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孔雀魚幼魚針尾那些事

2021-02-12 孔雀嶼
hello!大家好,今天是卑微小雲,在群主的一頓暴打後我終於寫出來一篇文章😄。我們來講講應季的東西~孔雀魚幼魚針尾、縮尾的問題。

圖片有孔雀嶼聽自然提供

    春秋兩季是各類細菌大爆發的季節,面對突發的種種現象很多童鞋們會覺得手足無措,但不要氣餒,今天咱們就先說說孔雀魚幼魚針尾的防和治!魚苗針尾一般的表現有精神不振,前期會縮尾,隨著病情加重尾巴一點一點縮小,到最後呈現了尾巴變成一條線的情況。

圖片有孔雀嶼丶🌈雨🐠ζ提供

    在平時的魚房維護過程中小雲會在餵食的時候觀察小魚們的狀態,當初步看見魚在吃食狀態和遊姿不正常時可能就會及時的下鹽預防,但往往很多新同學看到魚出問題的時候,就已經晚了,所以平時還得多觀察,多比較。初期預防比發病後治療可輕鬆多了。

圖片有孔雀嶼stan jiaoจุ๊บ拍攝

    那麼我們先說一下縮尾針尾是如何造成的,引起針尾一般有兩個原因,一個是細菌性針尾,一個是應激性針尾,針尾一般會在出生後一個月內的幼魚期發生,首先你要考慮一下是不是密度過大,密度過大餵食量大,殘餌囤積太多,水質容易敗壞,有害菌肆意蔓延就很容易引起幼魚針尾。其次考慮一下是否水溫變化過大,缸內溫差過大,換水時入缸水與原缸水水溫差別大,幼魚受到刺激,也會感冒從而針尾。第三個可能就是交叉感染,買回來的新魚本身帶有細菌,沒有做好隔離以及預防,此時如果合缸也會出問題。

圖片有孔雀嶼時雨拍攝

     那麼我們要怎麼有效的治療呢?第一個密度過大的情況下我們能做到的是,減小魚只密度,在餵魚時少餵多餐,及時清理掉殘餌、魚便等垃圾。第二個方面就是溫度,缸內溫度要控制好,在26度上下一兩度範圍內,預防小魚因為溫差而感冒引發針尾。第三個方面就是買來的新魚交叉感染的情況,新魚在剛到家時單獨一個缸,進行免疫,一周以後沒有問題魚再合缸,不過小雲不建議魚體差別過大的魚在一個缸內飼養,這件事還是儘量避免為好!

圖片有孔雀嶼時雨拍攝

    其實針尾主要還是預防為主!水溫,密度,餵食量控制好,還是能很有效的預防的,那麼已經有愛魚不幸染上此病怎麼辦,我建議大家用土黴素和大鹽結合治療,溶於水的土黴素片要攪拌以後使用,攪拌以後才會更快一點揮發藥效。在這裡我給各路新手同學提個醒,土黴素不要帶糖衣的,要不然沒等發揮藥效可能就死光了。魚沾糖就死,這樣你就可以加點醋變成糖醋孔雀魚了。

圖片有孔雀嶼丶🌈雨🐠ζ拍攝

    其實一個月內的小魚一旦針尾,治癒率不會很高,即使治癒,對他以後發展也會有影響,所以我們一直在說預防為主!請記住這四個字!

圖片由孔雀嶼聽自然拍攝

     卑微小雲今天已經把自己所知盡述各路新手童鞋們了,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個人見解,如果有錯誤之處還請各路大神幫我糾正,謝謝大家!

