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氣象報通訊員陳建軍
「一個支部一盞燈,一個黨員一面旗。」如何更好地發揮黨組織的引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是新時期黨建工作的重要課題。近年來,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氣象局摸索總結出「七巧板」工作法,「氣象為民」黨建品牌建設取得良好成效。
劃清「責任板」。從貫徹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要求出發,主動把黨的建設融入氣象部門發展大局,探索黨建工作新模式、新舉措。黨支部書記是第一責任人,牢記「第一身份是黨的書記,第一職責是管黨治黨」,精耕黨建「責任田」,親自抓謀劃、抓創建,科學制訂黨建工作年度目標,完善黨建工作績效管理制度,從黨建工作薄弱點入手,向落實責任關鍵處發力,確保黨建服務品牌創建工作落到實處。
主推「服務板」。發展智慧農業氣象服務,助力鄉村振興戰略。與農業農村局合作建立專家聯盟,聯合製作發布農業氣象服務材料,開展面向種植和養殖大戶的「直通式」氣象服務,服務用戶145家;與江蘇有線通州分公司合作,利用15個鄉鎮的3508隻「大喇叭」傳播氣象預報預警信息,實現點對點精細化預警服務和劃片傳播。推動基層 「六個一」建設,提升基層防災減災能力。通過形成氣象防災減災數據「一本帳」、繪製氣象防災減災「一張圖」、構建預警信息發布「一張網」、制定氣象防災減災規範「一把尺」、構建氣象防災減災「一隊伍」、組建氣象防災減災業務「一平臺」,持續推進基層氣象防災減災能力建設。
打造「科普板」。緊緊圍繞公共氣象服務,以氣象防災減災、應對氣候變化為重點,不斷創新氣象科普內容與形式。探索「1+1+N」科普模式,支部書記擔任科普主講老師,支委成員擔任聯絡員,培育氣象志願者隊伍,其中氣象信息員已有226人,增強了氣象科普的輻射力和影響力。面向未成年人開展了一系列內容豐富的氣象科普活動,比如世界氣象日臺站對外開放、「大手拉小手」等。積極參與並組織「防災減災日」「科普宣傳周」等專題活動,通過氣象知識競賽、線上微科普等手段,將氣象知識送進社區、農村、企業等,氣象科普覆蓋面不斷擴大。
拓寬「活動板」。倡導「快樂志願·隨手公益」理念,在志願服務中發揮凝聚引領作用。在植樹節發起「愛綠、植綠、護綠」的倡議,利用網絡捐款為建設美麗家園添磚加瓦。在「慈善一日捐」、抗擊疫情捐款活動中,黨員帶頭響應;在無償獻血活動中,支部書記帶頭獻血,用無聲行動為生命接力。打造主題多樣、載體豐富的主題黨日活動,使之成為錘鍊黨員黨性的熔爐;通過開展講座、觀看紀錄片等手段,打造「主題黨日+網際網路」新陣地;採取走出會議室,走進紅色教育基地、田間地頭、企業一線等形式,開展實地學習,進行現場教育,黨建工作更接地氣。
穩定「隊伍板」。抓責任,激發黨員主人翁意識。通過開展青年黨員上黨課等活動,強化理想信念教育,引導黨員幹部弘揚「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奉獻」的敬業精神。抓載體,搭建平臺。明確黨員在氣象服務、防雷安全監管工作過程中的責任,讓黨員把身份亮出來,把良好形象展示出來,把先鋒模範作用發揮出來。抓渠道,黨員教育線上線下齊發力。「學習強國」平臺已經成為線上學習的重要媒介,活躍度達100%,黨員日均學習積分穩居機關各部門前列。用好「共產黨員」教育平臺,引導黨員學習先進典型;通過黨支部微信群,定期推送政策動態和學習資料。
夯實「建設板」。推進黨建標準化建設,細化「三會一課」、民主生活會等制度要求,明確支部班子及各黨員工作職責,使之成為黨員的自覺行動。加強黨務工作者能力建設,設置黨務工作者必學內容和選學內容:必學內容涵蓋黨和國家方針政策等,選學內容加入業務書目,提升黨務工作者綜合能力。推進「黨建書屋」建設,「黨建書屋」集展示、學習、交流等功能於一體,成為黨員群眾理論學習的「大課堂」和提升技能的「營養庫」。
紮緊「保障板」。創新民主評議黨員方式,推動黨員幹部踴躍創「星」。黨員創「星」越多,考核分數越高。黨員幹部在創「星」過程中,自覺向標準看齊,向優秀黨員學習,不斷增加幹事創業的激情和力度,推動黨建工作和氣象服務、防雷安全監管、文明城市創建等工作同頻共振。
以「氣象為民」黨建品牌建設為抓手,通州區氣象局黨建工作取得明顯成效:黨風廉政建設工作得到大力推進,黨的主題教育得到深入開展,面向農業、環保、水利等行業和應急保障等領域的氣象服務工作成效顯著。氣象決策服務、公眾服務和專業服務得到各級領導和社會的一致好評,先後榮獲「通州區先進基層黨組織」和「三八紅旗集體」等榮譽稱號,以及機關黨建「惠民助企」優秀服務品牌提名獎。
(責任編輯:蘇傑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