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潤生委員:借鑑澳門模式提升養老服務

2021-01-08 人民政協網

人民政協網北京5月26日電(記者 紀娟麗)澳門一位老人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老在澳門是一種福氣」。

對於這種「福氣」,全國政協委員、澳門街坊會聯合總會副會長何潤生體會頗深。在澳門最大的「居委會」工作,他是這「福氣」的參與者與見證人。

「以澳門街坊會聯合總會為例,既為長者提供居家養老服務,還有專門的長者護理中心,解除老年人居家養老的後顧之憂。」何潤生說,近年來,澳門致力構建以居家為基礎、小區為依託、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2012年至2018年,澳門基金會推出支持民間機構實行「家居護養計劃」,在原有小區長者服務的基礎上增添24小時醫療護理及復康服務,以家居病床的概念照顧長者治病,並支持家庭養老或原居養老。 

根據聯合國統計,全球老年人口每年以3%成長率增加,我國人口老年化問題也很突出。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去年1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國家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中長期規劃》,明確至2022年我國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制度框架初步建立。

「澳門的養老保障制度及社會架構,有值得內地借鑑之處。」何潤生建議,加強頂層設計,推動護老政策。發揮小區在養老制度中的依託作用,推動居家安老。同時,發揮機構在養老制度中的補充的作用,健全監管體系。另外,還應儘快壯大養老服務隊伍,提高長者服務科技水平,並支持各類市場主體,增加養老服務和市場結合。

