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好「山字經」 端上「金飯碗」

2021-01-16 河北日報

□記者 寇國瑩

奇峰怪石,流泉飛瀑。初夏的白石山,風光綺麗,遊人如潮。現如今,在淶源,像白石山這樣的自然景觀,還有拒馬河源頭、空中草原、仙人峪等6大景區218個景點,淶源已成為京西南有名的旅遊勝地。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近年來,淶源縣以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為契機,做大做強白石山景區,形成眾星拱月的一核多元大景區發展格局。他們以景區帶村、聯動發展,將全域旅遊與精準扶貧深度融合,實現了對100多個貧困村、1.04萬貧困人口的全覆蓋,闖出一條旅遊扶貧新路子。

龍頭景區帶動,扶貧能力增強

5月20日,正值周日,白石山景區東門外,車流如織。通往景區的道路兩側商鋪林立,超市、農家院、精品民宿的招牌格外醒目。

「你看到的這些,都是風涼溝的產業,要麼自己經營,要麼對外出租。」白石口村黨支部書記張勝利介紹,2011年以前,該村貧困人口佔80%,可今天,風涼溝卻因白石山而美、因白石山而富。

隨著陸續被評為省級森林公園、國家地質公園、國家5A級景區,白石山景區知名度越來越高,旅遊人數呈井噴式增長,遊客接待量由過去一年幾萬人次增長到現在每年近百萬人次,年收入近1.5億元。

靠山吃山。白石山景區東門就設在風涼溝村,景區的興旺,給風涼溝村帶來了脫貧致富的機遇。目前,該村共有農家院30家、高端規模酒店3家,床位1170張。「除無勞動能力的,基本都實現在家門口就業。」張勝利自豪地說,風涼溝村人致富不用出村,背靠白石山,端上「金飯碗」,過上好日子。

建一個景區,富一方經濟。隨著白石山景區做大做強,它的輻射帶動能力也持續增強。現在,僅一個白石山景區,就能直接拉動當地3萬人就業。據介紹,白石山景區與當地聯動發展,目前,景區80%員工來自周邊村鎮。

5月26日,天色漸晚,遊客們陸續下山,紅葉農家院的老闆娘王書澤也抓緊時間把晚飯做出來。

「白石山就是我們的靠山!」受益於白石山風景區的興旺,王書澤的農家院也越來越紅火,一年下來有20多萬元收入。先富帶後富,紅葉農家院每年都要優先招聘七八個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村民,帶動他們每人增收萬餘元。

淶源縣旅發委副主任靳二楞介紹,目前,全縣共有農家院289家,通過能人帶動,帶動貧困人口就近就業,增收致富,走出了一條旅遊扶貧的新路子。

拉長產業鏈條,做好扶貧文章

2016年9月,借首屆省旅發大會東風,作為3個主會場之一,淶源縣翻開了發展全域旅遊、全季旅遊的新篇章,由白石山觀光旅遊一枝獨秀,逐步形成以白石山、仙人峪、空中草原3個景區為核心的旅遊產業帶,以點帶面,輻射帶動周邊區域及景區道路沿線各村靠吃旅遊飯脫貧。

目前,淶源在原有13個美麗鄉村建設的基礎上,又啟動了30個村整村拆建、155個村改造提升的鄉村振興計劃,將打造一批彰顯淶源地域特色的美麗鄉村,並加快推進中太行漫谷等一批集生態觀光、休閒度假、文化創意於一體的旅遊特色小鎮發展。

「我們聘請中國城市發展研究院全面啟動《淶源縣旅遊業發展總體規劃》修編,進一步完善全域旅遊規劃,對全縣旅遊資源進行全面評估。」淶源縣縣長周峰表示,以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為契機,傾力將淶源縣打造成全域旅遊、全季旅遊的重點旅遊目的地。

彌補短板,打造冬遊品牌。在做大做強夏季遊的同時,淶源縣瞄準溫泉康養、冰雪運動等冬季旅遊項目,積極引進戰略投資者,實現由夏季遊向全年遊的轉變。

距白石山景區僅8公裡的白石山溫泉康養小鎮,已成功舉辦了省第一屆、省第二屆國際冰雪節。與之毗鄰的七山滑雪場,首期已完成投資3億元,建成京西南規模最大的優質滑雪場。「多個冰雪旅遊項目的啟動,開啟了淶源縣全季旅遊的新篇章。」靳二楞表示。

「不斷拉長旅遊產業鏈條,實現一二三產融合發展,促使旅遊扶貧這篇大文章做活做好。」周峰介紹,2017年,全縣共接待遊客192萬人次,第三產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上升到48.7%,創造了10多億元的社會效益,旅遊業正成為富民強縣的戰略性支柱產業。

