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犀鳥兇狠的捕食,面對草原巨蜥,連續快速啄擊!

2020-12-05 六維自然

在非洲大草原上,生活著多種奇特的生物,地犀鳥就是由於外形奇特,成為世界上著名的觀賞鳥,吸引著很多人想一睹這奇特的「怪鳥」。而在野外情況,地犀鳥是非常謹慎和膽小,但在捕食時又顯得異常兇狠,曾有攝影師拍攝到:一隻紅臉地犀鳥,面對一條草原巨蜥,連續快速啄擊,草原巨蜥沒有一點反擊之力,最終成為地犀鳥的食物。

紅臉地犀鳥是地犀鳥中一種,和其它地犀鳥最明顯區別就是:紅臉地犀鳥的臉部、喉部及喉囊,裸露的皮膚為朱紅色,同時紅臉地犀鳥也是犀鳥科中體型最大的鳥,全長約127釐米,在紅臉地犀鳥的食譜上有昆蟲、蠕蟲、小型爬行類等。

草原巨蜥雖然也有「巨蜥」兩字,但草原巨蜥在巨蜥中脾氣是比較溫順,攻擊意識也非常低,所以草原巨蜥成年體可達到1.2米,依然是人們最普遍飼養的巨蜥。而在野外,草原巨蜥主要以鳥類、小型哺乳類等為主要食物,但由於缺乏攻擊性,也容易成為獵物。

在野外,紅臉地犀鳥和草原巨蜥的較量,由於紅臉地犀鳥比草原巨蜥有更大的體型優勢,紅臉地犀鳥的鳥喙更長,也更有殺傷力,草原巨蜥不是紅臉地犀鳥的對手!

不是所有的巨蜥都是科莫多巨蜥,草原巨蜥這種巨蜥更多作為一種寵物,攻擊能力有限,是世界上最受歡迎的巨蜥寵物。

紅臉地犀鳥作為地犀鳥的一種,大部分時間都在地面上活動,但它也還具有一定的飛翔能力,受到驚嚇或者在晚上休息,為了安全,它都會棲宿在樹上,避免被其它獵食者輕易獵食!

 關注六維自然 順其自然認識自然!

