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 2014 年創立至今,這是「小黃車 ofo」的第五次搬家了…無論怎麼搬家,ofo 的辦公地點始終沒有離開創始人戴威母校北大周邊的 5 公裡範圍。
近日,ofo 已經悄無聲息地搬離了它的「發跡之地」——中關村。而現在有消息稱,ofo 仍有 200 多名員工在職,除了原有的業務以外,還在積極嘗試著智能電動車等業務。
9 月17 日開始,網際網路金融中心樓層指引上再也沒有了 ofo 公司的名字。原本公司所在的位置也已經人去樓空,到此,ofo 並未透露接下來的去向。
如今的物是人非,不禁令人想起從前的輝煌。從戴威在北大創業起步開始,到 2015 年完成 1.3 億美元的 C 輪融資之後,ofo 團隊從在一個小樓裡辦公變成在理想國際大廈租下四層樓辦公,可謂是意氣風發。
據媒體報導,為了招攬到更多優秀人才,戴威親自下令要按照 Google 的標準來設計裝修公司的食堂。此外,ofo 用許多小國家的名字給每個會議室命名,也包含著公司的願景:「讓世界沒有陌生的角落」。
在與摩拜最激烈的鬥爭期間還達到過日均 3200 萬單的頂峰,然而好景不長,之後形勢急轉而下...
經歷了和摩拜合併未果、融資不到位、資金緊缺大量裁員等多番困境後,2018 年,ofo 總部從北京搬到了網際網路金融中心,而今天,它們再次離開了這裡……
2018 年 12 月開始至今天,仍有超過 1500 萬用戶在排隊等著ofo退還租車押金。
經了解得知,在 2019 年一月,創始人團隊已經不再完整,而 ofo 公司員工,也從巔峰期的 6000 名,減少到現在的 200 餘名。
儘管非常艱難,但是戴威仍然在努力維持著 ofo 公司,據透露,目前 ofo 仍有在招新員工。
對於 ofo 來說翻身的道路並不容易,創業的風險就是如此,可能有榮耀光輝,也可能一瞬間倒塌崩潰,不知道「小黃車 ofo 」能不能挺過去呢。
你們還有人押金沒退的嗎?
歡度
70
國慶
掃一掃關注我們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