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跑步作為一種最便捷、高效的有氧運動,被眾多運動愛好者所選擇。但有時跑步過後我們會出現膝蓋酸疼、腳踝不適,有時甚至要休息好多天不適才有所緩解。這種情況很有可能是跑步姿勢不對造成的。
掌握合理的跑步姿勢將有助於我們遠離「跑步膝」「足底筋膜炎」等傷痛的困擾,讓你跑得輕鬆有效,跑出健康,真正享受到跑步帶來的樂趣!那麼怎樣的跑步姿勢才是正確合理的呢?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吧!
1、自然挺胸、目視前方,可略微前傾上半身。
剛接觸跑步的小白常常會有一種現象,就是跑著跑著,由於體力不支等原因,頭部以及肩膀整體前傾,視線由正前方轉移到了地面,就如下圖所示。這時我們可以明顯地看到,身體的重心出現了整體前移,這樣會大大增加膝蓋以及前腳掌的負擔,也不利於身體形態的塑造。所以跑步切記要挺胸目視前方,不要低頭彎腰「坐著跑」,既不美觀,更會傷到膝蓋和踝關節。
2、注意腳的著地位置,避免足跟和腳趾著地。
落地時的中心儘量放在腳掌中心,讓整個腳掌更多地接觸地面能起到最佳的緩衝效果。一般來說前腳掌著地和整個腳掌著地都是可以的,觀看體育賽事我們會發現一般運動員都是前腳掌著地,這是因為他們經過長期訓練腳踝、小腿肌肉足夠強,能夠起到支撐作用,前腳掌著地有利於他們提高步頻跑得更快。但一般運動愛好者切記不要模仿,刻意下壓腳踝讓前腳掌先接觸地,因為這樣對膝蓋和腳踝都不利。跑步時間久了腳踝肌肉得到鍛鍊自然會過渡到前腳掌著地。
3、邁很大的步子不光扯著蛋,更在傷膝蓋。
步子邁得很大時通常會導致腳跟著地,相較於腳掌,腳跟緩衝能力有限,這樣地面帶來的衝擊力會順著小腿傳遞到膝蓋,很容易導致膝關節韌帶受傷。最佳的步伐距離是每一布的腳掌可以在身體重心的正下方踩到地平面,這時能最大程度吸收地面的衝擊力。
4、擺臂自然有節奏。
正確的擺臂也是跑步的關鍵,擺臂的時候要儘可能往後,以此來平衡身體重心,而不是向前出拳;整個過程中以肩膀作為支點,可以把手臂想像成一個鐘擺,肘關節是擺錘,以肘關節為中心前後擺動;最後,擺臂時切記左右幅度太大,儘量不要超過脊椎所在的身體中線,因為過大的左右擺臂會使跑步過程身體的穩定性變差,也會帶來肌肉不適。
結語:以上就是跑步時最基本的跑步姿勢,看似簡單但很多人尤其是初學者稍不注意就難以保持,最終帶來的是身體上的不適。平時的跑步中我們可以多加記憶多加練習,用心跑半小時可能比錯誤姿勢下跑兩小時更有效,更重要的是正確的跑步姿勢能讓我們遠離傷痛,跑出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