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古建築學家在晉「穿牆透壁」展中國古建之美

2021-01-08 新華社

新華社太原5月20日電(記者王學濤、陳昊佺)八邊中一面牆被剖開的應縣木塔、上下分層掀蓋的紫禁城三大殿、縱剖的五臺山佛光寺東大殿……在臺灣古建築學家李乾朗的畫筆下,中國古建築複雜而優美的內部結構一覽無餘。

5月18日至8月19日,李乾朗古建築手繪作品在山西博物院展出。該展覽分為「話畫古建築」「帝王的國度」「眾生的居所」「神靈的殿堂」4個單元,通過20種建築類型、近百幅別具特色的古建築手繪藝術作品,解剖呈現中國古建築之美。

今年69歲的李乾朗來自臺灣新北市,畢業於中國文化大學建築及都市設計系,曾任教於淡江大學、文化大學、輔仁大學、中原大學、臺北大學等高校,講授中國建築史、古蹟維護等課程。2005年起,他嘗試手繪古建築的透視和解剖圖。

「為什麼我要畫古建築,而不用相機照呢?」李乾朗說,人們不到1秒鐘就能拍一張照片,大量照片拍完後都視而不見。於是他把相機收起來,開始靠眼睛看,畫古建築可以讓他看到更多有意義的東西,尤其透視和解剖圖可以充分表現古建築所凝聚的古人智慧。

李乾朗還以不少中外名畫為例,表達中國與西洋建築畫的差異。西方畫師重視幾何學原理,使建築在紙上呈現出立體感;而中國古畫家常將遠景畫在高處,或以長卷構圖,將廣闊的景色以多視點方法展現出來。

「在古代,中國人畫古建築是不畫光線的,認為是永恆的。中國著名建築學家梁思成留學回國後,1932年繪製的薊縣獨樂寺觀音閣的測繪圖,第一次以西洋畫法來表現中國古建築。」李乾朗說。

位於中國北部的山西省,是目前中國古建築遺存最多的省份,有「中國古代建築博物館」的美譽。

李乾朗說,他1992年首次到訪山西,後來又有數次機會參訪了更多的山西古建築,因此,在本次展出的圖繪中以山西古建築的數量居冠。

對此,山西博物院院長張元成說,李乾朗教授像外科醫生一樣,在他的筆下古代匠師高超的工藝技術「原形畢露」,給觀者一種穿牆透壁的體驗。他希望以此為契機,不斷擴大海峽兩岸學術分享,推動海峽兩岸的學術交流,促進中華文化的傳播和傳承。

「古建築是立體的史書,從選址到營建,無不深受儒、釋、道三家哲學思想的交互影響,承載著傳統文化的精髓。」李乾朗說,如果將一座中國古建築,以簡明的透視圖表現,且必要時將屋頂掀起或打開牆壁,那這項工作將具有學術知識傳播與教育普及的意義。

目前,有關中國建築的研究創作圖繪,李乾朗已經完成一百幅左右。他希望更多人參與到中國文化遺產圖繪的研究與創作中,這樣可以讓更多人理解一座古建歷經歲月滄桑、逃過天災人禍保留至今的不易,人們也就會更加珍愛我們的文化遺產。(完)

