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鸚鵡魚。
黃色的鸚鵡魚。
過年時圖喜慶買回的顏色鮮紅的血鸚鵡,不出兩個月居然褪色成了黃色。3月24日,家住市南區的市民毛先生向記者反映,自己可能是買到了染色鸚鵡。25日,記者走訪島城部分花鳥魚市發現,市面上部分魚販確實通過注射色素、餵增色餌料等方式使鸚鵡魚顏色鮮豔,從而提高身價。對此,專家表示,市民如果遇到太紅的小血鸚鵡儘量不要購買,魚只有多曬太陽、適當吃些天然色素才能更健康、更美麗。
血鸚鵡魚兩月成黃色春節前,毛先生逛臺東的時候,第一次見到了鮮豔通紅、胖嘟嘟的血鸚鵡魚,為了寓意自己今年的生意能夠紅紅火火,毛先生花了1000元錢買來魚缸和9條血鸚鵡。剛買的時候這9條魚都很紅,很討人喜歡。隨著魚的體型變大,魚身的顏色開始褪色,有幾條魚鰭和魚尾變成了黃色,身上也開始發黃變白。毛先生分析,無論是餌料還是燈光自己對魚照看得都不錯,魚天天在水裡,怎麼可能泡一泡就掉色了呢?他覺得這些魚有問題,可能被不良魚販染了色。
增色餌料吃紅血鸚鵡25日上午,記者走訪了臺東附近的花鳥魚市,不少魚店都有血鸚鵡。這些血鸚鵡在店裡燈光的照射下全身鮮豔通紅。10釐米長的血鸚鵡就可以賣到50元錢一對,血鸚鵡的銷量一直不錯。記者表示自己家的血鸚鵡完全按照規則養,但是養了兩個月居然褪色了,一位魚店老闆表示:「你餵的餌料不行,我這裡有增色餌料,紅色的,血鸚鵡吃這種餌料才能保持顏色鮮豔。」其他不少魚店老闆也透露,家養血鸚鵡必須餵增色飼料,不然就會褪色,「我們懂養魚的人為了品相好都要給魚餵紅餌料,別說你們外行人了」。
還有魚被爆要打針增色餌料並不是血鸚鵡紅豔的唯一秘密。在花鳥魚市外面一家店,記者看到幾條發黃的小血鸚鵡,詢問老闆原因,老闆回答說,這才是血鸚鵡最原始的狀態,自己沒有給它打增色針,也沒給它餵紅餌料,所以看上去不漂亮,但是這樣的魚卻是最健康的。
據老闆介紹,為了魚顏色豔麗,有的商販給魚餵紅餌料,還有人把紅色素用針頭打進魚體內,「我親眼見過給魚打色素,簡直是種虐待,有些針刺的位置不對魚直接就死了。但是活下來的魚顏色就能紅很多,越是紅豔的血鸚鵡越能賣上好價格」。
■專家 人工色素易縮短魚壽命山東省海水養殖研究所的仲維仁教授告訴記者,血鸚鵡雖然名字裡帶「血」,但是純正的血鸚鵡在小的時候是不會很紅豔的,如果餵得好要經過幾個月才會越長越紅,越來越鮮豔。所以市民如果遇到很小但是很紅的血鸚鵡儘量不要購買,可能被人動了手腳。
「作為一種觀賞魚,現在的血鸚鵡都餵一些人工色素合成的餌料,以增加色素保持顏色豔麗。但是人工色素畢竟不如天然色素,人工色素具有依賴性,一旦停用很容易褪色,對於魚本身也有一定的傷害,容易縮短魚的壽命。」仲教授表示,市民自家養血鸚鵡作觀賞用不妨適當讓魚曬曬太陽,在魚的餌料中添加一些蝦紅素、胡蘿蔔素等天然紅色素,這樣不僅能讓血鸚鵡顏色更漂亮,也能讓魚更健康。
記者 邢成博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郭新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