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訪專家:盧凱華,江蘇省人民醫院胸外科副主任醫師
對肺癌患者來說,科學治療和營養補充都不可或缺。但不少患者和家屬錯誤的肺癌飲食觀念,影響了患者治療中的身體恢復。本文對話江蘇省人民醫院胸外科盧凱華教授,指導患者在肺癌治療中如何進行營養補充。
不少人相信,癌症是體內毒素積累形成的,所以要吃素或者少吃來排毒抗癌,或者節食來餓死癌細胞,或者吃鹼性食物抗癌,您覺得這種說法對嗎?
盧凱華教授:素食抗癌源自美國一位乳腺癌患者網紅,她自稱通過素食能夠抗癌,且腫瘤細胞經過這樣的"治療"消失了。但大半年後,她的腫瘤細胞轉到了顱內,最後她自己也放棄了素食。素食抗癌不存在科學依據, "餓死癌細胞"和"鹼性食物抗癌"也是不合理的。
飲食是對某些腫瘤的發生和發展是有一定促進作用,例如高脂高蛋白的飲食,對腸道腫瘤有一定促進作用。但對於肺癌患者來說,需要吃各種食物,包括所謂的"發物",來保證營養的全面均衡,不需要忌口。
肺癌患者開始治療後,應該怎樣補充營養,料理飲食?
盧凱華教授:我去年出版的《盧醫生說肺癌那些事》,專門談了肺癌患者飲食的問題。肺癌患者不吃肯定不行,體重下降會使病人對疾病本身以及治療的耐受性變差,生存期縮短,治療效果變差,過度的忌口和飲食控制並不合適。要營養均衡,儘量豐富飲食種類,"高脂低糖",糖分過多不利於腫瘤的治療。但高脂並非油膩,而是保證一定的動物脂肪攝入,利於身體康復,增加營養和能量。
高脂食物包括牛羊肉、豬肉、雞肉,甚至是動物內臟。動物內臟是患者比較好的補血食物來源。蝦蟹、淡水和海洋魚類都可以補充蛋白質,利於病人康復。對於肉食總體來說不忌口,老百姓講的老母雞、鵝不能吃,沒有科學依據。
不要吃煎炸的、醃製的、燒烤尤其是烤糊的,雖然這些不健康的食物對肺癌的作用還沒有明確,但和消化系統腫瘤,甚至乳腺癌等癌症的發生都有一定關係。
肺癌患者術後恢復期,飲食方面需要留意什麼?
盧凱華教授:手術對病人身體影響很大,增加營養是必須的。首先增加蛋、奶、魚、肉等優質蛋白,其次增加一些脂肪性的食物,兼顧碳水化合物,以及補充蔬果維生素和其他微量元素,維生素C有利於血管以及造血功能的恢復。
也要注意一個"度",患者術後飲食比正常人稍微好一點就行,也不要盯著一種食物拼命的吃。術後第一個月,儘量少喝葷湯,減少乳糜胸的發生。
運動也能幫助患者康復,術後多久可以恢復正常運動?還有其他身體護理注意事項嗎?
盧凱華教授:術後護理有這些要點,一是勤換衣服,保證身體清潔;二是家屬協助患者儘早做一些幫助肺功能恢復的運動。術後的早期運動對肺功能的恢復非常重要,對老年人肺癌術後容易造成的血栓性疾病也有非常好的預防作用。
但肺功能恢復鍛鍊要適當,不能操之過急。術後6個月內,最好不要做過於激烈的運動以及負重運動,譬如說提重物,用力牽拉等。因為肺部手術同側上肢的劇烈活動以及負重活動,會一定程度影響到手術切口的癒合。
針對肺癌術後患者存在的這些問題和需求,我設計了一套原創的呼吸功能訓練操,叫盧醫生呼吸操。對患者的術後可能產生的後遺症和併發症,可以起到很好的預防作用。如果患者在手術後7天就開始運動,能夠快速地提升患者的肺功能。
【來源:健康時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