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的武俠電影當中,有一個流派,既不像李小龍和成龍以無法為有法,無限為有限,也不像洪金寶、甄子丹注重實戰和現代搏擊,更不像李連杰華美異常。他講究拳拳到肉,硬橋硬馬,展示每一招每一式都有來歷和名堂的南派功夫,他就是一代洪拳大師,劉家良和劉家班。
今天這樣的功夫片恐怕再也沒有人能拍了,隨著2013年劉家良的去世,宣告這個傳武時代的功夫片也終究謝幕。
也許有人說,李連杰不是傳統武術電影的代表嗎?實在不好意思,雖然李連杰、成龍、洪金寶都可以說是大開大合的北方拳腳,但是他們表現的電影武術,還真不能代表傳統武術。
李連杰自己也承認他學習的所謂的武術,是建國後改良的極具觀賞性,而不具備實用價值的花拳繡腿。
儘管這樣也不能抹殺他武術天賦,以及後天除了練習國家比賽項目,還得到當年很多傳統武術大家的指點,儼然也是一部功夫字典,但是要是真正的功夫大家,並且還運用在拍電影上發揚光大的第一人,其實是劉家良。
劉家良,一個給我感覺從來沒有年輕過的老頭,但是他被叫一聲師父,其實一點不為過。
他傳統、老派,既有固執的一面,也有江湖的一面。這位黃飛鴻徒弟林世榮的再傳徒孫,實際上一生都在為自己的師門,拳法而奮鬥,我甚至在想,在劉家良靠電影名氣漸盛之前,黃飛鴻的洪拳子弟,肯定沒有今天這麼大的影響力,遍布世界各地。
其實早1994年,劉家良被查出患上淋巴腺腫瘤,他一半靠治療,一半靠自己練武術的意志,堅持了十多年之久,這期間,基本減少了很多拍片,雖然劉師父非常有料,但是時代的發展,和他古怪的脾氣,其實在這個時候,傳統功夫片已經沒落。
2011年,劉家良出現骨髓併發症,白血球同血小板都偏低。2013年6月初,劉家良開始持續出現發燒及感染,不斷注射抗生素。6月18日、19日,劉家良的肺炎日趨嚴重而轉送至仁安醫院治療。但因病情太嚴重,劉家良於6月25日上午10時17分在香港沙田仁安醫院家人和親友的陪伴下安詳離世,享年79歲。
劉家良喪禮在香港世界殯儀館舉行並採佛教儀式。2013年7月23日,在館內設靈,大弟子鄭少秋與治喪委員會主席陳百祥到場打點,除了徒弟與武術界來弔唁之外,娛樂圈內好友羅家英與汪明荃、馮寶寶與兄長、甄子丹、郭秀雲、午馬、白彪、麥嘉、石天、薛家燕等前來拜祭送別。 24日,舉行出殯儀式,其中3隻孝獅與九大門派代表以9隻素獅共12獅為劉家良送行。這恐怕是香港歷史上最高規格的一次送葬,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僅是說明香港的歷史上)
就在很多人爭論他是否受得起這樣的規格之時,其實一直以來劉家良都是一個極具爭議的人物。
曾經效命於名導演張徹,後來二人反目,他自立門戶,成為當年最牛的武術指導和南派功夫片導演,一直以邵氏老臣子自居,可是還是跟邵氏鬧得不歡而散,而短暫轉投亞視。
他最好的電影基本上都拍在邵氏年代,而今天無論是成龍、洪金寶、李連杰、甄子丹、還是香港這些著名的武術指導,袁和平、程小東、元奎等等,雖然都有各自的特色與風格,完全沒有受到劉家良影響的少之又少。在劉師父眼裡他們都不算什麼。
劉家良接受採訪時候曾經說過,今天所有的動作,他之前拍的幾百部功夫或者武俠電影都拍過了,他甚至要求每一場打都不一樣。很多人肯定不會同意這句話,因為大家心目中功夫電影大家,還是已經早死而且被人封神的李小龍,劉家良比李小龍大好幾歲,二人卻少有交集。私底下有沒有有溝通,我們就不知道了。
