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飾北齋晚年以「鐵棒滑滑」為筆名創作了大量的肉筆浮世繪

2021-01-12 藝術競爭力

2000年,美國雜誌《生活》曾評選出「百位世界千禧名人」,即100個生活與1000年至1999年之間對全人類有巨大影響的著名人物。洋洋灑灑的名單中卻只有一位日本人的名字,他就是葛飾北齋。但如果葛飾大師還在世,他應當會對此名單非常不以為然,畢竟在他74歲的時候曾認為自己70歲之前所畫過的東西都不怎麼樣,也不值得一提。

富嶽三十六景-神奈川沖浪裏

北齋1760年生於江戶(現東京)東郊的葛飾村,原名中島時太郎,14歲時學習雕版印刷,18歲起向浮世繪大師勝川春章學習畫畫,當時的他叫「勝川春朗」,19歲開始陸續發表作品,畢生留下的作品據推定約3萬5千幅。

開始時他只是為黃表紙、灑落本之類的小作品配上插圖,當時的繪畫風格大多模仿師父,但少年時的經歷為他之後的創作打下了深厚的根基。

葛飾北齋可以說是一位非常喜歡改名字的畫家,正經用過的名字超過三十個,比如「春朗」、「群馬亭」、「北齋」、「宗理」、「畫狂人」、「雷鬥」、「戴鬥」、「天狗堂熱鐵」、「鏡裡庵梅年」、「月痴老人」、「卍」等等,如果再加上其他無從考究的化名,更是不計其數了。

1793年,葛飾北齋迎來了自己的第一個事業高峰,他繼承了「淋派」畫師「表屋宗理」的名號,但是他很快就對這個身份失去了興趣,在寬政10年(1798年)的時候,將「宗理」的名號讓給了門人,自己改名「北齋辰政」,7年後46歲的他改名為「葛飾北齋」, 這之後,他的畫風也基本形成。葛飾北齋的浮世繪作品不同於以往的浮世繪畫家,他結合前人的創作經驗與西方的繪畫技巧,為浮世繪風景畫的創作打開了一個新的局面。

「浮世」顧名思義,是指當時人們所處的現世,即現代、當代、塵世之類的藝術,因此浮世繪免回的是世間風情。這種日本獨特的繪畫藝術形式起源於17世紀,其對印象派的影響最為深廣。法國人對葛飾北齋尤其痴迷。

富嶽三十六景-江戶日本橋

富嶽三十六景-凱風快晴

葛飾北齋創作題材非常豐富,花鳥魚蟲,山水人物,無所不畫,當然,其中也包括春畫,葛飾北齋晚年以「鐵棒滑滑」為筆名創作了大量的肉筆浮世繪,如今在眾多美術館中均有所藏。

章魚與海女圖

葛飾北齋喜愛祖國,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據說他一生中搬家90多次,有著廣泛的生活經歷,他遊走四方之後,創作了著名的《富嶽三十六景》。

葛飾北齋希望自己能活到100歲,這樣才能畫出一些比較了不起的東西,但最終他卻沒能如願。在人生的最後階段,他曾發出這樣的感慨:「我多麼希望自己還能再活多五年,這樣子我才有時間嘗試成為一個真正的畫家。」

富嶽三十六景-五百羅漢寺榮螺堂

富嶽三十六景-駿州江尻

嘉永2年(1849年)元月,北齋抱病創作了他的最後一幅作品——《富士越龍圖》。

畫面上墨色濃重顯得有些陰冷,可能也表達了他此時的心境,三個月後葛飾北齋在位於淺草聖天町遍照院的家中去世,享年89歲.

