有評價過李小龍的長短,不過他自己曾經說過,一群人一起打,我一定比你快,可見劉師父的自信。

家傳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劉家良的父親劉湛是林世榮的徒弟,而林世榮就是徐克版本《黃飛鴻》裡的豬肉榮,是黃飛鴻的徒弟,他絕對是洪拳正宗。小小年紀就跟老爸練武,劉家良無疑刻苦,又極具天賦,而且跟父親不一樣,他更得到當時全國各地流落到香港那些深藏不露的武術名家的栽培和指點,可會得天獨厚,集百家之長。

大約父親在香港武術界的名氣,這個也是近水樓臺先得月。你不知道當年他獲取了多少營養。後來香港邵氏著名的反派演員王龍威曾經回憶,劉師父在當邵氏武術演員招錄導師的時候,無論你打什麼拳,劉師父都如數家珍,並且,給重新演示,比你自己從小練的還標準,讓他佩服得五體投地。

劉家良是舊時代過來的,他接受的教育是純師徒制和江湖模式,沒有太高的文化,但是傳統思想根深蒂固,師父就是師父,徒弟就是徒弟,即便後來香港變化,年輕人不再尊師重道,他依然堅守那一條,今天看來有他墨守成規的一面,但是劉『師父』並不是鐵石頭一塊。

他也有柔情和趣味,不信可以去看他的《神打》、《掌門人》、《武館》、《長輩》等等,其實劉師父自己也很矛盾,一邊固守著老舊的規矩,一邊也不能阻止年輕人的新思潮逐步佔主導地位。唯一能做到的就是不斷在自己的電影裡,給我們表現「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的故事。於是每一部他掌控的電影,最後都是老人出面比如師父,老爹來替子女或者徒弟收拾殘局,然後教育下一代來尊師重道,要守規矩。

雖然沒有錯,但是因為一些時代的鴻溝,這個永遠是需要經歷後才能了解的。

正因為如此,八十年代以後,成龍的崛起,他一直瞧不起,覺得根本不是功夫,也不是武術,是雜耍和膽子大。而洪金寶就是戲曲表演,李連杰是武術體操不是傳統武術。

徐克拍黃飛鴻跳起來踢無影腳,幾十萬洪拳弟子會罵娘,程小東飛天遁地讓他很無語。雖然他老人家還是香港最早吊威亞改進第一人。

而香港導演的優越感以及師父的架子,讓他覺得年輕的李連杰不應該對他不公平的待遇抱怨,使得二人反目,老死不相往來。

協助成龍拍《醉拳二》,二人合作退敵拍出成龍少有的張徹式英雄氣概,奈何,最後不得不提前死去,理念不合和票房號召不在他身上,再也無法收拾任何殘局了。只能遺憾退場。

王家衛拍一代宗師,最想請劉家良出演,可惜他身體已經跟不上了。

其最後的電影應該是徐克的《七劍》,而自己拍的最後一部分導演作品,就是找還不出名的功夫小子吳京的《醉馬騮》。風採依然在,然而市場和觀眾那個時候已經不買帳了。

被特效寵溺壞了口味的觀眾,哪有心情聽你說教和一招一式的拆解。晚年的劉師父我個人覺得很孤獨,他知道洪拳雖然繼續會傳承,但是硬派傳統武術功夫片到他這裡,戛然而止了。他自己甚至擔心國人以後都不會去學了,傳給外國人也是不得已為之。

今天我們依然看不到傳統功夫片回歸,武術演員已經有了現成的模式,學傳統武術出身的人,想要有劉家良時代的機遇基本不可能了,我們也只能在他的老電影裡回味,也算是發燒友自己的自娛自樂。

