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老人護理成難題,委員建議建立社會支持服務體系

2021-01-08 新京報

新京報快訊(記者 許雯)北京市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今日開幕。來自醫藥衛生界別的市政協委員,北京同仁堂(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同仁堂教育學院原院長雍莉的提案聚焦失智老人照護難題。她建議,建立失智老人照護社會支持服務體系,減少對失智老人的社會歧視,並呼籲關註失智老人照護者的心理健康。

雍莉委員介紹,失智症(Dementia)是一種因腦部傷害或疾病所導致的漸進性認知功能退化。全球每年有770萬新增病例,也就意味著每4秒鐘就有一人患病。截至2018年年底,北京市60周歲及以上戶籍老年人口349.1萬人,佔戶籍人口總數的25.4%。其中,失能老年人16萬,佔比4.78%;失智老年人口10萬,佔比約3%。

她認為,目前存在的具體問題主要表現在:臨床能力方面,相關專業的醫療資源均集中在三甲醫院,基層服務設施數量少、覆蓋率低;護理能力方面,缺乏失智症方面的專業護理機構,專業護理人員以及家庭護理培訓;社會支援方面,公共健康教育欠缺,人們普遍對失智症缺乏認知等。

對此,她建議,建立社會支持服務體系。制定失智老人居家照護社會支持體系整體發展規劃和分步推進計劃,建立以政府為主導,社會組織參與,失智老人居家照護社會支持服務體系。

同時,制定照護服務規範以社區為單位,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定期對社區內60歲以上的老年人開展隨訪篩查,對診斷為失智症的重點人群進行風險評估分類,建立失智老人健康管理檔案,制定有針對性的照護方案。建立隨訪機制,實現對失智老人的連續管理,及時預估老人可能存在的風險,提示需要預防性的保護,通過暢通的轉診渠道,為失智老人提供整體性、持續性的醫療服務。

在她看來,失智老人照護者的心理健康也值得關注。她建議,對照護者提供多元化的支持服務,通過在線培訓、書面宣教資料、社區講座、專業人員入戶指導、短期培訓班、電話諮詢、照護者聯誼會、微信群、微信公眾號等線上、線下多種途徑和方式,為失智老人照護者提供技能指導、心理諮詢、技術支持服務,提高照護質量,減輕照護者因長期照護導致的心理問題。

她同時建議,加強公眾宣傳教育,提高社會針對失智老人的關注度。通過失智症相關知識普及,給予失智老人充分的社會尊重,減少社會對失智老人的歧視,使其在享受照護的同時, 更好地提升其生活和生命質量。

