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這兩張圖,你可能不會往下看,可是你知道這是什麼嗎?你知道他的別名是什麼嗎?
另外,你是否了解這種小蟲子為人類做出的貢獻呢?
請繼續往下看吧!
正如他們的名字那樣:它們以一些獨特的方式使用其他動物的糞便!這些有趣的昆蟲四處飛來飛去,尋找牛和大象等食草動物的糞便。他們有有各種各樣的顏色,從暗淡有光澤的黑色到金屬色的綠色和紅色。
傳說古埃及人非常重視這種蟲子,也被稱為金龜子。他們相信金龜子讓地球像一個巨大的糞球一樣旋轉,把這種昆蟲和埃及的太陽神凱普裡聯繫在一起。
屎殼郎有令人印象深刻的「武器」,有些在頭部或胸部有一個巨大的角狀結構,雄性用來戰鬥。它們的後腿上有馬刺,可以幫助它們滾糞球,它們強壯的前腿既可以用來打鬥,也可以用來挖土。
大多數屎殼郎飛行能力強,長翅膀摺疊在堅硬的外翼下,可以飛行數英裡尋找完美的糞便。有了專門的觸角,讓他們能夠輕鬆地可以從空氣中捕捉到一股糞便的味道。
除南極洲外,所有大陸都有糞甲蟲,在農田、森林、草原、草原和沙漠棲息地都能夠發現他們。
大多數屎殼郎使用草食動物的糞便,它們不能很好地消化食物。
科學家們根據屎殼郎的的生活方式分為:滾軸、隧道工和居民。
雌性和雄性偶遇之後,往往會相互暗示進而建立了一對伴侶關係。雄性向雌性提供一個巨大的孵化球。如果她接受了,她們會一起把球滾走,或者讓雌性騎在球的上方。他們必須小心,因為其他異性也可能會試圖偷他們的球!
這對新人在交配前找到一個柔軟的地方把球埋了。然後雄性離開去尋找更多的伴侶。雌性留下來做另一個或兩個孵化球,每隻產卵一個。然後,她用糞便、唾液和她自己的糞便的混合物覆蓋並密封球,然後把球藏在地下。一些糞甲蟲媽媽會在球上呆上兩個月,清理孵化出來的幼蟲,並清除它們的糞便。(可能動物就是那麼的花心,可以胡亂的)
隧道工直接挖地道來建造他們的的家園。將糞便儲存在地下,可以使糞便保持新鮮,並保護髮育中的幼蟲免受捕食者和寄生蟲的侵害。
別忘了他們以糞便衛生!通過掩埋動物糞便,能夠可以使土壤鬆軟和滋養,並有助於控制蒼蠅的數量。
家養奶牛平均每天要掉10到12次糞,能在兩周內產下3000隻蒼蠅。在美國德克薩斯州的部分地區,他們利用了屎殼郎埋葬了大約80%的牛糞。如果他們不這樣做,糞肥會變硬,植物就會死亡,牧場就會變成一片貧瘠、臭氣燻天、蒼蠅叢生的景觀!
在澳大利亞,當地森林生活的屎殼郎,沒有把牧場上堆積的成噸的糞便消化處理的話,導致蒼蠅數量急劇增加。
在非洲,在開闊的田野裡,屎殼郎被帶來處理越來越多的糞便,使得牧場的情況良好,蒼蠅的數量得到控制。
我們可能會質疑他們的生活方式,但是,如果沒有強大的屎殼郎,我們的世界將變得更加臭氣燻天!
1,屎殼郎是出色的航海家。
許多動物利用太陽導航,而不是不斷變化和不可靠的地面地標。但是屎殼郎的的指南針指向了更高的能量——星系本身。當然,白天他們利用太陽四處走動。但根據2016年發表在《當代生物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當燈光熄滅時,糞甲蟲將沿著銀河系繪製出一條航線。
他們依賴於恆星,因為它只在夜間活動。研究表明,屎殼郎能能夠分辨出夜空中不同的亮度,固定在光點上,使這些糞球到達正確的位置。它們實際上會停止滾動,爬上它們的便便球,以適應銀河系。(這應該是最神奇的地方,你想一下當糞球比他們大幾十倍的時候,他們幾乎看不到方向怎麼辦呢?)
2,他們是優秀的父母。
一項發表在《動物行為》雜誌上的研究指出,儘管父母的角色嚴格按照性別劃分,但屎殼郎在昆蟲世界中是很罕見的,因為它們對幼崽的照顧是很嚴格的。爸爸把食物帶回家。媽媽是一個家庭主婦,設計和建造生活空間。有些物種,如頭足蟲類,甚至終生交配。
其實,這些屎殼郎的科普知識,你了解嗎?可能你從來沒有聽說過,不過不要緊,其實只要我們有一個注意觀察生活細節的習慣,會發現很多美好的瞬間,同時也會從中學到很多!不過這些都需要有一顆思考的心!
Up to 3 years
Number of eggs laid: 3 to 20
Life cycle: From egg to adult emergence takes 1 month to 3 years or more, depending on species
.5 inches (1.3 centimeters) to 2.5 inches (6.3 centimeters), depending on species
Dung beetles can move dung balls weighing up to 50 times the animal’s own weight.
Ancient Egyptians used the image of the dung beetle, or scarab, in their religious artwork and jewelry.
About 75 dung beetle species are found in North America, but only about a dozen of those are significant dung buriers.
One nickname for dung beetles is tumblebugs.
Burrowing owls have been seen using animal poop as bait to trap dung beetles for food.
One species of dung beetle in Peru eats millipedes. It is a rare example of a scavenger species turned carniv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