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個小調查:你認為哪種動物的牙齒最堅硬?
你第一時間想到的是兇猛的鱷魚,還是看起來小巧可愛的老鼠?
我相信很多人會選鱷魚,鱷魚咬人兇猛是出了名的。要想咬得狠,牙齒必須堅硬呀,牙口好,才能吃嘛嘛香嘛!
但是,科學家卻持反對意見。
鱷魚的牙釉質很薄
科學家認為,人們被自己固有的思維誤導,鱷魚的牙齒其實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厚。
新的研究發現,鱷魚的牙釉質很薄。
密蘇裡大學的研究人員用三維x射線掃描儀測量了鱷魚牙釉質的厚度,發現它很薄,與人類和其他咬得很重的物種的牙釉質厚度完全相反。
研究人員還認為,無論是什麼位置的牙齒,什麼年齡的鱷魚,什麼樣的食物偏好,鱷魚牙齒的牙釉質都非常薄。
因為鱷魚不需要厚厚的牙齒來咬人,牙齒一旦不好用,就會脫落長新牙。
恐龍的牙釉質也很薄
有了鱷魚牙齒釉質較薄的知識,研究人員研究了恐龍牙齒的數據,發現兩者都具有這一特徵。
以霸王龍為例,這種史前食肉恐龍的牙釉質和鱷魚的一樣薄,也能長出新牙。
動物可以持續長牙,那麼人類的牙齒呢?
人類和其他哺乳動物一樣,有兩套牙齒。第一組是乳牙,會按照特定的時間表脫落;第二組是恆牙,取代乳牙,是成熟和永久的。
唯一不同的是,人類的恆牙一旦脫落後,不會再長新牙。
也就意味著,成年人的牙齒脫落後,需要鑲牙或者帶牙套。
為什麼人類會有兩套牙齒?
從基因學來說,所有的人類發展進化都是因為基因決定的。
乳牙的存在非常重要,為後期的恆牙生長提供了生長指導,有助於下顎線的整齊。
但是乳牙終究會被恆牙代替,主要是因為牙齒在口腔「住宿規模」導致的。
小孩子的下顎很小,小小的乳牙剛好可以擠在小孩子的口腔中。隨著孩子長大,下巴和下顎都變大了,那小小的乳牙就變得不合適了,牙齒就會鬆動掉落。
一旦失去了乳牙,就會開始長恆牙,一般有32顆。
通常,第一顆恆牙在6歲左右就會出現,之後持續出現掉牙,直到最後一顆乳牙掉落。
為什麼人類的牙齒,不像鱷魚一樣會一直長?
大自然中,不光是鱷魚和恐龍,還有鯊魚,在它們失去牙齒的時候,能夠在一生中不斷地長出牙齒。
一顆新牙在幾個月後就會長出來,但是牙齒脫落幾天後就會開始發育。
那麼這兩個類別有什麼區別呢?
為了理解這種差異,我們必須看看這兩組牙齒是如何發育的。
人類的牙齒是在懷孕的胚胎階段開始生長的。當發育發生時,一段稱為牙板的組織開始在牙齦線生長,乳牙牙孢隱藏在頜骨,被牙齦覆蓋,最終發育成乳牙。
在人類身上,我們有一個預先設定的乳牙數量:20個,每側下顎10顆。
在極少數情況下,人類可能有20多個牙孢,導致牙齒數量增加。這種情況被稱為多齒症。
印度一名7歲男孩,在一次手術中,在右臉上取下526顆牙齒,這就是典型的多齒症,據報導,可能與移動塔的輻射有關。
鯊魚呢?
鯊魚能夠在一生中生長並失去多達30,000顆牙齒,鯊魚的牙齒生長方式與人類不同。
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鯊魚的牙齒是由幹細胞發育而來。幹細胞是一種能夠無限生長分化的細胞,這使得鯊魚能夠一遍又一遍地長出新牙齒!
最神奇的是,有的鯊魚牙齒脫落後,它的牙齒像「傳送帶」一樣,將好的牙齒向前移動,並替換掉掉了的牙齒。因為這種鯊魚的牙齒附著在下顎的皮膚上,可以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