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臺》裡的「城中村」變身城市新景

2021-01-08 瀟湘晨報

最近熱播的電視劇《裝臺》因貼近百姓生活、接地氣,收穫好評。這部劇不但帶火了西安各種特色美食,通過主人公在西安的生活軌跡,也將一座既古老又現代的西安城展示在全國觀眾面前。

在電視劇中,我們除了可以看到大雁塔、鐘鼓樓、古城牆等極富地域特色的標誌性建築,也能看到現代都市中透著濃濃「煙火氣」的城中村,還有那些街巷和人氣聚集的院落。而在現實生活中,劇中的很多取景地已被拆遷或改造,成了西安的歷史記憶,昔日的城中村變成了居民小區,原來的村民搬進回遷樓,變成了社區居民。

電視中鏡頭中的景象將成為歷史

跟隨《裝臺》的鏡頭,西安本地人一邊聽著熟悉的鄉音一邊在明城牆、環城公園、四府街、大雁塔、文藝路、興慶宮公園、鐘樓等地方尋找自己生活的印記,看著記憶中那些七拐八彎的小巷子、老舊但生機勃勃的筒子樓在電視劇中得到再現和還原,而身邊改造一新的小區與回憶形成強烈反差,這種奇異的體驗,實在親切。也讓外地人又一次認識了新西安。

城市的發展更新,繞不開城中村的變化。劇中無數次出現的刁家村,是一個現實中真實存在的地方。不過,作為城中村,刁家村早已在上世紀90年代進行了整村改造。現在,除了在文藝路與建西街路口的公交站牌上還保留著「刁家村」這個名字外,就只剩下永勝路上一個居民院落,還沿用著「刁家村」這三個字。記者看到,這個刁家村小區內共有三棟多層住宅,是1994年整村改造後建成的。對於刁家村的村史,現在居住在這裡的很多居民並不了解,但是從城中村民房搬進通暖、通氣、有自來水的居民樓裡,生活上的巨大變化卻讓大家樂在其中。「還在進行老舊小區改造,以後居住環境肯定會越來越好。」小區住戶說。

劇中的「刁家村」實際上是在陝鋼集團紅光物流園區搭建的,加上在徐家莊取景共同組成的。徐家莊村委會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徐家莊靠近高新區核心板塊,緊鄰高新路、科技路、白沙路、光華路,村民加上租住戶村子裡有上萬人,雖然還未經改造,但是村子一直注重村內環境衛生的治理,治安和消防也一直都是日常關注的重點,現在的徐家莊憑藉便利的交通、完善的配套成為在高新區工作的新晉「西漂」族租房首選。

往日記憶變成最美城市新景

如今在一波又一波的「改造」浪潮中落後於時代發展步伐、游離於現代城市管理之外、生活水平低下的城中村、棚戶區已經成為記憶。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新型美觀、現代前衛、配套設施齊全的現代小區越建越多,西安的城市形象不斷得到提升、經濟社會也不斷得到發展。

走進雁塔區漳滸寨街道金域牟嘉社區,5棟高層住宅樓傲然矗立在有花園、有迴廊、有噴泉的院落中,別致清幽、秩序井然的環境很難與以往道路狹窄髒亂差的老牟家村聯繫起來。「以前村裡環境確實一言難盡,就連打個車都沒有司機願意往村裡開。家裡的房子租出去,一間房一個月才能收到50元房租,孩子上學難、村民就醫也難。」 社區居民劉小暉說,「改造以後,家家都分上了新房,社區也有了物業、衛生服務中心,出了小區還有幼兒園和小學,生活問題一下都解決了,生活也越過越有品質。」

據悉,金域牟嘉社區前身是牟家村,一個典型的近郊農村。2014年回遷時成立社區,隨著環境的變化,全村370戶村民的生活狀態、生活方式、生活習慣以及全村的管理體制正朝著城市居民、城市社區悄然轉變。「現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給65歲以上老人全都建立了健康檔案,定期免費體檢,社區配套幼兒園和小學也保障了孩子們就近入學。社區年輕人大都在外工作,居民收入除了工資收益、集體分紅外,還有房租租金。」金域牟嘉社區黨支部書記閻亞洲說。

牟家村由「村變城」、群眾由「農轉居」只是西安發展變化的一個縮影,隨著社區文化建設、環境治理、平安創建等工作的不斷深入,曾經落後的村子,已轉變為最新最美的城市新景……

