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豐臺60歲以上失能失智老年人可申請「喘息服務」 家屬每月可歇...

2021-01-08 健康界

讓長期照顧失能失智老年人的家庭成員得到短暫的休息,豐臺區推出的「喘息服務」繼續受到熱捧。記者從豐臺區民政局獲悉,該區推出的第二期「喘息服務」,預計能為1000名失能、失智老年人提供服務,目前已經有674名老年人報名,正在進行資質審核及評估。

豐臺區以全國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為契機,嘗試探索家庭養老床位建設,於2018年10月開展了首批失能失智老年人居家照護者「喘息服務」試點工作。截至今年9月底,全區共有1200餘名老年人提出了「喘息服務」申請,其中813人通過審核並完成了服務匹配。

在服務方式上,豐臺區採取養老機構短期託養和居家上門照護兩種方式進行。首批試點服務期為6個月,以1個月平均服務4天為基數,可選擇分散或集中享受服務,服務總天數不超過24天。在服務費用上,綜合考慮市場物價、人工成本等因素,將照護服務費用定位在220元/人/天。待服務期滿後,實施政府買單,由區民政局與服務機構根據實際服務量直接進行結算。

第二期「喘息服務」工作已經開始,2019年10月開始報名,預計為1000名失能、失智老年人提供「喘息服務」,目前已經有674名老年人報名,正在進行資質審核及評估工作。

(原標題:豐臺區60歲以上失能失智老年人可申請「喘息服務」 讓照料失能失智老人的家屬每月歇4天)

