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史:11世紀英格蘭徵服者威廉(下)

2021-01-16 易燙的vlog日常

今天我們接著上篇文章繼續了解11世紀的英格蘭。20年後,《土地調查清冊》記錄了一條村莊走廊,這是諾曼軍隊從蘇塞克斯向倫敦進發的途中留下的,軍隊所到之處,「荒無人煙」。這支軍隊並沒有挑戰倫敦刀劍不入的城牆,而是直接向泰晤士河上遊進發,繞過米德爾塞克斯,圍住倫敦,靜等倫敦的主教和市民們「必須出城來」。威廉對愛德華國王給予他們的自由表示認可,聲稱「我不能容許有人對你們不好」。於是,倫敦毫髮未損,而威廉的加冕禮於1066年聖誕節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順利舉行,撒克遜主教按照撒克遜儀式主持,不過站在外面觀禮的市民的臉色卻並不怎麼好看。

威廉勝利返回諾曼第,英格蘭的勝利果實由他弟弟奧都主教打理,他設立了肯特伯爵、威廉菲茨奧斯本和赫裡福德伯爵,並立即著手在切普斯託修建一座大型城堡。他如今不得不清還債務,於是開始在英格蘭徵收並不算重的賦稅。為了保護他返回途中的安全,他在南部海岸修建城堡。不過大量的叛亂讓其意識到也需要在埃克塞特、沃裡克、約克、林肯、亨廷登和劍橋修建城堡。當初阿爾弗雷德修建城鎮防禦工事的目的是保護民眾,而威廉修建防禦工事的目的卻是鎮壓民眾。這些城堡最初是用泥土和木頭修建的,後來換成了石塊,駐防士兵可以在城堡中避難,也可以用其關押叛亂者。英格蘭人並沒有那麼容易俯首稱臣。

最嚴重的反抗運動發生於1069年,地點是諾森布裡亞首府約克。作為回應,威廉對整個地區進行了無情的報復,他下令燒毀村莊,毀壞牲畜和莊稼,飢腸轆轆的居民最終只能表示願意當牛做馬,只求放他們一條生路。據中世紀史書記載,威廉「任意妄為,脾氣上來就什麼都不顧」。所謂的「懲北行動」種下了仇恨的種子,該地區民眾對諾曼人的恨意一個世紀後還未消失。1071年,林肯郡一位領主「覺醒者」赫裡沃德奮起反抗,他利用自己對東盎格裡亞沼澤地的了解,躲避追捕長達一年多。最後,伊利的一名僧侶被人收買,出賣了他,此後他就消失了,成為沼澤地的一個傳奇。威廉此時把注意力轉移到教會上,如同他獎勵那些貴族一樣,他也獎勵了諾曼主教們。

他免去了撒克遜人斯蒂甘德的坎特伯雷大主教頭銜,取而代之的是蘭弗朗克,後者是卡昂修道院院長,也是一位知名律師和官員。在不到20年的時間裡,諾曼主教和修道院院長遍及英格蘭四分之一的土地,作為回報,這些主教和修道院院長要建立修道院並為教堂抽募資金。在接下來的70年裡,修建教堂的盛況是15世紀之前絕無僅有的,這不僅表示威廉決意掌握英格蘭這個新王國,還代表著英格蘭11世紀的財富積累甚至可以媲美法國。「諾曼徵服」如今塵埃落定。蘇格蘭馬爾科姆國王表示願意效忠於威廉。在西部,切普斯託、什魯斯伯裡、切斯特等地眾多伯爵分割了威爾斯邊界地區。

11世紀70年代,迪河以南幾乎整個英格蘭國土都經歷了歐洲歷史上最有系統的一次領土轉讓行動。大約4000名撒克遜人的土地被200名諾曼貴族、主教和修道院院長奪走,只有5%的國土還在撒克遜人手裡。據估計,有20萬名諾曼人、法國人和佛蘭芒人移居英格蘭。大約相同數量的英格蘭人死於屠殺和飢餓,大概是英格蘭總人口的五分之一。在這個過程中,撒克遜自由民成為佃農,他們要對領主絕對效忠,領主們則是國王的直屬封臣。在這種制度下,每名佃農都是「被束縛的」,他們有義務服兵役,且未經領主許可,他們不得購買或出售土地,也不能到別處去。此前在郡縣法院,自由民的審判裁決由國王任命的地方治安官執行;而如今,取而代之的是 採邑法院,領主擁有絕對的審判權。