富士越龍圖

他在世之時都未嘗被自己或者他人視為『大師』,直至他的畫作《巨浪》通過貿易出口,戲劇性地在歐洲流傳開來。

歐洲人驚詫於浮世繪《巨浪》中的靜與肅殺,對線條和用色大膽稚拙的用法讓推崇「瞬間收藏」的印象畫派讚嘆不已,德加、馬奈、梵谷、高更等印象派大師都曾經臨摹過他的畫作。有傳德彪西交響樂詩《大海》靈感也來源於此。

1981年9月12日,以葛飾北齋波瀾跌宕的藝術創作生涯為藍本的電影《北齋漫畫》上映。雖然關於這個「畫狂老人」89年的漫長人生,是電影不足以表達完整的,但或許我們可以藉助電影,來走近這位為畫而狂,為畫而痴的傳奇畫家。

自畫像,天保10年(1839年)

Contact Us

如果你有任何問題,請email我們吧

相關焦點

  • 淺談日本浮世繪,曾影響梵谷莫奈,附葛飾北齋富嶽三十六景賞析
    喜多川歌麿的代表作《寛政三美人》 「錦繪」創始人鈴木春信,致力於錦繪(即彩色版畫)創作,以描繪茶室女侍、售貨女郎和藝妓為多,畫作中的女性身形纖細、體態輕盈,秀美超常,自成風格。
  • 暮春的大阪,屬於浮世繪:從葛飾北齋看到鈴木春信、歌川國芳
    以《神奈川沖浪裏》為代表的「富嶽三十六景系列」是他的傳世經典,他的繪畫風格對後來的歐洲畫壇影響很大,德加、馬奈、梵谷等許多印象派繪畫大師都曾臨摹過他的作品。4月17日,「江戶的戲畫——從鳥羽繪到北齋、國芳、曉齋」在日本大阪市立美術館開展。4月24日,「鈴木春信——波士頓美術館浮世繪名品展」在大阪阿倍野HARUKAS美術館開展。
  • 一種西方顏料拯救了日本浮世繪
    不過,浮世繪的發展並非一帆風順,這種脫胎於木版畫的「錦繪」,一開始是為市民生活服務的,充滿了市井氣息,所以內容題材方面不可避免地走向低俗,然而,在浮世繪即將「墮落」的時刻,浮世繪大師葛飾北齋站了出來,他用一種叫做「普魯士藍」的顏料,發展了浮世繪的名所繪(風景畫),讓浮世繪的審美情趣回歸「正常」。
  • 浮世繪中的「異世界」,讀葛飾北齋、鳥山石燕筆下的靈與怪
    從這一時期到鎌倉時代,「鬼」的形象在美術作品中大量出現,如描繪神靈驅邪的《闢邪繪》、呈現地獄情景的《六道繪》,是後世「妖怪」形象的源頭。在浮世繪中,妖怪有時會驚嚇或攻擊人類,他們的外表是可怕的,但有時卻也幽默的,人類以堅定的態度面對妖怪的存在,他們也成為與人類共處的世界居民。葛飾北齋,《百物語》,天保(1830~44)初期,非本展展品江戶時期,妖怪們還被圖鑑化、被賦予名字。尋找妖怪的活動遍及全國,甚至延伸到人體內或地獄的世界。
  • FGO:有關葛飾北齋的那些奇怪的知識,其竟然還是關羽的粉絲?
    在從者夏日慶典中,阿榮與阿比醬以「鐵棒滑滑」為社團名參加活動並販售本子,當然「鐵棒滑滑」這個怎麼聽都會讓人聯想到邪惡汙穢的東西……使得瑪修貞德等純情少女一度羞紅了臉,最後被問起緣由後連阿榮本人都感到羞恥不已。
  • 【大家】浮世春夢——浮世繪中的春畫