新京報記者 許雯

編輯 白爽 校對 危卓

相關焦點

  • 張喆人委員:建議建立老年人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照護失智老人
    人口老齡化已經成為我國一個嚴峻的社會問題,民政部數據顯示,約有18.3%的老年人為失能、半失能狀態,總人數超過4000萬人。今年全國兩會期間,上海市政協副秘書長張喆人提交了《建立失智失能老人長期照護體系》的發言,建議建立老年人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參保者經評估達到一定照料和護理需求的,為其基本生活照料和相關的醫療護理提供服務,費用主要由長護險基金支付。
  • 上海失智老人調查:家庭和社會該為這些老人做點啥
    此外,精神衛生服務機構主要提供診斷和醫療服務,護理和養老機構提供照護服務,普遍缺乏針對性,護理機構針對於老年痴呆的還非常少,可能是因為剛剛起步的原因。現在上海市有15家醫療機構針對AD患者的記憶門診,這樣醫院的數量會越來越多,市三福院於2009年建立了失智老人照料中心,可以容納250人,這對上海來說是不夠的。
  • 《失智老人服務關鍵技術研究與示範》系列培訓活動即將開播啦!
    為加強北京市重點研發計劃《失智老人服務關鍵技術與示範(一期)》各課題成果的推廣與應用,增加失智症篩查、幹預、照護和環境設計的實效性和廣泛應用性,推進失智老人相關服務與技術的普及力度,滿足社會大眾對深入了解失智照護知識和技術的需求,特組織開展《失智老人服務關鍵技術研究與示範(一期)》項目所屬課題系列研討培訓暨「智慧養老多領域融合創新北京市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國際交流活動。
  • 九三學社上海市委:對重度失智老人應有大病醫療託底救助
    鑑於此,九三學社上海市委提交提案建議,應加緊構建失智老人的家庭照護體系。  數據顯示,上海現有失智老人17萬名,養老機構和醫療護理機構所收治的失智老人加起來還不足1萬名。據統計,上海市每12位失智老人僅擁有1張護理床位,照護責任大多都在家庭。
  • 孝德智慧養老:讓失能失智老人及家庭走出照護困局
    失能失智老人長期照護 成家庭難以承受之痛中國有超過4000萬失能老人和1000萬失智老人,90%以上的失能失智老人由家人照顧,中國每年有50萬失智老人走失。據不完全統計,45.9%的完全失能老年人具有中度以上抑鬱症狀,家人20%患有憂鬱症,65%有抑鬱傾向。
  • 老人失能失智不能失保障
    目前,約佔公辦養老機構七成的鄉鎮敬老院按政策規定只收住「五保」老人,而非失能失智老人,新建和改擴建的鄉鎮敬老院雖然床位增長很快,但空床率居高不下。 同時,相當部分的中低端民辦養老院設施簡陋,又難以享受醫療保險政策,雖然接受失能失智老人的比例超過公辦養老院數倍,平均達到70%,卻得不到中等收入家庭的青睞,也存在較高空置率現象。
  • 求解失能失智老人養老困局
    為破解失能失智老人的養老困局,今年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強失能失智老人照護服務,探索推進康養聯合體建設。隨後,我省在杭州、寧波、溫州、嘉興4地開啟康養體系試點工作。  失能失智老人當前的養老現狀如何?康養體系建設能解決什麼問題?我省各地試點中有哪些經驗值得借鑑,又面臨什麼困難?
  • 膠州市全面推進長期護理保險服務向基層延伸 失能失智群眾享長護...
    &nbsp&nbsp&nbsp&nbsp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是解決失能失智人員長期照護難題的制度安排。數據顯示,目前我國60歲及以上失能老年人超過4000萬,家庭月護理成本最高達1926元。
  • 失智老人不「失愛」困境待破
    照護成本高風險大  江蘇路街道新建的頤家社區老年人醫養結合護理站,就是想給老人們提供基礎護理、健康教育、心理慰藉和生活照料的「一站式」服務。而這些服務對失智失能老人來說又是亟盼的。護理站負責人蔣燕表示,如果開在居民家門口的社區護理站不伸把手,不多給點專業的護理指導,那些失智老人真的就很可能面臨更艱難的處境。
  • 泰康保險集團第二屆客戶體驗節 伴失智老人回家
    75歲以上的老人10%患有智能障礙,85歲以上的老人中1/3為失智老人。隨之而來的居家安全、長期照料、健康管理、環境改善等等問題,給每一個家庭帶來嚴重挑戰。據統計,在中國90%失智老人都是由親屬在家中照護,而親屬中70%為老人配偶。可想而知,這些家庭是多麼需要專業護理的培訓、幫助與支持。
