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
今天是1月5日,農曆庚子年冬月廿二,小寒。
眾卉欣榮非及時,漳州冷豔客來貽。
小寒惟有梅花餃,未見梢頭春一枝。
今天是小寒,
是冬季的第五個節氣。
古籍記載:
小寒,十二月節。
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則大矣。
小寒是表示氣溫冷暖變化的節氣,
冷氣積久而寒,
小寒節氣的特點就是寒冷,
但是卻還沒有冷到極致。
小寒時節的到來,標誌著隆冬的開始。
「
小寒三候
1月5日
」
一候雁北鄉
古人認為候鳥中大雁是順陰陽而遷移,
此時陽氣已動,
所以大雁開始向北遷移;
二候鵲始巢
禽鳥本身具有最早得知氣候變化的本領,
喜鵲已得來年之節氣,
鵲遂可銜草築巢,
準備孕育後代。
三候雉始鴝
「雉」即是一種羽毛很漂亮的雉鳥
俗稱野雞,也是陽鳥,
而「雊」是「鳴叫」的意思,
是雉鳥的求偶聲。
「
小寒特點
1月5日
」
人說,小寒是最寒冷的時節,
這是因為一年中最冷的
隆冬「三九天」就處在「小寒」內,
因此才有「小寒勝大寒」之說。
人們常說「數九寒天,冷在三九」。
這段時間的寒冷程度,
從「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
的俗語中可見一斑。
「
小寒習俗
1月5日
」
進入小寒年味漸濃
人們開始忙著寫春聯、剪窗花
趕集買年畫、彩燈、鞭炮、香火等
陸續為春節作準備
但在不同的地方
小寒的習俗也各有很多不同之處
吃菜飯
小寒吃菜飯是老南京的習俗
南京人對小寒頗為重視
人們會用糯米加生薑、
矮腳黃、鹹肉片、香腸片
或是板鴨丁一起煮成菜飯
吃糯米飯
廣州傳統小寒早上吃糯米飯
為避免太糯,
一般是60%糯米40%香米
把臘肉和臘腸切碎,炒熟
花生米炒熟,加一些碎蔥
拌在飯裡面吃
吃黃芽菜
據《津門雜記》記載,
天津地區舊時有小寒吃黃芽菜的習俗。
黃芽菜由白菜芽製作而成,
冬至後將白菜割去莖葉,
只留菜心,離地二寸左右,
以糞肥覆蓋,勿透氣,半月後取食,
脆嫩無比,彌補冬日蔬菜的匱乏。
「
小寒養生
1月5日
」
小寒養生的基本原則仍是《黃帝內經》中的那一句格言:「春夏養陽,秋冬養陰。」
從飲食養生的角度講,要特別注意在日常飲食中多食用一些溫熱食物以補益身體,防禦寒冷氣候對人體的侵襲。
飲食進補,養生有道
這段時間,
飲食上要注意多吃溫散風寒的食物,
口味可以加重一些,
如生薑、大蔥、花椒、桂皮、羊肉等。
飲食上,
涮羊肉火鍋、吃糖炒慄子、
烤白薯成為小寒時尚。
俗語說「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
說的就是冬令食羊肉調養身體的做法。
如羊肉、狗肉,
其中又以羊肉湯最為常見。
小寒起居,注意保暖
在起居方面,
此時節要順應冬季閉藏的特性,
做到早睡晚起。
早睡是為了養人體的陽氣,
晚起是為養陰氣。
俗話說:「寒從腳起,冷從腿來」。
人的腿腳一冷,全身皆冷。
因此,最近到立春前,
入睡前都別忘記泡腳。
三九嚴寒,需防凍瘡
這個時節,
好多人手上腳上的凍瘡又準時來「報到」。
民間用生薑、雪水、冰塊搓手、
用辣椒水塗抹,
這些偏方的目的都是為了
促進手部血液流通,
加速血液循環,
但是這些方法僅僅適用於凍瘡生成前。
「
小寒寄語
1月5日
」
小寒來了,
白雪飄飄,天寒地凍。
寒冷的冬日,最孤獨的是行旅者。
劉長卿說:
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
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寒冷的冬日,還有人在路上,
也許是為了生活,也許是為了理想,
忍受著冬日的寒冷,獨自前行。
願所有行旅者有燈照前方,有屋可休憩。
世界寒涼,唯心安暖。
冬日裡,在夜裡聽一場雪。
白居易說:
已訝衾枕冷,復見窗戶明。
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
躺在床上,聽雪落下的聲音。
雪照著窗戶越來越亮,
壓斷竹枝發出聲響。
那是屬於冬日獨有的風景,
在寒冷的冬日,
願你能感知冬日獨有的樂趣。
冬天,最溫暖的還是圍爐喝茶
杜耒說:
寒夜客來茶當酒,竹爐湯沸火初紅。
尋常一樣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杜耒真是幸福,寒冷的夜裡,
有友人來訪。
烤著爐火,喝著熱茶,
熱茶暖身,友人暖心。
最美的冬日莫過於此。
願你有火爐,有朋友,
有一個溫暖的冬日。
小寒已到,冬日正濃,
在這萬物凋零的季節裡,
我們汲取著塵世間光明、快樂、
溫暖和向上的力量,
只要心還熱著,生活便不會冷。
今日小寒,願你天寒人不寒。
願你有熱茶,有火爐,
願你暖且安。
來源 || 詩詞世界
分享是一種美德
轉發是一種境界
歡迎關注蘭考教育
喜歡的話請記得點讚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