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法國戰役後,古德裡安進軍北非的建議為何被無視?東進更重要

2021-01-14 島主說事

關於二戰北非戰役,人們對隆美爾指揮的北非軍團興趣有加,有沒有考慮如果德軍提前一年或者半年進攻北非,會對二戰帶來什麼樣的影響呢?實際上,1940年6月份德軍佔領法國以後,古德裡安就提出了用5到6個裝甲師登陸北非的建議,但因德軍統帥部在考慮進攻英國本土的「海獅計劃」和為閃擊蘇聯作前期準備,並沒對這個有重要意義的建議予以重視。那麼,當時古德裡安為什麼要提出這樣一個建議呢?德軍統帥部為什麼到1941年春天又派隆美爾指揮裝甲軍團登陸北非呢?

01佔領法國,古德裡安對閃擊戰信心十足,瞅準了英法聯軍的漏洞

古德裡安創建的閃擊戰理論被德軍重視,要從XTL的上臺和第三帝國擴張政策說起。從1933年XTL登上德國舞臺到1939年二戰爆發,德軍對古德裡安的裝甲快速打擊也是在逐步轉變,直到佔領法國以後,古德裡安的擔憂才得到緩解,因為德軍上下對他的閃擊戰並沒有完全達成統一認識,直到法國戰役後期,XTL命令他組建了一個裝甲軍團,並加強了各支裝甲師和摩託化部隊的進攻力量,他才鬆了一口氣。

而古德裡安之所以有信心願意支持曼施坦因計劃繞過馬其諾防線,把進攻法國的重任擔在肩上,其中也有對閃擊戰理論的檢驗因素在裡面。對他來說,有三個優勢讓他信心十足:

第一,對裝甲戰車的使用和組織,古德裡安有獨到的見解。德軍進攻法國時,英法聯軍的裝甲車輛比德軍的要多,數量達到了4000輛之多,而當時德軍的裝甲戰車只有2800輛,除去預備和損壞,真正投入到戰場作戰的只有2200輛。但古德裡安發現,雖然英法的裝甲數量大於德軍,但其機動能力和作業系統與德軍的差距太大,更重要的是,從對裝甲進攻的認識上來講,英法把重點放在馬其諾防線上,這對德軍來說,是最有利的機會。

第二,德國閃擊法國,英法聯軍忽視了裝甲坦克的打擊作用。客觀上講,古德裡安創建的閃擊戰理論,主要是為進攻和快速機動服務的。通過了解,他發現英法聯軍的裝甲坦克並沒有單獨作戰的能力,在編制上也是與步兵混編在一起,其重要作用也是為步兵擔負摧毀重要目標和障礙的任務,更多的卻是為步兵提供保護,這樣就忽視了裝甲坦克的快速打擊作用,對德軍來說,這是第二個有利因素。

第三,英法聯軍過於重視施裡芬計劃了。從法國修建馬其諾防線的認識來講,他們一直認為施裡芬計劃是德國進攻法國最好的路線,除此別無他途,而曼施坦因提出的冒險計劃,雖然是在施裡芬計劃基礎上加以修改和完善,但符合了古德裡安閃擊戰的思想,更符合德軍統帥部迅速佔領法國的設想,當英法聯軍將大量兵力用於防範德軍可能從荷蘭和比利時迂迴作戰時,古德裡安的裝甲部隊已經從阿登森林奇蹟般地出現在法軍身後。

從這個層面講,法國戰役的勝利,讓古德裡安對自己的閃擊戰理論信心十足,以此為基礎,他認為光佔領法國還不夠,還應該繼續擴大戰果,把戰場向北非延伸。

02古德裡安提出進攻北非的重要理論依據

法國戰役結束以後,古德裡安的裝甲兵團駐紮在法國東部城市貝桑松,當時第19兵團榮譽團長艾普將軍和德國戰時生產部長託德博士,與古德裡安進行了長時間的交談,他倆的意見對古德裡安觸動很大,特別是託德對德國的生產能力能不能適應德軍長期作戰問題提出了疑問。

