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後,露地蔬菜由於沒有任何遮擋物,極易受到害蟲的威脅。為害露天蔬菜的害蟲主要有菜青蟲、小菜蛾等食葉類害蟲,薊馬、溫室白粉蝨等小型害蟲,以及小地老虎、螻蛄、蠐螬、地蛆等地下害蟲。不同害蟲有不同的生活習性,防治方法也差別較大,應根據害蟲種類進行有針對性地防治。
01
食葉類害蟲
立秋後,隨著天氣逐漸轉涼,食葉性害蟲進入高發季,特別是鱗翅目害蟲,如菜青蟲、小菜蛾、食葉夜蛾等,經常暴發為害。
菜青蟲
1.菜青蟲
菜青蟲是菜粉蝶的幼蟲,主要為害十字花科蔬菜的葉片,特別喜食葉片較厚的甘藍、花椰菜等。每年的4~6月和9~10月是菜青蟲最易發生的季節。該蟲共5齡。初孵幼蟲在寄主葉片背面取食葉肉,留下一層透明的上表皮,長大後轉至葉面蠶食成孔洞或缺刻,並能鑽入菜心中為害。4~5齡幼蟲進入暴食期,為害特別嚴重,耐藥性也更強,因此3齡以前是防治菜青蟲的最佳時期。
防治菜青蟲,可選用2.5%溴氰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或10%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20%氰戊菊酯乳油1500~3000倍液、1.7%阿維·高氯氟氰可溶性液劑2000~3000倍液、2%阿維·蘇雲菌可溼性粉劑2000~3000倍液、18%阿維·菸鹼水劑10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90%敵百蟲晶體1000倍液、20%氟蟲雙醯胺水分散粒劑3000倍液、3%多殺黴素懸浮劑1500倍液、15%唑蟲醯胺乳油1000~1500倍液等噴霧,7~10天噴1次,共噴2~3次。
小菜蛾
2.小菜蛾
小菜蛾也是十字花科蔬菜上的重要害蟲之一,偏嗜甘藍型蔬菜。該蟲對溫度的適應範圍很廣,最適發育溫度為20℃~30℃,因此,春秋兩季發生最重。該蟲共4齡,3~4齡多在葉背或葉心取食,給防治造成困難,因此不同齡期的噴藥位置需要有所側重。
防治小菜蛾,可選用5%氯蟲苯甲醯胺懸浮劑1000倍液或20%氟蟲雙醯胺水分散粒劑3000倍液、2.5%阿維·氟鈴脲乳油2000~3000倍液、2.4%阿維·高氯微乳劑1000倍液、240克/升氰氟蟲腙懸浮劑500~600倍液、25克/升多殺黴素懸浮劑1000倍液、5%多殺黴素懸浮劑3000~4000倍液、25%丁醚脲乳油800~1000倍液、0.5%甲維鹽乳油3000倍液、10%蟲蟎腈懸浮劑1000~1500倍液、240克/升甲氧蟲醯肼懸浮劑2000倍液、150克/升茚蟲威懸浮劑3000倍液、20%氟苯蟲醯胺水分散粒劑2500~3000倍液等噴霧防治。
3.食葉夜蛾類害蟲
食葉夜蛾主要有甜菜夜蛾、甘藍夜蛾和斜紋夜蛾等。甜菜夜蛾是喜溫又耐高溫的害蟲;甘藍夜蛾生長適宜溫度為18℃~25℃,相對溼度為70%~80%,春、秋兩茬甘藍、白菜上是兩次發生高峰;斜紋夜蛾喜歡溫暖溼潤的氣候條件,在夏、秋降雨偏多而集中的年份常大發生。
防治夜蛾類害蟲,可選用5%氯蟲苯甲醯胺懸浮劑1000倍液或10%蟲蟎腈懸浮劑1000~1500倍液、240克/升甲氧蟲醯肼懸浮劑2000倍液、240克/升氰氟蟲腙懸浮劑1500~2000倍液、0.6%乙基多殺菌素懸浮劑每畝200~400克、150克/升茚蟲威懸浮劑3000倍液、50克/升蝨蟎脲乳油1000倍液、1%甲維鹽乳油2000~3000倍液、1.8%阿維菌素乳油2000~3000倍液、10.5%甲維·蟲醯肼乳油1500~2000倍液、3.6%蘇雲·蟲醯肼可溼性粉劑2000~3000倍液、20%氟蟲雙醯胺水分散粒劑2000~3000倍液、20%氯苯蟲醯胺水分散粒劑2500~3000倍液、5%氯蟲苯甲醯胺懸浮劑1000倍液等噴霧防治。
不少食葉害蟲的成蟲具有強烈的趨光性和趨化性,因此,可以利用黑光燈或毒餌誘殺害蟲。例如斜紋夜蛾成蟲晝伏夜出,不僅有強趨光性,還對糖醋液及發酵的胡蘿蔔、麥芽、豆餅、牛糞等有趨性,菜農可以利用黑光燈和糖醋液進行誘捕。也可以用人工合成的菜蛾性誘劑誘芯誘殺菜蛾雄蟲。
02
薊馬、粉蝨等小型害蟲
薊馬、粉蝨等害蟲不僅為害棚室蔬菜,對露地蔬菜為害也較大。
白粉蝨
1.薊馬
薊馬為害生薑、大蔥、辣椒、茄子、番茄、黃瓜、豇豆、菜豆等蔬菜的花器及植株。如蔥薊馬在葉面上形成連片的銀白色條斑,嚴重的葉部扭曲變黃、枯萎,嚴重影響蔥類的品質和產量。
