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非國家阿爾及利亞,自1960年獨立後便一直不溫不火,人們熟知它的原因還是因為該國的男足在世界大賽中表現出色,有著"北非之狐"的美譽。但其實這個國家在其他領域也有令世界受關注的方面,比如該國的軍事力量。
根據著名軍事研究機構的統計,在過去的幾年中,阿爾及利亞的武器進口量大約佔整個非洲的52%,其綜合軍事力量僅次於埃及。大量裝備的到來,使得該國的軍事實力有了顯著的提升。今天我們就好好分析一下該國軍事裝備如此繁多的原因。
一、防患於未然
之所以阿爾及利亞對於軍事如此的上心,主要的原因就是該國獨特的地理位置:位於地中海沿岸,是亞非歐三大洲的連接之地,有著很關鍵的戰略地位。而且該國兩個鄰國突尼西亞和利比亞一直都暗流湧動,尤其是後者現在依然是四分五裂的狀態,這更是讓阿爾及利亞感到緊張不已。
有鑑於此,阿政府經過深思熟慮,決定只能通過加強國防的方式,避免自己淪為大國博弈的犧牲品。在保持平衡的外交戰略的同時,防止外部勢力結合國內一些"特殊勢力"來幹預國家的穩定。這也是該國自獨立以來,能夠一直處在"風暴的中心",但依舊保持和平穩定的原因之一。
另外阿爾及利亞與另一鄰國摩洛哥因西撒哈拉問題,一直齟齬不斷。而前宗主國法國在兩國邊界劃分問題上也留下了一些遺留,1963年雙方還因此爆發過軍事衝突。至今兩國長達1350公裡的邊界中,只有165公裡得到了雙方的承認。因此,阿爾及利亞一直沒有忽視軍事方面的發展。
除了歷史和地理位置外,該國軍方在阿爾及利亞政治體制內有著很大的話語權,為此在國家發展中,軍事一直是該國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方面。2018年有關軍隊建設投入的金額就佔所有管理部門預算的25%,有如此多的投入和重視,阿爾及利亞軍方建設有如此大的投入也就不足為奇了。
那麼號稱能和埃及不相上下的阿爾及利亞軍隊,到底有什麼武器能讓軍事界給予這樣的評價,這個北非國家在武器採購上都有什麼獨到之處呢?我們不妨往下看看——
二、只買對的,不買貴的
與中東許多"暴發戶"國家和自詡為"世界第三"的南亞某國不同,阿爾及利亞在武器選購方面對於武器實戰能力極為看重,入手的武器一定要經過實戰考驗,而且能有比較強的戰鬥力、技術較為成熟的才可以入選。
例如該國陸軍採購的"鎧甲-S1"、"TOS-1A"等重型裝備,都是俄軍在敘利亞、伊拉克等地經過多次實戰後,阿軍方才下決心將其採購進本國軍隊的;最新採購的德國"拳獅犬"裝甲車,除了在阿富汗表現不俗外,其成熟多樣的模塊化設計也是打動阿爾及利亞軍方的重要原因。
這些武器雖說是外貿版本,部分性能可能遜色於原產國使用版本,但阿爾及利亞入手後會尋求歐美國家的幫助,進行武器的二次升級,從而保證外貿版本也能適合阿軍方的使用要求。
另外根據阿爾及利亞本國的經濟狀況,軍方在採購武器上也主要以俄制武器為主(價格便宜且耐用)。根據統計,將近63%的武器裝備來源國是俄羅斯,而且從輕重武器,到單兵護具等一應俱全。這也看出阿爾及利亞對於俄制武器的青睞,以及根據自己情況進行實際進口的方式。
另一方面是,阿爾及利亞對於高精端武器的需求十分強盛。例如S-400防空飛彈、"伊斯坎德爾-E"型戰術飛彈等等,都是阿爾及利亞特別需求的,其目的也是為了保證該國在北非地區的國家穩定與安全,防止自己成為第二個利比亞;還有就是該國武器購買的層級和方面也是十分有講究,例如防空武器從近程、中程,以及遠程都有明顯的區分,每一款武器都不是單打獨鬥,都有細緻的分類和組成,涵蓋了每一個方面。
