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大教育平臺」,養成陽光「小江豚」——湖南師範大學附屬濱江...

2020-12-03 華聲在線

新湖南客戶端5月19日訊(通訊員 王宇藍)「伯伯,您每天的工作辛苦嗎?」「您想要對那些亂扔垃圾的小朋友們說什麼呢?」5月13日和14日,湖南師範大學附屬濱江學校附近的幾位環衛阿姨伯伯們,收到了幾個學生送來的礦泉水。這些學生都是湖南日報小記者,在小記者社團的環保主題課程後,他們走出校園,體驗採訪環衛工人,去了解身邊的環境衛生問題。

湖南師範大學附屬濱江學校位於湘江西岸濱江新城,在這裡學習的孩子有一個可愛的暱稱——「小江豚」。透過學校湖南日報小記者的表現,我們發現:「小江豚」們在校內校外開朗、活躍,充滿童真,敢於表達,讓人不禁好奇這些孩子是在怎樣的環境中學習、成長的?

引進「自分教學」,加速課改

師大濱江由長沙市嶽麓區教育局和湖南師範大學合作共建,學校依託師大教師教育特色和優質基礎教育資源,著力打造成為全省九年一貫制的教育標杆。

校長張勝利介紹,學校的學風是「好學學好,會學學會」,不僅如此,還要「更加生動、活潑、快樂地學」。為此,學校正在加速推進課改,還課堂於學生。

湖南日報小記者盧思璇分享道:「班上每學期會有固定的學習小組,成員的加分減分會計入全組的學期表現成績中,這樣一來,一個小組即為一個『命運共同體』,大家互相幫助、互相監督。」

課堂上,老師不「滿堂灌」。通過「鄰座互說」,將還未消化的知識點,學會為止,做到每節課內容「堂堂清」;作業錯題當日追蹤,小組成員合作「日日清」,不把疑問帶回家。「互說」「互糾」的過程,也是一個「教學相長」的過程。孩子們通過和小夥伴的努力解決了不懂的問題,獲得成就感和滿足感,進一步提升學習和探究的興趣和能動性,團隊協作的意識也在其中萌芽、強化。

學習不再是老師和學生之間「你填我學」的單向交流。老師只是課堂的主持者,只承擔制定學習任務、組織學習活動、評價學習結果、指導學習方法、維持學習興趣的教學任務。

老師如何完成這樣的角色的過渡?學校2018年秋季引入華東師範大學理解教育研究所的「自分教學」理念和專家,邀請理念創始人熊川武教授與校務會全體成員觀摩課堂、進行培訓,理解教育研究所的江玲教授和孔彥教授也參與了學校今年4月上旬的課研。

作為一所九年一貫制學校,師大濱江致力於打通義務教育階段小學和初中的所有教學內容、理念和方式。教師方面,小學老師「上浮」,初中老師「下浮」。比如,在小學設置中學選修課程,邀請師大附中等校開展名師送教、講座等活動,幫助學生在「小升初」的轉型過程中自然過渡,幫助孩子們在義務教育階段低壓力、低競爭地自然生長。

愛潤其心,嚴導其行

2018年11月,首屆「湖湘少年說」青少年演講賽的決賽現場,來自師大濱江的湖南日報小記者徐詹懿代表學校進入小學組決賽,自他上臺起,坐在臺下的歐陽白玉校長便開始用左臂撐著右臂的胳膊肘,右手舉著手機,面帶慈愛地全程錄下了徐詹懿比賽的視頻,愛生若子的真情溢於言表。

張勝利說,自己理想中的教育是一種「充滿愛的互動」。老師珍愛學生,用心地引導和啟發,挖掘他們的潛力,學生能夠感受到老師真心的愛,打開心扉接受老師的點撥和滋潤,理解老師的良苦用心,從內心敬愛老師,教學過程便少了許多誤解和阻礙。

這一「互動」的第一環便是老師如何愛學生,如何「愛人以德」。張勝利接觸的高年級學生較多,面對已經形成不良行為習慣的學生,他也能滿臉笑容、充滿期待地與孩子交談一兩個小時,到旁邊的老師都「煩」了,也孜孜不倦。

