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戰無不勝的二戰德軍裝甲部隊,為何最後屢屢戰敗?輸在了哪?

2021-01-09 葦說歷史真相

敢說真話,只講事實,我是王銘葦!

今天咱們聊的這個話題,來源於一位網名叫「邦邦」的觀眾在我後臺留言提的問題,他說:「葦哥您好,我是一個大學生,從小就特別喜歡二戰的歷史,您能不能抽空講一下各國坦克的對比呀!除了數量和補給方面,德軍裝甲部隊到底輸在哪了呀!」

關於二戰時期各國坦克的橫向對比,其實真的沒辦法比,也沒辦法搞個排行榜。如果非要比,也只能對比紙面上的性能參數與產量,這個對比放在實際戰爭中並沒有太大的意義。成天把二戰時期的坦克或者輕武器搞排行榜的,那基本就是軍盲了。

至於第二個問題:除了數量和補給方面,德軍裝甲部隊到底輸在哪了?

我覺得這個問題,倒是值得討論。您能提出這個問題,那一定是一位資深軍迷了!至少您知道二戰時期從坦克數量上講,德軍遠遠少於蘇軍。同時,您也一定知道二戰德軍坦克屢屢缺油而戰敗。

二戰德軍的戰敗是多方面因素的,這包括了綜合國力、兵源、戰略縱深......哪怕作戰的氣候,都是要算上的。而二戰德軍裝甲部隊從巔峰到跌落神壇,也是多方面的因素導致。數量和補給僅僅是其中的部分因素,今天我較為全面地來給大家做一個分析。

第一,德軍裝甲部隊人員的作戰素質逐步下降

真實的戰爭不像我們打電子遊戲,建個車輛廠造坦克就直接開人家主基地了。坦克性能固然重要,但是操作坦克的專業作戰人員更重要,比如坦克的駕駛員、機槍手還有炮手等等。

二戰期間,裝甲兵的傷亡率還是很高的。許多朋友聽說「坦克被擊毀」時,腦海裡呈現的景象是坦克「殉爆」乘員逃無可逃。事實上,二戰時期被擊毀的坦克發生「殉爆」的不到8%!80%以上的坦克被毀是因為履帶等行走部件、發動機部件嚴重受損而「被毀」的。此時乘員會迅速撤出坦克,其餘被毀是複合型的:不僅行動部件受損,乘員有傷亡,火炮及觀瞄被損等等。

只不過一旦裝甲兵脫離了坦克,其戰鬥力和戰鬥意志往往比一般步兵差很多。更何況在二戰歐洲戰場的東線,德軍坦克一旦被擊毀,裝甲兵幾乎逃無可逃。被譽為德軍裝甲兵團「鋼鐵尖刀」的德軍第三裝甲師在參加完莫斯科戰役後,原參加波蘭戰役的老兵已不到全師人員編制的30%,由此可以看出裝甲部隊人員損失的驚人。

二戰時期,德軍兵員本身就不足,在數量上幾乎從頭到尾都在打「劣勢戰爭」。到戰爭後期,已經無法支撐如此巨大的專業人員損失了。雖然二戰德軍裝甲兵還有像魏特曼、卡爾尤斯這樣的裝甲王牌存在,但整體作戰素質的下滑已成趨勢,戰場屢屢受挫成必然。

第二,德軍裝備部隊的優勢隨著戰爭發展逐步減小

貌似這是在說了句廢話,其實不然。很多觀眾認為二戰德軍裝甲兵超級厲害,都是因為坦克的性能。其實哪怕放在二戰早期,德軍坦克的性能都是比不上盟軍的。二戰德軍裝甲兵的厲害之處並不完全在於裝備,更多的都是作戰素養,比如坦克間的配合,歩-坦、空-坦還有炮-坦之間的配合相當成熟,因此能夠在數量處於劣勢的情況下,迅速取得前期的勝利。

到了二戰中期,德軍搞出了豹式虎式等中、重型坦克後,才能在性能上和T-34為代表的盟軍坦克平分秋色。但到了後期,盟軍推出了T-34/85以及M-26等等,虎式坦克基本上就沒有優勢了。

在盟軍絕對的裝備優勢壓制面前,德軍高超的作戰技巧也不過是能夠儘可能減少損失,但對於整個戰局來講,並沒有太多的作用了。

第三,後勤供給不足

這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了。如果有汽油,隆美爾應該不至於在北非戰敗;如果有汽油,德軍不至於在庫爾斯克大會戰中一拖再拖;如果有汽油......

