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四維協同」機制 全力打造「在泉城·全辦成」服務品牌...

2020-12-05 環球網

近年來,濟南市委、市政府牢牢把握「走在前列、全面開創」目標定位,始終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建設濟南「大強美富通」國際化大都市的「生命線」來抓。創新構建業務協同、橫向協同、縱向協同、社會協同的「四維協同」機制,全力打造「在泉城·全辦成」服務品牌,一座獨具魅力的活力之城、創新之城、溫度之城正加速崛起。創新推出的「拿地即開工」審批模式,被國務院在全國複製推廣;獲得電力、保護中小投資者等指標達到全國標杆城市標準;「國家高端智庫」發布的政商關係健康總指數排名中位列第9;政府回應指標在全國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排名中位列第3;政務環境《2019中國城市營商環境報告》中位列第5;2019年全省營商環境評價中位列第一位;市場主體增幅連續兩年位居全省第一。

一、強化頂層設計,高起點推動營商環境優化提升工作。濟南市委、市政府堅持高位推動,成立了市深化「一次辦成」改革優化營商環境工作領導小組,實行市委書記和市長雙組長推動。市主要領導親自部署、親自推動、親自協調。市委書記多次就優化營商環境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市長親自主持召開審批流程模擬推演會。自2018年以來,先後出臺了《深化「一次辦成」改革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的若干措施》《關於持續深化「一次辦成」改革打造金牌營商環境的實施方案》《推進位度創新、加快流程再造,實現「在泉城·全辦成」的實施意見》和《濟南市營商環境提升行動實施方案》,頂層設計不斷完善,打造了營商環境「濟南樣板」。

二、強化業務協同,推進「流程再造」產生「化學反應」。近年來,濟南市以「國家標準、濟南特色、走在前列」為目標,以最大程度為企業「全生命周期」提供便利服務為核心,深入推進「一次辦成」改革,整合業務單元,強化信息共享,實現系統性流程再造,營商環境優化提升跑出「濟南速度」。

「一業一證」改革破解「準入不準營」難題。以企業需求側為中心,圍繞餐飲、烘焙店、書店、旅館、藥店等20個行業探索推行「一業一證」改革,將政府「供給側」多個審批事項整合為企業「需求側」一張許可證,變「串聯」為「並聯」,實行一次告知、一表申請、一窗受理、一同核查、一併審批、一證準營,平均壓減許可環節、申報材料、審批時間71%、80%、78%。

創新推行「獨任審批師」制度打造「極簡審批」模式。借鑑獨任法官制度,創新推行「獨任審批師」制度,由具有資格的一名審批人員獨立對行政審批申請事項依法進行審查、核准並作出審批決定,不再逐級流轉,實現「審核合一」,簡單事項「立等可取」,目前,已梳理並公布177項審批事項由「獨任審批師」單獨審批核准,實現了審批服務的扁平化管理。

全面推行「刷臉辦電」「零證辦電」。充分應用信息化手段,深化政企多個信息的集成共享應用,全面推行居民「刷臉辦電」「零證辦電」、企業「一證辦電」和行政審批「一鏈辦理」,最大限度減少客戶來回往返次數。創新推行電子合同,客戶可在線完成合同籤訂,減少與客戶的交互環節,在全國營商環境評價中作為典型經驗推廣。

持續壓縮退稅辦理時限。不斷優化退稅業務流程、壓減辦理時間,截至2020年5月底,全市已有1218戶出口企業享受到出口退稅「當天辦」的便利;全市425戶已退增值稅留抵退稅企業中,92%的企業退稅業務辦理時間在1天以內,辦理時限壓縮了90%以上,全市留抵退稅業務平均辦理時長為4.5小時。

打造一體化「智慧人社」服務模式。通過信息化技術改革,升級「秒辦」「掌上辦」「自助辦」服務功能,運用「大數據比對」和「機器學習」技術,對全市179萬享受社保待遇人員進行數據畫像,全面提供數位化、便捷化、智能化公共服務,有效避免了服務對象的多頭問、來回跑現象。