相關焦點

  • 臺灣藝術家楊惠姍琉璃展登陸成都 重現臺灣風物之美
    臺灣藝術家楊惠姍琉璃展登陸成都 重現臺灣風物之美 2015-01-28 15:39:32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責任編輯:     1月28日,臺灣琉璃工房《無色與有色的對話:楊惠姍琉璃藝術創作展》在成都展出。
  • 雪花純生古建攝影大賽山東分賽區啟動(組圖)
    「雪花純生匠心營造」中國古建築攝影大賽自2009年以來,已連續舉辦過7屆,共吸引360餘萬人參與,累計投稿量超過670萬幅,是目前全國規模較大且極具影響力的古建築攝影賽事。今年大賽的主題聚焦於古建築的構件—戶牖。老子曾在《道德經》中寫到:「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戶牖」,就是房屋的門和窗。戶即是門,可供人出入,牖即是窗,可用來採光通風。
  • 臺灣新晉網紅「木瓜妹」擁有36H好身材
    臺灣新晉網紅「木瓜妹」擁有36H好身材。(圖片來源:臺灣東森新聞雲)辣!臺灣新晉網紅「木瓜妹」擁有36H好身材。(圖片來源網絡)中國臺灣網2月6日訊 據臺灣東森新聞雲報導,臺灣新晉網絡紅人陳香菱(Mandi)擁有36H的好身材,在各大正妹社團裡時常看到她的身影。
  • 山西「文物認養」喜憂參半:張壁古堡重獲新生,有的卻認而不養
    保護古建,需要打通政策「梗阻」,各方協同再加把勁。探索文保「新路」,引導社會力量參與山西,表裡山河,文化深厚。全省現存古建28027處,數量為全國之最。但受資金、人員、技術等條件所限,大部分古建缺乏有效保護,默默地散落在山林與村落之間,自生自滅,有的已經因為自然損毀和人為破壞永遠消失。留住古建,才能記住歷史。
  • 臺灣舉辦蘭花展 眾多奇蘭爭妍
    臺灣舉辦蘭花展 眾多奇蘭爭妍人民網   人民網香港2月8日電 臺灣消息:桃園縣蘭花協會7號至9號在大溪慈湖陵寢前停車場舉辦「全臺蘭花大展」,共有300 多盆新奇蘭花參展,其中,屬奇葉系列的「黃金達摩」呈金黃色,與其他品種呈淡黃或乳白色不同而異常珍貴,買主當場出價 100萬元仍未獲蘭主割愛。
  • 臺灣自由行 發掘細節之美
    不用再跟團走馬觀花,我們可以按自己的節奏悠遊,探索寶島細節之美。給你推薦幾條線路,不論你想從北至南遊賞寶島,還是只遊一城,深度品味臺灣風情,都能找到個中樂趣。線路一環島走透透第一站:臺北Day1:國父紀念館(整點的時候有憲兵換崗,場面精彩)—誠品信義旗艦店(感受臺北的知性生活。)—臺北101(不畏高的話,可上頂樓一覽臺北市容全貌。)—淡水(最好傍晚去,著名的淡水暮色美極了。
  • 葛宅:賞古建 品家訓 繡葛巾
    葛宅:賞古建 品家訓 繡葛巾源稿:東陽日報 | 發布時間:2019年04月15日 17:01:06 | 作者:王倩玫 孫振華 | 編輯:許琳琳  漫步於虎鹿葛宅古蘭橋上,腳下是蘭溪的潺潺流水,四周是中西合璧的各式建築,以村莊主幹道為界,西邊是整齊劃一的「小洋樓」,村東則是連片的明清和民國時期東陽傳統民居
  • 臺灣農會代表參加大連大櫻桃節活動
    臺灣農會代表參加大連大櫻桃節活動 2016年06月08日 14:37:00  來源: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6月8日大連訊 6月7日
  • 「反殖民與臺灣光復」日據時期臺灣歷史圖文特展在北京開幕
    「反殖民與臺灣光復」日據時期臺灣歷史圖文特展在京舉行12月22日,由中國宋慶齡基金會、臺灣辜金良文化基金會共同主辦的「反殖民與臺灣光復」日據時期臺灣歷史圖文特展在中國宋慶齡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開幕。中國宋慶齡基金會副主席於群、臺灣辜金良文化基金會董事長藍博洲出席開幕式並致辭。
  • 新光天地首屆臺灣精品美食展登陸成都
    9月25日至10月8日,新光天地首屆臺灣精品美食展將在新光天地成都1F 歡樂大街舉行。9月17日在富邦華一銀行舉辦該活動新聞發布會,重點闡明臺灣精品美食展的五大亮點,此次臺灣精品美食展活動除了美食以外,更融合了臺灣精品、旅遊與文化等4大元素,讓消費者只需到成都新光天地,就能親臨其境感受臺灣地域文化,現場不僅集結了臺灣節慶10大伴手禮、30家正宗夜市小吃、100多種臺灣精選商品、120款臺灣最完整人氣零食與多項文藝表演,並在全川唯一有軌叮叮車的軌道上打造5大臺灣知名旅遊景點,一個更好吃更好玩更好買的臺灣精品美食展