「其實這些學生也知道自己某些方面的不足,他們也在渴望老師和家長的關注,幫助他們改變自己」。張勝利會深入地了解這個孩子從小的學習經歷和家庭經歷,分析他是在什麼階段、因為什麼事情而發生不好的轉變,然後針對性地思考教學方式。

這種「愛」也在每一位師大濱江的老師心中。去年暑假,為了真正實現且行且學的教學目的,20多位老師放棄假期,全程陪同「小江豚」們參加了北京航天研學營。

學校1611班年輕的班主任李佳峰老師,既是24小時陪伴孩子的溫和「大哥哥」,也時時不忘良師益友的角色,在平時課堂難以觸及的公共道德、生活獨立、團隊溝通等方面督促著孩子,更在行程結束前一天,將七天旅程中孩子們的收穫和表露出的不足寫成千字長文,反饋給每一位家長。

「該溫和的時候溫和,該嚴厲的時候也要嚴厲。」嚴師出高徒,要讓學生有規則意識、有敬畏感,這是師大濱江老師的「溫柔和堅定」。

整合資源,素質拓展

逢教師節、感恩節,師大濱江的湖南日報小記者家長群總會傳來家長們用心編輯的感恩老師的話語,家校之間的愛的互動從校園內延伸至了校園外。

家庭是教育的三大支點之一。家長從孩子的成長中體悟到老師的用心和辛勞,雙方的相互理解建立在親密交流的基礎之上。師大濱江有家長學校,家長在此了解學校的理念、文化、規章制度,老師則在此獲取家長對教學的建議、期望。學校還搭建起了家長課堂,邀請家長中的各界精英來校開講座,真正將家校形成了一股教育合力。

除此之外,學校還與各界平臺合作,為「小江豚」們搭建了「德智體美勞」全面開花的社團課程,既包括合唱頌班、創意繪畫、舞蹈宮、桌球、足球、輪滑、柔道等傳統音體美課程,還有傳統剪紙、串珠工藝、3D列印等傳統技藝與現代科技手工課程,更見數學思維、科學妙妙屋、小江豚說寫屋、湖南日報小記者等對接未來發展最需要的創新能力、表達能力、實踐能力的第二課堂。

從教二十餘年,張勝利仍保持著記日記的習慣,湖南日報小記者劉雅茜好奇地問:「校長伯伯,你又不用完成作業,為什麼要堅持寫日記呢?」張校長笑著回答:「因為每天與老師、孩子等人接觸交流,總會給我一些建議和啟發,這些思維的火花轉瞬即逝,所以我想及時地記下來。」厚厚的日記本鑑以往而知未來,記錄了他教育之路上如何盈科而進、與時俱進。

「攜手做最好的自己」是張勝利常說的話,談起教育理想,他目光炯炯道:「無論是學校還是老師學生個人,人人有夢想,個個有幹勁,大家一起在正確的道路上奮進!」

湖南日報小記者採訪校長張勝利:

徐詹懿小記者:校長您好,現在長沙在宣傳建設兒童友好型城市,你對建設兒童友好型校園有什麼看法呢?

張勝利校長:我們的學校是為我們的少年兒童建的,同學們在學校學習、生活、運動,我們首先在硬體上要滿足、適合少年兒童的實際情況。比如學生在學校食堂吃飯,我們要聽取學生意見,展開滿意度調查。如運動方面,對運動項目和場地有什麼需求?學習方面,時間長短、學習內容的輕重、學習方式的優劣、對老師有什麼期待等等。將來或許有高年級學生寄宿,在住宿方面有什麼要求,怎麼才能讓學生在學校和在家裡一樣的方便,睡得好,吃得好,運動得好,學習得好,學得開心,還需要配置哪些課程等等,都需要因人而異。

理論上我們想要滿足每一個孩子的需求,但是每一個孩子的需求是不同的。所以我們要基於孩子的需要、建設靈動的課程,將來在課件建設方面,我們可以開展調查,收取意見再分類,然後再針對不同類別的課程在哪些年級開展比較合適,滿足學生個人發展的需要。

定期開展學生代表座談會,聽取學生的意見。其實,這也是愛的互動。你們要把你們的需求告訴我們,我們才能知道怎麼愛你們,怎麼讓你們開心,讓你們更願意接受我們的愛。

徐詹懿小記者:您曾經在教職工大會上提出建設家長學校,為什麼要建設家長學校?