但是劉家良也從來沒有評價過李小龍的長短,不過他自己曾經說過,一群人一起打,我一定比你快,可見劉師父的自信。
家傳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劉家良的父親劉湛是林世榮的徒弟,而林世榮就是徐克版本《黃飛鴻》裡的豬肉榮,是黃飛鴻的徒弟,他絕對是洪拳正宗。小小年紀就跟老爸練武,劉家良無疑刻苦,又極具天賦,而且跟父親不一樣,他更得到當時全國各地流落到香港那些深藏不露的武術名家的栽培和指點,可會得天獨厚,集百家之長。
大約父親在香港武術界的名氣,這個也是近水樓臺先得月。你不知道當年他獲取了多少營養。後來香港邵氏著名的反派演員王龍威曾經回憶,劉師父在當邵氏武術演員招錄導師的時候,無論你打什麼拳,劉師父都如數家珍,並且,給重新演示,比你自己從小練的還標準,讓他佩服得五體投地。
劉家良是舊時代過來的,他接受的教育是純師徒制和江湖模式,沒有太高的文化,但是傳統思想根深蒂固,師父就是師父,徒弟就是徒弟,即便後來香港變化,年輕人不再尊師重道,他依然堅守那一條,今天看來有他墨守成規的一面,但是劉『師父』並不是鐵石頭一塊。
他也有柔情和趣味,不信可以去看他的《神打》、《掌門人》、《武館》、《長輩》等等,其實劉師父自己也很矛盾,一邊固守著老舊的規矩,一邊也不能阻止年輕人的新思潮逐步佔主導地位。唯一能做到的就是不斷在自己的電影裡,給我們表現「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的故事。於是每一部他掌控的電影,最後都是老人出面比如師父,老爹來替子女或者徒弟收拾殘局,然後教育下一代來尊師重道,要守規矩。
雖然沒有錯,但是因為一些時代的鴻溝,這個永遠是需要經歷後才能了解的。
正因為如此,八十年代以後,成龍的崛起,他一直瞧不起,覺得根本不是功夫,也不是武術,是雜耍和膽子大。而洪金寶就是戲曲表演,李連杰是武術體操不是傳統武術。
徐克拍黃飛鴻跳起來踢無影腳,幾十萬洪拳弟子會罵娘,程小東飛天遁地讓他很無語。雖然他老人家還是香港最早吊威亞改進第一人。
而香港導演的優越感以及師父的架子,讓他覺得年輕的李連杰不應該對他不公平的待遇抱怨,使得二人反目,老死不相往來。
協助成龍拍《醉拳二》,二人合作退敵拍出成龍少有的張徹式英雄氣概,奈何,最後不得不提前死去,理念不合和票房號召不在他身上,再也無法收拾任何殘局了。只能遺憾退場。
王家衛拍一代宗師,最想請劉家良出演,可惜他身體已經跟不上了。
其最後的電影應該是徐克的《七劍》,而自己拍的最後一部分導演作品,就是找還不出名的功夫小子吳京的《醉馬騮》。風採依然在,然而市場和觀眾那個時候已經不買帳了。
被特效寵溺壞了口味的觀眾,哪有心情聽你說教和一招一式的拆解。晚年的劉師父我個人覺得很孤獨,他知道洪拳雖然繼續會傳承,但是硬派傳統武術功夫片到他這裡,戛然而止了。他自己甚至擔心國人以後都不會去學了,傳給外國人也是不得已為之。
今天我們依然看不到傳統功夫片回歸,武術演員已經有了現成的模式,學傳統武術出身的人,想要有劉家良時代的機遇基本不可能了,我們也只能在他的老電影裡回味,也算是發燒友自己的自娛自樂。
雖然劉師父有他許多不合時宜,但是仍然值得那些喜歡傳統的人叫一聲「師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