相關焦點

  • 雲南會澤大井:念好「山字經」走出脫貧路
    「山字經」 走出脫貧路。  生活在山,出路也在山。近年來,大井鎮圍繞實現貧困人口「兩不愁三保障」脫貧目標,堅持問題導向,念好「山字經」,做活「菜文章」,著力破解脫貧攻堅中的熱點難點,使貧困群眾實現穩步脫貧增收。
  • 陳敏爾:念好山字經 做好水文章 打好生態牌
    原標題:念好山字經 做好水文章 打好生態牌 1月20日至21日,省委副書記、省長陳敏爾到銅仁市沿河自治縣調研。他強調,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對貴州提出的守住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的要求,注重大生態理念、大通道布局和大健康產業,念好山字經,做好水文章,打好生態牌,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沙子現代高效農業示範園自2010年啟動建設以來,依託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空心李、鐵皮石斛、白芨等特色產業,去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8900元。時值寒冬,在園區中藥材示範基地,到處是村民挖坑種苗的忙碌身影。
  • 念好「山字經」,做好「綠文章」!美麗苗鄉煥新顏
    念好「山字經」,做好「綠文章」!近幾年來,屏邊縣牢牢把握「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深刻內涵,堅持產業發展生態化、生態建設產業化,著力挖掘「山潛力」,念好「山字經」,做好「綠文章」,產業扶貧成為提高脫貧質量的「主攻手」,穩定脫貧成果的「壓艙石」。
  • 念好「山字經」 貴州將大力發展山地現代高效農業
    念好「山字經」 貴州將大力發展山地現代高效農業 2015-01-27 14:49:09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責任編輯:   中新網貴陽1月27日電 題:貴州念好「山字經」 發展山地現代高效農業  作者 周嫻  1月27日,出席省十二屆人大三次會議的代表繼續審議貴州省省長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如何遵循山地經濟規律,發展現代高效農業,並將其作為農業發展的基本方向和扶貧攻堅的根本出路
  • 河北磁縣念好「山」字經 廣栽「搖錢樹」
    向遠處眺望,在對面山頭上,天保寨景區如火如荼開展綠化,山上的連翹花微小鵝黃,開的正豔。「連翹是中藥,採摘下山,申美茶廠以一斤6元的價格來收購。」正在山上採摘連翹花的陶泉鄉西韓溝村53歲村民董學飛說。天保寨景區是申煤集團轉型發展、二次創業的主戰場,也是磁縣文旅產業重點項目。「不但要讓家鄉的荒山變綠,還要打造成生態旅遊新景點。」天保寨景區負責人索江濤信心滿滿的說。
  • 念好「山字經」
    安順地處黔中腹地,多山少地是安順的市情和特色,獨特的自然地貌使得安順的資源在山、優勢在山,發展也在山。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進一步深化市情認識,立足山地資源稟賦,以現代高效農業示範園區為平臺,大力發展山地特色農業,深入推進全市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布局,積極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全市農業農村經濟持續呈現良好發展態勢。
  • 霍山:念好「四字訣」 工業登高而上
    霍山縣念好「新、智、綠、優」四字訣,奏響工業崛起新樂章。 一是念好「新」字訣,促進工業提質升級。每年縣財政預算安排3000萬工業轉型升級專項資金和2000萬元創新驅動發展專項資金,支持企業技術創新、工藝更新、產品出新。
  • 羅山縣山店鄉:春季森林防火念好「三字」經
    山店鄉地處南部山區,森林覆蓋廣,防火形勢嚴峻。山店鄉及早謀劃,在全力開展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全面打響春季森林防火保衛戰。宣傳發動,「防」字為先。強化巡邏,「管」字為本。針對當前春耕生產易發火災的實際,該鄉進一步完善防火預案,加強野外用火管理,注重火災隱患排查,突出重點部位,管住重點人群。要求全鄉45名護林員佩戴防火袖章,每天不間斷巡山護林,嚴禁燒荒和野外用火行為,及時排除隱患,發現火情立即報告,從源頭上遏制森林火災發生。
  • 念好「山」字經 加快奔小康——重慶武陵山區城鎮群生態脫貧記