城市在不斷更新中煥發新活力

西安作為古都,豐厚的文化遺存為城市更新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歷史文化資源,通過城市更新與社會需求相適應,使城市活力不斷延續。近年來,西安城市建設堅決克服「千城一面、千篇一律」的大城市建設模式,注重「品質西安」建設,在品質西安建設行動中,對城中村、棚戶區的改造,是城市更新邁出的堅實一步。

據悉,為加快推進我市重點城棚改項目建設進度,高標準迎接十四運會,近年來,我市城棚改工作思路更新,為全面優化城市空間,推動城市綠色高質量發展拓展了新的可能。今年以來,全市確定了一批城市更新示範項目試點工作,全面高效做好各項工作。截至目前,全市已完成263個項目的回遷安置,50餘萬人從環境髒亂差的城中村、棚戶區搬進了環境優美、配套完善的新社區。到2021年6月底,完成全運會重點區域和城市主要節點上的42個城中村、棚戶區改造提升工作,堅持將最好的規劃設計、最好的建築質量、最好的配套設施、最好的地段用於安置群眾,切實改善民生、拉動經濟社會發展,為加快西安國家中心城市建設貢獻力量。

■首席記者 龔偉芳

【來源:西安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裝臺雕塑昂首踏浪的平民群像
    半個城中村,一群裝臺人,幾度喜樂哀愁。花插著幾場大戲,電視連續劇《裝臺》迎來了大結局。  三十多集看下來,似乎沒什麼生猛情節發生。
  • 《裝臺》:一部劇帶熱一座城
    作為電視劇的《裝臺》,它的價值和貢獻是用影像語言,塑造了一個獨特的人群——裝臺工,演活了一種理想人格並塑造成情感共同體和理想型文化——刁順子,構建了一個生動的生活空間——西安城裡的城中村。電視劇《裝臺》目光下沉、內移,用溫潤的筆墨,塑造城市夾縫中堅忍樂觀地生活著的裝臺工形象,通過日常生活和工作狀態,一幀一幀地刻畫時代變化背景下的新型裝臺工和他們的生命、生活空間,既從微小的側面表現時代徵候,又充分描繪出人物的生命哲學和生活方式。  文藝創作無法獨立和游離於具體的歷史現場,因此創作者常常通過把握和聆聽時代脈搏,發現創作主題,捕捉創新的靈感。
  • 城中村的老破舊改造,破爛不堪變身華美庭院,屋子裡設計處處貼心
    不少的大城市都是一片繁華,但它也有不是那麼閃耀的地方,這就是位於不起眼的角落中的城中村,大部分的城中村其實並不應該是那麼的破舊,只是很多人都相信自己家會拆遷,以及施工難度太大而不怎麼進行翻修。今天要說的這個位於城市喧囂之中的老婆就坐落在上海,這裡雖然是一座夢幻的城市,但現實還是蠻殘酷的。
  • 裝臺是什麼意思 裝臺電視劇中裝臺人是幹什麼的
    在《裝臺》這部劇中,張嘉益飾演的刁順子是裝臺人,承接各種演出裝臺的活,但是很多人都是第一次聽說裝臺這個詞。那麼裝臺是什麼意思?裝臺人是幹什麼的?下面小編帶來介紹。  裝臺是什麼意思  裝臺:是由市民、農民工組織起來的舞臺、裝臺組合,在演出之前一般安排半天左右的時間,裝臺人就會到場對音響設備進行測試與準備,把舞臺上的各種設備都搭建好。
  • 裝臺原著小說結局是什麼?裝臺是根據哪部小說改編的
    《裝臺》目前正在熱播中,開播不久,關注度就比較不錯,這是根據同名小說改編的,在原著小說中,描寫得更為現實,那麼,《裝臺》講述了什麼故事?原著小說結局是什麼?下面小編就來說說。《裝臺》講述了什麼故事該劇根據陳彥同名小說改編,講述了從事舞臺演出裝臺工作的刁順子(張嘉益飾),與二婚妻子蔡素芬(閆妮飾)在生活和工作中,以一個裝臺人的視角,目睹和經歷了古城西安的一次次日新月異的變化,也正因圍繞了接地氣的小人物故事而展開,該劇也備受劇迷期待。
