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濟南市委、市政府牢牢把握「走在前列、全面開創」目標定位,始終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建設濟南「大強美富通」國際化大都市的「生命線」來抓。創新構建業務協同、橫向協同、縱向協同、社會協同的「四維協同」機制,全力打造「在泉城·全辦成」服務品牌,一座獨具魅力的活力之城、創新之城、溫度之城正加速崛起。創新推出的「拿地即開工」審批模式,被國務院在全國複製推廣;獲得電力、保護中小投資者等指標達到全國標杆城市標準;「國家高端智庫」發布的政商關係健康總指數排名中位列第9;政府回應指標在全國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排名中位列第3;政務環境《2019中國城市營商環境報告》中位列第5;2019年全省營商環境評價中位列第一位;市場主體增幅連續兩年位居全省第一。
一、強化頂層設計,高起點推動營商環境優化提升工作。濟南市委、市政府堅持高位推動,成立了市深化「一次辦成」改革優化營商環境工作領導小組,實行市委書記和市長雙組長推動。市主要領導親自部署、親自推動、親自協調。市委書記多次就優化營商環境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市長親自主持召開審批流程模擬推演會。自2018年以來,先後出臺了《深化「一次辦成」改革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的若干措施》《關於持續深化「一次辦成」改革打造金牌營商環境的實施方案》《推進位度創新、加快流程再造,實現「在泉城·全辦成」的實施意見》和《濟南市營商環境提升行動實施方案》,頂層設計不斷完善,打造了營商環境「濟南樣板」。
二、強化業務協同,推進「流程再造」產生「化學反應」。近年來,濟南市以「國家標準、濟南特色、走在前列」為目標,以最大程度為企業「全生命周期」提供便利服務為核心,深入推進「一次辦成」改革,整合業務單元,強化信息共享,實現系統性流程再造,營商環境優化提升跑出「濟南速度」。
「一業一證」改革破解「準入不準營」難題。以企業需求側為中心,圍繞餐飲、烘焙店、書店、旅館、藥店等20個行業探索推行「一業一證」改革,將政府「供給側」多個審批事項整合為企業「需求側」一張許可證,變「串聯」為「並聯」,實行一次告知、一表申請、一窗受理、一同核查、一併審批、一證準營,平均壓減許可環節、申報材料、審批時間71%、80%、78%。
創新推行「獨任審批師」制度打造「極簡審批」模式。借鑑獨任法官制度,創新推行「獨任審批師」制度,由具有資格的一名審批人員獨立對行政審批申請事項依法進行審查、核准並作出審批決定,不再逐級流轉,實現「審核合一」,簡單事項「立等可取」,目前,已梳理並公布177項審批事項由「獨任審批師」單獨審批核准,實現了審批服務的扁平化管理。
全面推行「刷臉辦電」「零證辦電」。充分應用信息化手段,深化政企多個信息的集成共享應用,全面推行居民「刷臉辦電」「零證辦電」、企業「一證辦電」和行政審批「一鏈辦理」,最大限度減少客戶來回往返次數。創新推行電子合同,客戶可在線完成合同籤訂,減少與客戶的交互環節,在全國營商環境評價中作為典型經驗推廣。
持續壓縮退稅辦理時限。不斷優化退稅業務流程、壓減辦理時間,截至2020年5月底,全市已有1218戶出口企業享受到出口退稅「當天辦」的便利;全市425戶已退增值稅留抵退稅企業中,92%的企業退稅業務辦理時間在1天以內,辦理時限壓縮了90%以上,全市留抵退稅業務平均辦理時長為4.5小時。
打造一體化「智慧人社」服務模式。通過信息化技術改革,升級「秒辦」「掌上辦」「自助辦」服務功能,運用「大數據比對」和「機器學習」技術,對全市179萬享受社保待遇人員進行數據畫像,全面提供數位化、便捷化、智能化公共服務,有效避免了服務對象的多頭問、來回跑現象。
三、強化橫向協同,促進「服務集成」實施「精準服務」。濟南市圍繞營商環境優化提升強力推進部門間的橫向協同,進一步打通部門間的數據壁壘,實現跨部門涉企信息共享,形成精簡審批、高效監管、精準執法、全面監督的工作閉環。同時,聚焦企業訴求,整合服務資源,積極打造智能化服務載體,努力實現政府與企業全方位、零距離互動對接。
打造統籌全市企業服務的智能化載體。推出「濟企通」服務企業雲平臺,整合建設8大基礎資料庫,提供9個服務板塊,實現10項一站式服務功能,支持涉企職能部門各類平臺互聯互通,打通企業訴求的處理鏈,建成面向全所有制、全規模、全生命周期的普惠制企業精準服務體系。
持續優化「拿地即開工、建成即使用」審批模式。全面推行多諾合一、多審合一、多驗合一,不斷優化「拿地即開工,建成即使用」模式。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管理系統在全省率先實現上線,打通了35個業務系統,原17個部門的74個審批事項81套表單,減至4套表單,表單減少率達95%;表單信息要素由1900餘個減至1100個,減少率約40%;申報材料由500餘個減至160餘個,減少率約70%。
新建商品房不動產登記「一證取證」。整合優化業務流程,減程序、減環節、減資料、減時限,對能夠從網上直接獲取的土地、規劃、竣工、完稅憑證等資料,直接通過部門間共享數據取得,推進新建商品房不動產登記「全鏈條」一網通辦,辦理新建商品房轉移和抵押登記,提交資料由19項最少縮至1項,實現「一證取證」。抵押登記「不見面」辦,同步完成水氣熱過戶業務,抵押登記提交材料大幅減化。
