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人發現自己身邊的共享充電寶悄悄漲價了。「充了50分鐘,要了我6塊錢,以前一小時才2-3塊。」
這背後,有店鋪和商家的租金因素,也是共享充電寶公司抓住了人們「手機沒電寸步難行」的痛點。
經過了5年的發展,「共享充電」行業如今為何突然「悶聲漲價」?
1 「共享充電」橫空出世
2015年,隨著共享經濟概念的崛起,共享充電寶誕生。
艱難開拓期:虧損、負債……項目打包出售也沒人買。
數據顯示,2015年全年我國有355家充電寶相關企業進行了註冊。然而,這段時間卻是共享充電寶艱難的開拓期。街電前員工透露,2016年街電創始人曾想以1000萬元的價格打包出售該項目,但沒賣動。
漸入佳境期:多家公司拿下融資,上市公司紛紛收購。
2017年4月,多家公司率先拿下融資,在40天的時間裡行業就獲得了11筆融資,近35家機構入局,融資金額約12億元,是2015年共享單車剛出現時獲得融資額的近5倍。
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共享充電寶行業的投融資總數超過2015—2019年間其他年份數量之和。
行業轉折點:美團點評的共享充電寶業務嘗試宣告結束,多家企業紛紛倒下。
本文來源:今曰閔行 作者: 責任編輯:姚衛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