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洪澤:致力打造農業發展綠色高地

2020-11-28 新華網江蘇站

  11月24日,由江蘇省綠色食品協會聯合省農科院新農學院、省餐飲行業協會、省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會等單位共同舉辦的江蘇最美綠色食品大米企業評選結果揭曉,全省共20家企業榮獲「江蘇最美綠色食品大米企業」稱號,洪澤區洪澤岔東綠色食品有限公司、洪澤蘇油農工商有限公司佔據兩席。這是洪澤區綠色農業迅猛發展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洪澤區不斷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改革,持續在品種優化、品質提升、品牌引領上下功夫,重點培育綠色稻米、綠色水產、綠色食用菌三大特色產業,推進特色產業擴面、產業融合發展,取得顯著成效。獲準認證有機產品5個、綠色食品產品14個。

  不斷擴大綠色稻米麵積,提升傳統產業。稻米產業是該區農業主導產業。「南粳9108」等優良食味軟米品種從2016年不足5萬畝,推廣到今年32.26萬畝,有機綠色優質稻米基地佔比從2018年的不到10% 提高到今年的70%。全區水稻畝產620公斤,較全省平均產量高35公斤左右。「禾採」牌有機米榮獲中國優質稻米博覽交易會金獎,「蘇油大米」、「岔東大米」分別斬獲首屆江蘇優質稻米博覽會「江蘇好大米」特等獎、金獎。洪澤岔東綠色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陳洪兵介紹,今年種植的2000畝有機水稻已全部進倉,按照和客商籤訂的收購協議,與種植普通水稻相比,每畝淨收入提高1000元以上。

  大力發展綠色水產養殖,提高養殖效益。近年來,該區大力度推廣以大閘蟹為核心的綠色養殖、立體養殖、綜合種養,全區水產養殖面積10.5萬畝,其中洪澤湖大閘蟹、桂魚等名優水產品養殖面積8.5萬畝。「洪澤湖大閘蟹」榮獲國家地理標誌認證,創成中國馳名商標,品牌價值達150億元,出口日本、韓國、香港等地。該區大閘蟹協會會長張必香介紹,近年來大閘蟹養殖面積沒有增加,但是品質逐步提高,價格連年攀升,與五年前相比,增收3億元左右。

  積極推廣綠色食用菌產業,帶動農民增收。引進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福建紫山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投資建設三河鎮紫山食用菌矽谷產業園,現已形成年產3萬噸全自動控溫控溼雙孢菇生產能力,年產雙孢菇罐頭和鹽水蘑菇2萬噸加工線,年銷售收入3億元,成為全國最大技術最先進的食用菌雙孢菇工廠化栽培基地。全區建成了以紫山、大湖為核心的三河食用菌生產中心區和以勝偉、閩洪為核心的岔河食用菌生產中心區,帶動2000餘農戶發展食用菌生產,戶均增收3萬元以上。(葉順亮 龔建軍)

  