相關焦點

  • 北京豐臺區試點「喘息服務」兩年 累計服務失能失智老人1萬人次
    原標題:豐臺區試點「喘息服務」兩年 累計服務失能失智老人1萬人次 家庭照料者可「歇」32天政府掏錢請護工 老人臉上綻笑容
  • 失能、半失能、失智老年人在家裡如何養老?看到這些我就放心了!
    根據江蘇省民政廳對全省老年服務需求進行的抽樣調查顯示,空巢老人、獨居老人佔老年人口的50%以上,其中80%以上願意在家裡養老。那麼,失能、半失能、失智老年人在家裡如何養老?居家養老都有哪些新模式,老人們對此評價如何?
  • 青島為15134名60周歲以上失能失智困難老年人進行評估服務
    半島記者 劉笑笑 報導本報12月9日訊 為更好地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切實提高老年人安全幸福指數,12月9日下午,青島市民政局舉辦「走進市辦實事 見證民生項目」活動,邀請市人大、市直機關代表,市政協委員,民主黨派人士,社區群眾等40名社會各界代表,對青島市民政局承辦完成的照護需求等級評估項目和養老機構消防能力提升工程項目兩件市辦實事進行評議
  • 北京發布養老機構運營補貼新政 增加失能失智老年人補貼
    杜燕 攝為進一步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投資養老服務業,為推進京津冀地區養老服務協同發展,今後,北京的營利性與非營利養老機構將享受同等運營補貼政策,而殘疾人服務機構等同養老機構享受運營補貼政策,每收住1人最高每月可獲得1050元補貼。同時,天津市、河北省行政區全域及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烏蘭察布市養老機構收住北京市戶籍老年人的,也可按相應規定享受運營補貼。
  • 4000萬失能失智老年人亟須專業照護
    失能失智老年人數量迅速增加已經成為我國人口老齡化中最嚴重的問題。全國老齡辦有關負責人日前表示,全國老齡辦信息中心養老服務中心與北京市房山區同年華養老院籤訂了託管協議,400張養老床位由養老服務中心託管,主要為失能失智老人提供專業化、差異化的醫養服務。這是養老機構專門針對失能失智老人照護的一次積極探索。
  • 衛燕:建議培訓健康低齡老年人幫助照顧失能失智的高齡老年人
    人民政協網北京1月7日電(記者 位林惠 韓月 杜曉航)1月7日,北京市海澱區政協十屆五次會議召開期間,海澱區政協委員衛燕做客人民政協報·人民政協網《委員會客廳》,圍繞「培訓健康低齡老年人幫助中青年專業人員照顧失能失智的高齡老年人」等話題接受人民政協網記者專訪。
  • 老人失能失智不能失保障
    該《報告》以23個已開展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的城市為調查框架,以居住於當地主城區的60歲及以上老年人和30至59歲成年人兩個人群為調查對象,系統分析了老年人生活活動能力、失能老人護理服務人群、成年人對失能風險的認知偏差及護理規劃意願等問題。
  • 北京失能老年人護理補貼發放渠道調整 使用範圍將進一步擴容
    北京商報做(記者 蔣夢惟 楊卉)1月4日晚間,北京商報記者從北京市民政局獲悉,2021年1月起,持北京通-養老助殘卡的失能老年人護理補貼將恢復發放到護理補貼帳戶,重度失能老年人可以到相關服務單位購買照護服務或照護用品。
  • 「喘息服務」是什麼?2018年度養老熱詞了解一下
    近日,省民政部門發布2018年度江蘇十大現代民政創新成果,「喘息服務」、「集群融合」發展養老產業等創新,助力我省養老服務工作高質量發展。喘息服務是什麼?老百姓能獲得什麼樣實實在在的好處?1月25號,記者就此專訪了省民政廳福善處處長陸敏。
  • 關注身邊的「蘇大強」:失能失智老人生活境況亟待改善
    「這個實體體驗裝備由愛德基金會和上海同濟大學包容性設計研究中心合作完成,希望藉此能夠讓社會各個年齡層次的人都感受到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和生存困境,感受身體退化、行動遲緩的老年期生活狀態,理解老年人日常生活可能存在的種種不便,推動敬老助老社會氛圍的形成。」愛德仁谷養老服務項目服務經理劉念在現場告訴記者。
  • 關愛失能失智老人心理健康 青島即墨區「擁抱心暖陽」微公益項目啟動
    魯網12月30日訊(記者 於建軍)12月30日上午,「擁抱心暖陽」關愛失能失智老人心理健康微公益項目在青島即墨正式啟動。該項目由即墨區醫療保障局組織發起,將以關愛失能失智老人及其家屬、護理人員心理健康問題作為工作著力點,持續為即墨區失能失智家庭提供幫助。
  • 求解失能失智老人養老困局
    截至2018年底,我省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已達1121.72萬人,佔總人口的22.43%。80歲及以上高齡老人172.3萬人,佔老年人口總數的15.36%。失能半失能老人已達77萬,此外還有相當數量的失智老人。  當你老了,如何安享晚年?為破解失能失智老人的養老困局,今年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強失能失智老人照護服務,探索推進康養聯合體建設。
  • 張喆人委員:建議建立老年人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照護失智老人
    人口老齡化已經成為我國一個嚴峻的社會問題,民政部數據顯示,約有18.3%的老年人為失能、半失能狀態,總人數超過4000萬人。今年全國兩會期間,上海市政協副秘書長張喆人提交了《建立失智失能老人長期照護體系》的發言,建議建立老年人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參保者經評估達到一定照料和護理需求的,為其基本生活照料和相關的醫療護理提供服務,費用主要由長護險基金支付。
  • 我市515名失能失智人員受益長護險
    5月下旬,市醫保局開展了農村地區失能失智人員基本情況和長期照護需求情況專題調研,此次調研覆蓋全市所有村鎮,失能失智人員不論年齡(重點是60歲以上人員,也包括60歲以下存有失能失智狀況的人員),通過量表打分,全部匯總到村、鎮、市三級調研表格當中。
  • 膠州市全面推進長期護理保險服務向基層延伸 失能失智群眾享長護...
    &nbsp&nbsp&nbsp&nbsp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是解決失能失智人員長期照護難題的制度安排。數據顯示,目前我國60歲及以上失能老年人超過4000萬,家庭月護理成本最高達1926元。
  • 孝德智慧養老:讓失能失智老人及家庭走出照護困局
    失能失智老人長期照護 成家庭難以承受之痛中國有超過4000萬失能老人和1000萬失智老人,90%以上的失能失智老人由家人照顧,中國每年有50萬失智老人走失。據不完全統計,45.9%的完全失能老年人具有中度以上抑鬱症狀,家人20%患有憂鬱症,65%有抑鬱傾向。
  • 北京豐臺區老年護理中心-【醫保定點醫院】
    服務人群:高齡、失能、半失能、臥床、失智(老年痴呆)、慢病老年人主要服務內容有:1、失智失智老人照護、養老中心、託老所等機構老年護理服務2、老年護理服務:「專護」服務(1對1):專業的護理人員為高齡、慢病、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提供1對1,24
  • 關愛失智老人和家屬!嘉興率先出臺相關規劃
    應王老太的一再要求,他們選擇了嘉興市區一家條件一流的養老機構,誰知,她每天凌晨4點不到就起床,一間一間房間敲門,要和老夥伴們聊天,鬧得整個機構不得安寧,三天後不得不由家屬領回。後來,換了一家城郊的養老機構,想不到沒過幾天就摔了一跤,現在癱瘓在床,成了雙失老人(失能又失智)。
  • 打造失智老年人照護體系 嘉善開出「幸福憶站」守護夕陽紅
    1月9日上午,在嘉善縣羅星街道柳洲社區,81歲的馮美華熟門熟路地趕到設在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裡的「幸福憶站」,在書架前選起書來。前不久,嘉善縣開出首批2家為失智老人提供專業服務的「幸福憶站」,吸引了當地不少有需要的老人前來,馮美華就是其中一個。做健康操、丟沙包、繪畫填色、聊回憶……每周一,在「幸福憶站」裡,馮美華就和老年朋友們一起玩遊戲,常常玩得開懷大笑。
  • 德清:關愛失能失智老人
    近日,德清阜溪街道郭肇村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社工看望村裡的高齡老人並普查失能失智老人。實施90歲以上失能失智老人生命體徵監護設備免費安裝是2020年該縣十大民生實事之一,社工在看望的同時摸底登記,詢問了解高齡老人的身體狀態,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原標題《關愛失能失智老人》,原作者白羽、呂怡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