當然了,一切都是如果,現實不允許。其實德軍缺少的不僅僅是汽油了,包括彈藥、配件還有上述提到的第一點,專業裝甲兵作戰人員。

第四,喪失制空權

史達林格勒戰役是德軍制空權的轉折點,等到庫爾斯克大會戰結束後,德軍幾乎完全喪失制空權了。在盟軍的轟炸下,德軍的工廠幾乎無所遁形。尤其是二戰後期的德軍西線部隊,頭頂上壓根得不到空軍的援助。在這樣的情況下,上述第三點,也就是後勤供給也就完全喪失了。

說個很有代表性的事情,國防軍130裝甲教導師是二戰德軍後期實力最強的裝甲師,但是他們在法國西北部聖洛防線遭到盟軍的重點轟炸後,全師60%的裝甲車輛在這次轟炸中損失,全師僅剩7輛坦克,並被迫在兩個月後退出戰場整編。

第五,不得不說說數量了

還是那句話,二戰德軍把閃擊戰發揮得淋漓盡致,並不是因為二戰德軍的坦克有很多。

1941年6月,德軍入侵蘇聯,德軍動用19個裝甲師,共計3500輛坦克。而對面的蘇軍坦克,你們知道有多少嗎?我告訴大家,總共是22750輛,比德軍多出了6倍還要多。雖然,當時蘇軍坦克的質量還是差點火候,但多出6倍多,而且還是在本土作戰,也是有優勢了。

雖然蘇德戰爭前期,德軍獲得了一連串的勝利,但當時的德國人也確實是蒙了。

在短短的數月時間內,德軍就平均深入蘇聯國境600多公裡,最多達1000公裡。但是,德軍發現蘇軍怎麼打都是打不完,3500輛坦克不夠在蘇聯折騰的。原以為蘇軍僅有200個師,後來都發現300多個還是打不完!德軍架不住耗,何況還有俄羅斯的冬天並不是常人所能忍受的。

因此,在蘇德戰爭中上述所說的四個問題全部出現了。所以,德軍在東線對陣蘇聯紅軍作戰最終失敗,那是顯而易見的。估計有觀眾就會說了,二戰後期德軍裝備差盟軍實在太遠了。我認為,不是裝備差,而是數量實在是少。

德軍豹式坦克對盟軍坦克的戰損率是1:5,這足夠厲害了吧?但是,德軍生產豹式坦克也僅僅有6000輛,對面的盟軍方面,光一個「謝饅頭」就生產了5萬輛。德軍虎式坦克和虎王坦克總共生產1800多輛,加上維修、戰損等原因,一般情況下能在戰場一線保持機動的,不會超過600輛。

你們說,這仗還能怎麼打?

總結

因此,拋開二戰時期的國際關係和德國的內部政治以及德國的戰略縱深,單單從裝甲兵作戰的角度上講,個人認為二戰時期德軍裝甲部隊從戰無不勝到最終的屢屢戰敗,就是以上五點原因。

縱觀整個二戰的歐洲戰場,德軍裝甲兵團從二戰的開始到結束,在各個戰役之中,幾乎一直是在數量上處於劣勢。個人認為,如果同等條件下一對一的單挑,無論是美軍巴頓的第三裝甲師,英軍蒙哥馬利的第七裝甲師還是蘇軍的近衛坦克師都不是德軍任何一個裝甲師的對手。德軍王牌指揮官魏特曼中尉,駕駛虎式坦克一次戰役便擊毀英軍23輛坦克以及28輛裝甲車和軍車,超級英雄的劇本在二戰德軍身上屢屢成真。

如果非要讓我用一句話,來總結二戰德軍裝甲部隊為何跌落神壇,我想四個字足以說明白:非戰之罪。

敢說真話,只講事實,我是王銘葦!如果您還想了解更多的二戰德軍歷史,記得關注我!

如果您對戰爭或者戰役學非常感興趣,那麼我給您推薦一本我曾經看過的書——《戰爭的本質》。

您想知道第三次世界大戰會不會爆發嗎?

