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廣東為遛狗「立法」
遛狗要講規矩。(資料圖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李波攝
4月是「全國愛國衛生運動月」,記者4月15日從廣東省衛生健康委獲悉,《廣東省愛國衛生工作條例》(下稱《條例》)由廣東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七次會議修訂通過,自今年元旦起施行。《條例》由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23號公告發布。修訂的《條例》從原有的33條增加至73條,擴展了環境衛生治理、飼養動物監管、病媒生物防制、廁所規劃建設管理、吸菸控制、健康促進與教育等方面的內容,包括上述內容在內的不少規定與市民群眾的生活息息相關。
吸菸控制
《條例》倡導吸菸控制,規定七大類公共場所禁止吸菸:
七類場所禁菸
(一)城市市區室內公共場所和室內公共辦公場所;
(二)託兒所、幼兒園、中小學校、少年宮、青少年活動中心、教育培訓機構以及兒童福利院等以未成年人為主要活動人群的公共場所;
(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的室內區域、婦幼保健機構和兒童醫院;
(四)體育場館室內的觀眾坐席和比賽區域、健身場所室內的運動區域;
(五)公共運輸工具和公共電梯內;
(六)根據舉辦大型活動需要設立的臨時禁止吸菸區域;
(七)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其他公共場所。
新《條例》規定,個人應當遵守法律法規規定,不得在禁止吸菸場所吸菸。
禁止吸菸場所的經營者、管理者應當在場所醒目位置設置統一的禁止吸菸標識和監管電話,不設置任何與吸菸有關的器具,並對吸菸者進行勸阻。
《條例》還規定,公共場所設置的吸菸區,應當遠離行人必經的主要通道;設置吸菸區標識、引導標識,並在吸菸區設置吸菸危害健康的警示標識;放置收集菸灰、菸蒂等器具;符合消防安全要求。
滅除病媒
很多人以為「滅四害」,清病媒是「單位的事」。錯了。
室內太邋遢或罰款
《條例》規定「病媒生物預防控制工作實行單位責任制」,機關、企業事業單位和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等應當建立日常的病媒生物預防控制制度,採取有效措施,控制病媒生物密度,清除病媒生物孳生地,避免和減少病媒生物危害的發生。
《條例》同時明確,保持室內外清潔衛生,完善防鼠、防蠅、防蚊、防蟑螂設施,及時清除積水、垃圾,密封糞池並定期清理,消除病媒生物及其孳生條件,將病媒生物密度控制在國家規定的標準範圍內,這些工作不僅單位承擔,個人也要承擔,室內外太邋遢,都將有後果。
如果違反該規定,將由縣級以上衛生健康主管部門或者政府指定的主管部門給予單位或個人警告,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對單位處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罰款,對住戶處五十元以上一百元以下罰款。
寵物監管
逗狗擼貓樂趣多,如今很多人樂呵呵當著「鏟屎官」,伺候著「貓主子」或「狗主子」。今後可千萬要注意了,廣東寵物監管相關新規定出臺了。
1.僅導盲犬等工作犬可坐公交車搭地鐵
如果想帶你的寵物狗、貓等出行,以後需要步行或者動用私家車輛,而不能坐公交車、搭地鐵。
《條例》要求,除攜帶緝毒犬、搜救犬、導盲犬、扶助犬等工作犬外,禁止攜帶犬、貓、家禽及觀賞鳥類等動物乘坐公共運輸工具、進入室內公共場所及設有禁止動物進入標誌的室外公共場所。違反規定的,由公安機關或者政府指定的主管部門責令改正,處五十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罰款。
2.違規帶未打疫苗的寵物外出至少罰500元
《條例》規定,飼養動物應當依法進行疫病檢疫免疫。依法需要進行疫病強制免疫的動物,未經免疫不得攜帶外出。違反規定攜帶未免疫飼養動物外出的,由公安機關或者政府指定的主管部門責令改正,對單位處二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罰款,對個人處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罰款。
3.城區內帶貓狗出門 需要大人牽引或裝籠
《條例》規定,在城市市區範圍內攜帶犬、貓等動物外出的,應當由成年人用牽引帶牽領或者裝入籠內;犬只應當佩戴口嚼或者嘴套,並禁止進入人口密集區域;攜帶依法需要進行疫病強制免疫的動物外出的,應當攜帶已免疫證明或者為動物佩戴相應標牌。
攜帶犬、貓等動物外出的,主動避讓行人,即時清理動物糞便等排洩物。
違反規定未即時清理動物的糞便等排洩物,汙染市容環境衛生的,由縣級以上負責城市市容環境衛生工作的主管部門或者政府指定的主管部門責令改正,清除汙物,處五十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罰款。除未即時清理動物的糞便等排洩物外,違反該規定,將由公安機關或者政府指定的主管部門責令改正,對單位處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罰款,對個人處五十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罰款。
如果有人在物業管理區域內違反規定飼養動物,物業服務企業、業主委員會有權且應當予以勸阻、制止。
4.動物若傷人 主人要先墊付醫療費
《條例》明確,動物傷害他人的,動物飼養者或者管理者應當立即將被傷害人送至醫療機構診治,先行墊付醫療費用,配合做好疫病防控工作。
如果被傷害人是未成年人、老年人或者殘疾人的,應當立即告知被傷害人的監護人或者家屬。
廁所革命
新《條例》對全省廁所的建設與管理進行了全面梳理與明確規定,省衛生健康委相關負責人介紹,這是全國廁所建設管理工作通過立法予以推進的重大突破。
1.規劃設置好第三衛生間數量
《條例》規定,公共廁所應當根據實際配備供殘疾人使用的無障礙設施,合理規劃男女廁位比例,在醒目位置設置公共廁所標示和導向牌,並公示監督電話,合理配備管理人員和保潔人員,落實衛生保潔、維修維護和監督檢查等制度。
還特別首提「第三衛生間」,即專門設置的、為行為障礙者或協助行動不能自理的親人(尤其是異性)使用的衛生間。《條例》要求,規劃設置好第三衛生間的數量,保障殘疾人、母嬰、兒童、老年人等特殊群體用廁需求。
在節假日和重大活動等人流密集的場所,應當設置移動環保公共廁所,滿足公眾用廁需求。
2.公共廁所不得向公眾收費
《條例》規定,公共廁所應當免費向公眾開放,鼓勵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賓館、酒樓、商場等內設公共廁所向公眾開放,服務社會。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損壞公共廁所設施設備,不得亂堆放、亂塗畫、亂張貼。
3.保障性安居工程要配套建無害化衛生廁所
《條例》還規定,除了農村新建住房外,保障性安居工程等項目也應當配套建設無害化衛生廁所,合理選擇地點和模式,避開水源及其他水體,不得對水體造成汙染,不得影響居民生活。(記者何雪華 通訊員粵衛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