有目的地採購,並且根據實際情況自行選擇適合自身軍隊建設的武器裝備,使得阿爾及利亞軍隊的綜合實力有了巨大提升。在紛亂複雜的中東北非地區也有了屬於自己的一席之地,保證了國家的國防安全與穩定。
三、大顯神通的裝備
青睞與俄制裝備的阿爾及利亞軍隊,到底有什麼東西讓一眾中東北非國家不敢小覷呢?首先我們就從擔當主力的陸軍開始說起:作為該國陸軍的主力裝備,阿爾及利亞選擇了適應力強、火力性能比較優越的T-90SA坦克。總計數量達到了575輛,未來這個數字將要突破700輛。
為了保證這批外貿版坦克能在實戰中展現實力,阿爾及利亞軍方也是不遺餘力地進行改造。除了升級火控系統、夜視設備的冷卻系統以及升級的雷射輻射檢測系統外,阿方還請俄羅斯為其加裝了"窗簾-1"光電幹擾系統,使得這款主戰坦克的實戰性能進一步加強。
步兵戰車方面,阿爾及利亞將本國現有的BMP-2升級為BMP-2M,併購買了至少100輛最新款的BMP-3步兵戰車,就連老舊的BMP-1也都搖身一變成為了新款的BMP-1ATE型號;火炮方面,除了知名的BM-30"龍捲風"和TOS-1A外,阿爾及利亞還從塞爾維亞購入了50輛B-52"諾拉"155mm車載榴彈炮,該火炮在測試中也取得了軍方高層的一致好評。
防空武器裝備方面,阿爾及利亞是S-300和S-400兩款飛彈的訂購大戶,前者共裝備了8個團,其雷達覆蓋範圍幾乎可以遍布整個阿爾及利亞領土,為保證領空安全作出了巨大貢獻;而後者的數量也達到了4個團,結合S-300可以更好地組成立體式防空網絡。
空軍方面,阿爾及利亞也是不逞多讓,2019年,阿爾及利亞花費20億美元引進了14架蘇-34戰機、14架蘇-35戰機以及14架最先進的蘇-57E戰鬥機,如果全部完成,那麼阿爾及利亞將成為非洲首個擁有五代機的國家;直升機方面,阿爾及利亞選購了最新的MI-28NE"夜間獵人"武裝直升機,數量達到42架。
另外阿爾及利亞也將對現有的米格-29和蘇-30戰機進行升級改造,兩款戰機的全新型號也在2019年購買完畢,現在已經逐步進入空軍序列中服役。除了預警機外,該國基本上涵蓋了各種類型的作戰飛機和支援飛機,種類花樣也是多種多樣,成為北非中東地區不可小視的空中力量。
除此之外,在雷達和電子戰方面,阿爾及利亞也是大力發展該項業務,購買了一些超視距雷達和其他種類雷達,幫助S-300與S-400型飛彈實現數據共享,加強防空作戰效能。
最後在海軍方面,阿爾及利亞訂購了2艘先進的德制MEKO A-200AN型隱身飛彈護衛艦(下圖)。該艦採用了X型隱身艦體截面設計。在紅外、聲學和磁性隱身性能項目上也有很大的進步。
而該國海軍主力戰艦"卡拉特·貝尼-阿巴斯"(Kalaat Beni Abbes)號(下圖),其實就是義大利"聖-格雷格裡奧"級驅逐艦的改進版,火力和防禦力都升級到了最優版本。裝載能力上,該船可以運送15輛主戰坦克和440名登陸兵,船上還有一個較大的手術室,最多可以容納60名傷兵。
由此可見,阿爾及利亞陸海空三軍採用務實的做法,不僅提升了本國軍隊的戰鬥力,也讓外界對於該國的國防體系有了進一步的認識,成功地將外來的隱患拒絕在國門之外。能在火藥桶般的中東北非地區能平穩安定,該國的軍事威懾力可以說立下了汗馬功勞。
結語
"北非之狐"阿爾及利亞的國防策略如此成功,看來之前那些只靠金錢就"買買買"的土豪大國應該考慮一下了,畢竟把錢用在刀刃上,才是一個軍事大國應有的選擇和思考問題。
參考資料
1.《世界空中軍事力量2020》
2.《列國志:阿爾及利亞》
3.《世界各國軍事力量手冊》
4.《阿爾及利亞國防力量一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