您想知道未來的戰爭會是什麼形態嗎?

您想知道當戰爭發生時,我們還能做什麼嗎?

這本書從本質角度解析戰爭,掌握戰爭的核心問題。喜歡研究戰爭史並愛思考的您,絕對值得擁有!

點擊下方連結或者「去看看」,即可了解併購買!

相關焦點

  • 老照片:二戰中真實的德軍,一路瘋狂入侵,像極了來自地獄的惡魔
    歡迎來到不二書舊影時光,今天為各位讀者朋友們分享的這一篇組圖,是來自於二戰時期德軍的老照片。通過這一組老照片,我們可以來回顧一下這段歷史中留存下來的影像。這張照片拍攝於1941年,在巴爾幹半島戰場上的德軍通訊部隊,德軍通訊部隊在二戰中表現極其出色,但相比當時的英美,德軍在通訊戰中處於下風。
  • 二戰蘇德戰爭,巴巴羅薩計劃為何不是佔領蘇聯全境?心有餘力不足
    那麼疑問就來了,德軍這麼做,是巴巴羅薩計劃壓根就沒有佔領整個蘇聯的打算?還是德軍統帥部另有他圖呢?首先,德國閃擊蘇聯是螞蟻吃大象,一口難吃一個胖子巴巴羅薩計劃是二戰以來戰爭史上最宏大的作戰計劃之一,它在諸多懷疑和爭論中發起,又在諸多質疑和指責中結束。有人說這個計劃就是個紙上談兵,德軍根本沒有辦法實現;也有人說如果沒有德軍統帥部瞎指揮,計劃就能成功。
  • 德軍裝甲兵秀童趣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俄羅斯一家圖片網站近期發布了一組二戰時期一支國防軍裝甲部隊的小熊吉祥物的照片,玩偶小熊被擺放在坦克炮塔艙蓋上,擺出各種德軍裝甲指揮官的姿勢。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這支德軍裝甲部隊的番號是德國國防軍第4裝甲師第35裝甲團第1營,其部隊標誌為一個德國小熊的頭像,因而該部隊索性將玩偶泰迪熊作為部隊的吉祥物,並且將其粉刷在裝甲營的每輛坦克上。
  • 「混血獵手」列傳:二戰德軍「黃鼠狼」3坦克殲擊車技戰史(上)
    二戰德軍中充滿了形形色色的履帶式反坦克車輛。長期以來有一種說法,認為敞篷、輕裝甲的履帶式反坦克車輛是自行反坦克炮(即德語panzerjger,直譯為戰車獵手),而防護較好、採用封閉式戰鬥室的履帶反坦克車輛則為坦克殲擊車(即德語jagdpanzer,直譯為驅逐戰車),其實這完全是一種誤解。
  • 二戰法國戰役後,古德裡安進軍北非的建議為何被無視?東進更重要
    從1933年XTL登上德國舞臺到1939年二戰爆發,德軍對古德裡安的裝甲快速打擊也是在逐步轉變,直到佔領法國以後,古德裡安的擔憂才得到緩解,因為德軍上下對他的閃擊戰並沒有完全達成統一認識,直到法國戰役後期,XTL命令他組建了一個裝甲軍團,並加強了各支裝甲師和摩託化部隊的進攻力量,他才鬆了一口氣。
  • 二戰德軍最後一戰—帝國大廈保衛戰,守軍為何無一人投降?
    直至蘇軍幾輛渾身裹著「徵用」來的棉被的坦克開進廣場時,蘇軍一片歡呼,但是德國人很快還以顏色,德軍「慕欽堡」裝甲師的殘存士兵用他們最後一輛坦克和PAK40反坦克炮進行頑強的抵抗,國會大廈守軍也對著這幾輛坦克發射了數枚「鐵拳」反坦克火箭炮。
  • 二戰法國實力不輸德國,為何會如此不堪一擊?
    別看這支部隊人數眾多,但是絕大多數都在此前沒有摸過槍桿,大量的農民被徵召進了軍隊,保家衛國,大量的法國軍人,連槍都使不利索,靠這樣的部隊怎麼擋得住希特勒的虎狼之師?在法蘭西戰役是德軍士兵軍事素養之強,單兵作戰能力之高,是超越法軍精銳幾個等級的存在。法軍的精銳,裝甲力量其實並不弱,在戰役初期也曾經阻擋過法西斯軍隊的進攻。
