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寄居蟹,我們腦海中總會浮現出它們在退潮後的礁石間,背著貝殼跑來跑去的畫面,它們纖細柔弱的身體跟橫行霸道的螃蟹比起來簡直是人畜無害。輕輕地把寄居蟹從水中提起來,它們並不像螃蟹那樣張「螯」舞爪,而是嗖地一下馬上鑽回殼中,害羞地躲了起來。
確實,生活在潮間帶礁石間的寄居蟹大多數體型不大,兩隻鉗子看著也就跟兩個小號鑷子一樣,即使不小心被夾到也疼不到哪裡去。不過,全世界一千多種寄居蟹中,並不是所有寄居蟹都是如此「文弱」的,例如今天的主角大指寄居蟹(Pagurus pollicaris),就長著一對威武的大鉗子。
大指寄居蟹:「怪不好意思的。」圖片:Jo O'Keefe
大指寄居蟹分布於加拿大新不倫瑞克省(New Brunswick)到墨西哥灣的大西洋沿岸,雖然在當地是一種非常常見的寄居蟹,但它並不分布於中國,因此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專業的分類學者給這種寄居蟹起上一個中文名。它的種本名 pollicaris 源於拉丁語,意為拇指,特指它那大而寬的右螯,所以我任性地給它起了個中文名——大指寄居蟹。
大指寄居蟹,看那強壯的「右手」!圖片:cyric / inaturalist.org
在原產地,人們對它的稱呼包括gray hermit crab、flat-clawed hermit crab、flatclaw hermit crab、shield hermit crab、thumb-clawed hermit crab、broad-clawed hermit crab、warty hermit crab,從中可以發現,7個英文名中有4個帶有claw一詞,足以看出大指寄居蟹的「大拇指」是有多令人引人注目。
不過,要指出的是,我們看到的寄居蟹那寬大的「拇指」,跟我們人類的拇指完全不相干。形態學上,螯足末端寬而粗厚的部分,稱為掌節,掌節下方延伸出來的稱為不動指,而上面可以活動的小夾子則稱為可動指,即指節。
手中的大寄居蟹(P. ochotensis),注意它的螯足。圖片:張小蜂
大指寄居蟹頭胸甲最長可達3釐米,甲寬2.5釐米,這還不算它們能夠伸展開的觸角、複眼及足,相比那些礁石區常見的整個身子也不過3、4釐米的寄居蟹,大指寄居蟹可算得上是大塊頭了。
不同種類的寄居蟹,受自身的身體結構及棲息地所限,通常會偏好某一類的螺殼作為自己的棲身之所,大指寄居蟹喜歡棲居於峨螺或玉螺的殼中,這一點跟它的遠房親戚大寄居蟹(P. ochotensis)倒是很像,畢竟這些螺通常都能長得比較大,才能容得下大塊頭們。不過,大寄居蟹在我國黃海沿海城市被視為美味,因其長得像蝦卻不是蝦而稱之為「蝦怪」,而在大指寄居蟹的產地,人們並不經常把它作為食物。
說到這裡,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大寄居蟹的兩隻鉗子,跟雄性招潮蟹一樣一大一小。可是,同種的雄性招潮蟹有的左邊鉗子大,有的右邊鉗子大,而大指寄居蟹無論雌雄都是右邊鉗子大,左邊小。
實際上,左右鉗子哪邊大,或者是不是一邊大,是劃分寄居蟹科級分類的一個重要特徵。比如我們今天的主角大指寄居蟹,在分類上屬於寄居蟹科,而這個科的特點就是通常右螯要大於左螯,而活額寄居蟹科下面的活額寄居蟹屬則恰恰相反,左螯要明顯大於右螯,也有一些如細螯寄居蟹屬,它們的兩隻螯足則大小基本相等。
如此萌萌可愛的寄居蟹也不是生來就長這樣子,跟同為節肢動物家族的昆蟲們一樣,寄居蟹的成長過程中也要經歷變態發育(metamorphosis)。剛剛從卵孵化出來的大指寄居蟹要分別經歷溞[sāo]狀幼體(5期)、大眼幼體(1期)之後,才變成我們平時看到的寄居蟹的樣子,尋找一個適合的螺殼開始它的寄居生活。
寄居蟹的幼體。圖片:Carl F. Nyblade / Larval Development of Pagurus annulipes (Stimpson, 1862) and Pagurus pollicaris Say, 1817 Reared in the Laboratory (1970)
由於背著重重的螺殼,寄居蟹本身的行動並不靈活,所以,無論是兩隻相等的小鉗子,還是一大一小的鉗子,多數寄居蟹都很難抓到活魚活蝦大快朵頤,能夠抓些藏在沙子裡的沙蠶什麼的,對它們來說已經是奢華美食了。多數寄居蟹都是雜食性,能撿到什麼就吃什麼,大指寄居蟹也一樣,是個不挑食的傢伙,各種藻類、小魚小蝦甚至其它的小型寄居蟹,以及動物屍體它們統統來者不拒。
不過,寄居蟹捕食能力再差,在空曠的海底也是難得的免費巴士,許多行動能力更差,甚至根本沒有行動能力的動物就喜歡跟著寄居蟹,一方面能免費搭車,一方面還能蹭吃蹭喝。這其中最有名的要數一些種類的寄居蟹,它們的殼上會附著海葵,兩者間有著奇妙的互利共生關係:寄居蟹可以讓海葵搭免費巴士四處移動,增加獲得食物的機率,而海葵有毒刺的觸手,可以保護柔弱的寄居蟹,免於被討厭的天敵騷擾。
小足真寄居蟹(Dardanus pedunculatus)殼上寄居著海葵。圖片:張小蜂
而像大寄居蟹等種類的殼內通常會有沙蠶寄居其中,它們一方面獲得了寄居蟹背著的螺殼的保護,一方面還能從寄居蟹的嘴邊獲得食物(雖然要小心一點兒,不然自己也成了寄居蟹的腹中物),只是沙蠶比海葵要吝嗇得多,它沒有給寄居蟹帶來任何好處。
想一想,本該成為寄居蟹食物的沙蠶居然都欺負到寄居蟹頭上了,如此可愛又可憐的寄居蟹,我們是不是要多愛它們一點點呢?
本文是物種日曆第5年第69篇文章,來自物種日曆作者@張小蜂。
本文來自果殼,歡迎轉發
如需轉載請聯繫GuokrPac@guok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