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戰場從古至今就是一個誕生英雄的場所(平臺),無數個可歌可泣的明星英雄從這裡誕生。當然了,除了這些可歌可泣、耳熟能詳的英雄們之外,還有一群鮮為人知的「戰場明星」是我們容易忽視的,他們就是戰場上一直默默無聞的「無名英雄」戰場上的明星動物們,雖然名氣都不大,但是功勞可不小,
那麼,戰場上的「明星動物」都有哪些?有哪些是你意想不到的?
1、排雷專家——排雷鼠
排雷鼠全名甘比亞有袋鼠。盛產於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區,世界上已知的最大鼠類,體形約有0.75米長,體重只有1.3公斤,在籠養環境下可活8年。為了提高排雷效率,最近中國排雷志願者請出了號稱「排雷專家」的排雷鼠,它嗅覺靈敏,體重輕,即使觸雷也不會引爆,
排雷鼠:訓練極其容易,馴養後很溫順,餵養也很便宜。它們身手敏捷、有條不紊,而且它們能抵禦狗無法抵禦的很多熱帶疾病。能準確嗅出地雷中的TNT炸藥發出的氣味,在1小時內能排除方圓200平方米範圍內的地雷,而排除相同區域的地雷,人類則需要2小時。
排雷鼠也很容易運到排雷場所,他們有其獨門絕技:不會像「金屬探雷器」那樣分不出地雷與鐵釘;也不會像裝甲推土機那樣只能在平地上工作。2000年,被引進美國佛羅裡達州後,因大量繁殖,以至對農作物造成了威脅,2012年,該鼠患再次在佛羅裡達泛濫成災。
雷場清道夫的排雷鼠
2、全能專家——軍用犬
軍用犬用途廣泛,許多人類難以做到的事,它們做到了。可用於探測毒品、武器、炸彈、反恐及通信、追蹤等。當然,軍用犬也有很多種類型,比如:工作類:金毛、拉布拉多、史賓格;攻擊類:德牧羊、昆明犬、狼青、馬犬;護衛類:高加索、卡斯羅、羅威納等
軍用犬:雖然也是探雷專家,但和「排雷鼠」相比仍有許多局限,好多軍用犬適應不了非洲的熱帶氣候;而且他們過於重感情,與訓練員私交過深,一旦換人就不聽話。不過,軍用犬也有其自己的「獨門絕技」,那就是軍用犬可是戰場上的全能多面手,用途更加廣泛。
2010年,約有600隻美國軍用犬服役於伊拉克和阿富汗戰場。2011年,一隻名叫「開羅」的軍犬在完成狙殺本.拉登的任務中表現出色,被歐巴馬授予最高的榮譽勳章;2012年,一隻名叫「盧卡」的軍犬在阿富汗執行任務時,被一枚自製炸彈炸斷一條腿而被迫退役。
並肩作戰的軍用靈犬
3、通信專家——軍用信鴿
軍用信鴿亦稱軍鴿、戰鴿。是一種服役於軍隊、效命於疆場的信鴿。信鴿的主要作用有傳遞信息、偵察,幫助雷達值班和收集資料等,甚至有的飛彈基地也利用其參加值班;此外,也有利用軍搜索海面,尋找遇難者和失落的物體等。歷次戰爭中,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人類很早就意識到信鴿在軍事上的意義。人們從關養到放養的過程中,發現鴿子有認巢的性能,然後把鴿子帶到乙地並使之飛歸甲地,這就產生了通信鴿。早在2000年前的古羅馬時代,愷撒大帝在徵服高盧的戰爭中多次使用鴿子傳遞軍情;中國使用信鴿也源遠流長。
飛鴿傳書的軍用信鴿
4、聲納專家——軍用海豚
軍用海豚是指被訓練用以執行軍事任務的海豚。海豚也被認為智商僅次於人類的動物之一,而它們用回聲定位法確定目標的具體位置,就像是活的聲吶系統。正因如此,海豚才成為軍用掃雷的理想工具。冷戰期間,美國和蘇聯都曾訓練海豚充當監測對方艦艇的急先鋒,
冷戰期間,美國在加州設有海豚訓練基地;蘇聯早在六十年代開始進行軍用海豚研究,在黑海的克裡米亞港設立「海豚研究中心」,該科研試驗基地於1965年落成,並在1966年正式定編。這一天便是蘇聯首個&34;誕生的日子,當時的代號是&34;秘密部隊。
1964年,越南戰爭,為對付北越蛙人攻擊,美軍成立了專門的特種部隊。美軍嘗試過布網、弩槍和魚叉槍等方法,但均不奏效。美軍只能另想妙招調來了6隻&34;。它們能在360米外發現敵方潛水員,結果這些&34;在12個月內殲滅了50多名北越潛水員
1984年,美國海軍秘密在尼加拉瓜運用海豚特種部隊。這種做法的一個好處是,&34;的身上沒有&34;的標籤。包括蘇聯&34;油輪在內的14艘商船在尼海域遭到了美國水雷的襲擊,之后里根政府承認對此負責,但堅稱投射水雷的不是海豚而是快艇。
除此之外,兩伊戰爭期間,約有75隻美國軍用海豚參與了這兩場海灣戰爭。2014年,烏克蘭克裡米亞入俄後,俄羅斯海軍成功接管了烏克蘭的海豚作戰部隊。美國海軍已經承認,即使到了2017年,訓練中的海豚仍然可能會有一些非常特殊的任務需要海洋動物去完成。
海底「聲納兵」:軍用海豚
5、偽裝專家——迷你昆蟲
2009年10月15日,據國外媒體報導,一個由美國五角大樓資助的機械昆蟲研發項目的測試取得成功,在科學家當中引發了濃厚的興趣。&34;是一種受人工控制的微型飛行昆蟲探測器。當然,美國不僅致力於仿生昆蟲的研製,還熱衷於用真實的昆蟲充當情報「間諜」
根據相關媒體的報導:美國的華盛頓大學前段時間就研製出了新型迷你攝像頭可以安裝在昆蟲(甲殼蟲)身上,這樣就可以讓真實的昆蟲來充當美軍情報收集的「間諜」了。好處就是,沒有「美國製造」的標籤,可以悄無聲息地自由出入敵方陣地,即使被擊落也無後顧之憂。
戰場微型偵察兵:半機械昆蟲
5、馱運專家——高山犛牛
犛牛是以中國青藏高原為中心,及其毗鄰高山、亞高山高寒地區的特有牛種之一,草食性反芻家畜。能適應高寒氣候,是世界上生活在海拔最高處的(人類外)哺乳動物,它既可用於農耕,又可作為高原運輸工具,還可以提供奶、肉、毛、役力、燃料等生產生活必需品,
犛牛:是中國、巴基斯坦、尼泊爾等喜馬拉雅山區的主要牲畜。對於多數現代交通工具來說根本無法通行。與馬匹不同,犛牛能穿越高海拔地區的雪山、湍流和鹽鹼地。全世界現有犛牛約1600萬頭,其中:中國1500萬頭,是世界上數量和品種最多的國家,約佔總數1/6。
前段時間,有件事大家應該都知道,印度媒體竟然稱中國犛牛是「越境間諜」,讓人啼笑皆非。之後,印度對外宣布出於「人道主義」,向中國歸還13頭犛牛及4頭小牛。必須說明的是,這17頭犛牛隻是跨境了印度單方面劃設的實控線,並不存在所謂「侵犯」印度主權一說。
歡迎中國「明星動物」犛牛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