當時,德軍正在和英法進行外交談判,德軍統帥部想英法都站在軸心國一邊,同時又採取了邊打邊談的策略,緊鑼密鼓地制訂攻打英倫三島的「海獅計劃」。而此時,古德裡安發現英軍從敦刻爾克撤退以後,把主要精力放在防禦德軍對英倫三島的進攻上面,如果此時德軍用5到6個裝甲師突然運到北非,即使英軍派出部隊增援,也是遠水解不了近渴,德軍會與義大利軍隊合兵一處,就會把英法的殖民地全部拿過來。

從古德裡安提出這個建議本身來看,一點毛病都沒有,而且很合時宜。因為此時英軍的注意力沒有放在北非,況且英軍第8軍的實力打義大利軍隊還是卓有成效的。如果德軍的裝甲主力壓過去,就會使英軍顧此失彼,義大利軍隊也不會遭到後來的慘重大敗了。

從這個層面講,古德裡安讓艾普將軍帶給XTL進攻北非的建議,非常符合當時的戰場環境。但從二戰歷史上看,可能德軍統帥部這個時候對墨索裡尼不太信任,事後也證明德軍也確實想打出點成績,好讓墨索裡尼看看。

03德軍為什麼到1941年又派隆美爾指揮北非軍團開闢戰場?

要回答這個問題,還要從義大利軍隊在北非被英軍打得滿地找牙說起。本身,墨索利尼剛開始並不看好XTL,甚至在某些方面還瞧不起他。當德軍閃擊波蘭又佔領法國後,墨索裡尼有點不服氣,但他的部隊打不過英軍,只好求助於德軍幫忙。

雖然進攻英倫三島的計劃沒有如期完成,但XTL對於進攻蘇聯卻是信心滿滿。1940年12月18日下達巴巴羅薩作戰指令以後,本來是準備1941年5月15日前完成作戰準備的,後因增援北非和解決巴爾幹半島問題耽擱了一段時間,應該說,XTL派隆美爾到北非救急,也是想給墨索裡尼個面子,更多的是想讓義大利參與到巴巴羅薩行動中來。

而從二戰歷史進程來看,XTL當時對於進攻英國也是猶豫不決的,攻打法國容易,進攻英國難度很大,畢竟有一條英倫海峽阻礙著。所以當時德國也希望邱吉爾別那麼硬氣,哪怕是保持中立也行。

另外一個原因就是當時德國的軍工生產能力問題,影響了XTL沒有足夠的勇氣大規模進軍北非。也就是說1940年時,德國要想進攻北非,每月就要生產800到1000輛戰車,而生產這麼多戰車就要20億馬克的巨款,還要動員10萬個有技術性的工人和專家才能完成任務,在這麼短時間內是不可能做到的。

說到這裡,肯定有人會問,德軍在1940年進攻北非時裝甲坦克不夠,那麼僅僅過了一年,閃擊蘇聯時的裝甲坦克就夠了嗎?

實際上,1940年法國戰役後,德軍迅速解散了古德裡安的裝甲兵團,重新組建了5支裝甲集群,除4支裝備到進攻蘇聯的三個集團軍群外,另外一支部署在法國西線。為了加強這些裝甲部隊打擊能力,德軍對裝甲火炮進行了改進,本來XTL命令將37MM火炮改成60倍徑炮身的50MM火炮,結果軍工部門卻只改進到42倍徑,使德軍的炮管短了許多,這件事對蘇德戰場和北非戰場影響很大,XTL也是到1942年才發現這個問題,讓他惱怒了很長時間。

而為了增強閃擊戰的震懾作用,德軍也是想了許多辦法,比如增加許多裝甲師和摩託化步兵師,實際上,這些都是數字上的變化,卻並沒帶來裝甲坦克的實質性變化,主要原因還在於德國的生產能力和原材料不夠上面。

那麼,進攻蘇聯的那麼多裝甲坦克又是如何湊夠數的呢?從古德裡安的回憶錄得知,德軍閃擊西歐以後,德軍繳獲了大量的英法裝甲坦克,德軍將這些戰利品稍加改進,塗上德軍標誌就成了德國的出廠武器,這也是德軍坦克在戰場上有些打不過蘇軍T34的原因。