在向威爾斯和蘇格蘭邊境進發的過程中,這些領主的治理權幾乎獨立於國王,他們有權自己指定郡縣治安官,有權修建城堡和成立軍隊。他們的名字響徹中世紀:莫蒂默、蒙哥馬利、奧斯本、德伯奧斯和德克萊爾。1085年,年紀漸長的威廉決定丈量經濟地理範疇的國土,為稅收設立名目和數量,並結束貴族間的紛爭。一批公職官員記錄下每塊土地的情況,在威爾特郡古塞勒姆,他們集體宣誓不向貴族透露這項工程的任何消息。調查結果於1086年公開,撒克遜人稱之為《末日審判書》,「因為其結果如同最後審判日的結果一樣,是不可改變的」。在維多利亞人口大普查之前,這次調查提供了迪河以南最完整的英格蘭土地情況。

結果顯示,東盎格裡亞是人口最多的地區,而諾福克和薩福克的人口總共有165000人,約克只有30000人。由於火災,倫敦並沒有清查,不過據說有25000人。只有15%的英格蘭土地被評定為林地。歐洲其他國家並未進行過這樣的土地清查活動。這不僅是一份書面記錄,這次清查將諾曼人統治下的英格蘭當作一個整體的行政區看待。此時法國仍是諸多公爵組成的鬆散聯邦,而英格蘭卻已邁上了中央集權之路。威廉的統治情勢逐漸惡化。他失去了個子矮小卻異常強悍的妻子瑪蒂爾達,相傳她身高僅有4英尺2英寸,不過最近一副疑似她的骸骨被發現,她的身高數據修正為5英尺。他的長子羅伯特拿起武器反抗他。

他另外一個兒子理察在騎馬時墜落摔死。威廉在英格蘭和諾曼第之間穿梭,與法國菲利普國王經常交戰。1087年,在芒特被圍時,威廉從馬背上摔落,腹部破裂。他在被送往魯昂的途中去世。「他腫脹的肚子破裂了,一股令人無法忍受的惡臭傳入旁觀者鼻中。」他的遺體被葬在卡昂修道院,他的墳墓如今仍在。威廉的成就與半個世紀前的克努特不相上下,他徵服了英格蘭並使整個國家臣服於他的統治之下,不過他後代子孫的成就再也未能出其右。諾曼政策、語言和文化滲透進入撒克遜英格蘭的血液裡。在接下來的4個世紀裡,英格蘭和歐洲大陸牽連不斷,也災禍不斷。

好了,本期內容到這裡就結束了!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分享點讚,您的支持是我最大的鼓勵!如果想看更多內容就關注小編吧,每天都有更新!