三、強化橫向協同,促進「服務集成」實施「精準服務」。濟南市圍繞營商環境優化提升強力推進部門間的橫向協同,進一步打通部門間的數據壁壘,實現跨部門涉企信息共享,形成精簡審批、高效監管、精準執法、全面監督的工作閉環。同時,聚焦企業訴求,整合服務資源,積極打造智能化服務載體,努力實現政府與企業全方位、零距離互動對接。

打造統籌全市企業服務的智能化載體。推出「濟企通」服務企業雲平臺,整合建設8大基礎資料庫,提供9個服務板塊,實現10項一站式服務功能,支持涉企職能部門各類平臺互聯互通,打通企業訴求的處理鏈,建成面向全所有制、全規模、全生命周期的普惠制企業精準服務體系。

持續優化「拿地即開工、建成即使用」審批模式。全面推行多諾合一、多審合一、多驗合一,不斷優化「拿地即開工,建成即使用」模式。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管理系統在全省率先實現上線,打通了35個業務系統,原17個部門的74個審批事項81套表單,減至4套表單,表單減少率達95%;表單信息要素由1900餘個減至1100個,減少率約40%;申報材料由500餘個減至160餘個,減少率約70%。

新建商品房不動產登記「一證取證」。整合優化業務流程,減程序、減環節、減資料、減時限,對能夠從網上直接獲取的土地、規劃、竣工、完稅憑證等資料,直接通過部門間共享數據取得,推進新建商品房不動產登記「全鏈條」一網通辦,辦理新建商品房轉移和抵押登記,提交資料由19項最少縮至1項,實現「一證取證」。抵押登記「不見面」辦,同步完成水氣熱過戶業務,抵押登記提交材料大幅減化。

「數字金融一貸通」助力小微企業發展。利用神經網絡集成算法、機器學習、深度學習等AI技術,連接企業和銀行,銀行根據一貸通提供的徵信服務進行風險評估,最快可以實現「1分鐘申請、全過程0人工幹預、1分鐘放款」的純線上、無抵押運行的「101模式」,提升融資便利度。

全國首推行政處罰「四張清單」制度。22個市級執法部門出臺「四張清單」,涉及658項處罰事項,其中不予處罰事項142項、減輕處罰事項126項、從輕處罰事項202項、從重處罰事項188項,涵蓋事關群眾和企業生產生活所有領域,持續深入推進包容審慎精準監管,促進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

四、強化縱向協同,打破「層級隔閡」實現「上下聯動」。濟南市加快構建省、市、區縣、社區(村居)四級協同機制,為「跨層級、跨區域」的事項辦理和「到前沿、到基層」的服務延伸提供有力支撐,形成不同層級一體運行、配合聯動的良好局面。

創新實施省市大廳一體化服務模式。將省級服務埠前移,交由濟南市進行前臺一窗受理。整合省市政務服務中心兩級資源,節省了行政成本和辦事成本,為企業群眾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服務,為新一輪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提供了跨層級集成服務的「濟南方案」。

「全城通辦」促進企業開辦提質增效。打破傳統屬地申請模式,在省內率先推行企業登記「全城通辦」,企業申請登記註冊時,可以自主選擇市域內任何一個政務服務大廳或「政銀服務」網點進行申報辦理,實現了營業執照就近能辦、異地可辦,為企業節省申報時間平均減少4.5小時。

大力推進「市縣同權」改革。積極推進市區一體化運行,按照「市縣同權」改革要求,推進市區兩級審批同權。徹底清理市級層面設定的行政許可事項,推進審批權限扁平化,大幅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推動高質量發展。

深入推進四級政務服務體系建設。圍繞「上下聯動、機制完善、運行順暢、就近辦成」的目標,深入推進全市區鎮村四級政務服務體系建設,全市各級政務服務場所實現形象標識統一,同級政務服務機構實現基本事項、基本設施、網絡平臺、管理制度統一,2019年底基本實現街鎮、村居政務服務站點全覆蓋。