防治薊馬,可選用10%噻蟲螓水分散粒劑5000~6000倍液或24%螺蟲乙酯懸浮劑3500倍液、15%唑蟲醯胺乳油1100倍液、40%啶蟲脒水分散粒劑4000~6000倍液、6%乙基多殺黴素懸浮劑1000倍液、5%高效氟氯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24.5%高效氯氟菊酯·噻蟲螓混劑2000倍液、2%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乳油2000倍液、1.8%阿維菌素乳油2500~3000倍液、10%烯啶蟲胺水劑1500~2000倍液、2.5%聯苯菊酯乳油2500倍液、10%吡蟲啉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等噴霧防治,每隔5~7天噴1次,連續噴施3~4次。
2.粉蝨類
粉蝨類害蟲主要是白粉蝨和煙粉蝨,為害秋季豇豆、菜豆、辣椒、茄子、番茄等蔬菜。該蟲世代重疊、繁殖力強、體表有蠟粉,給防治造成了困難。其為害不僅體現在直接取食上,最主要的為害表現為引發煤黴病、傳播病毒病等。
防治粉蝨,可選用3%啶蟲脒乳油1500~2000倍液或25%吡蚜酮懸浮劑2500~4000倍液、0.3%印楝素乳油1000倍液、25%噻嗪酮可溼性粉劑2500倍液、25%噻蟲嗪水分散粒劑3000~4000倍液、10%吡蟲啉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1.8%阿維菌素乳油2000倍液、1%甲維鹽乳油2000倍液、25%噻蟲嗪水分散粒劑3000倍液+2.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劑1500倍液混用。葉片正反兩面均勻噴霧。
噴藥防治生薑、大蔥、甘藍類蔬菜上的害蟲時,可在藥液中加入有機矽增效劑,增強藥劑的滲透性。
03
螻蛄、蠐螬等地下害蟲
1.地老虎
地老虎主要為害蔬菜幼苗,剛孵化的幼蟲群集在幼苗上的心葉或葉背上取食,把葉片咬成缺口或網孔狀,幼蟲3齡後把蔬菜幼苗近地面的莖部咬斷,造成缺苗斷壟,4齡以後有明顯的負趨光性,白天潛入土中,晚上出來活動取食,尤以黃昏後活動最盛,並交配產卵,成蟲對黑光燈及糖醋酒等趨性較強。
防治地老虎,在地老虎1~3齡幼蟲期抗藥性較差,且暴露在蔬菜葉片或地面上,是藥劑防治的最佳時期。可選用80%敵敵畏乳油、50%辛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灌根。
地老虎
2.蠐螬
蠐螬幼蟲喜歡咬食蔬菜的幼苗和塊根,斷口整齊,不僅會造成蔬菜缺苗斷壟、被咬食的塊根或塊莖還易感染病菌,無法食用。成蟲具有假死性和趨光性,對黑光燈的趨性更強,白天潛伏,黃昏活動,晚上8~11時活動最盛。此外,基肥中施用未腐熟的糞肥時,也易造成蠐螬的大量繁殖。
防治蠐螬,可選用30%敵百蟲乳油500倍液或25%增效喹硫磷乳油10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80%敵百蟲可溶性粉劑1000倍液、40%樂果乳油1000倍液等澆灌或噴灑。
3.螻蛄
螻蛄成、若蟲均可為害,以取食嫩莖、根為主,為害特點是咬成亂麻狀,對幼苗造成的傷害是最為嚴重的。螻蛄晝伏夜出,活動取食高峰在晚上9~11時。初孵化的若蟲怕光、怕水、怕風,有群居性,具有強烈的趨光性,對馬糞等未腐熟的有機肥也有趨性,且喜歡在潮溼的土壤中生活。
防治螻蛄,可用氯氰菊酯或甲維鹽等灌根。
4.地蛆
地蛆是為害蔬菜地下部分的花蠅科幼蟲的統稱,又稱根蛆,種類很多。其成蟲一般不會直接為害蔬菜,為害蔬菜幼苗的是它們的幼蟲。常見的地蛆有種蠅的幼蟲、蘿蔔蠅的幼蟲、小蘿蔔蠅的幼蟲和蔥蠅的幼蟲四種。種蠅是以孵化的幼蟲鑽入蔬菜幼莖為害,蘿蔔蠅是從葉柄基部鑽入為害,小蘿蔔蠅是以幼蟲從蔬菜心葉及嫩莖鑽入根莖內部為害,蔥蠅是以幼蟲鑽入鱗莖內為害。成蟲喜聚於臭味重、未完全腐熟的糞肥上,怕光,喜在蔭蔽潮溼的地方活動,通風和強光時,多在葉背和根周背陰處。
防治地蛆,可每畝用1.1%苦參鹼粉劑2~4千克,兌水1000~2000千克,隨栽培行灌根。或用90%晶體敵百蟲5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800~1000倍液等澆灌根部。
此外,利用地下害蟲的趨性,如利用地老虎、蠐螬的趨光性,可在田裡安裝上黑光燈進行誘殺。開燈時間最好為晚上8~11時;設置糖醋毒液誘殺成蟲,比例為糖∶醋∶酒∶水=3∶4∶1∶2,再加上少量的殺蟲劑誘殺成蟲;也可用炒香的麥麩、豆餅混以毒餌誘殺螻蛄。
...............................................................