相關焦點

  • 徵服者威廉入主英格蘭,瑪蒂爾達得加冕,冠軍一詞首次出現
    瑪蒂爾達雕像婚後,在威廉和瑪蒂爾達的英明統治下,諾曼公國享有和平,日漸繁榮,他們深受臣民的愛戴。之後,英格蘭伊迪絲王后的弟弟哈羅德被龐蒂厄伯爵俘虜了。由於哈羅德的一個兄弟娶了瑪蒂爾達的一個妹妹,所以威廉強迫龐蒂厄伯爵釋放哈羅德,然後,他又邀請哈羅德來到了諾曼,還把自己的一個女兒許配給了他。為了答謝威廉的救命之恩,哈羅德說如果他能夠繼承英格蘭王位的話,他一定會把王位讓給威廉的。之後,哈羅德回到英格蘭不就,英格蘭國王懺悔者愛德華便駕崩了,哈羅德立刻繼承了王位。獲得了英格蘭王國的無上權力後,哈羅德反悔了,他不想把英格蘭王位拱手讓人。
  • 把公主摔入泥坑後,徵服者威廉抱得美人歸,瑪蒂爾達留名青史
    瑪蒂爾達雕像佛蘭德斯的瑪蒂爾達能夠留名青史的原因有三,第一,她是徵服者威廉的妻子;第二,在英格蘭,她和自己的丈夫一樣獲得加冕,分享了丈夫的權力。貝葉掛毯(局部)由此我們可以看出,佛蘭德斯的瑪蒂爾達之所以能夠留名青史,與她的丈夫徵服者威廉緊密相關。那麼,佛蘭德斯的瑪蒂爾達和徵服者威廉又是如何走到一起的呢?
  • 「私生子威廉」:徵服英格蘭後,五分之一的英格蘭人因他而死
    徵服者威廉 在那個時代的歐洲,為了避免繼承人內鬥,私生子都是毫無地位的。然而,具有維京人血統的諾曼人,對此並不在意。結果,一座敵方城市中的市民,做出了讓威廉無法忍受的事情:他們將獸皮掛在城牆上,然後用棍棒擊打,還大聲喊著「皮匠的皮拿去賣」! 威廉是眾所周知的私生子,他的母親是皮匠的女兒,所以用獸皮刺激威廉,十分不理智。於是,威廉抓住了32個俘虜,在全城人的注視下砍掉他們的手腳,震懾了所有人。
  • 威廉一世和他的諾曼徵服
    早在羅馬帝國時期,英格蘭就羅馬最偏遠的行省,羅馬滅亡後,生活在北歐的盎格魯-薩克遜人開始入侵這片土地,並在此建立了國家。 從公元五世紀起直到公元10世紀的這五百年中,英格蘭經歷了部落林立到群雄逐鹿、從七國並立到統一國家歷史。直到公元9世紀,威塞克斯國王才統一七國,實現了英格蘭的大一統。
  • 企鵝歐洲史:啟蒙時代的歐洲人口增長
    「企鵝歐洲史」系列是企鵝蘭登出版集團出版的一套面向大眾的全景歐洲史。叢書由普林斯頓大學歷史學教授戴維·坎納丁(Sir David Cannadine)主編,全套共九卷,將公元前1750 年至今的歐洲史分為九段,展現歐洲近四千年來形成、興起、衰落、變革、分裂、融合的歷史進程。
  • 威廉一世欺壓反叛的英格蘭人,大肆屠殺,遍地屍體
    威廉只好賄賂了斯堪地那維亞人讓他們離開,然後對英格蘭人進行了殘酷的報復;他的行為是那麼的殘忍,和這次相比,之前的火焰、劍影、焦煙、塵土、死亡、毀滅都不值一提!諾曼人甚至懷疑他使用了巫術;就連威廉國王都不例外:雖然為了攻打這位「術士」,他已經在沼澤地上開出了一條三英裡長的路,但威廉還是請來一位自稱女巫的老婦人,打算以毒攻毒。為此,他們把她放進一座木塔裡。戰火使整片地區都變得封閉了起來,食物的來源自然也就被切斷了。然而附近伊利修道院的僧人們卻受不了這些——要知道,他們可是過慣了安逸的生活!
  • 英格蘭吉祥物走紅 溯源歐洲球隊的那些暱稱
    三獅(英格蘭) 源於英格蘭王室徽章 最近幾屆大賽表現欠佳的英格蘭被球迷戲稱為「三喵軍團」,實際上,人家的大名是「三獅軍團」。 英格蘭國家隊的隊徽上有三隻獅子,這源於英格蘭王室的三獅王家徽章。獅子在歐洲紋章學中象徵著力量和勇氣,據稱其重要性僅次於鷹。現代英國王室的血脈,大抵可以追溯到來自法國北部的諾曼第公爵、徵服者威廉。
  • 戰爭、合併、獨立:《BBC蘇格蘭史》道盡蘇格蘭與英格蘭恩怨情仇
    2、快速瀏覽《BBC蘇格蘭史》蘇格蘭的歷史追溯起來還是很久遠的。《BBC蘇格蘭史》的第一章時間的基石與第二章最後的自由人,重點介紹了蘇格蘭早期的歷史。大約公元前3000年的時候,第一批狩獵採集者從歐洲由東向西來到蘇格蘭的土地上,韋塞克斯郡的巨石陣和巨石圈,見證了這一時期的歷史。
  • 諾曼徵服:法蘭西的公爵為何成了英格蘭國王
    1066年英格蘭國王懺悔者愛德華逝世,法蘭西王國的諾曼第公爵威廉宣稱繼承英格蘭王位,但英格蘭貴族推舉哈羅德·戈德溫森為國王。威廉於是遠徵英格蘭,打敗哈羅德·葛溫森,成為英格蘭國王。那麼威廉是如何徵服英格蘭的呢,船長為你細細道來。一,諾曼第公國
  • 什麼最能代表英格蘭?城堡、城堡、城堡!