  • 戲裡戲外拆臺裝臺,寂寂無名的裝臺人,在暗處發光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孫雯如果不是作家陳彥的小說《裝臺》,以及由此改編的同名電視劇,絕大多數人大概不會注意到每一座城市都生活著一群裝臺人。在一個城市中,裝臺人不是龐大的人群,但他們在自己「舞臺」上的樣子,卻能引發群體的共鳴。每一位普通的勞動者,都從事著自己的工種,不驚人,也不可或缺;這種職業的存在之外,還有更為日常的衣食住行、人際往來,以及伴隨而來的喜怒哀樂。那麼,我們當如何「活著」?無論是陳彥的書寫,還是張嘉益與閆妮在電視劇中的演繹,都給出了一種方式,也給出了選擇異於這種方式的思考空間。
  • 由張嘉譯閆妮主演的《裝臺》收看的越來越多,這部劇好在哪?
    《裝臺》看完了,劇中寫滿了小人物的辛酸和無奈,很真實,就像是在講述平常人的生活一樣,其中又有些搞笑的戲份,讓人回味無窮!《裝臺》這部劇是根據陳彥的同名小說改編的。小說曾在2017年獲得首屆「吳承恩長篇小說獎」。
  • 今年最接地氣的電視劇,《裝臺》演盡普通人的酸甜苦辣,看著舒心
    最近正好在追《裝臺》這部劇,也有一些話想說。前面幾集說實話一般,但後面越看越好看。至於為什麼這麼受歡迎,主要原因還是「真實」。現在我們的國產電視劇啊,一部比一部製作豪華,什麼宮廷戲,仙俠戲這種就不說了,現代戲中普通人家也是大門大院或者是好幾個房間的公寓樓。
  • 《裝臺》因「不裝」引來叫好,螢屏咋就稀缺這類生活劇?
    最近,改編自茅盾文學獎獲得者陳彥同名小說的電視劇《裝臺》熱播,引起了不少觀眾的叫好。這部劇聚焦一群被大多數人忽略的勞動者——舞臺演出的裝臺工人,在搭臺、架燈、裝箱的忙碌生活中,他們的故事充滿苦辣酸甜,卻也鮮活熱鬧。「好久沒有在電視劇裡看到尋常老百姓的真實日子!」
  • 張嘉益、閆妮主演的電視劇《裝臺》:悲中有喜的故事更感人
    由張嘉益、閆妮主演的電視劇《裝臺》,裡面除了有哨子面、手擀麵、寬帶面、鍋盔肉夾饃等各種美食刺激你的味蕾,還有讓人揪心的單身中年男子的奮鬥史。與青春靚麗的偶像劇,或一個男子幾個女友的《鹿鼎記》對比起來,單身、離異男子的愛情故事,有太多的艱辛與委屈……大順的個人故事、八叔的故事、甚至那條瘸腿小黑狗的故事構成了《裝臺》這個大故事裡面的分支。一個個看似悲劇性的故事裡面,又有很多喜劇的成分,這應該就是作者和編劇想要表達的。
  • 電視劇裝臺劇情介紹 裝臺主要講述了什麼故事內容
    由閆妮、張嘉益主演的《裝臺》在央視播出了,這是一部充滿煙火氣的生活劇,刁大順和蔡素芬半路婚姻坎坷多,最後在平淡中找到幸福。那麼《裝臺》講的是什麼故事?《裝臺》原著小說是什麼?下面小編帶來介紹。電視劇《裝臺》講的是什麼故事張嘉譯飾演的刁順子是一個裝臺人,他結過三次婚,現在帶領著一幫兄弟靠搭建舞臺養活一大幫子人。
  • 繼《裝臺》後張嘉譯閆妮再合作,閆妮變身女縣長,張嘉譯成土老帽
    一部《裝臺》讓我們意猶未盡,尤其是八叔八嬸那一對搞笑夫妻,每每想起還是有想笑的衝動。在劇中張嘉譯和閆妮的幽默對白也讓我流連忘返。雖然這兩位演員已經年過半百,但是卻無法擋住他們身上散發出的天賦魅力,所以觀眾對他們的戲從來也不會感到厭倦。
  • 重慶老舊的城中村:40年都不曾改變,被稱「遺忘的城中村」
    在這座城市中,大部分都已經修建成為了高樓大廈,就像是一股子城市繁榮的風吹了過來。可是在這座城市還有一些地方,還是四十年前重慶的樣貌。相信大家都能夠猜出這是什麼地方,其實這就是一個城中村。大部分城市的城中村都是被城市發展遺忘的角落,可是這個角落卻成為大多數年輕人到大城市打工的棲身之地。
  • 禾豐新景:三大公園四大商圈 繁華與幽靜之所