  • 四爪金龍,晉地行之大同九龍壁
    九龍壁九龍壁是影壁的一種,是中國傳統建築中用於遮擋視線的牆壁。壁上部為黃琉璃瓦廡殿式頂,簷下為仿木結構的椽、檁、鬥栱。壁面以雲水為底紋,分飾藍、綠兩色,烘託出水天相連的磅礴氣勢。下部為漢白玉石須彌座,端莊凝重。壁上9龍以高浮雕手法製成,最高部位高出壁面,形成很強的立體感。
  • 2017臺灣美食展在臺北繽紛開幕
    人民網臺北7月21日電(記者劉慧)由臺灣觀光協會主辦的以「繽紛食代」為主題的2017臺灣美食展今天在臺北世貿一館拉開帷幕。今年美食展設置「食之藝」、「食之器」、「食之材」、「食之旅」、「食之伴」、「食之育」六大展區,20個主題館,800多個攤位,讓遊客們在滿足視覺與味蕾的同時,體驗精彩的飲食文化和繽紛的美食力量。 在食之藝展區,主辦單位邀請眾多臺灣知名老店推出懷舊臺灣料理,希望民眾能通過美食,找回記憶中和土地、親情與友情連接的臺灣味。 據介紹,在食之育展區中特別規劃了「惜食」的主題。
  • 嘉興·臺灣攝影交流展在高雄成功舉辦
    嘉興·臺灣攝影交流展在高雄成功舉辦 2012年12月06日 08:16 來源:中國臺灣網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1800噸臺灣蝨目魚產品首次登陸上海水產精品展
    1800噸臺灣蝨目魚產品首次登陸上海水產精品展 2011年09月28日 09:43 來源:中國臺灣網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臺灣苗慄舉辦大師的故鄉成果展 通霄4大師作品亮相
    臺灣苗慄舉辦大師的故鄉成果展(巫靜婷攝)華夏經緯網8月19日訊: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臺灣苗慄縣吞霄虎嶼山文化協會提升在地文化素養,長期以藝術活絡通霄神社,每年舉辦多達6個檔期的展演活動,透過網絡打卡累積逾18萬人次,使神社成為藝文踏青的新興景點,協會分享成功果實,即日起至9
  • 「有福之州」篆刻展相約臺北
    「有福之州」相約臺北第五屆海峽兩岸中青年篆刻大賽作品巡迴展臺北開展12月18日,「有福之州」第五屆海峽兩岸中青年篆刻大賽作品巡迴展在臺北友生昌藝術空間拉開序幕。每一方印各具特色,呈現「有福之州」的精氣神。展覽現場展覽現場此次活動受到臺灣當地篆刻藝術愛好者的一致歡迎與好評。本屆篆刻大賽臺灣地區獲獎選手蕭凱中表示:「很榮幸能參與一年一度的兩岸文化盛事,並忝列榜眼之名,是我個人創作上很大的鼓舞,每一回的競展,都是藝途上的一個裡程,唯有全力以赴,繼續前行,才能不斷地精進,期許自己未來能有更好的表現!」
  • 《逃跑吧少年》手遊怎麼穿牆 穿牆技巧玩法圖文詳解
    導 讀 逃跑吧少年手遊穿牆技巧怎麼玩?
  • 臺灣神明拼環保-廟會走透透
    探索宗教文化-見證地方特色-品味民俗風情-傳承中華智慧感謝您關注廟會走透透!  佛光山不見香火供品,成為宗教文化花園。因此臺灣廟宇之多令很多人不解,廟裡不見香爐供桌更令人困惑。臺灣四大佛教道場法鼓山、中臺禪寺、佛光山、慈濟都名聲很大,但卻香火「不旺」。記者曾就「燒香拜佛」請教星雲大師的看法,沒想到他直率地說:燒香、磕頭,這個都沒有必要。最重要的是行慈悲,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這比拜佛要好。
  • 「反殖民與臺灣光復」日據時期臺灣歷史圖文特展在京展出歷史不容...
    原標題:「反殖民與臺灣光復」日據時期臺灣歷史圖文特展在京展出歷史不容歪曲(兩岸脈動)「我是中國人……只要能踏上祖國的土地,為祖國母親盡微薄之力,就是死了也心甘情願。」這是臺灣籍八路軍女戰士楊美華在奔赴祖國大陸參加抗戰前說的一段話。
  • 兩岸家庭老照片珍藏展令臺灣正修科大師生感動
    「家國·傳情·團圓」——兩岸家庭老照片珍藏展巡迴展在正修科技大學剪彩。(中國臺灣網發)中國臺灣網12月16日高雄消息2012年12月15日,由《兩岸關係》雜誌社主辦,北京東方天歌文化交流有限公司承辦,臺灣中州科技大學、崑山科技大學、正修科技大學協辦的「家國·傳情·團圓」——兩岸家庭老照片珍藏展巡迴展,在高雄市正修科技大學圖書館正式啟動。《兩岸關係》雜誌社辦公室副主任吳江、臺灣正修科技大學副校長鄭舜仁,臺灣中州科技大學終身教育處處長謝清隆出席活動並致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