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東青,又名矛隼、鶻鷹、海青,是隼屬猛禽中最大的一種。海東青,即肅慎語「雄庫魯」,意為世界上飛得最高和最快的鳥,有「萬鷹之神」的含義。海東青身小而健,其飛極高,是狩獵中的重要幫手,能襲天鵝、搏雞兔。海東青可分為秋黃、波黃、三年龍、玉爪,其中純白色的玉爪最為珍貴。傳說中十萬隻神鷹才出一隻「海東青」,是肅慎(滿洲)族系的最高圖騰。代表,勇敢、智慧、堅忍、正直、強大、開拓、進取、永遠向上、永不放棄的肅慎(滿洲)精神。
據《柳邊記略》記載:「海東青者,鷹品之最貴重者也,純黑為極品,純白為上品,白而雜他毛者次之,灰色者又次之。」
《異域錄》裡也記載,海東青「有雪白者,有蘆花者,有本色者」。
康熙皇帝曾寫詩讚美海東青&39;羽蟲三百有六十,神俊最屬海東青&39;。
當時一隻普通的海東青價格在30兩白銀以上,甚至戍邊的犯人如果能夠捕捉到海東青並且將其上交就可以獲得減刑甚至釋放。
隨著時間的流逝來,有關海東青的記載越來越少。記者查閱了大量資料後發現,被現代動物學家稱為矛隼的海東青依然分布於中國西北部的新疆、青海以及東北部的黑龍江等省區。不過,在這些地方,海東青也已經極其罕見。如今,海東青已經被國家有關部門定為二級保護動物。
海東青《本草綱目·禽部》記載:&39;雕出遼東,最俊者謂之海東青。&39;海東青屬於大型猛禽,體重健壯。雌性比雄性還大。最重可達6公斤。身高1米左右,兩翅展開2米多長。頭部羽毛白色,綴有褐斑,上體均呈暗灰色;胸部褐紅色,綴有褐斑,尾部純白色;嘴較厚長,跗蹠只上部被羽,雌雄同色,喙爪像鐵鉤一樣硬飛得即快又高,能捕天鵝、野鴨、兔、狍等禽獸。
因此,遼代的皇帝,每天春天在鴨子河附近放海東青捕天鵝,捕到第一隻天鵝,要擺宴慶賀,名曰&39;頭鵝宴&39;。金、元時期女真族和蒙古族的貴族也有用海東青捕獵的習俗。
海東青,多單獨生活,但幼鳥常伴親鳥飛翔。棲息時,停落在巖石或地面上,有時長時間地站在喬木枝上。主食野兔、鼠類等中小型獸類,夏秋時節,常飛行在水面上空,向水內俯衝以搜縈魚蝦;冬天捕食村裡的小貓和小狗,並食腐屍肉。海東青捕食猶如閃電,撲撲凌凌人,煞是威嚴。它的食量很大,耐飽餓力較強,吃飽一次可20天不進食。
海東青不僅是勇悍的獵鷹,同時也融化到滿族的文化之中。金代一位詩人把海東青撲擊天鵝的場面描寫為&39;搏風玉爪凌霄漢,瞥日風毛墮雪霜&39;,表現了對海東青以小制大、堅毅勇猛的讚譽。
海東青,一種極具神話色彩的鳥類。在我國歷史上,這種鳥曾經挑起了北方地區兩個民族的仇恨,最終導致女真人起兵滅了遼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