「數字金融一貸通」助力小微企業發展。利用神經網絡集成算法、機器學習、深度學習等AI技術,連接企業和銀行,銀行根據一貸通提供的徵信服務進行風險評估,最快可以實現「1分鐘申請、全過程0人工幹預、1分鐘放款」的純線上、無抵押運行的「101模式」,提升融資便利度。
全國首推行政處罰「四張清單」制度。22個市級執法部門出臺「四張清單」,涉及658項處罰事項,其中不予處罰事項142項、減輕處罰事項126項、從輕處罰事項202項、從重處罰事項188項,涵蓋事關群眾和企業生產生活所有領域,持續深入推進包容審慎精準監管,促進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
四、強化縱向協同,打破「層級隔閡」實現「上下聯動」。濟南市加快構建省、市、區縣、社區(村居)四級協同機制,為「跨層級、跨區域」的事項辦理和「到前沿、到基層」的服務延伸提供有力支撐,形成不同層級一體運行、配合聯動的良好局面。
創新實施省市大廳一體化服務模式。將省級服務埠前移,交由濟南市進行前臺一窗受理。整合省市政務服務中心兩級資源,節省了行政成本和辦事成本,為企業群眾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服務,為新一輪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提供了跨層級集成服務的「濟南方案」。
「全城通辦」促進企業開辦提質增效。打破傳統屬地申請模式,在省內率先推行企業登記「全城通辦」,企業申請登記註冊時,可以自主選擇市域內任何一個政務服務大廳或「政銀服務」網點進行申報辦理,實現了營業執照就近能辦、異地可辦,為企業節省申報時間平均減少4.5小時。
大力推進「市縣同權」改革。積極推進市區一體化運行,按照「市縣同權」改革要求,推進市區兩級審批同權。徹底清理市級層面設定的行政許可事項,推進審批權限扁平化,大幅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推動高質量發展。
深入推進四級政務服務體系建設。圍繞「上下聯動、機制完善、運行順暢、就近辦成」的目標,深入推進全市區鎮村四級政務服務體系建設,全市各級政務服務場所實現形象標識統一,同級政務服務機構實現基本事項、基本設施、網絡平臺、管理制度統一,2019年底基本實現街鎮、村居政務服務站點全覆蓋。
需求導向推行「三級幫辦」服務。組建「佳佳幫您辦」商事服務專班,提供企業註冊登記諮詢,為企業定製「一企一策」幫辦服務。創建「山東·濟南項目管家」品牌,為270個重點建設項目匹配「項目管家」,提供全程幫代辦服務,實現了市、區縣和園區「三級幫辦、三級協同」。
五、強化社會協同,推進「合作治理」實現「多元參與」。持續開展多種形式的營商環境宣傳,不斷拓展社會公眾參與渠道和方式,充分發揮企業、公眾等多元角色作為服務評價者、社會監督者、改革參與者作用,推進合作治理,打造優化營商環境共同體。
構建「企業有需要、部門去報到」服務體系。制定實施了《濟南市服務企業長效機制實施辦法》,開展「遍訪民企」服務活動,實現市級領導帶頭,市直部門、區縣、鎮街各級幹部全覆蓋;全市105萬戶民營市場主體(個體工商戶和私營企業)全覆蓋。
創新「政銀合作」新模式。在全市銀行網點設置125處代辦點,一站式辦結營業執照、公章刻制和銀行開戶等企業開辦手續,實現營業執照「多點辦、就近辦」。
積極藉助外腦推進創新。聘請18名國內知名專家學者,成立濟南市政務服務專家諮詢委員會,成功舉辦首屆行政審批服務改革創新論壇,利用外腦資源提升決策科學性。
打造信用體系建設的「參謀部」。成立濟南市信用協會,召開第一屆第一次會員大會,助力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重要方針、政策的宣傳工作,參與推進全市信用重點工作,向社會普及信用知識,宣傳誠信文化,規範、培育信用服務市場,全面提升信用服務水平。
建立政務服務「好差評」制度。積極推動各級行政權力事項政務服務「好差評」全覆蓋,與12345「一線連通」提供諮詢、查詢、評價服務。聘請社會監督員、政務服務「體驗官」,廣泛參與體驗活動,履行監督、體驗、評價、建議等職責,推動服務質量不斷改進。
深化推進「清風護航」行動。印發《關於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係的實施辦法(試行)》,詳細列明了政商交往中18種可為的情形,為「親清」政商關系列出「正面清單」。打造黨風政風行風民主評議與12345市民服務熱線、作風監督面對面(電視問政)、電臺問政良性互動的「1+3」監督平臺體系,實現了監督、調查、處置的全鏈條閉環推進。
六、強化創新意識,高質量打造「在泉城·全辦成」服務品牌。近年來,濟南市全市上下凝心聚力、眾志成城,營商環境持續優化,經濟增長動力明顯增強,市場發展活力持續提升,為建設「大強美富通」現代化國際大都市提供了有力保障。2019年,270個市重點項目年度投資突破3000億元,47個總部項目成功落地。新增減稅降費233億元,落實原有稅費優惠政策695.2億元。山東自貿試驗區濟南片區企業開辦實現秒批秒辦,4100多家企業競相湧入。濟南綜合保稅區提前半年封關驗收,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獲批設立。成功舉辦國際高端峰會54場。舉辦大型招商活動24場,籤約項目總投資1.06萬億元。實際使用外資152.9億元、增長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