相關焦點

  • 何潤生:不忘初心 盡職盡責為民服務
    來源:海外網何潤生何潤生,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澳門第六屆立法會議員、澳門街坊會聯合總會副會長。何潤生長期在澳門立法會、社會服務和金融領域工作,以多重身份積極推動特區政府依法施政。澳門回歸祖國20周年之際,何潤生就澳門回歸20年來在社會治理、民生改善、經濟多元化發展等方面所累積的經驗和今後的發展前景等問題提出看法。何潤生表示,澳門回歸後,特區政府積極參與社會治理,通過向民間社團購買服務的方式介入社會治理和公益服務。這樣的模式,使針對不同年齡層和有不同需求居民的公益服務更加細緻和高效。
  • 福州最大養老機構創新服務模式 員工認養老人
    福州新聞網9月13日訊(福州晚報記者 林春長/文 石美祥/攝)昨日,福州最大的養老機構正式推出新型陪伴服務模式——員工自願與老人結成「親情關係」,提供陪聊天解悶、取報紙、幫忙購買物品、陪伴散步鍛鍊等暖心服務。
  • 【基層採風】開展養老護理培訓 提升養老服務質量
    【基層採風】開展養老護理培訓 提升養老服務質量 2020-11-27 20: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兩會好聲音丨如何提升城市功能品質?委員建議……
    兩會好聲音 如何提升城市功能品質? 來看委員們都提了哪些建議 >推進「養老+」的社區養老服務融合發展。
  • 杭州提升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水平
    人民日報杭州11月19日電 (記者竇瀚洋)日前,杭州市發布實施意見,聚焦5類16項任務,將強化居家養老服務基本保障,破解居家養老難困境,讓「家門口養老」更方便。為全面提升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水平,杭州市將嚴格落實養老服務設施配建標準,對新建住宅小區將要求按照每百戶建築面積不少於30平方米、每處不少於300平方米的標準配建養老用房;對已建成的住宅小區要求按照每百戶建築面積不少於20平方米、每處不少於200平方米的標準,配套安排居家養老服務用房。
  • 全國敬老月:探訪中山百歲老人,關注新型養老服務模式
    機構養老:「醫養結合」養老服務的剛需據中山市衛健局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中山市人均預期壽命為80.93歲,高於國家平均預期壽命77.3歲。而60歲以上中山市戶籍人口有29.0萬人,佔總人口的15.9%,可見中山市老人養老和健康服務剛性需求較大。
  • 安阿玥委員:將中醫健康養老護理員納入國家職業資格目錄
    人民政協網北京5月26日電(記者 李木元)「我國不僅僅是養老護理員缺,中醫健康養老護理員更缺。我們對北京市208家養老機構的調研中,68%的機構未接觸過中醫健康養老服務這個概念,90%以上的機構從未讓護理員開展過中醫健康養老服務。」
  • 「物業服務+養老服務」來了
    據住建部網站消息,近日,住建部、發改委等六部門發布關於推動物業服務企業發展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的意見。意見提出,要補齊居家社區養老服務設施短板,推行「物業服務+養老服務」居家社區養老模式,豐富居家社區養老服務內容,積極推進智慧居家社區養老服務,完善監督管理和激勵扶持措施。
  • 養老地產投資新寵·居家式商業養老模式解析——臺灣長庚養生文化村案例分析
    國內地產商進入養老地產時雖然頗為高調,但在實際運營中卻又小心翼翼。由於養老產品的複雜性和多樣性,即使是同一個企業也不一定選擇相似的開發模式,而是多方試水,尋找最適合的盈利模式。本本介紹房企幾大主要開發模式之一「居家式商業養老模式」。
  • 讓老有所養 南湖街道打造「15分鐘養老服務圈」
    「沒想到這裡提供的服務這麼完善,真的太好了。」12月30日上午,位於三水灣杜鵑坊的南湖街道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正式啟用,新嘉街道居家養老服務中心今天也同時啟用。至此,作為2019年南湖區政府實事工程,「基層養老服務提升」項目正式全面交出溫馨「答卷」。 十幾名阿姨聚在一起包餃子,幾個老爺爺戴著老花鏡下象棋,還有些老人在健身器材上做運動……現場充滿歡笑,今年以來,南湖街道打造「15分鐘養老服務圈」,真正實現了老人們從家中出發步行15分鐘,就能到達所在社區的居家養老照料中心、「一裡居」共享點。
  • 今天(1月17日)上午的「委員通道」上,委員們講述了10個河南好故事!
    省政協委員閆斌「執政為民」重點是服務於民。近年來,在法治政府建設實踐中,我省各級政府努力化解群眾、企業到政府辦事的堵點、難點、痛點,不斷高質量提升政府管理服務能力。希望下一步由省政府組織各地市、各廳局,對群眾、企業所有的到政府所有的辦事項目進行歸納梳理,借鑑行之有效的好的做法,制定全省統一的操作服務標準和清單,儘快在全省全面推行,早日讓全省人民到政府辦所有的事,都能實實在在感受到法治政府優質、高效、便捷的惠民服務。---【提問】這兩年,身邊的水更多了、更清了,喝起來更甜了。
  • 澳門著力提升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
    提升公共治理水平,是本屆政府施政的根本工作,當中最重要、最優先的就是深化公共行政改革。澳門深化公共行政改革大幕拉開澳門回歸祖國以後,特區政府進行了一系列公共行政改革,在市民服務、人員管理、組織運作和制度革新等方面均取得良好成就。社會在發展,改革沒有停止。賀一誠強調,公務員不應只是精兵簡政,還須簡政放權。
  • 濟寧「幸福院+周轉房」養老模式 讓老人「老有所安」
    濟寧市不斷加大養老、孝老、敬老服務體系,大力實施「銀齡安居」工程,讓老年人「老有所安」。在濟寧市魚臺縣張黃鎮袁窪村,佔地1200㎡的老年人安居房建設進入收尾期。目前,主體工程、內部裝修、基礎設施配套已經完工,預計6月23日可竣工交付使用,可滿足60位老人養老需求。
  • 代表委員呼籲解決養老雙軌制要有並軌時間表
    養老分「雙軌」 「十裡不同天」  代表委員呼籲解決養老雙軌制要有並軌時間表  從2005年算起,企業職工的養老金已經實現了「八連漲」,今年還要再漲10%,可是拿到手的錢還不及機關事業單位的三分之一。  「微調填不了『雙軌』間的『鴻溝』!」
  • 澄城縣大力發展養老服務事業
    養老服務關係民生,情牽百姓。「十三五」期間,澄城縣堅持黨委領導、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全民行動的工作方針,積極推進「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讓更多老人老有所養。興辦公辦養老機構。
  • 養老服務有特色種類齊,老人為何拿養老補貼買包子而不買服務?
    隨著一所所養老院建成、一個個社區老年驛站設施完善,如今專門面向老年人的服務越來越多。上門助浴、接送上下樓、清掃房屋乃至修腳、量血壓、掏耳朵等服務,都有養老機構提供。不過記者調查發現,為老服務種類雖然多,但是「掙錢」並不容易,很多養老機構提供的服務都在賠錢。養老機構想方設法豐富服務、尋找其中利潤點的同時,老年人的消費觀念也需要改進。
  • 河西區天塔街富源裡創新為老服務模式 打造養老互助小組 鄰裡相...
    內容提要:今年,河西區天塔街富源裡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創新為老服務模式,建立了以「互助小組」為核心的「以老養老」服務模式,讓社區身體健康的低齡老人成為助老志願者,為高齡老人、空巢老人、獨居老人與困難老人家庭開展日常照料、心靈陪伴、文化活動等志願服務。如今,老人原本冷清的家,充滿了歡聲笑語。
  • 西安航空基地健全養老服務體系 為老年人幸福生活「加碼」
    該中心於去年11月正式投用,目前已為36位老人提供日間照護服務。據介紹,該日間照料中心面積300多平方米,採用「民建+民營+政府託底」的運作模式,主推「老年日託」,可為日常生活需要一定照料的老年人提供膳食供應、休閒娛樂、康復護理、代辦代購、免費體檢等綜合性優質服務,同時還配套了餐廳、書畫室、棋牌娛樂、多功能理療室等功能區,深受老年群體的喜愛。「張阿姨,今天該量血壓了。」
  • 【委員風採】楊海英:主動給自己壓擔子,腳踏實地做好每件事
    秀山網訊 楊海英,平凱街道宣傳、統戰委員,分管宣傳、統戰、文明創建、美麗鄉村、教育、婦聯、文體活動等多項工作,如何將「手裡的活」出色完成,如何將百姓的家園建設得更加美好,如何讓精神文明真正得到提升,她說不管是作為宣傳、統戰委員還是政協委員,都必須立足崗位、幹好本職,主動給自己壓擔子,腳踏實地做好每件事。
  • 強化家庭照護培訓 提升養老服務水平
    為解決失能老年人居家養老服務困難緩解失能家庭照護壓力石景山區制定了2020年家庭床位居家照護者培訓方案為有需求的居家照護者開展入戶精準培訓提升我區失能家庭照護能力今年61歲的馬某,家住八寶山街道患腦梗後遺症10年失語,吃飯需要家人餵食大小便基本不能自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