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徐俊勇
農村土炕,是很多人的鄉村記憶。隨著人居環境的改善,土炕煙燻火燎的弊端日漸顯現。自實施冬季清潔取暖改造工作以來,嘉峪關市峪泉鎮已完成770鋪「電炕」改造。
寒冬時節,走進峪泉鎮嘉峪關村一組村民王麗霞的家裡,屋內乾淨整潔,濃濃的土炕味已消失得無影無蹤。
王麗霞是這裡的老住戶,祖祖輩輩用土炕取暖。
「以前每天閒暇的時候,我和家人會收拾柴草、玉米杆、樹枝等,然後堆放在後院,為冬季土炕取暖做準備。」王麗霞說,燒土炕取暖非常麻煩,每天晚上需要燒一次炕,等到凌晨兩三點的時候,土炕會慢慢變涼,將家人凍醒來,這時候又需要燒一次炕。
燒土炕不僅僅麻煩,睡起來也不舒服。「剛剛燒完炕,溫度很高,往往是燙得睡不住,而頭部又冷得難受。土炕縫隙還漏煙,燻得家人晚上經常咳嗽。」王麗霞說。
二十年前,王麗霞家裡曾因燒炕,引起了火災。王麗霞說,土炕取暖最大的弊端是不安全。到了冬季,為了怕凍著孩子,土炕有時燒得非常熱,溫度不好把握,極易引起火災。土炕一旦發生火災,被褥就會被燒起來,很危險。有的住戶用煤炭作為土炕燃料,也易發生炕煙中毒的現象。
平時,只要在土炕坐一會,身上就會有股土炕味,就像現在吃完火鍋,身上那股火鍋味久久不能散去。「睡土炕的農村人,土炕味成了他們的『專屬』味道。」王麗霞說,坐公交車進城購物,身上的土炕味會散發到整個車廂,弄得自己也不好意思。
張桂蘭今年82歲,是峪泉鎮黃草營村七組村民,患有風溼性關節炎。對於土炕改電炕,張桂蘭老人豎起了大拇指。她說,電炕溫度穩定,乾淨清潔,最重要得是再不需要一瘸一拐地抱著柴火燒炕,省事多了。
電炕改造,惠民利民,群眾參與積極性高。據介紹,改造後的電炕帶有15小時自動關機功能、童鎖功能,並且可將溫度設置在1攝氏度至55攝氏度之間。「現在睡覺前打開電源,設定好溫度,一覺睡到大天亮,既省電又舒適。」張桂蘭說,煙霧繚繞的土炕取暖已成為過去。
告別土炕,也就等於告別了燒土炕的麻煩,告別了身上那股土炕味。如今,電炕作為清潔取暖方式,已經在峪泉鎮全面推進實施,有效減少了農村大氣汙染物排放,也改善了村民住房保溫條件和居住環境。
改土炕前
改電炕後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徐俊勇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