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談了那麼久步兵,換個口味來聊聊二戰德軍的自行車連編制和武器
咱們聊二戰編制時大家總是非常關心這個部隊裡有多少武器裝備,機動載具或者說配了幾個電臺之類的,而自行車的編制似乎很少有人聊。其實自行車在二戰時的重要性比一戰更大,畢竟一戰是個蹲坑塹壕戰,而二戰講究的是高度機動化。
-
二戰德軍,在作戰之時,每人腰間都有的大鐵罐,究竟是什麼東西?
手裡拿著一把最具戰鬥力的槍枝,而他們軍裝的腰帶扣上也很自然地掛著一個沉重的包,旁邊的袋子裡掛著一個水壺,看起來和我們印象中的軍人們並沒有什麼兩樣。二戰期間,日本軍隊侵略中國時,就啟動過這種慘無人道的毒氣傷害。 1937年9月的深夜裡,日軍的突襲聲漸漸響起,那時的他們正意圖在長江沿岸地區進行夜晚偷襲。我方軍隊本來做好了應對的準備,可萬萬沒想到日軍如此卑鄙,在我方軍人毫不知情的情況下,他們使用了毒氣。根據數據,那次的毒氣戰直接殺死了兩個營的軍人,多少條無辜的生命就這樣斷送在毒氣的煙霧中。
-
威力大卻射得近,為追步兵裝雙腳:德軍38(t)「蟋蟀」自行步兵炮
【軍事家二戰專欄】地面猛虎篇-稀有戰車列傳:德軍38(t)「蟋蟀」式自行步兵炮稀有戰車列傳:德軍38(t)「蟋蟀」式自行步兵炮簡史(上)一.伴隨火力的「呼喚」雖然坦克是「陸戰之王」,但無可否認的是,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
-
二戰德軍為何隨身背著大鐵罐子?幾乎從沒打開過,關鍵時刻能救命
對經歷過二戰的老兵來說,除了要有過硬的心理素質外,完善的裝備也是必不可少的。二戰中德軍的裝備可謂細緻入微,1941年的德國步兵需要背負50多磅的裝備、口糧彈藥等。他們的背包、衣袋和麵包袋都被塞得滿滿的,其中有件密封的鐵罐子裝備,外形獨特,還是金屬材質,常常背於身後,要求一刻都不準丟掉。
-
1940年法國戰役德軍第7步兵旅利刃破壁戰術行動
特別是法國的Char B1重型坦克,該型重型坦克由於因為法國戰役的短暫而被人們低估的坦克型號,縱觀1940年當時能夠跟法國Char B1重型坦克在戰場上一決高下的坦克,除了蘇聯的KVI坦克外,沒有任何坦克能夠給予Char B1重型坦克正面一擊的坦克炮,Char B1重型坦克的正面裝甲厚達65毫米左右,特別區域加強到了70毫米,比如那門裝備在Char B1重型坦克正面側面的SA35型75毫米17倍徑火炮附近
-
二戰德軍裝備的噴火器數量雖多,但更多用於實施暴行而不是戰場
(老槍劇照)二戰期間德軍仍然廣泛使用噴火器是毫無疑問的,它主要裝備於德軍各步兵師的戰鬥工兵營。而作為近戰武器,攜帶噴火器的工兵會在攻堅戰鬥中隨時支援步兵的行動。噴火器當然是簡稱,現代意義上的「火焰噴射器」本就是德國人費德勒發明的,他於1901年製作出來一個噴火器樣品提供給德國軍方評估。
-
曾經戰無不勝的二戰德軍裝甲部隊,為何最後屢屢戰敗?輸在了哪?
成天把二戰時期的坦克或者輕武器搞排行榜的,那基本就是軍盲了。至於第二個問題:除了數量和補給方面,德軍裝甲部隊到底輸在哪了?我覺得這個問題,倒是值得討論。您能提出這個問題,那一定是一位資深軍迷了!至少您知道二戰時期從坦克數量上講,德軍遠遠少於蘇軍。同時,您也一定知道二戰德軍坦克屢屢缺油而戰敗。
-
老照片:二戰中真實的德軍,一路瘋狂入侵,像極了來自地獄的惡魔
歡迎來到不二書舊影時光,今天為各位讀者朋友們分享的這一篇組圖,是來自於二戰時期德軍的老照片。通過這一組老照片,我們可以來回顧一下這段歷史中留存下來的影像。這張照片拍攝於1941年,在巴爾幹半島戰場上的德軍通訊部隊,德軍通訊部隊在二戰中表現極其出色,但相比當時的英美,德軍在通訊戰中處於下風。
-
二戰時期騎兵為何是「夕陽兵種」?德國步兵輕鬆粉碎蘇軍集團衝鋒
其實原因很簡單,二戰時期的騎兵已經接近夕陽兵種,日軍騎兵在華北平原欺負火力貧弱、彈藥匱乏的八路軍還湊和,但是在正面戰場面對機槍、衝鋒鎗、迫擊炮裝備數量較多,並且彈藥也較為充足的中央軍,如果擺開了陣勢打那基本就是送人頭的。所以第6師團的騎兵也就敢搞搞夜襲和偷襲,才讓第10軍和第37軍吃了暗虧。
-
蜇人的蜜蜂——二戰德軍「野蜂」自行火炮