需求導向推行「三級幫辦」服務。組建「佳佳幫您辦」商事服務專班,提供企業註冊登記諮詢,為企業定製「一企一策」幫辦服務。創建「山東·濟南項目管家」品牌,為270個重點建設項目匹配「項目管家」,提供全程幫代辦服務,實現了市、區縣和園區「三級幫辦、三級協同」。

五、強化社會協同,推進「合作治理」實現「多元參與」。持續開展多種形式的營商環境宣傳,不斷拓展社會公眾參與渠道和方式,充分發揮企業、公眾等多元角色作為服務評價者、社會監督者、改革參與者作用,推進合作治理,打造優化營商環境共同體。

構建「企業有需要、部門去報到」服務體系。制定實施了《濟南市服務企業長效機制實施辦法》,開展「遍訪民企」服務活動,實現市級領導帶頭,市直部門、區縣、鎮街各級幹部全覆蓋;全市105萬戶民營市場主體(個體工商戶和私營企業)全覆蓋。

創新「政銀合作」新模式。在全市銀行網點設置125處代辦點,一站式辦結營業執照、公章刻制和銀行開戶等企業開辦手續,實現營業執照「多點辦、就近辦」。

積極藉助外腦推進創新。聘請18名國內知名專家學者,成立濟南市政務服務專家諮詢委員會,成功舉辦首屆行政審批服務改革創新論壇,利用外腦資源提升決策科學性。

打造信用體系建設的「參謀部」。成立濟南市信用協會,召開第一屆第一次會員大會,助力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重要方針、政策的宣傳工作,參與推進全市信用重點工作,向社會普及信用知識,宣傳誠信文化,規範、培育信用服務市場,全面提升信用服務水平。

建立政務服務「好差評」制度。積極推動各級行政權力事項政務服務「好差評」全覆蓋,與12345「一線連通」提供諮詢、查詢、評價服務。聘請社會監督員、政務服務「體驗官」,廣泛參與體驗活動,履行監督、體驗、評價、建議等職責,推動服務質量不斷改進。

深化推進「清風護航」行動。印發《關於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係的實施辦法(試行)》,詳細列明了政商交往中18種可為的情形,為「親清」政商關系列出「正面清單」。打造黨風政風行風民主評議與12345市民服務熱線、作風監督面對面(電視問政)、電臺問政良性互動的「1+3」監督平臺體系,實現了監督、調查、處置的全鏈條閉環推進。

六、強化創新意識,高質量打造「在泉城·全辦成」服務品牌。近年來,濟南市全市上下凝心聚力、眾志成城,營商環境持續優化,經濟增長動力明顯增強,市場發展活力持續提升,為建設「大強美富通」現代化國際大都市提供了有力保障。2019年,270個市重點項目年度投資突破3000億元,47個總部項目成功落地。新增減稅降費233億元,落實原有稅費優惠政策695.2億元。山東自貿試驗區濟南片區企業開辦實現秒批秒辦,4100多家企業競相湧入。濟南綜合保稅區提前半年封關驗收,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獲批設立。成功舉辦國際高端峰會54場。舉辦大型招商活動24場,籤約項目總投資1.06萬億元。實際使用外資152.9億元、增長31.4%。

