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阿姨,來啦!」「哎,來看看書!」1月9日上午,在嘉善縣羅星街道柳洲社區,81歲的馮美華熟門熟路地趕到設在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裡的「幸福憶站」,在書架前選起書來。前不久,嘉善縣開出首批2家為失智老人提供專業服務的「幸福憶站」,吸引了當地不少有需要的老人前來,馮美華就是其中一個。
做健康操、丟沙包、繪畫填色、聊回憶……每周一,在「幸福憶站」裡,馮美華就和老年朋友們一起玩遊戲,常常玩得開懷大笑。「對失智症提前認識,用專業方式預防或幹預,我覺得挺好的,況且這兒還離家近。」馮美華說,年紀大了就要調整心態正視一些老年疾病,所以每次參加活動,她總拉上老伴一起來。
患上失智症的老人,就像腦袋裡有個橡皮擦,擦去記憶,認知功能也漸漸退化,或許忘記了親人,也找不到回家的路。在嘉善,全縣共有60周歲以上老年人11.4萬,失智老人數量呈逐年遞增的趨勢,按照國內通行的80歲以上老人失智症患病率25%標準計算,嘉善全縣具備一定失智症狀,需要開展早期幹預和專業康復服務的老年人總數預計達2000多人。
「專業機構缺少,家屬照料壓力大。」嘉善縣民政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去年以來,嘉善聚焦失智老年人長期照護服務需求,在全省率先探索建立家庭盡責、基層主導、社會協同、全民行動、政府支持的失智老年人照護服務體系。而「幸福憶站」正是該體系裡的重要一環。
走進柳洲社區的「幸福憶站」,乾淨的牆面,頗具古風的裝修設計,簡約的木椅圓桌,立體書架上除了上百冊圖書,還擺上了老式熱水瓶、收音機、座鐘、鐵罐子等一系列懷舊老物件,滿滿是復古風撲面而來。
「我們這裡不僅能開展活動,還能提供專業講座和評估。」工作人員馮琴告訴記者,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站裡引入了失智症照護專業社會組織,能為失智老年人提供生活自理能力訓練、精神支持、社會交往等服務。他們對所有前來的老人,都會進行一次專業測評,並製作個人檔案,同步記錄下老人在站裡參與活動的變化,進行跟蹤分析,對簡單的服務內容並不收取費用。
據全國《失智老人照護現狀的調研報告》顯示,重度失智老年人平均每天需照護10餘個小時,其中15%的照護者需24小時照護,與身體狀況接近的普通老年人相比需要付出每年1.5萬——2.4萬元的額外照顧支出。為此,嘉善也於去年創新將失智照護納入長護險保障範圍,可讓此類家庭平均每年節約照護費用7300元至20000元。
此外,嘉善縣也不斷引進社會力量,正積極構建縣、鎮、村三級的失智服務網絡。在位於嘉善縣城區銀福苑頤養中心,去年就開出了全縣首家失智專區,可提供全託式服務,共設置床位42張,已有12名老人入住。
「失智照護納入長護險後,在這裡老人最高每月可獲得補助1080元。」銀福苑頤養中心院長王琦說,中心引進了英國專業機構的認知症管理和服務模式,運用記憶療法、音樂療法、懷舊療法、感官療法等國際先進的非藥物治療方式,重點開展認知行為個性化照護,認知障礙康復訓練,認知活動安排處理,生活照料,心理幹預,失智家庭社會支持等六大服務,保持失智老年人能夠積極融入集體生活,延緩發病速度,減輕家庭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