    英格蘭因其城堡而聞名世界,從諾曼要塞城堡到豪華的宮殿,應有盡有。這個經常被入侵的國家的漫長而血腥的歷史充斥著戰鬥和圍城的故事。新建,徵服,夷為平地和重建的城堡數不勝數。至今還有數以百計的城堡遍布全國,這些城堡成為人們非常喜愛的景點,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
  • 看殘暴荒誕的威廉二世,與他不尋常的死亡
    英格蘭威廉二世作為徵服者威廉的次子,在兄長羅伯特繼承了諾曼第的領土之後,威廉二世順理成章地繼承了徵服者威廉在英格蘭的權力,但是他顯然沒有自己的父親那樣得人心。在英格蘭貴族們的印象中,威廉二世是一個暴躁易怒,專橫武斷並且貪婪成性的統治者,是一個完完全全讓人喜歡不起來的人。
  • 威廉一世通過武力屠殺,讓英格蘭陷入水深火熱
    這些貴族不得不在英格蘭各地大興土木、建造城堡,以保護他們的新財產。而且,不管國王怎麼做,他都沒辦法如願以償地使這個國家太平起來。慢慢地,他將諾曼語言和傳統引入英格蘭;但在此後很長一段時間裡,英格蘭人都沒改變他們的悲痛心情和復仇決心。當威廉渡海回去查看自己的諾曼第領地時,他留下自己同母異父的弟弟奧多做攝政王。可奧多的鎮壓讓英格蘭人忍無可忍。
  • 11世紀,英國國王愛德華因一個承諾,斷送了韋塞克斯王朝!
    11世紀的歐洲可謂是戰火紛飛,一覺醒來腳下的土地又更換了主人是常事,國家君王也是頻繁更替。英國也是飽受戰火摧殘,埃德蒙二世即位時,正值丹麥國王克努特攻打英國。本來在埃德蒙二世的帶領下,大不列顛軍隊佔盡上風,誰料牆頭草麥西亞郡長埃德裡克臨陣倒戈,投降了克努特,導致埃德蒙慘敗。
  • 縱橫中世紀8 11世紀:維京丹麥帝國盛極一時,拜佔庭締造最後的輝煌
    拜佔庭屠戮保加利亞締造最後的輝煌10至11世紀,拜佔庭帝國和保加利亞帝國這對宿敵之間的仇恨越來越大了。11世紀下半葉,從西亞崛起的塞爾柱帝國開始侵犯拜佔庭帝國的小亞細亞領土。至11世紀末,拜佔庭帝國的小亞細亞領土幾乎全被塞爾柱帝國佔領了,從此拜佔庭帝國不可挽回的走向了沒落。維京海盜和丹麥王國的黃金時代本世紀,稱雄海上的維京人繼續著其兇悍的海上擴張行為,在北歐的老巢根據地,約985年,維京人的第二個國家誕生了,即丹麥王國。
  • 因為吃得太多,導致死得難看,一代國王威廉一世的屈辱葬禮
    威廉一世是蘇格蘭國王大衛一世的次孫,這個庶子出身的男人註定與蘇格蘭的國王寶座無緣。他繼承了自己早亡的父親爵位,原本也可以安安穩穩榮華富貴的度過自己的一生。然而,威廉公爵並不甘於只做一位小小的公爵。他被「徵服者威廉」,是一位令人聞風喪膽的勇士。他的表親愛德華死後無人繼承王位,而大貴族哈羅德被擁立為王。1066年,威廉打敗了英格蘭國王哈羅德,成為日後一系列英國統治者的開山鼻祖。可是這個偉大的男人20年以後就死了,而且稱為了人們的笑柄。這位曾經不可一世的男人怎麼也想不到,自己並不死的榮譽,而且死得非常屈辱。
  • 蘇格蘭為什麼會被英格蘭徵服?
    圖/蘇格蘭地形從公元2世紀的羅馬帝國時期開始,桀驁不馴的蘇格蘭高地民眾就開始了反抗強權的不屈鬥爭。即使是羅馬帝國武功最盛的安敦尼王朝,也無法全面徵服蘇格蘭人,被迫在今天蘇格蘭與英格蘭的邊界設立了哈德良長城,用以防備蘇格蘭蠻族對不列顛內地的侵擾。
  • 《中華大帝國史》:令16世紀歐洲人首次認識中國的奇書
    《中華大帝國史》 [西]胡安·岡薩雷斯·德·門多薩著 孫家堃譯中央編譯出版社 2009年10月出版內容簡介>本書為當時的歐洲人打開了認識中國的窗口,使他們從通過充滿神秘色彩的傳聞「想像」中國,跨入通過中國的現實認識中國的時代,回答了歐洲人迫切需要了解的問題,即中國是個什麼樣的國家,同時為歐洲國家制定對華策略提供了依據。
  • 英格蘭七國時代:英國版「戰國七雄」、真實世界的「冰與火之歌」
    不過,不知道大家又知不知道,在英格蘭歷史上,真的有「七大王國」,更是上演了一場真實世界的「權力的遊戲」。今天,老狼就來帶大家認識認識英國版的「戰國七雄」,走進七大王國的時代。在了解七國時代前,我們得先了解一下那段時期的歷史。英格蘭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冰河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