張勝利校長:我們的家長已經接受了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大學乃至研究生博士的教育,他們已經完成了學習的過程,但是活到老學習到老,有一門課程在常規課程並沒有學,就是「怎麼做家長?」。

這門課程是很深的學問,而學校就要搭建平臺,讓我們在教育孩子中出現困惑的家長,有學習的地方、有學習的內容、有互動的平臺,當然這個家長學校也包括對我們孩子在學校生活的了解,了解學校的理念、學校的文化、學校的規章制度。

這也便於家長更好地配合學校、支持學校,同時通過家長學校,更好地了解家長對學校的期望,形成合力,讓家長、學校、孩子形成教育合力,使孩子在正確的道路上前進。

劉雅茜小記者:校長伯伯聽說您有寫日記的習慣,您為什麼要寫日記呢?

張勝利校長:我每天要接觸很多的老師、同學,尤其是同學接觸得很多, 我看到他們身上的點點滴滴,包括和他們的交流,有時候讓我很受啟發,我想及時地記下來,因為我擔心時間長了我會忘掉。你幾年級了?

劉雅茜小記者:二年級了。

張勝利校長:我好羨慕你啊,二年級就做了小記者,我二年級的時候還不知道記者長什麼樣?原來是長這樣的(笑)。

劉雅茜小記者:那你平常寫日記,一般都會寫什麼?

張勝利校長:這個範圍就廣了,有時候是自己看了書之後的思考,有時候是跟同學們交流之後他們反映的問題、我自己的解決辦法,有時候是在他們的啟發下、我自己產生的一些新的思維的火花,還有老師孩子們給的對學校的工作建議。

陳昱銘小記者:校長,請問您平時工作忙嗎?

張勝利校長:說不忙肯定是假的,因為要負責兩所學校。

陳昱銘小記者:您平時有時間陪孩子嗎?

張勝利校長:我的孩子已經長大了,研究生畢業了已經參加工作了,但是我還是很想陪他,當我有空的時候。

陳昱銘小記者:當孩子不聽話,您會打他嗎?

張勝利校長:你這個問題問得我的心痛死了,因為我孩子小的時候,我打過他一次,到現在我還是很心痛,從那之後我再也沒有打過他。

陳昱銘小記者:你是一個嚴厲的父親,還是溫和的父親?

張勝利校長:需要嚴厲的時候嚴厲,需要溫和的時候溫和。

姜睿涵小記者:您希望我們在哪個方面成長?

張勝利校長:我希望能你們哪個方面都成長。

[責編:李嫻]