    作為浮世繪中的春宮,春畫有枕繪、勝繪、濡繪、笑繪、秘畫、秘戲畫、偃息圖、豔畫、豔本等形形色色的別稱,以枕繪最為通俗(本文權且以此作為浮世繪春畫的通稱)。一代繪師喜多川歌麿(Utamaro Kitagawa,1753~1806年)一生創作了大量枕繪,被看成此類繪畫中的「絕品」,其中最有名的系列作品,名為《歌枕》,意為「歌麿版枕繪」。浮世繪中到底有多少春畫?
  • 這隻大黃貓,「 鑽進」了葛飾北齋的經典浮世繪裡
    增村博為每幅創作都附上文字,敘述自己在摹畫北齋的浮世繪並添加漫畫元素時的考量以及所採用的手法,並闡述對於北齋作品的見解,體現出他對於北齋的尊敬與敬畏之情。近日,日本東京都墨田區的墨田北齋美術館正在舉行主題為「Masumura Hiroshi的北齋 ATAGOAL×HOKUSAI」的畫展,展出漫畫家Masumura Hiroshi(本名增村博,發表作品時名字採用平假名寫法)戲仿浮世繪大師葛飾北齋作品而創作的一系列畫作。
  • 富士巨浪席捲大英博物館,葛飾北齋最後30年創造的永恆圖像
    富嶽三十六景之五百羅漢寺,葛飾北齋,木版畫,1831年名字的變化暗示風格的變化在《富嶽三十六景》中,葛飾北齋的署名是「為一」,在「為一」時代葛飾北齋還創作了大量花卉畫。困窘的晚年,祈禱抵達藝術的不朽狀態無論葛飾北齋的成就有多高,但他商業藝術家的身份是不可否認的。他依靠銷售印刷版畫和繪製大量插圖維持生計。儘管他在藝術上無比成功,但因為不善理財,在經濟上總是存在於破產的邊緣。1828年,當葛飾北齋的第二任妻子去世後,他的女兒葛飾應為伴其左右,為父親提供生活上的支持。
  • 日本浮世繪:世界虛浮 快樂至上
    浮世繪便可理解為勸人及時行樂的風俗畫,紙上呈現的畫面自然離不開江戶時代町人喜聞樂見的世俗之事。 概括起來說,浮世繪的主要題材有美人畫、歌舞伎畫(佔70%)和風景花鳥畫,也有大量表現神話鬼怪故事和武士打鬥傳奇的作品。
  • 日本浮世繪不就是「春畫」嗎……
    (順帶一提,好色一代男後來還被製作成浮世繪風格的動畫,畫風那是相當唯美)那後來以《好色一代男》類似題材的作品就被稱為浮世草子,有浮世繪祖師爺之稱的菱川師宣就創作了很多浮世草子。  而菱川師宣最著名的就是美人繪,後來繼任者是鳥居派的一群人,這群人主要和歌舞伎混的比較熟,所以美人繪自然是主流作品。
  • 眾籌| 繁世浮雲錦繪成!21個浮世繪流派藝術精選,限量圖書及周邊
    ▲梵谷《唐吉老爹》,人物背後就是浮世繪作品梵谷從浮世繪中吸收東方藝術技法,融會貫通,最終形成了自己的藝術風格。事實上,以葛飾北齋為代表的日本浮世繪,對歐洲印象主義和後印象派畫家產生了極大影響。浮世繪將色彩、空間、造型等因素抽象化、符號化的繪畫方式,馬奈、莫奈、德加、梵谷、高更都深受其啟發。
  • 浮世繪與小說創作
    面對蜿蜒河景,在千尺豪宅裡來回踱步,靈感又閃現,何不融入浮世繪題材來創作小說?即有異域風情、又有文化味,且掌故頗為熟悉,勝利曙光。。。。打住,一個屢戰屢敗的傢伙還是低調點吧,先看看前車之鑑,再狗尾續貂。 其實我結緣浮世繪就是因為一本小說——道尾秀介的《背之眼》。
  • 日本浮世繪與妖怪