相關焦點

  • 犀鳥家族的陸戰高手——地犀鳥
    地犀鳥屬(Bucorvus)是一種高度適應地棲生活的犀鳥目鳥類,它們是所有犀鳥中中體型最大的。
  • 草原巨蜥躲避花豹,卻爬樹逃生,那不是自尋死路?
    在動物世界中,弱肉強食是基本法則,面對食肉猛獸,動物若一著不慎,就會被捕食。在非洲草原中,就有攝影師拍攝到:一隻草原巨蜥為了躲避花豹,爬樹去躲避,卻不知花豹是最會爬樹的大貓,最終難逃食物鏈的弱肉強食法則。
  • 盈江,中國犀鳥最後的一片樂土
    例如聞名已久的西雙版納,優質的原始雨林一步步地淪為橡膠林香蕉地。除了自然保護區以外,優質雨林所剩不多。即使沒有剃光頭的雨林,大樹的擇伐,也使得諸多依賴大樹的動物逐步失去家園。例如犀鳥、長臂猿等。盜獵,使得原本不樂觀的情況進一步惡化。問了在版納工作多年的生物方面的研究者,犀鳥已經在西雙版納難得一見了。
  • 中國犀鳥谷罕見視頻:無數攝影師夢寐以求的精彩瞬間
    例如聞名已久的西雙版納,優質的原始雨林一步步地淪為橡膠林香蕉地。除了自然保護區以外,優質雨林所剩不多。即使沒有剃光頭的雨林,大樹的擇伐,也使得諸多依賴大樹的動物逐步失去家園。例如犀鳥、長臂猿等。盜獵,使得原本不樂觀的情況進一步惡化。問了在版納工作多年的生物方面的研究者,犀鳥已經在西雙版納難得一見了。
  • 【巨蜥迷】24種常見巨蜥介紹!
    >也稱非洲巨蜥,原產於非洲中部與南部,棲息於乾燥莽原疏林區,全長140~200釐米,早期曾經被歸類為草原巨蜥的亞種,目前已經獨立為一種。平原巨蜥在巨蜥科中算是比較溫馴的一種,分布範圍廣及非洲大陸上大部分國家,但是寵物市場上多數個體都是來自肯亞和坦尚尼亞。由於成體相當巨大,所以一般在爬蟲店中出售的絕大多數都是幼體。屬於日行性地棲蜥蜴。黃褐色的體色提供了良好的保護色,使得平原巨蜥得以在草原地區大量繁衍。在野外環境中平原巨蜥以各種小動物如鳥類、蛇類、小型哺乳類等為食,食量也很大,是典型的肉食動物,幼蜥則以昆蟲類為主食。
  • 科摩多巨蜥 Komodo Dragon
  • 巨蜥中的二哈——平原巨蜥
    平原巨蜥是比較早作為異寵飼養的物種,毫無意外的,平原巨蜥最早由美國人飼養,由於它溫順的個性和較為憨態的外形,逐步被異寵愛好者喜歡。再因為平原巨蜥幼體價格低廉,迅速風靡爬蟲界。平原巨蜥屬於強壯容易飼養的物種,所以很多人推薦它作為巨蜥類的入門品種。
  • 活著的恐龍:揭秘科摩多巨蜥(組圖)
    科摩多島由四種明顯的生態環境組成,有草原、茂密的紅樹林、起伏的山巒、密集的河流。大型的食草類動物,特別是鹿,居住在草原上。水鹿在亞洲非常普遍,因為一些雄性水鹿的體重能達到225公斤,所以也被稱作「馬鹿」。因為島嶼小而孤立,科摩多島嶼上的水鹿的體型要比生活在大陸上的同類小一些。由於擅長遊泳,水鹿遍布在這個地區的各個島嶼上,一些島嶼上的居民把它們作為自己食物的來源。島嶼上還生存著野牛和野豬。
  • 草原巨蜥現身高雄嚇壞民眾 消防員費力活擒(圖)
    身經百戰的消防隊員非常小心地把它從鐵籠裡抓出來,惟恐傷了它。這是一隻原產自非洲中西部的草原巨蜥,最大可以長到超過100釐米,也是法定保護動物,所以一點都不能怠慢。    消防隊員表示,「它的野性很強,是跟著原木一起漂過來。」不過,它會來到消防隊作客,全都是因為前一天下午。民眾發現它在一家工廠裡逛大街,員工嚇得趕緊通報消防隊,當場上演人蜥大戰。
  • 科莫多巨蜥
    科莫多巨蜥多集結於印尼小巽他群島(科莫多島、林卡島、莫堂島、弗洛雷斯島)成年的科莫多巨蜥主要生活在熱帶草原森林。它們更喜歡開放的,有野草和灌木低洼地區,但也有人在其他地方發現過巨蜥,比如海灘,山頂和乾涸的河床。
  • 非洲草原守護者 帶你親歷現實版《獅子王》!
