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辣條行業因營養和衛生問題頻受質疑。前不久辣條在北京被「下架」的消息,讓辣條再次受到關注。在調味麵製品行業快速發展的同時,標準不統一、創新乏力、集中度不高等問題也都顯現出來。因此專業人士稱,辣條行業的產品結構與主要消費群體正在發生轉變。
隨著調味麵製品行業的發展和規範化、規模化效應的體現,行業集中度不斷提升。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年底,全國擁有調味麵製品食品生產企業從幾千家遞減至580家;以河南為例,調味麵製品企業從2000年的4000多家遞減至2017年的236家,其中規模企業達40家。另一方面,在市場上,「五毛」包裝的調味麵製品由2010年的81%銳減到2016年的8%左右,而2—5元產品的市場份額佔到總量的55%。在這當中,衛龍、佳龍、君仔、麥動、瓊宇、鍾阿龍、笑笑等辣條品牌正為越來越多的人所熟知。
營養健康是食業未來發展的方向,這在「健康中國」的大背景下已成為業內共識。對於辣條產品通常為大家所詬病的高油、高糖、高鹽的「三高」問題,眾多企業也正在尋求解決辦法。「要讓辣條行業長青,僅靠抓住消費者的味蕾是遠遠不夠的,關鍵是要契合未來食業營養健康這一大趨勢。」一位辣條食品生產企業的研發人士表示。
為了提高調味麵製品的生產標準,衛龍食品董事長劉衛平介紹,衛龍一方面持續創新,通過不斷改良工藝和配方,讓辣條產品趨於美味和健康;另一方面,通過不斷進行設備升級,大力推行自動化,2014年,衛龍就搬進了新修建的廠房,採用全自動化的生產車間,從而持續提升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
衛龍食品始終堅持「一切從源頭抓起」的原則,自主提高原輔材料生產標準,即使增加原料成本,也嚴格挑選原輔材料的產地及供應商,實現了配料的標準化,生產標準高於行業執行標準,貫徹了「健康美味」的生產方針。
目前,衛龍承擔了調味麵製品減鹽研究、調味麵製品保水、保軟項目等多項市級科技項目。在這些項目中,通過生產工藝及配方調整,衛龍對解決辣條麻辣產品的「三高」問題做了改進。調味麵製品行業的換代升級是一個任重道遠的過程,作為辣條產業代表的衛龍企業,肩負著領頭人的責任,助力行業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