相關焦點

  • 淮安洪澤:發展綠色農業 促進產業增效農民增收
    洪澤區委宣傳部供圖 11月24日,江蘇最美綠色食品大米企業評選結果揭曉,全省共20家企業榮獲「江蘇最美綠色食品大米企業」稱號。其中,淮安市洪澤區洪澤岔東綠色食品有限公司、洪澤蘇油農工商有限公司榜上有名。
  • 【淮味】青白金黃膏螯肥 洪澤螃蟹「好清香」
    洪澤湖西順河鎮,螃蟹喜獲豐收 王昊/攝 自古以來,洪澤當地就有捕蟹嘗鮮的傳統。每到中秋、重陽時節,皆以品蟹為人生樂事。目前,洪澤區有農業部認定的無公害河蟹生產基地12個,全區無公害河蟹養殖面積達6.3萬畝,為實現從塘口到餐桌的全程質量可控,洪澤區還實施藥殘檢測,建立質量追溯體系,保證大閘蟹綠色生態健康的品質。
  • 淮味千年|青白金黃膏螯肥 洪澤螃蟹「好清香」
    大湖碧波,源遠流長,乾隆皇帝下江南時,盛讚洪澤為「水鄉澤國,人間仙境」。洪澤湖盛產各類魚蝦水產,有「日出鬥金」之美譽。這其中,尤以洪澤湖大閘蟹最為著名。一方好水養一方好蟹。洪澤湖水質常年保持在Ⅲ類以上,灘涂水淺、陽光充足,微生物、微量元素豐富,水草、螺螄、蝦米等水生植物和底棲動物是天然餌料,為洪澤湖大閘蟹的生長提供了優越的天然環境。洪澤湖大閘蟹個體碩大、殼青肚白、金爪黃毛。
  • 發展綠色農業!桃形李產業實現綠色「轉身」
    姚明江是桃形李綠色發展的見證者、受益者之一。他告訴記者,套種鼠茅草後,沒有使用過除草劑,勞動成本降低了很多,果園每畝播種1.5至2公斤左右的鼠茅草種子,正常情況下可增加500公斤有機質,桃形李質量明顯提高。發展綠色農業是看得見的財富。近年來,我市農業農村局推行綠色發展,特別是對桃形李來說,隨著綠色發展推進,越來越來受到歡迎。
  • 謝德體代表:建議組建「長江上遊生態保育與農業綠色發展」國家重點...
    生態保護與扶貧攻堅、鄉村振興的共同發展,離不開綠色發展理論和技術創新研究的智力支撐。全國人大代表、西南大學資源環境學院教授謝德體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為開展綠色發展理論與技術創新研究,他建議在重慶組建「長江上遊生態保育與農業綠色發展」國家重點實驗室。
  • 金娃脈動十年路:打造能源高地,賦能綠色發展
    「我們將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國家能源安全發展的『四個革命、一個合作』戰略思想,全面提升新能源產業的技術水平與產業能級,全面推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綠色能源合作,加快建設、打造新能源產業輸出高地。我們相信在未來的全球能源市場上,能見到越來越多閩東製造的身影。」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
  • 江蘇徐州:建設「國家農業綠色發展先行示範區」,繪好農業綠色發展...
    近年來,江蘇徐州鞏固優勢特色農業,持續推進國家農業綠色發展先行示範區建設,其中全市綠色優質農產品比重達到
  • 森林包裝A股上市 致力打造生態綠色包裝紙全產業鏈
    本次公司IPO募集資金總額共計9.49億元,扣除發行費後,將投資於綠色環保紙包裝網上定製智能工廠建設項目、年產9000萬平方米紙箱包裝材料擴建項目、綠色環保數碼噴墨印刷紙包裝智能工廠建設項目和補充流動資金。  招股書顯示,森林包裝成立於1998年,註冊地位於浙江省溫嶺市。
  • 洪澤2人入選,他們是...
    近日,我市公布2020年度第二批「新時代淮安好人」名單,伍建清等15人(組)榮登榜單。  在助推淮安經濟社會高質量跨越發展的當下,有這樣一批人為營造文明友善、樂於助人的新時代氛圍默默奉獻著。
  • 森林包裝今日登陸上交所主板 致力打造生態綠色包裝紙全產業鏈
    森林包裝設立以來,始終專注於包裝用紙及其製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業務,堅持走循環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道路,致力打造集廢紙回收、生態造紙、綠色包裝及印刷為一體的全產業鏈。目前森林包裝已通過了ISO9001、ISO14001體系認證、勞氏/GMI認證、FSC認證等資格認證,連續入選中國包裝印刷百強企業名單。
  • 打造淮揚菜品牌 「淮揚菜名店」評選結果出爐