相關焦點

  • ...區:打造「新政務 心服務」特色品牌,提高政府效能激發市場活力
    濟寧高新區在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浪潮的推動下,打造「新政務,心服務」特色品牌,不斷提高政府效能,激發市場活力,大力推進「放管服」改革與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工作,為維護改革發展穩定大局作出了積極貢獻,也為推動體制機制改革奠定了堅實基礎。
  • 甌海以平臺思維打造科技創新最優生態 15個高能級創新平臺成精彩...
    溫州網訊 圍繞溫州市「一區一廊一會一室」創新格局,全力實施創新生態最優區十條硬核舉措,先後建成浙江大學溫州研究院等15個高能級創新平臺;以「瞄準尖峰」的思維,圍繞生命健康產業兩個細分領域,打造具有爆發力、話語權的創新平臺……昨天晚上,在全省縣(市、區)委書記工作交流會上,甌海區委書記王振勇介紹了以平臺思維打造科技創新最優生態的甌海實踐
  • 南崗區 高舉「科技創新」旗幟 打造深哈合作「南南樣本」
    近年來,南山區堅持創新發展,區域孵化創新能力排名全國第一,綜合實力跨入全國三甲。  南崗區被譽為冰城「龍脊上的寶地」,名列中國中小城市「雙創」百強區第14位,以南通大街-東西大直街-學府路為軸打造的「高科技產業經濟帶」,集聚了省域最優質的科教人才資源、最活躍的研發創新資源和最完備的配套服務條件。
  • 深圳市南山區試點「網際網路+政務服務」改革 一個窗口可辦506項業務
    「南山區在優化政務服務、打造一流營商環境方面,主抓五項重點工作,概括起來,就是『一個目標、兩個優化、三個機制、四個服務、五個承諾』。」南山區改革辦相關人員說。「一個目標」,建成全國「網際網路+政務服務」示範區,樹立政務服務「南山標準」,打造與世界級創新型濱海中心城區相匹配的響亮品牌,最終形成「網上大廳為主、自助終端為輔、實體大廳為補」的「網際網路+政務服務」綜合平臺。
  • 天津市生物醫藥人才創新創業聯盟在新區成立
    要進一步壯大高新技術產業集群,以市場牽引產業發展,以產業促進要素聚集,打造具有經濟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凸顯的世界級領軍企業和高新技術產業集群。要進一步形成良好科技創新生態,加強研發生產服務平臺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共贏,打造核心競爭優勢,推動校企人才共育,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形成富有活力的人才和科技創新生態。
  • 打造「網際網路+政務服務」模式「人民雲」政務管理創新論壇在京舉行
    人民網副總裁唐維紅在致辭中表示,基於黨報黨網的優勢,人民網一直在努力探索和實踐媒體融合創新發展,應用各種新技術、變革業務模式,打造符合國家治理現代化、城市建設智慧化的網際網路服務產品。從前十年的網絡輿情研究推動網絡問政,在政府和網民、意見人士之間搭起溝通對話的橋梁,到人民網強勢推出人民雲開放戰略,人民網始終致力於在國內網際網路大數據平臺和政府、企業、社會團體之間搭起一座開放共享的橋梁。
  • 大北方聯盟年度工作會議要求打造科技協同創新合作示範
    2020年12月23日,大北方區域數值模式體系協同創新聯盟(以下簡稱「大北方聯盟」)2020年度工作會議在京召開。中國氣象局副局長宇如聰出席並強調,要統籌區域科技資源,從模式協同創新逐步拓展至智能數字氣象業務研究,打造科技協同創新的合作示範。
  • 政能量丨推行「你不用跑我來跑」服務...濟青煙「流程再造」有何不同
    濟南以「店小二」式服務打造優質高效便捷的辦事環境9月23日,記者從濟南市委市政府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濟南市制定出臺《關於推進位度創新加快流程再造 實現「在泉城 全辦成」的實施意見》,深化「一次辦成」改革,推進位度創新,加快流程再造,以「店小二」式服務打造優質高效便捷的辦事環境。
  • 當好「店小二」 服務再升級——淮安市精心鑄造101%品牌服務臺商臺企
    成立大陸地級市首家副處級建制的臺商服務中心,實現縣級臺商服務中心全覆蓋;有效搭建生產經營、生活配套、法律維權和投資諮詢四大服務平臺,形成了全方位、全覆蓋、立體式的臺商服務網絡;連續5年被臺灣電電公會評為大陸地區投資環境「極力推薦城市」;成功創成全省臺商服務工作示範點。  近年來,淮安始終以「十年磨一劍」的精神、勇氣和韌性,精心鑄造101%服務品牌。