雖然劉師父有他許多不合時宜,但是仍然值得那些喜歡傳統的人叫一聲「師父」。

相關焦點

  • 「馬保國什麼都不會」,李連杰師父強調了兩遍,他有資格作出評價
    在上個世紀70年代,吳彬組織組建了北京市武術隊,這支武術隊裡就有現在的兩位武打巨星李連杰、吳京。吳彬是李連杰的老師、師父。吳彬認為,馬保國「什麼都不會」,暗指馬保國根本不懂武術。吳彬說到:「馬保國在場上的表現,挨了三拳,這三拳等於他什麼都不會。」
  • 李連杰吳京尊稱他「師父」,近況如何
    其中,李連杰飾演覺遠,丁嵐飾演白無瑕,曇宗大師則由於海飾演。李連杰、於海、丁嵐一夜成名,成為當年最為觀眾喜愛的電影明星。7月18日,是著名武術家,《少林寺》曇宗大師飾演者於海先生78歲的生日,在此,娛文娛視祝於海先生生日快樂!健康長壽!No.2其實,在《少林寺》拍攝之前,於海就早已是著名武術家。於海,1942年7月18日出生於山東煙臺。
  • 60秒挺不過的傳武大師,功都練在嘴上?不不!中華真的有神功!
    這些平日口吐蓮花、妙語連珠的傳武大師集體表現失常,被現代搏擊選手殺雞一樣肆意欺凌,毫無還手之力。而曾經的門下弟子更是立刻變臉開始否認三連,這讓很多人置疑,大師們是不是平時都把功夫都練在了嘴上。
  • 60秒挺不過的傳武大師,功都練在嘴上!到底有沒有能打的真功夫?
    這些平日口吐蓮花、妙語連珠的傳武大師集體表現失常,被現代搏擊選手殺雞一樣肆意欺凌,毫無還手之力。而曾經的門下弟子更是立刻變臉開始否認三連,這讓很多人置疑,大師們是不是平時都把功夫都練在了嘴上。太極大師雷雷11歲就進了什剎海體校練習散打,但畢竟專業搏擊這條路太難走了,所以轉而從事健身行業,最後才拜在號稱太極拳大師羅宇的門下。再後來,雷雷自創「雷公太極」,以「太極雷雷」的名號行走江湖,並悟出了楊露禪「鳥不飛」等絕技。
  • 李連杰堪稱「功夫皇帝」,為何在國際上的影響力,沒有成龍大?
    第一,成龍成名時間比李連杰早。  1978年,成龍憑藉《蛇形刁手》和《醉拳》開始走紅。  1982年,李連杰才憑藉《少林寺》家喻戶曉。成名時間比成龍晚了4年。  那時候,李連杰還沒走紅。  1994年,成龍憑藉《紅番區》,已經打入國際市場,並且在美國上映時創下高票房紀錄。  這一年,李連杰還在國內發展,還沒在國際上冒頭,早在80年代,成龍已經紅得發紫了,當時有「雙周一成」的說法,分別為:周潤發、周星馳、成龍,包攬港陸臺大部分票房,沒有李連杰。李連杰只是後來才追上,但是沒有超越,並不是後來居上。
  • 吳京的側空翻,成龍的前空翻,李連杰的後空翻,哪個難度最大?
    在吳京、成龍、甄子丹、李連杰等功夫明星的電影中都有一些非常簡單的空翻動作,對比這些功夫明星的空翻動作,誰最的空翻動作難度最大呢?成龍的前空翻前空翻這個武術動作在成龍的電影中非常常見,成龍搞的電影以喜劇和驚險為主。雖然前空翻是一個非常簡單的動作,但是在成龍的電影中,他卻可以玩出不一樣的感覺。
  • 李連杰錯過的3部大片,卻意外成就了成龍、周潤發以及梁家輝
    以前的李連杰真的是風光無限,不過隨著年齡的增長,再加上病魔的困擾,李連杰再想拍電影也已經有心無力了。雖然他在電影方面非常成功,不過也並不是沒有遺憾的,誰都有遺憾的時候,李連杰當然也不例外,李連杰錯過的三部電影,卻意外的成就了成龍、周潤發以及梁家輝,這恐怕就是他的遺憾所在了。
  • 1988年,24歲的李連杰自導自演了這部電影,卻成了他的噩夢
    而在20世紀八九十年代的香港,觀眾一定聽說過這樣兩位人物,他們同為功夫巨星,卻有著完全不一樣的表演風格,他們倆就是成龍和李連杰。 成龍的動作喜劇非常有辨識度,在大量的影視作品中,成龍擔任的是一個非常機智的功夫大師,他不僅開創了功夫喜劇的先河
  • 成龍已老李連杰不打了,誰還能接班?
    【李小龍】 李小龍是一代武術宗師 【成龍】 成龍憑著一身的敏捷的動作,在電影市場當中一步步打出了自己的天下,從成龍變成了大哥成龍,雖然很多人都說他的功夫只是花拳繡腿,但他最為突出的就是拼命,一切你不敢想像的危險動作,他都去嘗試。
  • 李連杰願將20億資產給老婆管理,成龍卻對老婆的戒心存了20年