相關焦點

  • 讀高陽 上名校——湖南師範大學附屬高陽學校2021年春季插班生招生...
    電話報名座機:0746-8891111、0746-8892222選擇師大高陽學校十大理由一、依託名校辦學湖南師範大學附屬高陽學校是永州市教育局招商引資的重點民生工程項目,是永州市人民政府唯一與湖南師範大學、湖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籤訂聯合辦學協議的學校。
  • 湖南師範大學研究生支教團簡介
    專欄名稱:湖南師範大學研究生支教團  湖南師範大學研究生支教團簡介  湖南師範大學自2002年成為中國青年志願者扶貧接力計劃研究生支教團實施單位以來,先後選拔派遣了12屆支教團共98名隊員赴湖南省城步、隆回、桃源、常德、吉首、瀘溪、鳳凰等地開展扶貧支教接力工作。
  • 音樂蘊靈,劇中有情——湖南師範大學附屬高陽學校音樂劇社團簡介
    經典音樂劇劇照欣賞圖片出處:音樂劇《搖滾莫扎特》宣傳照圖片出處:音樂劇《貓》宣傳照音樂劇社團簡介湖南師範大學附屬高陽學校音樂劇社團致力於豐富學生的校園文化生活,給學生們提供一個愛好唱歌的學習交流的平臺,是由一群對音樂劇有濃厚興趣的初中生組成。
  • 上海師範大學附屬舟山中旭學校正式揭牌啦
    1月5日,上海師範大學附屬舟山中旭學校正式揭牌。這標誌著,舟山市普陀區人民政府、上海師範大學、旭輝教育集團、恆大地產四方全面開啟「政企校合作,產教研融合」的發展新篇章。舟山市普陀區副區長李莉,上海師範大學校長朱自強、副校長張崢嶸,舟山市普陀區教育局局長周磊斌,旭輝教育副總裁、上師大附屬舟山中旭學校校長侯著久,恆大地產華東公司舟山公司項目總吳方輝,華東師範大學教授、上海師範大學未來教育學院院長張際平出席揭牌儀式,全市各區相關部門領導、教育同仁、社會各界朋友、全體師生共同參加了此次儀式。
  • 下關濱江又見江豚,「微笑天使」邀你來打卡!
    南京市綠化園林局聯手下關濱江商務區管委會合作打造的南京長江江豚監測站開始試運營啦!江豚保護監測站白、藍為基調的監測站簡潔大方牆面上的江豚裝飾小清新氣息十足成為岸線一道靚麗風景線場館入口處的屏幕滾動播放著各監測點江豚出現的畫面,胖乎乎、圓滾滾的小腦袋時不時露出江面,簡直萌的心都化了~
  • 晚霞驚豔,江豚嬉鬧下關濱江
    揚子晚報網8月19日訊(記者 梅建明 通訊員 武家敏)最近南京持續高「炎值」,氣溫升高後的老下關濱江外灘上空,傍晚時分,多次出現漂亮的火燒雲晚霞,美輪美奐,同時映出的水晶天,讓人驚奇。圖為江豚在水裡嬉戲而此時,附近長江江水裡的江豚,似乎活潑了許多,位於南京長江大橋
  • 華東師範大學第五附屬學校籤約
    華東師範大學與嘉定區人民政府於11月12日籤署合作協議,共同推進華東師範大學第五附屬學校建設。華東師大在嘉定區已形成辦學類型多元化、特色化的基礎教育學校矩陣。  開設54個班的九年一貫制學校  根據雙方合作協議,華東師範大學第五附屬學校位於徐行鎮,是一所九年一貫制學校,規劃佔地約90畝,初步確定學校辦學規模為54個班,其中小學部30個班,初中部24個班。
  • 銘師堂教育聯合福建漳州學校,搭建「空中課堂」平臺實現線上教學!
    今年7月,漳州市與杭州銘師堂教育正式達成合作,依託升學e網通為本市普通高中提供初升高銜接資源和假期管理平臺。為幫助本地高一學子穩步適應高中學習生活,在寒假充分利用網絡優質資源進行自主學習提升,近日福建省漳州市教育科學研究院組織召開「初高中銜接經驗交流會」。
  • 貴州師範大學附屬中學國際部
    加拿大BC省阿伯茨福學區與貴州師範大學附屬中學國際部籤署中加國際合作辦學協議,實施「1+2」中加合作辦學項目,即高中10 年級(高一)在貴州師範大學附屬中學國際部就讀,註冊加拿大BC省高中學籍。
  • 濱江現江豚聚會鬧新年,盡顯南京生態之美
    播放暫停進入全屏退出全屏00:0000:00 重播 請刷新試試圖為江豚歡魚躍迎新年揚子晚報網1月1日訊(通訊員 武家敏 記者 梅建明)在新年來臨之際,長江南京段的江面上也出現了異常熱鬧的一幕:只見成群的江豚遊至老下關濱江處,聚會鬧新年。
  • 人民日報客戶端湖南頻道、人民網湖南頻道牽手湖南師範大學 共建校...