    評選活動以「打造淮揚菜品牌,弘揚淮揚菜美食文化」為主題,由中國(淮安)國際食品博覽會組委會主辦,市商務局、市烹飪協會承辦,新浪微博、騰訊、今日頭條等多家合作媒體聯合推廣。立足特色 產業發展又迎「東風」「舉行『淮揚菜名店』評選結果發布和授牌活動,目的就是為了發揮『淮揚菜名店』的示範作用,展示淮揚菜美食魅力,挖掘淮揚菜美食文化,培育淮揚菜特色品牌,推動全市餐飲行業高質量發展。」在評選結果發布和授牌儀式上,市政府副秘書長、第二屆中國(淮安)國際食品博覽會組委會秘書處副秘書長彭少卿說。
  • 安徽「站起來了」猛砸「百億」打造高鐵,沿線的6市「走大運」了
    要想富先修路,近年來「中國速度」讓世界人民見證了中國的崛起,人們旅行更加方便,各地的經濟也因此飛速發展。國家經濟能力也一直穩定地增加。讓世界各國紛紛學習。如今安徽省將建設高鐵合淮高鐵。合淮高鐵是安徽省合肥到江蘇淮安鐵路的簡稱「合淮鐵路」,線路從新合肥西站,經過定遠、明光進入江蘇省眞縣、洪澤,最終進入淮安東站,這個項目和寧淮城際鐵路、淮新鐵路作為國家新鐵路規劃項目向國務院報告批准,項目表顯示,這條線路長270公裡,總投資額350億元,這意味著合淮鐵路項目取得了實質性、突破性的進展。
  • 2021年淮安全面爆發!
    如果說2020年的淮安,展翅高飛;那2021年的淮安,一定是翱翔於雲際之端!近日,淮安先後曝光了不少重磅項目,一大批項目都將在2021年陸續落地。位於清江浦區現代商務集聚區總投資超100億元已籤約將打造成淮安城市南部地標性體育休閒文化中心和商業購物體驗中心淮安富康城項目位於淮陰區淮師南地塊項目總規劃約300萬方集精品華宅、旗艦商業、商務中心於一體未來將成為淮安地標新名片醫療篇淮陰人民醫院
  • 洪澤湖畔的雷達衛士-中國氣象局政府門戶網站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 何悅 吳序鵬 肖晨  4月10日一大早,江蘇省淮安市氣象局裝備中心主任許波和同事簡單吃過早飯就趕赴洪澤雷達站,進行例行的雷達巡檢維護。  淮安新一代都卜勒天氣雷達位於洪澤湖畔,雷達塔樓距離市氣象局有60多公裡。由於洪澤湖的湖底高出裡下河地區8米至10米,是名副其實的「懸湖」,都卜勒天氣雷達的建成,對洪澤湖區域的氣象防災減災發揮了巨大的預警和保障作用。  經過將近一個半小時的車程,車輛終於到達了正在進行裝修的塔樓前。
  • 書記市長「探」店、薦美食,淮安餐飲業按下復甦「快進健」
    淮安市委書記蔡麗新車子一拐,駛向了一家麵館前。月初,淮安下發了《關於全市商貿服務企業復工營業的通告》,她想看看餐飲業開市情況。  要看的這家麵館在交通路上,地處淮安市商業中心。路上來往的車輛明顯多起來,人氣逐漸在恢復。麵館大門單向流動,按《通告》規定設置了等候「一米線」。顯眼處,「淮上通」電子通行證使用公告也張貼了。
  • 中國農業科學院:打造引領農業科技發展的戰略科技力量
    作為經濟社會的「壓艙石」,農業領域的科技創新迫切需要更多人才。中國農業科學院日前召開第四次人才工作會議,就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的科技自立自強和「四個面向」,提出未來五年要打造一支引領農業科技發展的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為搶佔農業科技制高點,解決區域共性關鍵技術問題和「卡脖子」問題,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提供人才支撐。
  • 「發展現代農業大有可為」——記臨川區種養能人鄧龍華
    對於撫州市臨川區種養大戶鄧龍華來說,今後發展的機遇遠遠超過了這次疫情給他的種養基地帶來的影響和損失。鄧龍華認為,經歷這次嚴重的疫情,人們更加深刻地體會到病從口入的道理。因此,搞綠色無公害的農業必定大受歡迎,商機無限。「發展農業一定大有可為,我今年準備大幹一場。」從2月初以來,鄧龍華特別忙綠。他奔走於撫北、孝橋、騰橋等多個鄉鎮,上門上戶流轉土地。
  • 農業丨循環農業推動綠色發展
    8月15日,康潤豐農業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黃彪告訴記者,本來秋天是享受豐收的喜悅時節,幾年前走在田間卻不得不捂著鼻子皺起眉。  2013年,黃彪流轉1500畝土地,辦起了一個集蔬菜種植、儲存、銷售為一體的專業合作社,輻射面積達3000畝,帶動了村民增收致富。但作物收穫後堆積如山的蔬菜秸稈卻成了他的心病,也嚴重影響了村民們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