而派隆美爾指揮北非軍團本來是給意軍做做樣子,沒想到隆美爾卻劍走偏鋒,偏偏打出了一片天地,才有後來XTL把北非作為一個單獨戰場來對待的問題。

總結:從上述分析看出,雖然古德裡安在法國戰役後站立點比較高,看到了進攻北非的重要性,但當時XTL的重點卻放在蘇聯,這不僅反映出XTL的戰略眼光出現失誤,也反映出德國的工業基礎已經跟不上侵略擴張的節奏,閃擊蘇聯是德國在二戰當中走得最差的一步棋。

更多資訊請關注島主說事,喜歡本文的讀者請點讚、收藏和分享一下吧!

《二戰全史》《古德裡安回憶錄:閃擊英雄》 

精彩推薦:二戰北非戰役,隆美爾靠什麼迅速晉升元帥?忠誠膽識和指揮才華

二戰蘇德戰爭,朱可夫使用人海戰術為何遭人質疑?打贏才是硬道理

二戰蘇德戰爭,為何蘇軍3個命令加劇了戰場惡化?指揮與戰場脫節

二戰諾曼第登陸行動,隆美爾為何將3個裝甲師分散部署?力不從心

相關焦點

  • 古德裡安是二戰德國名將,為何沒有被認定為戰犯?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歷史上一場空前的世界大戰,無論從戰爭的規模,還是戰爭帶來的影響來說二戰都是史無前例的。在這一場世界大戰中湧現了大量的軍事人才,如果拋開戰爭的立場來看,德國將領的能力是被後人認可的。在德國眾多的名將中,古德裡安無疑是其中最為耀眼的。
  • 二戰蘇德戰爭,巴巴羅薩計劃為何不是佔領蘇聯全境?心有餘力不足
    如果將德國發動二戰的目的梳理一下就會發現,蘇德戰爭只是德國稱霸世界的一個重要環節。而這個計劃的本身也是分步驟實施的。第一階段,佔領列寧格勒、莫斯科和基輔,並以此形成前出基地;第二階段,建立巴倫支海到莫斯科以東及南到裏海的穩固戰線;第三階段,對蘇聯東部廣大地區實施空襲作戰。第二,巴巴羅薩計劃是一個政治軍事雙重打擊的方案。
  • 二戰德國三大名將「閃電伯爵、沙漠之狐、裝甲怪傑」
    二戰初期,德國軍隊攻城掠陣,所向披靡,稱霸歐洲,全賴德國一批重要的軍事將領,下面小女子就其中最為卓越的三位介紹一下。二戰時期德國三大名將,閃電伯爵、沙漠之狐、裝甲怪傑曼施坦因、隆美爾和古德裡安被後人並稱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納粹德國的三大名將。當然,從政治角度來說,他們絕對是助紂為虐的法西斯幫兇,對別國犯下了不可饒恕的戰爭罪行,是希特勒禍害天下的殺手。
  • 把坦克運用得出神入化的人,古德裡安是如何實現其軍事理想的?
    文/馮玄一二戰爆發初期,德國人的裝甲部隊所向披靡,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由此,德國人的"閃擊戰"讓一眾盟國軍隊聞風喪膽。閃擊戰的發明者叫古德裡安,是二戰時期的德國名將。最早的坦克是英國人發明的。那麼,為什麼是德國人把坦克運用得如此出神入化呢?
  • 先後與二戰的同盟國和軸心國交戰,法國最強戰列艦黎塞留號傳奇
    提起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列艦,人們能夠耳熟能詳的德國的傳奇戰列艦「俾斯麥」號、日本的最大的戰列艦「大和號」,至今人們談起這些戰列艦仍是如數家珍,而歐洲的另外一艘二戰時期的法國戰列艦的傳奇命運遠比「俾斯麥」號和「大和號」更為精彩,它像二戰時期它的祖國法國一樣充滿著悲情和曲折,它曾在三個國家的海軍服役,曾先後與二戰中兩大陣營中同盟國和軸心國交戰,航跡遍及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它就是二戰時期法國的最大戰列艦