    念好「山」字經 加快奔小康——重慶武陵山區城鎮群生態脫貧記 2020-09-05 10:17:49   來源:新華社
  • 念「山字經」打「生態牌」
    在強化局場兩級中心組學習的基礎上,各基層黨組織開辦周一和周末課堂,紮實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創新學習平臺。開通「樺林黨員廣場」微平臺,打造「指尖上的紅色堡壘」。在企業內刊《林海回聲》開闢了《黨建之窗》《價值嚮導》《創業先鋒》等欄目;創新培訓機制。定期聘請專家學者到企業開展高層次理論輔導;開辦「幹部大講壇」,建立「三位一體」的學習培訓機制。
  • 北碚「蠟梅村」念好「三治經」
    北碚「蠟梅村」念好「三治經」 2020-12-01 18: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做好「山字經」 打造農旅一體化示範區
    如今,圍繞「山字經」,他探索了一條帶領本村村民致富之路。探索適合本村致富之路在摸索了多年後,藍生敏漸漸明白,外面的經驗再好也要適合當地情況。要想脫貧,只有適合本村實際情況才可行。因此,面對山多的現實,他意識到要圍繞「山」做文章,念好「山字經」,才有好出路。
  • 稱多縣念好「嚴字訣」紮實做好黨員發展工作
    稱多縣念好「嚴字訣」紮實做好黨員發展工作 2020-11-05 18:0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念「山字經」種「搖錢樹」 貴州山裡人織就「小康夢」
    念「山字經」種「搖錢樹」 貴州山裡人織就「小康夢」 2015-04-08 17:59:24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中新網貴陽4月6日電 題:念「山字經」種「搖錢樹」 貴州山裡人織就「小康夢」  記者 張偉  「現在山綠了,水甜了!」
  • 念活「山字經」做好「橘文章」
    褚橙之鄉如何念好「山字經」,做好「橘文章」?近日,記者走進新平縣萬畝橘園,訪橘農,看果園,傾聽各方見解。如今,磨皮村流轉土地給新平勵志果業有限公司和雲南傳承果品有限公司,規模化、集約化發展柑橘產業,成片的橘林不僅給光禿禿的山地穿上了固土保水的生態綠衣,還帶著村民走上了致富路。  一周前,新平縣勵志果業有限公司給周邊村民兌現了600多萬元的果樹管護費和臨工工資。「過去是農忙忙一頭,農閒喝酒烤太陽,雨水好生活還過得去,雨水不好吃飯都難。」
  • 念好「山」字經,寫活「林」文章
    林下,種下的淫羊藿、白芨等中藥材以及櫻花、楠木等樹木已萌發吐綠;林中,杉樹上仿野生種植的石斛枝條正逐漸舒展。  「在這裡一天能掙120塊錢,比種莊稼強多了。」在錦屏縣銅鼓—大同萬畝林下綜合產業示範基地,村民楊金菊已上班20多天了。最近,每天有六七百名像她這樣的村民在林地務工。
  • 文化奇觀:鄒城四山摩崖刻經
    佛教自漢代傳入我國,至南北朝時期已相當發展,摩崖刻經就是這一時期的產物。當時佛法甚盛、學說紛呈、信眾廣布,集資刻經者很多,請書匠及石工將佛經鐫刻在山坡石壁上被視為一種善舉。另外,出於統治需要,當時有一些時期掀起的滅佛運動以拆除寺院、遣散僧侶、焚毀佛經為手段,僧侶為避難逃入偏僻的山中修行,也採取摩崖刻經的方式,為的是「纖竹易銷,金石難滅,託於高山,永留不絕。」
  • 建陽桔柚:念好「品牌經」 種出「黃金果」
    但是,整個產業在發展過程中並不是一帆風順,也是幾經波折,經受了不少挫折。20世紀80年代初,赴日研修生謝福鑫從日本引進甜春桔柚,並從其單株芽變中選育出雜柑類新品種——「建陽桔柚」。1999年冬季嚴寒,「建陽桔柚」遭受前所未有的大凍害,桔柚產業損失嚴重,很多果場倒閉。
  • 寵物護理——未來的金飯碗
    如上幾個專業在中國,被開設的上至北大清華、下至蘑菇屯中專,畢業之後基本都成了房產中介、保險經紀還有淘寶客服,最好的去給德邦開車了。當然你說「我就是工商管理專業啊,現在在大企業工作」。那麼恭喜你,你是人才,可惜跟你的專業無關。昨天一個親戚的女兒問我學什麼專業未來是金飯碗,告訴我考了590分。
  • 治多:念好「致富經」 唱活「草山戲」
    「天上的七色彩虹用百花編成,草原上的豔麗花朵用彩虹染成,帳房裡的花氈子用彩虹和百花擀成,國家公園裡的美好生活我們用綠色感恩。」一首擀氈「祝吉歌」改編成的「綠色感恩歌」在草原上傳唱。 如今,投資3450萬元的三江源國家公園長江源園區門禁、保護站建設項目已經完成,黑土灘治理、草原(林業)有害生物防治項目完工,既是民兵,也是生態管護員的牧民們巡護著這裡的每一座山,每一條河;全面推行三級河長制,完成治多縣境內河湖名錄登記報備;投資580萬元的城區綠化工程全面完工,美麗鄉村、城區亮化和重點區域環境整治全面跟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