    人民網長沙1月8日電 (李芳森)今天下午,人民日報客戶端湖南頻道、人民網湖南頻道與湖南師範大學舉行實習生基地建設項目合作單位籤約、授牌儀式,正式啟動湖南師範大學——人民日報客戶端湖南頻道、湖南師範大學——人民網湖南頻道實習基地。
  • 「郵政杯」2020湖南日報朗讀者主題活動總決賽序幕拉開
    勝利小學1507班劉姝麟 楓樹山大橋小學熊燦 益陽師範附屬小學羅書行 楓樹山大橋小學2007班劉慧璇 臨武縣第三中學胡雅鑫 紅旗實驗小學張有有 南縣實驗教育集團朱璟天 湖南省邵陽市洞口縣思源實驗學挍李忻怡 珠泉完小1613班黃薏琦 湖南信息學院全睿妍 湖南師範大學樹達學院
  • 湖南師範大學2018年高水平運動隊招生簡章
    (2)考生登錄教育部「陽光高考特殊類型招生報名平臺」(http://gaokao.chsi.com.cn/gspyddbm/),按流程和要求如實、完整填寫相關報名信息,報名信息填寫完成後下載並列印《湖南師範大學2018年高水平運動隊申請表》(由系統生成),並加蓋所在學校(單位)公章。
  • 長江南京段多了四五頭小江豚
    江豚,被譽為「水中大熊貓」。昨天「南京長江江豚保護主題月」啟動,又傳來喜訊!通過「水上、水下、岸線」全方位監測發現,已有四五頭小江豚出沒在長江南京段。南京江豚保護協會供圖南京師範大學教授、中國動物學會副理事長楊光表示,這說明江豚能正常繁殖,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南京對長江江豚保護的成效,南京有望成為長江江豚就地保護的成功典範。
  • 長江南京濱江段江豚出來遛彎啦
    11月11日早晨,在靠近南京長江大橋上遊不遠處的江面上,「一家子」江豚整整齊齊、頻頻現身,南京江豚保護志願者武先生拍下了歡快的江豚在江面飛躍的精彩畫面。據回憶,江豚躍出江面並被清晰地拍下,這可能是南京目前有江豚影像資料以來的第二次。
  • 校長說|湖南師範大學校長蔣洪新:要不忘大學的初心
    做知行合一、追求卓越的湖南師大人 ——在2016級新生開學典禮上的致辭 湖南師範大學校長 蔣洪新教授 (2016年9月19日) 從今天起,你們有了一個新的身份——「湖南師大人」。我由衷地祝賀你們,誠摯地歡迎你們,同時也感謝你們選擇了湖南師範大學。 我們的大學創建於1938年,沿著歷史的足跡,她由藍田轉漵浦,由漵浦遷南嶽,由南嶽入長沙;她從抗日的烽火中走來,走向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再過些日子,10月27日,我們將迎來校慶紀念日。
  • 湖南師範大學音樂學院藝術實訓基地落戶苗鄉學校
    湖南師範大學向關峽苗族鄉學校捐贈的樂器 一場「飛揚的旋律,歡快的六一」兒童節主題活動在此舉行,湖南師範大學副校長周俊武、音樂學院院長朱詠北,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黃俊玲一行驅車來到這裡與孩子們共慶「六一」。這群「大朋友」為孩子們帶來了豐厚的「節日禮」,引得現場沸騰起來。
  • 「陽光引悟」教育:讓師生快樂實現自我
    5年前,當華中師範大學附屬惠州大亞灣小學交到校長葉祥佳手上時,學校大門口的路都還沒有鋪好,學校所有教師都是當年新招聘的,多數是應屆畢業生。整個學校,除了校長和副校長是「老」的,其他一切都是嶄新的。
  • 長江南京段江豚又出現
    10月13日上午,有市民給江蘇新聞廣播發來視頻顯示:在南京長江大橋下,幾分鐘之內,就有好幾隻江豚將頭伸出江面拍水玩耍,十分可愛。記者了解到,今年長江南京段江豚出現的頻次比往年同期更高了,「子母豚」(即懷孕母江豚或帶著幼崽的母江豚)也更常見了。長江十年禁漁,實施生態大保護的成效正在凸顯。
  • 成都將再添高校附屬學校 看看你家附近有嗎?
    10月22日,四川新聞網記者從成都市教育局獲悉,目前,成都武侯區、成華區與川大、電子科大分別就4所附屬學校形成了新的共建策略,雙流區、龍泉驛區、新都區等三地與駐地的成都信息工程大學、四川師範大學、成都大學、西南石油大學等4所高校加強合作、建立機制,實現環高校的從學前到普通高中教育的共建共享,初步探索了環高校基礎教育發展生態圈的雛形和不同構建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