文章來源:農資導報
《種菜的朋友注意了!秋茬蔬菜定植在即,接收苗子千萬要注意》
當前,秋茬蔬菜即將進入定植高峰期,菜農正忙著苗子定植前的準備工作。由於定植時間安排緊密,來苗後,有些菜農沒有仔細查看苗子的質量就定植上了,結果定植後發現了一些問題,如病苗、弱苗、苗子不整齊等,給後期的管理造成了一系列困難。在這裡,提醒菜農在接收苗子時著重留意以下幾方面:
觀察苗子是否整齊一致
育苗廠育苗過程中受諸多意外因素的影響,例如連陰天氣、高溫等,常出現種子發芽率低、嫁接死亡率高、苗子不夠的情況。他們為完成合同,育苗廠之間相互調劑苗子或用不同品種苗子代替的情況時有發生。有的菜農在接收時,不注意觀察苗子整體情況,或發現情況掉以輕心,造成後期損失慘重。
觀察苗子是否健壯
有的育苗廠在出苗前由於天氣、管理、用藥等原因,苗子衰弱,葉色難看,他們就在交苗前用尿素、激素等噴一遍,讓苗子一時間看似「狀態」不錯。而這樣的苗子在定植以後往往就會表現出緩苗慢,長勢弱等情況。
一批苗子送到菜農手中,是壯苗還是弱苗,是徒長苗還是小老苗,只要細心觀察,都能通過肉眼判別出來。若判斷為壯苗,可全部留下,若發現異常,菜農有權要求退貨,以免後期生產中出現問題,影響種植效益。
菜農都希望購買到壯苗,那什麼樣的苗子才是壯苗呢?通用標準:一是看根,要求根白色,多而粗壯,從穴盤中提出幼苗後基質不散坨;二是看莖,要求莖稈粗壯,節間自然緊密;三是看葉,要求葉色濃綠,且葉片肥厚;四是無病,葉片無損傷無病斑,大小均勻。
以上屬於蔬菜壯苗的通用標準,具體到每一種蔬菜,壯苗又有一些特殊的要求。
觀察苗子是否攜帶病蟲害
很多菜農在查收苗子的時候粗心大意,只是核對一下數量,而忽視了苗子質量,結果栽上後出現死苗多、緩苗慢等問題,嚴重影響蔬菜的產量和效益。育苗過程中,影響苗子生長發育的因素很多,如溫度、水肥、病蟲害等,一不注意就容易導致苗子受害。
而且,當前多數苗子從播種到銷售要經過30-40天,育苗基質中加入的殺菌劑等早已不起作用,正是苗子容易感染病害的時候。若是育苗廠沒有注意防病防蟲,很可能攜帶某些病菌或蟲卵,導致定植後大面積病蟲害發生。
注意識別防偽標識
一些規模較大、管理規範的苗廠,尤其是一些種子、育苗一體化的大型公司,他們為便於市場管理,在種子包衣、穴盤管理、運苗車輛等都有統一的標準,這些都是很好的防偽屏障,但菜農朋友在接收種苗時往往很容易忽略這些細節,導致後期損失很大。例如,有的大公司在育苗時使用的穴盤都是機器打碼的送苗日期和品種名,若發現穴盤上沒有此標誌,或穴盤上貼的是手寫的標籤等,則可能是假苗子,接收時一定注意。
文章來源:菜農之家聯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