    李連杰和成龍這兩個影壇巨星,在90後的童年生活裡佔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左右心房各佔一人,一個裝著李連杰的《少林寺》,另一個裝著成龍的《警察故事》。那時候年紀小,又讀書少,並沒有關注太多演員背後的故事,只知道,他們演的電影都非常好看。長大後才知道這些名人身上有非常多的故事。
  • 成龍、李連杰、周潤發等成名後都去好萊塢發展,為什麼周星馳不去...
    成龍、李連杰和周星馳,都是港片輝煌時期的著名影星,他們先是在香港地區製造影響——當然李連杰是先在內地紅起來,而後影響力越來越大。九十年代中後期,成龍、李連杰不滿足於在中國和亞洲市場,開始往好萊塢發展,也取得了一定成就。
  • 成龍:導演都喊停了,李連杰還踹我一腳,那我肯定要還回去咯
    而我國的功夫片巨星有很多,像李連杰、李小龍、甄子丹、成龍、洪金寶等等。 李連杰在國際上也是很有名氣的,也可以說是國際巨星,畢竟他在好萊塢也是有很多代表作的,比如說《致命武器4》《宇宙追緝令》《功夫之王》《木乃伊3:龍帝之墓》等等。雖說李連杰比成龍進好萊塢晚,但是受到的關注並不會少很多。
  • 1993年李連杰拍《方世玉》,趙文卓不懂表演,導演支招:斜眼看人
    1991年徐克導演,李連杰主演的《黃飛鴻1之壯志凌雲》上映。直接把李連杰從低谷拉了起來當年李連杰電影《中華英雄》《龍在天涯》口碑票房失利,李連杰一度遠走美國不想拍電影了。幸好徐克認定李連杰是黃飛鴻的不二人選。
  • 59歲利智為58歲李連杰慶生:港片英雄美人,盡皆老去
    那時候,李連杰到香港宣傳電影,另一位剛剛在本港崛起的功夫明星開著車帶著李連杰到四處逛,倆人天天黏在一起。後來,李連杰還專門定做了一把龍泉寶劍送給這位少年。他就是成龍。兩個少年在中國香港街頭閒扯的時候,當然不會知道,李小龍之後,中國功夫片的未來,將會交給他們兩個傳承。這依然是後話。
  • 傳武大師打不過山寨兵?宋江說:我要沒練過,能把腿伸得那麼直?
    我躺在地上把兩腿伸得筆直,就是要告訴他們什麼叫宗師風範——我要是沒有真功夫,怎能把兩腿伸得那麼直?」宋江也是有朋友的,比如小旋風柴進,就比較喜歡傳統武術,他廣招天下亡命之徒,就是喜歡看他們為了二十兩銀子在自己面前表演。宋江柴進從來不輕易跟別人動手,他們這叫講行規:術高莫用,傳武絕學的展示,是需要徒弟配合的。宋江之所以曾經躺在地上躲避官差,也有自己不得已的苦衷。
  • 李連杰戴1億天珠之王,為何沒能減緩衰老?大9歲的成龍反而很精神
    現在的武打明星是越來越少了,能夠像成龍,李連杰,甄子丹那樣火的武打明星更是屈指可數。因為比起那樣真刀真槍的武打技術,現在的一些偶像明星還是更願意在舞臺上面唱跳。這也就導致很多的觀眾覺得成龍後繼無人實在是可惜,他的兒子也實在是不爭氣,不僅不能夠步父親的後塵,還只會拖累家庭。
  • 為什麼李連杰版的黃飛鴻能超越經典?也成了別人無法超越的經典?
    比如:關德興、白玉堂、谷峰、史仲田、劉家輝、黃元申、成龍、李連杰、譚詠麟、錢嘉樂、趙文卓、曾思敏(《少年黃飛鴻之鐵馬騮》客串少年黃飛鴻的女子)、王鈺、王群、季天笙、彭于晏等等.....而其中最早扮演黃飛鴻的關德興關老爺子從1949年建國到1974年之間的25年內一人就拍了近80部的黃飛鴻系列電影,關德興版的黃飛鴻可以說是非常非常的深入人心了,已經成了那一代人永恆的經典了,以至於後來沒有多少電影演員敢去嘗試與挑戰黃飛鴻這個角色了
  • 一代宗師的「舞」、「醫」、「武」,佛山無影腳黃飛鴻
    佛山無影腳——黃飛鴻黃飛鴻是清末民初有代表性的洪拳大師,嶺南武術界的一代宗師。也是位濟世為懷、救死扶傷的著名中醫。 原名黃錫祥,字達雲,號飛鴻,幼名飛熊。生於南海縣佛山鎮。原籍南海縣西樵嶺西祿舟村。一代武術大師,也是懸壺濟世的中醫黃飛鴻不僅武功超群,醫術亦相當精湛,其駁骨療傷之技,堪稱一絕。光緒年中,在廣州仁安裡設「寶芝林」醫藥館,懸壺濟世,治病救人,上至將軍,下至百姓,功效顯著。至今為止,廣東很多地方都有以「寶芝林」命名的連鎖藥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