  • 二戰時期德軍的犀牛88毫米主炮殲擊車一度成為東線戰場死神點名者
    在此背景下,德軍利用老舊的三號坦克底盤和四號初期型底盤,分別生產出三號F型突擊炮G型突擊炮和著名的犀牛坦克殲擊車等緊急部署到東線戰場上,協助德軍坦克部隊防禦與進攻作戰,犀牛殲擊車當時一共生產200多輛投入戰場,組建獨立坦克殲擊營,作為德軍前線裝甲狙擊手特種戰車使用,德軍最先發明的這一套全新的戰術理念,之後盟軍和蘇軍才開始重視坦克殲擊車研製。
  • 冷兵器時代的王者,現代戰場上的「奇兵」,二戰蘇聯的騎兵部隊
    不過它也並非突然就被抹掉的,二戰中蘇聯的騎兵部隊曾是其防衛家園、反擊侵略時的一支重要力量。在他國大力發展機械化部隊的時候,蘇聯人沒有放棄騎兵部隊,而且在最艱難的時候,正是靠著騎兵這種現代戰場罕見的兵種數次拯救蘇聯於水火之中。
  • 二戰蘇德戰爭,朱可夫使用人海戰術為何遭人質疑?打贏才是硬道理
    朱可夫被稱為二戰第一名將,還被稱為蘇軍的「救火隊長」。但為何每次戰役中蘇軍傷亡的人數比敵人還多?這個問題要一分為二地看,就蘇德戰爭來講,蘇軍與德軍的裝甲快速打擊對抗,既沒裝甲優勢又無防禦優勢,如果兵力優勢再沒有,朱可夫如何打贏德軍呢?從這個層面講,打贏才是硬道理。一方面,朱可夫指揮的戰役常常是臨危受命,他是依靠打贏信心和決心贏得戰爭。
  • 庫爾斯克戰役,德軍的88毫米炮真的能擊穿蘇軍的所有坦克嗎?
    李三萬摘要:在二戰中,德軍的88毫米炮具有極強的穿甲能力,是德軍最具威力的反坦克神器。那麼,在1943年的庫爾斯克戰役中,德軍的88毫米炮真的能在1000米距離擊穿蘇軍的所有坦克嗎?在二戰中,德軍的88毫米炮具有極強的穿甲能力,是德軍最具威力的反坦克神器。
  • 二戰德布勒森戰役,蘇軍遭遇503重裝甲營挑戰,差點被包了餃子
    但隨著戰鬥的進程,德軍不斷調來精銳裝甲部隊,尤其是有名的503重裝甲營投入戰鬥,從而上演了一場裝甲對決,兩軍的裝甲坦克幾乎都損傷大半。戰鬥的結果,蘇軍佔領了德布勒森,德軍也為布達佩斯的防禦爭取到了時間,可謂各取所需打成平局。那麼,蘇軍在兵力佔優和手握戰場主動權的情況下,為什麼差點被德軍反擊成功了呢?
  • 造價1550美元的德軍「草根」坦克,主炮都沒有!但二戰功勞卻不小
    說起二戰時期的德國坦克,相信很多人脫口而出的就是虎式,黑豹這樣的著名坦克,而至於一號到四號坦克這樣的坦克,和「虎豹」相比就黯然失色!特別是最初期的一號坦克,其原本只是訓練坦克,但因為德軍開戰時坦克數量不足,所以才被緊急投入到了戰場中。
  • 日軍戰敗投降後,「731部隊」創立者石井四郎,最後結局令人憤慨
    日軍戰敗投降後,「731部隊」創立者石井四郎,最後結局令人憤慨文/文史紀事世界四大文明中,唯我中華民族文明從未中斷過,中華民族曾經是被打敗過,但從未被摧毀過靠的是民族危亡之際敢於站出來的那群人,靠的是必勝的信念與毅力,靠的是民族文化自信,即便曾經在二戰中遭受日軍慘無人道的侵略,我們也未曾放棄過。中日甲午海戰後,日本得到大量的賠款後並不滿足於現狀,始終對我中華大地虎視眈眈。清朝滅亡後,中原大地陷入內亂,日本更是蠢蠢欲動,終於在1931年,日軍找了一條荒謬的理由炮轟瀋陽北大營,並且不費吹灰之力佔領了東三省。