  • 歷史的思考:北非的決勝點在哪?不在埃及,而是馬爾他島
    北非戰場,二戰中在戰術最為精彩絕倫的戰場。軸心國和同盟國在這裡互有勝負,戰爭優勢幾經易手。後世很多人都認為,是美國的援助和美軍援兵抵達,才讓同盟國在北非擊敗了軸心國。然而如果仔細觀察歷史,會發現北非的決勝點,並不是在北非的大地上,而是在地中海的馬爾他島。為什麼這座小島會成為二戰北非戰場的決勝點?今天筆者就為大家分析一二。
  • 但二戰功勞卻不小
    不要說和虎豹坦克相提並論,就是和戰鬥力更強的二號坦克造價相比,二號坦克也明顯上了幾個檔次,二號坦克A型4400美元,B型6600美元。但一號坦克在二戰中的地位就沒有那麼卑微!它嚴格來說是德國二戰坦克發展的開端,至於一戰時期的A7V「18兄弟鐵棺材」,無論是技術還是理論都沒能起到多大的作用,反倒是德國通過一號坦克積累了很多坦克設計經驗,又通過訓練和國外實戰檢驗了相關理論。
  • 二戰法國實力不輸德國,為何會如此不堪一擊?
    而當時號稱歐洲第一陸軍強國的法國只比波蘭多支撐了兩天。法國這個歐洲第一簡直成為了笑話。法國和波蘭相比,法國比波蘭強大的太多,就好比波蘭是個中量級的拳手,而法國是個全臺上的巨無霸,是一個重量級的選手,論實力,波蘭根本就不是法國的對手。可是同樣是面對德國法西斯,波蘭人愣是撐了36天,而作為比波蘭強大很多的法國人,竟然只堅持了38天了,這是為什麼呢?
  • 二戰時的英國有多厲害?和德意日三大強國同時交手
    由於英國在二戰中沒有太出彩的表現,所以人們普遍認為大英帝國衰落了,二戰中的英國是打醬油的角色。實際上,二戰中的英國可不是跑龍套的小角色,是和德意日三大強國同時交手的世界一流強國,比美蘇並不遜色多少。二戰爆發後,德國向英法發起了挑戰。法國戰役中,英法被德國擊敗,英國人被驅逐回本土。隨後,德國人乘勝追擊,聯合義大利向英國發起了進攻。德國人試圖渡過英吉利海峽,但遭到了英國人的沉重打擊,最後不得不放棄了登陸英國的想法。在北非和地中海,德國的盟友義大利同樣遭到了重挫,義大利人被英國人按在地上摩擦。英國人不僅成功的擋住了德國和義大利的進攻,而且牢牢的將兩國封鎖在歐洲大陸。
  • 曾經戰無不勝的二戰德軍裝甲部隊,為何最後屢屢戰敗?輸在了哪?
    坦克性能固然重要,但是操作坦克的專業作戰人員更重要,比如坦克的駕駛員、機槍手還有炮手等等。二戰期間,裝甲兵的傷亡率還是很高的。許多朋友聽說「坦克被擊毀」時,腦海裡呈現的景象是坦克「殉爆」乘員逃無可逃。事實上,二戰時期被擊毀的坦克發生「殉爆」的不到8%!80%以上的坦克被毀是因為履帶等行走部件、發動機部件嚴重受損而「被毀」的。
  • 德國在二戰早期的坦克都比較「方」,原因只是因為鋼鐵質量好嗎?
    在四號和三號等坦克身上,這一特點再明顯不過了,而它們也正是德國二戰初期軍工的體現,那方方正正的外形下,到底隱藏著德國工程師哪些用意呢?古德裡安的設想,開啟了德國裝甲部隊的重組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德國受到了多方面的約束,威力強大的坦克自然被算在了其中,因此德國一戰時的坦克研發技術基本上歸了零。但沒過多久人們就清楚了,和平只是短暫的,另一場戰爭即將到來。