    說起浮世繪,很多人並不陌生,去吃日料的時候,隨處可見浮世繪掛畫。甚至西方的許多藝術家,如莫奈、凡高、高更、畢卡索等,都從浮世繪中汲取過靈感。比如凡高的名作《星夜》中的旋渦圖案就被認為是參考了葛飾北齋的《神奈川沖浪裏》。
  • 國際知名畫家晨嫣曌畫展掀起梵谷後印象致敬浮世繪葛飾北齋浪潮
    浮世繪不僅是江戶時代最有特色的繪畫,而且還由於對西方現代美術的推進作用而聞名世界,在西方甚至被作為整個日本繪畫的代名詞。晨嫣曌運用了歐洲藝術大師梵谷的後印象畫法的繪畫作品致敬了日本浮世繪巨匠葛飾北齋之後在國際上掀起了日本浮世繪和歐洲後印象畫風的文化浪潮!晨嫣曌2020年詩詞畫展遍及海內外從致敬梵谷到浮世繪巨匠葛飾北齋掀起後印象繪畫新浪潮。
  • 浮世光陰繪不盡 樂享當下且珍惜
    浮世繪和中國明代書籍版畫又有著怎樣的血脈淵源?浮世繪巨匠葛飾北齋風靡全球的名作《神奈川衝·浪裡》何以成為日本精神的標誌性符號?究竟是怎樣的文化土壤孕育了日本浮世繪這朵豔麗之花?興起於日本江戶時代的浮世繪藝術近年來在中國的熱度一直攀升,各種關於浮世繪的展覽和書籍層出不窮。
  • 浮世繪如何以俗世美重新定義了日本藝術
    《夢回江戶》據此分為八個主題:浮世繪的黎明、多彩「錦繪」的誕生—— 鈴木春信、美人畫的頂峰——喜多川歌麿、「畫狂人」—— 葛飾北齋、「江戶仔」的豪情、靜寂哀怨的鄉愁—— 歌川廣重、世紀末的頹廢美、餘光夕照,可謂將浮世繪的來龍去脈交代清晰,主要作品一網打盡。
  • 當動漫再次遇見浮世繪,「生生浮世」尋找遺忘的江戶文化
    動畫電影:《至愛梵谷》截圖 背景為梵谷臨摹的浮世繪在現代,浮世繪除了被創作成帶有現代氣息的作品之外,好多藝術家也將浮世繪結合經典動漫人物也進行了再創作(例如日本藝術家中川貴雄筆下的人物既保留了傳統浮世繪的經典之美,又不失角色的本來的特質。)
  • 浮世繪大師展在滬開幕 日本浮世繪席捲魔都
    江戶時代又被稱為「圖案與紋樣的時代」,「穿著的喜悅」不再是貴族的特權,而成為了平民大眾的日常生活;浮世繪的另一個主題是歌舞伎演員的肖像畫,那些江戶時期的人氣演員偶像與吉原美人一起成為了雅俗共賞的平民藝術;風景畫是浮世繪最後的盛宴,最初以名勝為主,後來隨著經濟的發展催生了大量以風景為題材的系列,日本親近自然之情也在畫面中溫和地滲透出來。
  • 藝術多有趣|你真的足夠了解葛飾北齋嗎?
    《富嶽三十六景》之神奈川沖浪裏江戶末期至明治時代之間(19世紀後半葉),日本浮世繪版畫藉由包裝紙、海報大量流傳到海外。《星月夜》是梵谷致敬葛飾北齋所作梵谷自畫像中的浮世繪莫奈、文森特·梵谷、馬奈、雷諾瓦等印象派畫家,皆受日本浮世繪的影響。
  • 日本浮世繪竟然和中國的木版年畫同源
    近期,中國美術館甄選館藏的一百餘幅清代木版年畫和日本浮世繪作品,組成「異域同繪——中國美術館藏日本浮世繪和清代木版年畫精品展」。日本浮世繪部分有「浮世繪第一人」菱川師宣,「浮世繪六大家」鈴木春信、鳥居清長、喜多川歌麿、東洲齋寫樂、葛飾北齋、歌川廣重,「最後的浮世繪大師」小林清親等重要畫師的經典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