  • 二戰德國三大名將「閃電伯爵、沙漠之狐、裝甲怪傑」
    二戰初期,德國軍隊攻城掠陣,所向披靡,稱霸歐洲,全賴德國一批重要的軍事將領,下面小女子就其中最為卓越的三位介紹一下。二戰時期德國三大名將,閃電伯爵、沙漠之狐、裝甲怪傑曼施坦因、隆美爾和古德裡安被後人並稱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納粹德國的三大名將。當然,從政治角度來說,他們絕對是助紂為虐的法西斯幫兇,對別國犯下了不可饒恕的戰爭罪行,是希特勒禍害天下的殺手。
  • 橫掃日本鬼子的謝爾曼坦克,為何被德軍嘲笑為打火機和謝饅頭?
    謝爾曼坦克是二戰美軍裝甲力量的象徵,也是二戰中產量最大的坦克之一,其產量達4.9萬輛。但真正操作這款坦克的美軍士兵並不為它感到驕傲,因為它像蛋殼一樣脆弱「脆」,像火炬一樣容易點燃。在虎式坦克面前,謝爾曼連渣都算不上,在實戰中,謝爾曼坦克與德軍虎式坦克戰損比達到5:1,有人認為雪曼坦克是二戰時期最垃圾的坦克,也就打打日本人的豆坦克。當年的謝爾曼坦克在亞洲戰場,可以說是碾壓日本軍隊,打得日軍毫無還手之力,但是到了歐洲戰場上面對德國軍隊確實是變得不堪一擊。甚至美軍給他起個綽號叫打火機,意思就是一打就著。
  • 若是二戰時期去歐洲的是日軍,來亞洲的是德軍,結果會不同嗎
    今天我們也來講一個如果,那就是二戰時,如果德日兩國的侵略地點反過來,德軍來到亞洲,日軍去往歐洲,結果會不同嗎?    首先我們可以肯定的是,大方向不會發生什麼改變,戰爭的結局也不會因此而變得完全不一樣,歷史上二戰的結局是同盟國勝利軸心國失敗,就算德軍和日軍調轉了主要戰場,軸心國最終也是贏不了的。
  • 二戰最慘烈突圍戰:德軍慘遭圍殲,有人試圖投降卻被砍斷雙手
    不過,德軍在防線上的坦克數量佔據優勢,在「豹式」坦克和88毫米炮的猛轟下,蘇軍坦克部隊損失慘重,不得不暫停進攻。25日21時,德軍封鎖突破口,並將蘇軍第20、第29裝甲師合圍。不過,這兩個裝甲師畢竟是蘇軍精銳,在被包圍後不但沒有驚慌,反而一路發動猛攻。沿途德軍始料未及,一觸即潰;另外,在烏克蘭第二方面軍的增援下,蘇軍不但重新打開突破口,還建立了對德軍的包圍圈。
  • 德軍戰功卓著的將領,稱作「沙漠之狐」,為何被希特勒毒死
    二戰時期將星如雲,美國的就有很多讓人如雷貫耳的將軍,像麥克阿瑟將軍、艾森豪將軍等,是因為二戰勝利之後,美國天天地宣傳自己的將軍,所以知名度比較高,二戰的時候因為美軍當時實力太強大了,每到一個地方就像推土機一樣平推過去,戰無不勝,根本不需要這些將領指揮什麼,美國當時的戰術就是火力轟炸
  • 二戰德軍步兵背的大罐子是什麼?那可是保命的東西
    我們看二戰紀錄片,很多德國步槍兵背一個大約長30~50cm寬15cm的罐子,那麼這東西是幹什麼的呢?一戰時期曾經爆發過恐怖的毒氣戰,給各交戰國的士兵造成了很大的傷害。雖然是德軍率先使用的毒氣,但是英法兩國發射的毒氣不比德軍差。希特勒本人就是受害者,在一戰時希特勒曾經作為一名底層士兵為德皇作戰過,1918年10月14日,在威爾維克村附近,希特勒遭到毒氣(芥子氣)攻擊,差點失明。等到希特勒掌權後,再發動二戰時,他就讓所有的士兵都帶著防毒面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