  • 《決戰中途島》影評:二戰經典戰役精彩還原!
    中途島海戰是二戰最著名的戰役之一,美軍的重大勝利一舉改變了太平洋戰爭的走勢,為日後的反攻奠定基礎,在1970年代也曾被搬上大螢幕。時隔四十多年後,好萊塢再度將這場戰役拍成電影《決戰中途島》(Midway),並成為一部觀賞性出色的作品。
  • 馬來海戰中,英國海軍為何被日本海軍按在地上摩擦
    實際上,這場海戰本身就是一場實力不對稱的戰役,英國海軍被擊敗並不奇怪。二戰爆發後,德國席捲歐洲,所向披靡。在法國戰役中,英法聯軍敗給了德國,法國舉旗投降,英國狼狽逃回本土。法國投降後,英國只能以一己之力獨自對抗德國和義大利。德國是當時世界第一軍事強國,空軍和陸軍幾乎沒有對手,雖然海軍有點蹩腳,但也不好對付,特別是德國的潛艇,對英國形成了巨大的威脅。
  • 二戰軍用罐頭哪國最好吃?英國午餐肉,蘇聯包菜,日本被稱為豬食
    罐頭食品是兩百多年之前才出現的新興食品,是由法國糕點師尼可拉斯·阿佩爾發明的。1795年時拿破崙還是法國陸軍的衛戍司令,因為行軍的途中食物腐敗太多,拿破崙便懸賞12000法郎來徵得一種不易變質的食物。
  • 二戰戰犯臭名昭著,他是希特勒的「小弟」,「沙漠之狐」的他例外
    二戰戰犯臭名昭著,他是希特勒的「小弟」,「沙漠之狐」的他例外提起隆美爾,有所了解的人第一時間想到就是他的外號「沙漠之狐」。狐狸如果用來形容人,多半是個貶義詞,但放在隆美爾身上,卻是對其睿智的誇讚。隆美爾是一名真正意義上的軍人,將人生中最好的歲月都奉獻給了軍隊。
  • 歷史:9次中世紀最著名的戰役比阿金庫爾戰役更為重要
    自從亨利五世於1415年10月25日率領英格蘭隊在阿金庫爾戰役中取得勝利已經超過600年,擊敗了一支比他自己大得多的法國軍隊。但中世紀戰爭專家Sean McGlynn博士認為,儘管阿金庫爾當之無愧地是中世紀最著名的戰役之一,但它並不一定是時代最重要的戰爭之一。
  • 二戰前法國修築馬奇諾防線真的錯了嗎
    文/寂寞的紅酒馬奇諾防線,是一戰後法國在法德邊境修築的一條耗資巨大的防線。這條防線長達數百裡,由眾多堅固的工事組成,內部設施非常完善,可以說固若金湯。馬奇諾修了十幾年,直到二戰爆發前都沒有完成。法國人曾吹噓馬奇諾防線牢不可破,德國人根本打不過來。不過法國戰役中,馬奇諾防線沒有起到一點作用,成為了華而不實的擺設,不禁讓人大跌眼鏡。馬奇諾防線也因此飽受人們的詬病,人們普遍認為法國人修築馬奇諾防線是人傻錢多,思維僵化,是非常愚蠢的。那麼法國修築馬奇諾防線真的錯了嗎?真的非常愚蠢嗎?答案自然不是,法國人修築馬奇諾防線自然有他的道理。
  • 追捕蓋世太保 《二戰OL》敢死連群巢出動
    超爽2D全球PK國戰網遊《二戰OL》追捕蓋世太保密令全面下發,北非阿拉曼戰場、英國敦刻爾克、蘇聯史達林格勒等地的敢死連士兵火速集結起來,向蓋世太保發出終極挑戰!  超爽2D全球PK國戰網遊  《二戰OL》官方網站:http://war2.zqgame.com/敢死連出動  挑戰一:激戰阿拉曼,跨越地雷無人區  在北非戰場上,蓋世太保們正秘密部署侵佔北非行動,並在阿拉曼設立了層層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