  • 創新黨建機制 共建共治共享!化州市建設邊界黨建聯盟助力區域協同...
    今年以來,化州市以深入探索基層黨建創新體制機制為契機,以開展「同飲一江水,黨建一家親」活動為載體,創新開展「黨建聯盟」活動,牽頭引導廣西陸川縣、廣東廉江市6個鎮22個村、廣東吳川市8個鎮31個村打破行政隸屬壁壘,加強打造「1+6+6+3」邊界黨建聯盟模式(即一個聯盟體系、六聯六共平臺
  • 馮祥利:全力打造創新發展活力區 加快建設富強美麗新橋東
    站在新起點,馮祥利表示,橋東區將深入學習貫徹落實全會精神,緊緊圍繞全市以「首都兩區」建設為綱、「五城」建設為章、「七大主導產業」發展為節的謀劃部署,找準定位、攻堅突破,全力打造創新發展活力區,加快建設富強美麗新橋東,實現綠色、高質量、可持續發展。「必須把新發展理念貫穿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
  • 陽泉經濟技術開發區 全力打造四個「新高地」
    今年以來,陽泉經濟技術開發區全面落實省委十一屆十次全會精神,按照市委十二屆九次全會部署安排,緊緊圍繞「重塑競爭新優勢,傾力打造晉東區域中心城」奮鬥目標,聚焦「六新」突破,圍繞產業鏈,布局創新鏈,形成生態鏈,全力打造新興產業、創新要素、營商環境、政策引領四個「新高地」,引領開發區創新發展駛向快車道。
  • 「十四五」:珠海高新區致力於深珠國家高新區協同發展
    珠海高新區黨委書記蘇虎就貫徹落實中共珠海市第八屆委員會第九次全體會議精神作專題部署講話,並就《高新區黨委關於制定高新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討論稿)》作說明,《建議(討論稿)》指出,深珠國家高新區協同發展將成為先手棋,其路徑包括創新對接、產業連結、園區銜接機制等。
  • 足不出戶即可辦!臨沂全力推進重點高頻民生事項「掌上辦」
    為滿足企業群眾對政務服務便捷高效多元的新需求,推動更多政務服務事項「掌上辦」,不斷提升移動政務服務效能,根據省、市關於深化制度創新加快流程再造的要求,臨沂市制定《臨沂市推進重點高頻民生事項「掌上辦」實施方案》,將通過技術融合、業務融合、數據融合,重構政府部門業務流程和企業群眾辦事流程,建設跨縣區、跨層級、跨部門全市統一的開放式移動政務服務綜合門戶。
  • 【春城警事】敦本務實 打造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派出所——金碧所
    派出所始終將「以人民為中心」深植於魂,堅持實踐和傳承「民本警務」優良傳統,矢志不渝打造「對黨忠誠、隊伍過硬,品牌鮮明、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派出所。初心驅動,樹立「服務型」愛民標杆堅持「民心所想、黨建所向」,堅守愛民為民初心,69載春秋矢志不渝,將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自身奮鬥目標。
  • 廣州開發區完善智慧財產權大保護大協同機制構築智慧財產權保護新高地
    這是廣州開發區在探索建立企業海外智慧財產權維權援助體系、為企業提供海外智慧財產權保護服務方面又一創新成果,是全國智慧財產權海外侵權責任保險的首次落地。2803件,佔全市近五成,位居全國219家經開區首位。廣州開發區藉助智慧財產權保護要素集聚優勢,搭建有形的智慧財產權運營轉化平臺,引導交易市場規範有序發展,促進和加快各類創新要素集聚渠道暢通,為智慧財產權大保護機制的建立健全創造了良好的外部條件。
  • 高校思政教育協同育人機制的建構
    我們應從夯實協同育人素養基礎、優化協同育人運行調節、健全協同育人評估激勵體制三個方面入手,構建研究生導師與輔導員協同育人機制,全面提高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導師和輔導員應堅持立德樹人的根本職責,把促進研究生全面發展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和水平,提升研究生思想政治素養、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源源不斷地輸送高層次創新型人才。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導師對研究生的影響是全方位、全過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