相關焦點

  • 孔雀魚常見病預防與治療----針尾
    說起針尾,很多魚友都是深惡痛絕,不知道有多少魚因為這個病團滅了,而且這個病防不勝防,今天就來聊聊這個針尾,以及一些預防和治療的經驗吧
  • 孔雀魚針尾原因及防治措施,把這到位,就坐等孔雀魚爆缸
    最常見就是母魚在隔離盒裡面生下小魚之後,直接把小魚留在隔離盒裡面去飼養,導致小魚非常容易得針尾。針對這個問題,咱們《養魚說》也接到很多魚友的反饋,那麼這篇文章就來和大家聊一聊針尾的問題。首先,孔雀魚針尾其實有兩種主要的原因。另一種原因是遺傳的,也就是針尾它是有一定的概率遺傳給小孔雀魚,一般就是由針尾的大魚生下小魚之後。
  • 「孔雀魚專題」孔雀魚幼魚的養護
    孔雀魚屬於卵胎生魚類,以幼魚的形態出生,所以,很多魚友喜歡孔雀魚也緣由於此。如果仔細觀察能夠親眼觀察到孔雀魚生產的過程,還可以體會到新生命誕生的喜悅。但是,新生小魚比較脆弱,稍有不當就容易得病,甚至全軍覆沒。為了避免此類事件的發生,筆者總結了一些小經驗,與大家分享。希望能夠與各位魚友進行交流。
  • 孔雀魚最怕針尾病,但對此真的束手無策嗎?學會4點健康養魚
    下面我就以孔雀魚為例來解讀一下孔雀魚的針尾病,希望能對大家了解認知並防治針尾病提供一些思考和幫助。針尾病的病原是寄生蟲,並不是什麼病菌!這裡要更正第一個很多魚友的認知誤區:導致針尾病的是寄生蟲,並不是什麼細菌!
  • 孔雀魚針尾咋回事?餘月分享四大原因及應對,你若掌握可以避免
    最近幾天,不論是直播,還是評論區,亦或是私信,網友問得最多的,就是孔雀魚發生針尾,問我是什麼原因?怎麼辦?引起孔雀魚針尾的原因很多,我不能妄下結論,我們要弄清楚是什麼原因引起的針尾,才能有效地應對,最主要的是預防。今天就和大家聊一聊這個話題,分享一下我個人的做法,僅供各位朋友參考。
  • 孔雀魚幼魚養殖,掌握了這兩點,幼魚成活率將直線上升
    一年前買了兩條孔雀魚,其中一個已經懷孕,1個月後產下20條小魚,前幾天突然死掉了,不知什麼原因,(兩天一換水,水溫最低到過16℃)不少朋友也出現過上面的情況,我的回覆是:一、兩天一換水,太勤,很不好,也沒有必要。二、對於幼魚,16度不行,太低,22度以上吧。三、困水不合格。
  • 孔雀魚幼魚如何飼養?孔雀魚幼魚飼養很容易,只需注意這幾點即可
    孔雀魚幼魚如何飼養?孔雀魚幼魚飼養很容易,只需注意這幾點即可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人喜歡在家中養魚,而體態優美孔雀魚也自然而然的成為了很多魚友的飼養目標。孔雀魚雖然是i比較好養的,但是那孔雀幼魚呢?孔雀幼魚飼養起來雖然也不算太難,但是可不能像飼養孔雀魚時那樣隨意了。今天,小編同大家聊一下孔雀幼魚的飼養。水溫對於孔雀魚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對於孔雀魚幼魚來說,水溫的要求是非常重要的。飼養孔雀魚幼魚的溫度最好是在26℃,這個溫度對於孔雀魚幼魚來說是非常舒適的。
  • 白金矛尾孔雀魚,這個孔雀魚你怕是沒見過,尾巴很耐看
    「養魚說」百度獨家專欄:鱂魚族群系列035白金矛尾孔雀魚圖文原創作者:瘋瘋人【堅持以最通俗易懂的語言,分享最接地氣的養魚經驗】特別聲明:允許轉載,請註明出處;請勿搬運,否則申訴維權Hello!各位百度的朋友們,大家晚上好!
  • 孔雀魚的飼養——產仔
    孔雀魚是花鱂科花鱂屬的一種熱帶魚。他和其他的魚不一樣的地方是,他們直接生產小魚,而不是下的魚卵。所以相對於產卵然後在進行孵化的魚來說有一定的優勢——一般玩家也可以體會到小魚出生的樂趣。同時孔雀魚屬於高產的魚種,一般一個月即可產仔,一次十幾條到一百條不等,如果你養的好,只要一夏天,你就可以收穫滿滿的小魚了。
  • 為什麼孔雀魚苗容易針尾,而其他卵胎生觀賞魚的魚苗卻很少見?
    圖文/養魚老道 原創一位魚友提出的問題確實很獨到,問養魚老道為什麼孔雀魚的魚苗就很容易出現針尾的問題,而其他卵胎生觀賞魚的魚苗,比如紅箭、瑪麗、皮球、牡丹、月光等等,它們生出來的小魚苗出現針尾的可能性就比較少呢?
  • 孔雀魚的幼魚要怎麼養殖才好?不注意這些地方,後悔莫及
