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著千年歷史的溫州粉幹,有著百搭的吃法,變著花樣吃
說到粉幹,溫州老百姓可以說是不管男女、不論老少,家家戶戶都愛吃,家家戶戶都備著粉幹,不管是逢年過節有親戚上門的時候用粉幹燒一碗點心招待客人,還是日常時候不想燒飯簡單燒點粉幹飽腹,各種酒樓排擋裡面的炒粉幹、豬蹄粉乾等等,都是讓人們喜歡得停不下來,它已經成為人們生活的一部分,陪伴著人們長大,一直紮根於我們的味蕾記憶當中。
其實溫州粉幹的歷史已經相當久遠,算起來已經有千年之久,追溯到北宋初期,那是民間的粉幹作坊就已經非常出名。許多農戶以製作粉幹、販賣粉幹作為主要的收入來源。粉幹的製作原料其實就是大米,過去都是將它磨成水粉,而後經過燒煮、搗蒸、捻搗、晾曬等工藝,最後做出又細又韌,充滿嚼勁的粉幹。如今的製作基本脫離了手工製作,都是現代化的生產加工,不僅在全國各地都能看到它的身影,也因為那些在國外經商的溫商,把粉幹帶出了國門。
在溫州民間,粉幹的吃法多種多樣,最出名的的應該是炒粉幹,在酒樓或者排擋裡面最為多見。炒粉幹不管是當主食還是點心,當正餐還是宵夜,都是很多人熱衷的一個選擇,配上魚丸湯或者是紫菜湯,又或者是配上飲料或者牛奶,都是絕佳的搭配。炒粉幹裡面少不了雞蛋、捲心菜、胡蘿蔔絲等作料,當然也可以加入一些魷魚絲、對蝦蝦乾等泡發過的海鮮幹。整體吃起來香而不膩,口感豐富。
溫州有一個小鎮,有著一道著名的粉幹小吃,叫做金鄉豬蹄粉幹。可以說是在溫州地區家喻戶曉,但是要論做法的正宗程度,必須還是到金鄉城裡城外去吃一吃,才能體味到那種極致的美味和口感。食如其名,豬蹄粉幹的主要食材就是豬蹄和粉幹。另外一個重要的配料就是黑豆。因為有了黑豆,所以豬蹄最後的成色是灰黑色的,看著不是很好看,吃起來卻是好吃得不得了。
傳統的店家都是把大塊的豬蹄和黑豆先提前燒制出一大鍋,然後有客人要吃豬蹄粉幹的時候,就再另起一小鍋,燒水下一疊粉幹,熟了以後撈出,從大鍋裡盛一碗豬蹄黑豆湯,再把大塊的豬蹄撈出一兩塊,切成方便食用的大小,加入粉幹當中,撒上蔥花,豬蹄肥而不膩,粉乾爽口不幹,簡直是讓人食指大動!
溫州粉幹還有兩種居家的吃法,燒起來不用大動幹戈,相對簡單一些,一個是番薯粉幹,番薯比較難煮熟,所以切成塊狀先下鍋煮,到了半熟的狀態就可以下粉幹了,粉幹是比較容易煮熟的,所以不能下得太早。番薯自帶甜味,口感細軟,配上粉幹的嚼勁,可以說是又能吃飽又能吃好。另外黃魚粉幹也是很多人的摯愛,先把黃魚在鍋裡煎一煎,然後燒粉幹的時候放進去就行了,非常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