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
原標題:凜冬將至?南方取暖設備熱賣,有企業訂單比「雙11」翻5到10倍
「現在公司取暖設備的訂單比『雙11』都要好很多,這兩天降溫了,我們的訂單量比『雙11』翻了5到10倍。」11月24日,寧波昕科工貿總經理黃奧迪向21世紀經濟報導介紹。
這家以暖腳器、暖桌墊等柔性發熱產品為主的工廠今年的訂單量比去年同期增長了50%到100%,預計今年的營業額將突破8000萬元。
位於佛山市順德區的奧德爾實業也迎來了同樣火熱的市場,該公司副總經理李銘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採訪時介紹,剛剛向雲南邊貿「走了三整車的貨(電暖器)」,「今年市場普遍預測會迎來一個冷冬,這兩天天氣轉冷,公司的電暖器在1688上的訂單同比增長了2倍。」
21世紀經濟報導從內貿批發平臺1688上獲取的數據顯示,進入11月以來,暖氣片在南方城市的銷量比去年同期增長了300%,平臺上取暖小家電品類整體營業額同比增幅達到200%,其中發熱墊的同比增速甚至高達600%。
應對冷冬,南方「買爆」電暖氣
黃奧迪指出,推高取暖設備銷量的國內客戶主要來自長江沿線城市,以江浙滬、安徽、湖南、湖北、重慶、四川等地居多。
「北方地區11月15日之後基本上都開始供暖了,所以對於產品的需求其實沒那麼強烈。但長江沿線並沒有供暖,而且這一區域冬天大都是溼冷、陰冷的天氣,而且還有風,所以需求旺盛。這個區域牽涉的人也比較多,我們大概算了一下,有6億人口。」
李銘認為,今年採暖設備熱銷的一個主要原因是關於冷冬的預期。「市場普遍預測,今年冬天會是一個冷冬,很多企業從9月底就開始生產和備貨了。我們採暖設備的內貿市場也是以南方為主,甚至廣東的超市系統都開始大量提貨。」
李銘介紹,除了電暖氣外,該公司最近賣爆的還有乾衣機,根據1688的線上數據,其客戶主要來自兩廣、福建、湖南、江西和四川。
「南方冬天溼冷,又有梅雨季節,春節前後兩個月乾衣機一般都很火,一下雨就會賣爆。今年尤其如此,今年乾衣機的銷量是往年的10到20倍,我們每天出貨量達到1000至2000臺。」李銘說。
黃奧迪的公司賣得最火的是暖腳器和暖桌墊,「我們公司今年暖桌墊的銷量預估在100萬張左右,暖腳器預估20萬個左右。」
他介紹,暖腳器除了在南方熱賣外,還大量出口到日本,「很多深圳的跨境客戶找到我們來合作代加工暖腳器,然後出口到日本。今年日本訂單爆發,已經供不應求了,我們公司的排期已經排到12月中下旬了。」
而暖桌墊主要針對的是公司白領和讓小孩子寫作業用的家長,「這個類型的產品往年都是20%左右的增長,今年銷量同比增速可能要超過50%。」
南方集中供暖問題再迎熱議
據統計,2019年,中國家用暖氣片銷量同比增長430%,而銷量增長的「主力軍」正是上海、南京、武漢等南方城市。
中國建研院建築環境與能源研究院院長徐偉預計,未來十年南方供暖總市場規模可能在4000億到5000億元左右,平均每年大概會增加400億元。
每年一到供暖季,「你在北方的暖氣裡四季如春,我在南方的晴空下凍成冰棍」都為成為熱議的話題,今年也不例外,南方集中供暖、南方城市成暖氣片銷量增長主力等頻頻登上熱搜。
我國採暖地區一般是累年月平均溫度低於或等於5℃的天氣超過90天的華北、東北、西北地區。目前,南方一般使用空調和電暖器來度過寒冬。
值得注意的是,近幾年,南方供暖的呼聲越來越高,部分南方地區開始探索供暖過冬。比如,在湖北武漢,今年一些小區已實現了集體供暖,部分新建小區在建設時就已經完成了供熱設施的建設。
今年「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民進中央常委、華中師範大學教授周洪宇建議,推動在上海、重慶、武漢等「南方百城」冬季供暖。
他指出,淮河以南到長江沿線的「夏熱冬冷」地區,包括上海、重慶、武漢等101個重要城市。「南方百城」集聚了14%的人口和27%的經濟產出,該地區冬季氣候陰冷,但受限於南北供暖線設定,未能集中供暖。
他建議,要加快在上海、重慶、武漢等「南方百城」發展供暖市場。到2020年,「南方百城」具備供暖條件的潛在家庭為451-1266萬戶,到2025年將增至1778-3125萬戶。「南方百城」的供暖市場預計在2020年可以帶來新增基建投資2352億元,2025年將達5.8萬億元,2020年這將拉動就業30-65萬人。
不過,南方供暖也為中國的能源供給提出了嚴峻的挑戰。
在能耗上,南方集中供暖後的能耗將是現在分散採暖的4-10倍,再加上南方建築圍護結構保溫和氣密性不佳等原因,單位建築面積採暖能耗可能大於北方。
在能源上,南方煤炭資源稀缺,天然氣也是管道輸送過來的,能源供給壓力較大。
(作者:夏旭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