    文|大李話魚點右上方【關注】查看300餘篇精彩文章,您的鼓勵是我努力的唯一動力小編好像一直都沒有講起過孔雀魚幼魚的養殖,孔雀魚是典型的熱帶魚小型魚類,具有較強的適應能力,其繁殖力更是強大。一般孔雀魚的幼魚是指一個月內的小魚,要想養好它,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只有會養,它才能茁壯成長。孔雀魚的幼魚要怎麼養殖才好?不注意這些地方,後悔莫及孔雀魚幼魚是養殖需要一定的生活環境,首先是光照對幼魚的影響,光照可以促進其正常發育、發色、性腺發育等等,所以每天2-3小時的光照,對孔雀魚幼魚的這些關鍵指標都有明顯的提升效果。
  • 針尾的判斷與治療
    答魚友問,孔雀魚針尾的症狀判斷及治療~1 針尾判斷 針尾按照程度可以分為: 輕度針尾——尾巴邊緣稍微往中間縮,不太明顯。
  • 孔雀魚生小魚前兆 孔雀魚生小魚怎麼養
    孔雀魚繁殖能力很強,能耐受汙染水域,有「百萬魚」的美稱。孔雀魚性情溫和,能與溫和的中小性型熱帶魚混養,平時活潑好動,壽命約1~2年。
  • 孔雀魚針尾的病因判斷與治療
    答魚友問,針尾的治病原因與治療方法。 1 溫差過大 針尾的80%原因都是因為魚缸晝夜溫差過大。小魚在超過2-3度的水裡,體質弱的就容易導致針尾。
  • 紫尾禮服孔雀魚,一個存在於孔雀魚圖鑑的品種
    「養魚說」百度獨家專欄:鱂魚族群系列056紫尾禮服孔雀魚圖文原創作者:瘋瘋人【堅持以最通俗易懂的語言,分享最接地氣的養魚經驗】特別聲明:允許轉載,請註明出處;請勿搬運,否則申訴維權這篇文章我們給大家帶來的是,鱂魚家族孔雀魚系列裡面一個非常珍稀的品種,紫尾禮服孔雀魚。閱讀過前面孔雀魚系列文章的朋友應該知道,雖然說紫色的尾巴出現的並不多,但是這恰恰說明了紫色基因,或者說紫色系列孔雀魚的稀有性,還有珍稀程度。關於這種紫色尾巴的孔雀魚,它的出生已經無跡可尋。
  • 孔雀魚飼養答魚友問
    1、孔雀魚孕母什麼時候需要隔離?答:如果有專門的待產缸,建議在母魚被追尾一周後,開始隔離,或者肚子已有鼓起,胎斑變大時隔離;如果沒有待產缸,只有隔離盒的話,建議在母魚臀部能看到小眼睛時隔離待產,不然一直關在狹小的隔離盒裡,母魚會抑鬱的。。。2、為什麼我的水剛換的,第二天就渾了?
  • 孔雀魚的繁殖
    一、形態特徵孔雀魚體形嬌小,其身上的圖案五彩繽紛,有的形如字母,稱外文孔雀;有的像蛇紋,稱蛇皮孔雀;有的似豹皮,稱豹尾孔雀,等等。雌雄魚的體型和色彩差別較大,雄魚身體瘦小,體長3-4釐米,背鰭較長,尾鰭寬而長,約佔全長的1/2以上,尾柄長度大於尾柄高度,其身體及背鰭、尾鰭的顏色五彩繽紛,主要有紅色、藍色、黑色、黃色、綠色、虎皮色及雜色等。尾鰭和體腹上有藍紅色圓斑,其周圍有淡色花紋,似孔雀尾翎花色,故以此得名。
  • 孔雀魚針尾咋回事?是氨氮中毒引起的,餘月教你如何預防和治療
    今天,餘月繼續與大家分享孔雀魚的養殖經驗——孔雀魚氨氮中毒的症狀、原因和解決方法。孔雀魚氨氮中毒和酸鹼中毒的症狀相似,氨氮中毒的症狀分早期、中期和晚期三個階段,酸鹼中毒的症狀分為初期和晚期兩個階段,氨氮中毒早期和中期症狀與酸鹼中毒症狀的初期和晚期症狀基本一樣。下面,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孔雀魚氨氮中毒各個階段的症狀,和主要表現。
  • 紅草尾孔雀魚,和藍草尾孔雀魚很般配,混養首選
    「養魚說」百度獨家專欄:鱂魚族群系列001德系黃禮服孔雀魚圖文原創作者:瘋瘋人【堅持以最通俗易懂的語言,分享最接地氣的養魚經驗】特別聲明:允許轉載,請註明出處;請勿搬運,否則申訴維權點開了紅草尾孔雀魚這篇文章,是不是對這種魚比較感興趣呢?還是說你很喜歡養孔雀魚?無論怎麼樣,既然來了,那我們就一起來認識一下,這種美麗的孔雀魚吧!紅草尾孔雀魚其實是由藍色草尾孔雀魚改良而來的。只是藍色長尾孔雀魚,它身上的金屬光澤比較重一些,藍色比較深。而紅色長尾孔雀魚身上的顏色相對來說比較粉嫩一點,看上去顏色比較亮,給人一種比較溫馨的感覺。
  • 魚兒裡美麗的不只有美人魚,還有孔雀魚
    世界上最早的孔雀魚飼養發展是因為防治蚊蟲的關係,使得原產於中南美洲的孔雀魚,得以使其分布到全世界大部分的地區。而孔雀魚經過過去幾十年的發展、培育,現在已普遍受到全世界的水族愛好者青睞。由於各地區的審美觀和偏好的不盡相同,所以逐漸發展出各地區特有的孔雀魚系統。孔雀魚怎麼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