    而雄獅會被趕出獅群,去草原之上流浪。當雄獅以這樣的狀態在草原上流浪兩到三年以後,會逐漸變得強壯起來。這時候的它們會去挑戰草原上各獅群的王者。這種挑戰往往不是一兩次就會成功,但它們不會放棄。通過這種挑戰,會使雄獅越來越強,最終有一天,它們會戰勝某一獅群原有的王者,成為獅群新的王者。成為獅王之後又要迎接各種挑戰,來保衛自己獅王的地位。
  • 假如科莫多巨蜥與非洲鱷打鬥,誰會佔據上風?這樣分析有道理嗎?
    很明顯,從科莫多巨蜥和非洲鱷(尼羅鱷)的分布來看,二者是的自然氣息區域是沒有重疊的,因為前者主要生活在東南亞的印度尼西亞小巽他群島和南非的甘比亞,通常棲息在炎熱和乾燥的地方,比如開闊的草原、稀樹草原或低海拔的熱帶森林中,而後者主要分布於非洲尼羅河流域以及非洲東南部地區(包括馬達加斯加島),通常棲息於河流、湖泊和沼澤之中,但非洲廣闊的區域有明顯的乾季和雨季之分
  • 世界最大蜥蜴原來有毒科 莫多巨蜥靠毒液捕食
    世界最大蜥蜴原來有毒科 莫多龍不靠細菌獵食  據新華社專電 澳大利亞研究人員19日說,世界最大蜥蜴科莫多巨蜥捕食時可分泌致命毒液,致使獵物因血壓驟降、血流不止死亡。這一研究揭開科莫多巨蜥巨大殺傷力的秘密,推翻了先前獵物因它唾液中大量細菌致死的觀點。
  • 科莫多巨蜥如果碰到豹子,誰比較厲害?
    科莫多巨蜥又叫科莫多龍,主要生活在印尼科莫多島的森林中,體型不小,一般都能長到2米有餘,有的甚至能達到3米,體重基本在50到80公斤之間。在進攻手段上,科莫多巨蜥擁有鋒利的腳爪和牙齒,咬合力在400磅左右,可以很輕鬆地撕碎小型動物的身體。
  • 雲南發現雙角犀鳥寶寶破洞出巢畫面,長睫毛圓眼睛大嘴巴,好可愛
    去過野生動物園的應該都有見過雙角犀鳥,但是野生的雙角犀鳥很少見,尤其是雙角犀鳥寶寶破巢出洞的畫面更是尤為珍貴,但是近日生態攝影師何海燕等人在德宏州盈江縣的雲南銅壁關省級自然保護區的森林中,經過兩個多小時的苦苦等待,終於拍攝到了雙角犀鳥寶寶從洞穴中探出頭的珍貴畫面。
  • 冷血動物中的例外:淺談科莫多巨蜥的奇特之處
    另外,它們有60個經常更換的鋸齒狀牙齒,使得它們的捕食能力超強。科莫多巨蜥生活在印尼小巽他群島,包括科莫多島、莫堂島等等,它喜歡生活在乾燥和炎熱的地方,在森林、草原裡面都能夠發現它的蹤跡。科莫多巨蜥獨居,只有在吃東西或者繁殖的時候才會段在聚在一起,這點跟很多貓科動物倒是有點相似。
  • 巨蜥大意將鱷魚帶回家,面對鱷魚,巨蜥會有怎樣的反應呢?
    一隻巨蜥捕完食悠然的走在回家的路上,渾然不知還有一隻鱷魚大搖大擺的緊隨其後。巨蜥可能吃的有點多,一路步履蹣跚 時不時還吐著信子巨蜥吃力的爬回洞中看著洞中自己尚未破殼的寶寶不知不覺危險已經在慢慢的靠近鱷魚迅速的爬進巨蜥的洞中巨蜥用尾巴想把鱷魚驅趕出去但是鱷魚完全沒有離開的意思巨蜥不得不讓出自己的寶寶無奈的離開了洞穴鱷魚還有一項聞名天下的技能就是偽裝,它可以在水中一動不動很長時間,雖然看著好像很悠閒但是它的眼睛就像燈籠一樣,時刻注意著周圍的動靜堅硬的皮膚
  • 科莫多巨蜥吃人嗎?
    科摩多巨蜥因食腐特性可能吃過人類屍體,捕食活人的事件卻鮮有發生,多數情況下遇到人類也會避讓,偶有發生巨蜥攻擊人並導致傷殘或者死亡的事件。捕獵主要是潛行偷襲,不求立馬咬死獵物,對那些大型動物咬上一口即鬆口,它們的下頜中長有毒腺,毒液有迅速降低動物的血壓,並且具有防止凝血的效果,被攻擊的動物會迅速地喪失行動能力,即便暫時不倒下,被攻擊的獵物傷口會由於科摩多巨蜥唾液中的細菌化膿發臭,科摩多巨蜥就可以靠發達的嗅覺尾隨獵物,當獵物因全身的感染等倒下的時候,就是科摩多享用的時候。
  • 熱帶雨林探奇:圓鼻巨蜥,很大的蜥蜴
    這是一隻臺灣地蜥有一次在鸚哥嶺保護區考察,我們幸運地發現了一窩圓鼻巨蜥幼崽,六條。專家初步判斷它們出生大約有一個月,體長已有50餘釐米。我仔細觀察這些罕見的蜥蜴,它們黑色的軀體上有鮮亮的黃色花紋,爪子細長、尖利,活潑、機警,不時吐出長長的「丫」字形的舌頭探測周圍的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