    島內作為廈門城市的「原發地」,歷經100多年的建設,以其繁華吸引著無數人嚮往、聚居於此,而這個心臟的中心之所,正是在江頭、呂嶺~蓮花一帶。這裡是島內新老城區的交匯處,既有多年發展即成的繁華,又不受老城區小格局的限制,大型商業體匯集。當然,在這樣成熟並且較新的區域,新樓盤少之又少,禾豐新景的推出,無疑將人們的目光重新匯聚到了這裡。
  • 《裝臺》三集過後,堪稱經典,陝西文化硬菜,大雀兒墩墩都是亮點
    《裝臺》三集之後,這種陝西文化大菜的特點,已經呈現的非常明確的。該劇當中,雖然把敘事重點放在了西安的一個城中村當中,並且以城中村生活的順子為主要敘事對象,不過,電視劇《裝臺》的野心,顯然不僅僅是西安味道,更是為當代的陝西進行影視劇畫像。尤其是這部電視劇當中,不厭其煩地對秦腔等藝術形式進行展示,可見劇作的創作野心。
  • 《裝臺》豆瓣8.4分 根據什麼小說改編 大結局是什麼
    電視劇《裝臺》正在熱播,寫實接地氣的劇情、演員們細膩鮮活的表演以及原汁原味的陝西話和西安美食獲得收視第一和豆瓣8.4分的好成績。  劇中,西安籍演員閆妮一改往日形象,挑戰了一次「小女人」角色。  劇裡的閆妮幾乎全程以素顏示人,閆妮認為,演員就是要去貼近角色。「其實我這個也不算什麼,有的演員為了角色忽胖忽瘦,都是要去接近角色,角色的美才是真正的美,對吧?」  談及如何和角色「合二為一」,她表示「需要找這個人物最終想表達的是什麼,這個人物的什麼能觸動我,能帶給觀眾什麼。觀眾相信你,願意跟著你的情感走,這個是最最重要的東西。」
  • 電視劇《裝臺》圓滿收官 凌孜逆襲塑造鮮活角色
    一地雞毛的生活圖景 爭議角色的逆襲塑造  電視劇《裝臺》今晚在央視一套和芒果TV收官,目前豆瓣評分8.4,是今年現實主義題材劇集中的口碑之作。和很多戲骨有過合作,讓凌孜積累了很多表演經驗,讓她在自己每一部作品中,都有很好的發揮餘地,雖然在《裝臺》中這個角色是一個優點和缺點並存的角色,但同時也讓我們看到了凌孜的表演實力。  凌孜作為新生代演員,此次憑藉電視劇《裝臺》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很多觀眾對刁順子的女兒刁菊花褒貶不一。
  • 裝臺多少集 裝臺大結局是什麼?
    裝臺多少集42集裝臺大結局是什麼?1、刁大順結局刁順子有三次婚姻,作為普通的底層小人物,他是人生經歷看似平凡卻也曲折,不過不管生活怎麼艱辛,他個性樸實,踏實肯幹,帶領著幾個兄弟幫別人裝臺,從來不埋怨,也從來不會耍滑頭。
  • 商販、外賣、裝臺大雀:2.9億農民工年收入47544元的秘密
    不得不說,在2020年中,外賣與滴滴成為了很多農民工兄弟,甚至城市失業人員的最後一根救命稻草,這兩種門檻低、技術含量不高的職業,讓很多人的生活不至於陷入沒有收入的困境。每天老劉要跑40多單,從早上一睜眼一直跑到晚上11點。曾經的小老闆,也終於落了個半夜才能吃飽飯的境地。拿單、爬樓、爭分奪秒與時間賽跑,滿身大汗跑下一單,一個投訴就讓自己渾身冰涼。
  • 情融暖流堅冰破,愛灑心海景弘麗——吟評熱播電視劇《裝臺》
    簡評:近期在央視熱播的電視劇《裝臺》,是庚子年末影視圈的口碑之作。「半個城中村,一群裝臺人。」裝臺人順子帶領一群精壯青壯年組成裝臺隊,在各種舞臺演出的幕後辛勤勞動,並以此為契機與五行八作人們之間產生種種互動。他們裝臺的既有本地秦腔劇團、也有各色歌舞演出、婚喪嫁娶的表演。順子他們盡心盡責、吃苦耐勞,始終認為這是一份與藝術有關的工作,並最終隨秦腔團進京匯演大獲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