而今天就為大家簡單介紹下二戰時德軍裝備的「野蜂」自行火炮。比如此前的「野牛」系列自行火炮,不僅底盤的承載能力差,所使用的火炮也是老式的步兵炮。火炮使用了當時德軍炮兵裝備的leFH18型105毫米榴彈炮,底盤則是用當時德軍面臨退役的2號坦克的底盤。
-
二戰時期德軍的犀牛88毫米主炮殲擊車一度成為東線戰場死神點名者
說到二戰時期的德軍坦克88毫米主炮的坦克殲擊車最初第一版本便是著名的犀牛自行火炮,和大黃蜂型88毫米反坦克殲擊車。,而這一切新型戰術支撐也離不開德軍二戰時期最為強大88毫米71倍徑坦克炮支持,該型坦克炮於1943年出現在東線戰線場式就具備擊毀二戰結束後盟軍第一代坦克的能力,屬於超前技術設計出來的火炮裝備。
-
德軍參加城市作戰演習「拳師犬」步兵戰車火力貧弱缺陷大
這是德軍參加某次北約聯合演習的照片,可以看到未來德軍在城鎮作戰中的模式。該部隊裝備的是「拳師犬」8×8輪式步兵戰車,雖然名為步兵戰車,卻只有一挺機槍或自動榴彈發射器,火力非常弱。這也是德軍用「美洲豹」履帶式步兵戰車炮塔對其加強武裝的原因。
-
「混血獵手」列傳:二戰德軍「黃鼠狼」3坦克殲擊車技戰史(上)
【軍事家二戰專欄】地面猛虎篇-拼湊出來的獵手,黃鼠狼-3坦克殲擊車激烈的坦克戰貫穿了二戰歐洲戰場的始終。面對敵人的新式坦克,除了加快己方同類裝備的研發外,臨時改裝坦克殲擊車也是有效的應對之策。坦克殲擊車—或者所謂「自行反坦克炮」,一般是利用無炮塔的坦克車體,加裝更大威力的火炮製成。
-
世界軍服百科:二戰時期的德軍騎兵
德軍騎兵團擁有悠久且輝煌的歷史,但在1939年陸軍動員時進行了複雜的重組。自1919年《凡爾賽和約》籤訂後,德軍騎兵團的數量遭到削減——但不是很嚴重,因為德國已被禁止研發重武器(相對而言,騎兵削減數量的多少就顯得沒那麼重要了)。1935年,那些仍然倖存的騎兵團進行了重組;到1939年9月,大部分騎兵團已被改編為偵察部隊。
-
謝爾曼坦克為何被德軍嘲笑為「謝饅頭」,卻讓日軍吃盡苦頭?
謝爾曼中型坦克是美國在二戰時相當具有代表性的一款武器,從德國擁有的幾款有名的坦克便可知當時坦克在各國的風靡程度,而美國的謝爾曼坦克總體設計相對合理,適合大規模生產,但在性能上是不如德國坦克的。
-
若是二戰時期去歐洲的是日軍,來亞洲的是德軍,結果會不同嗎
不過很多人在回顧歷史事件時,也喜歡講如果,但是在這種情形下就不帶有什麼情感因素了,大家只是在探討歷史的另外一種可能性,比方說如果日本沒有炸珍珠港美國會不會參戰。今天我們也來講一個如果,那就是二戰時,如果德日兩國的侵略地點反過來,德軍來到亞洲,日軍去往歐洲,結果會不同嗎?
-
二戰最慘烈突圍戰:德軍慘遭圍殲,有人試圖投降卻被砍斷雙手
1月25日,烏克蘭第二方面軍率先發動攻擊,在10分鐘的密集炮火打擊後,坦克部隊開道,步兵緊緊壓上。蘇軍很快就在德軍防線上打開一個漏洞,精銳的近衛第5坦克集團軍立刻突入,直撲茲維尼哥德卡。不過,訓練有素的德軍也立刻展開反擊,「維京師」和第3、第11、第14裝甲師分別從東、西兩面試圖封鎖蘇軍的突破口。蘇軍則不斷增援。
-
二戰蘇聯的狙擊英雄!神出鬼沒令納粹忌憚,軍官都不敢佩戴肩章
在二戰中,就湧現了很多的王牌狙擊手。而瓦西裡·扎伊採夫作為全球十大狙擊手之一,不管在蘇聯還是現在的俄羅斯,他都無人不知無人不曉。1915年3月23日,瓦西裡出生於俄羅斯奧倫堡省的一個普通家庭,從小他就經常跟著父親和哥哥去山上打獵,這樣的生活既鍛鍊了瓦西裡的身體,也教會了他如何悄悄隱蔽起來,可以說瓦西裡很早就具備了狙擊手的基本素質。
-
為什麼兩次世界大戰大戰中的德軍看起來這麼強:任務式指揮的神話與...
談起一戰、二戰中的德軍,相信很多人都會有一個疑問:德國明明輸掉了世界大戰,還是兩次,但為什麼依舊還會覺得德軍的實力很強呢? 決定戰爭勝敗的因素有很多,比如說兵力、武器、科技、後勤、民眾的作戰意願和國力等等,而無論是一戰還是二戰,德軍在這些領域明顯都比不上同盟國。
-
德軍戰功卓著的將領,稱作「沙漠之狐」,為何被希特勒毒死
二戰時期將星如雲,美國的就有很多讓人如雷貫耳的將軍,像麥克阿瑟將軍、艾森豪將軍等,是因為二戰勝利之後,美國天天地宣傳自己的將軍,所以知名度比較高,二戰的時候因為美軍當時實力太強大了,每到一個地方就像推土機一樣平推過去,戰無不勝,根本不需要這些將領指揮什麼,美國當時的戰術就是火力轟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