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以「山青、水秀、洞奇、石美」而獨具一格。在桂林市讓人們熟悉的名山有象鼻山、疊彩山、伏波山、穿山、獨秀峰、駱駝山等,這些名山大多是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又有一個文化內涵豐富的命名,但如果其命名缺少豐富的文化內涵,則名氣價值就會大打折扣。位居城西北桂湖之畔,與獨秀峰、疊彩山成三足鼎立之勢的老人山,就是因為沒有挖掘足夠的文化內涵,與現實對接,名氣比獨秀峰、疊彩山相差甚遠。
查閱1999年10月,由灕江出版社出版的中國旅遊資源普查文獻《桂林旅遊資源》一書的「老人山」詞條可知:老人山,海拔2901米,相對高度140米,峰體面積36萬平方米。由上泥盆統桂林組灰巖組成。其地質時代比融縣組灰巖稍老,為距今3.74~3.762億年前淺海沉積。桂林疊彩路是觀看老人山最佳角度,從那裡遠觀,只見老人頭戴風帽,眉、須、目、口、鼻、須畢現,神態從容而慈祥,大有長者之風。
老人山從不同的方位觀望,常呈現出不同的景觀,從南向北看,山頂部分形如昂首而嘯的臥獅,故宋代稱之為獅子山,從東向西看,則又形似古人之被發堆髻,故又名為寶髻山。「老人高風」為桂林新二十四景之一。
關於老人山的傳說,在《桂林山水》傳說故事中是這樣寫的:說相傳,秦始皇徵集大批民夫修築萬裡長城,被徵去的民夫日夜不歇地催著挑石頭、抬石料,累得死去活來。東海龍王三公主同情民夫,決定到南海去朝拜觀音菩薩,請求菩薩幫助民夫解除痛苦。觀音菩薩把南海中的石山變成飛禽走獸,並給了她一支柳枝,讓她趕去作為修築長城之用。但三公主忘記了觀音菩薩交代「不可貪玩耍、不可同凡人說話」的囑咐,在桂林路遇一個頭戴風帽,身披大袍的老公公並與其說話,結果被老人家一語道破天機,這些飛禽走獸一下子全變成了石山,再也不會走了。老公公一下子也變成了一座石山。於是,現在人們在老人山的四面可以看到,圍著許多大大小小的石山,有的像馬,有的像虎,有的像駱駝、大象,有的像仙鶴、錦雞。
這個傳說倒是非常的美,但其中能道破天機的老公公,到底是誰卻沒有交代清楚,值得研究和探討,並確定出一個可信且又權威的人物,這樣,故事就會變得更有價值和意義。
彭祖,堯的臣子,名籛鏗。陸終氏第三子,帝顓頊之孫,歷虞夏至商,相傳活了七、八百歲。因封於彭城,故稱為彭祖。毛澤東主席說:「彭祖在歷史上影響很大,孔夫子就非常推崇他,莊子、荀子、呂不韋等都曾論述過他,《史記》中對他有記載,屈原詩歌中也提到過他。大概因為他名氣太大了,到了西漢,劉向在《列仙傳》中竟把他列入仙界」。彭祖是歷史有文字記載的第一位養生學家,後世用彭祖比喻長壽。
筆者對「老人山」與可查到彭祖像與資料進行分析研究,發現將傳說故事中的「老公公」確定為「彭祖」最合適。彭祖是凡人中的真人,也只有他才能識破仙人的天機。理由有三:
其一,「頭戴風帽,眉、須、目、口、鼻、須畢現,神態從容而慈祥,大有長者之風」的老人山形像,與彭祖現存的畫像風格完全一致。
其二,在桂林龍勝各族自治縣城東30裡的馬堤鄉張家村,有個美麗的地方叫彭祖坪,相傳彭祖曾在那裡長時間生活過。彭祖坪中有「彭祖瀑布」等以「彭祖」命名的大量景點。因此,我們推斷,彭祖一定來過或路過桂林。將」老人山」命名為」彭祖老人山」一點也不為過。
其三,桂林市區有彭家嶺,臨桂六塘有嵐巖村,生活著許多彭氏後裔,有一定的民間基礎。彭祖的最後的歸屬地是四川的彭山縣,彭山縣江口鎮仙女山有彭祖墓、彭祖祠,象耳山有彭祖宅遺址。彭山縣是全國榜上有名的「長壽之鄉」。桂林的永福縣、陽朔縣也是全國的「長壽之鄉」。
綜上所述,我認為,「老人山」傳說中的老公公定為「彭祖」是最合理的。所以,「老人山」準確名字應該叫「彭祖老人山」,這樣既提升了其知名度,更提高了其文化價值。其外延和內涵將來得更豐富和飽滿,更容易與現實對接。
一旦「老人山」,正式改稱「彭祖老人山」,桂林將會吸引海內外成千上萬的彭祖後裔前來祭拜和觀光。屆時將有近2000的海外內外彭祖後裔雲集桂林參加會議和觀光,這是推廣「彭祖老人山」的最佳和最有效的時機,也將為桂林市帶來更多的商機和文化交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