  • 失智失能老人誰照護?科技基礎研究怎麼展開?科創板如何完善?全國...
    今年我提交的三件提案,兩件都與養老相關,就是希望每位老人都能過上有尊嚴的生活。政協委員要多接地氣,深入基層,了解百姓實際需求,提出務實建議。」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上海科學院副院長曹阿民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專訪時表示。在曹阿民看來,在居家、社區、機構三位一體的養老服務體系中,失智失能老人最需要專業康養機構進行託底性支撐。
  • 860名失智老人喜領定位手環!濱州試點建立失智老年人防走失服務平臺
    860名失智老人喜領定位手環!濱州試點建立失智老年人防走失服務平臺大眾日報記者 李劍橋2020-11-21 18:24:34 發布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11月20日,濱州市舉行失智老年人防走失服務平臺啟動暨手環發放儀式。
  • 記者手記丨別讓失智老人成「燙手山芋」
    在紀錄片《我只認識你》中,一對上海「空巢老人」,因妻子患上阿爾茨海默病,讓年過八旬的老兩口,一直在是居家還是去養老院的選擇上掙扎。上海是我國目前養老水平最高的城市之一,但在紀錄片中,這對退休工資很高的老夫妻,依然為找不到合適的養老院而發愁。
  • 關愛失能失智老人心理健康 青島即墨區「擁抱心暖陽」微公益項目啟動
    魯網12月30日訊(記者 於建軍)12月30日上午,「擁抱心暖陽」關愛失能失智老人心理健康微公益項目在青島即墨正式啟動。該項目由即墨區醫療保障局組織發起,將以關愛失能失智老人及其家屬、護理人員心理健康問題作為工作著力點,持續為即墨區失能失智家庭提供幫助。
  • 的失智老人養老
    的失智老人養老,頤養天年是老人在我們的照護下的生活狀態,溫潤而澤是我們對老人的態度。的失智老人養老, 東南環外的勁松老年家園調研。這家養老院規模不大,共60餘張床位,不少入住老人為失智老人。為了便於老人識別自己的樓層及電梯位置,養老院每一層的居室門帘採用了不同的暖色,有的用橙色,有的用淺綠色。
  • 廬陽區失智老人養老機構哪裡好_光明老年護理院後續服務有保障
    廬陽區失智老人養老機構哪裡好, 由於失智老人的生理心理特性,他們不大可能參與到較大規模的集體活動。作為獨立式護理機構可以提供護理和活動的靈活度,也增加了護理的安全性和獨立性。護理單元中,組成一個組團或者形成一個片區。有些養老機構把失智老人混合在大型社區中,為失智老人提供一些特殊的活動或者服務,在大型社區中失智老人能更加規律的生活並和其他老人減少差異。看看中國是如何做失智老人養老院!
  • 打造失智老年人照護體系 嘉善開出「幸福憶站」守護夕陽紅
    患上失智症的老人,就像腦袋裡有個橡皮擦,擦去記憶,認知功能也漸漸退化,或許忘記了親人,也找不到回家的路。在嘉善,全縣共有60周歲以上老年人11.4萬,失智老人數量呈逐年遞增的趨勢,按照國內通行的80歲以上老人失智症患病率25%標準計算,嘉善全縣具備一定失智症狀,需要開展早期幹預和專業康復服務的老年人總數預計達2000多人。「專業機構缺少,家屬照料壓力大。」
  • 濱州試點建立失智老年人防走失服務平臺
    11月20日,濱州市舉行失智老年人防走失服務平臺啟動暨手環發放儀式。作為山東省失智老年人防走失試點地市,在公安、財政等部門的支持下,市民政局依託移動公司智能化平臺,建立全市失智老年人防走失服務平臺,為全市860名具備行動能力的失智老人購置發放定位手環。
  • 何潤生委員:借鑑澳門模式提升養老服務
    人民政協網北京5月26日電(記者 紀娟麗)澳門一位老人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老在澳門是一種福氣」。對於這種「福氣」,全國政協委員、澳門街坊會聯合總會副會長何潤生體會頗深。在澳門最大的「居委會」工作,他是這「福氣」的參與者與見證人。
  • 廈門多措並舉推進醫養結合:延伸醫療服務推動為高齡失能失智老人...
    廈視新聞 2020.11.30 廈門市將推動醫療服務延伸至社區和家庭,重點為高齡、重病、失能、失智的老年人群體提供入戶巡診、家庭病床、康復護理等服務,滿足老年人健康需求。【延伸醫療服務推動為高齡失能失智老人提供上門診療】近年來,廈門積極探索「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的多層次養老服務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