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狗令實施效果打折扣,專家呼籲國家統一規則規範養犬行為

2020-12-01 澎湃新聞

近日,陝西西安的龍女士被狗咬傷,在注射4針狂犬疫苗之後仍然不幸離世——張冉在看到這條新聞時,下意識看了看腳上的傷疤,坦言「有幾分後怕」。

一個月前,張冉在北京市朝陽區的一個小區,被一隻突然竄出的狗咬傷腳踝。儘管在第一時間趕去醫院處理傷口,並注射了狂犬疫苗,但她的腳上仍然留下了傷疤。遭遇了這次無妄之災的張冉,只要遇見狗都會遠遠繞開。

不同於張冉對狗的恐懼,她的同事李萌非常喜歡狗,還養了一條拉布拉多犬,晚上下樓遛狗是李萌每天的「必修課」。

「我在路上的時候都會牽著它,只有在家附近的綠地才會放開,那片開闊地都是遛狗的,放開也沒事兒,而且我家的狗比較聽話,一叫就能回來。」李萌說。

此時,旁邊的張冉突然插了句話:「誰都認為自己家的狗聽話,但真要是咬人的時候,主人也不一定能叫得住。」

對於她們的爭論,北京市在養犬管理規定中早已明確規定,「攜犬出戶時,應當對犬束犬鏈,由成年人牽領」。只是這條規定,在現實中經常不被遵守。

目前,我國已有幾十個大中城市出臺了相應的養犬管理法律規範,和北京市的養犬規定一樣,很多規定在實踐中都難以落到實處。

「養犬人和非養犬人之間產生的矛盾,是社會多元化常見的現象,不同的利益群體之間會出現明顯的利益博弈,解決這個問題的根本辦法在於進行統一立法,通過制定共同遵守的規則來規範養犬行為,也為相應的執法活動和司法裁判提供明確的法律支撐。」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喬新生在接受《法制日報》記者採訪時建議。

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副研究員支振鋒認為,可以考慮由國務院出臺行政法規,通過確立統一管理部門、明確處罰細則、建立問責機制等,改變當下執法不嚴的現象。

「狗的問題,首先是人的問題」

李萌家附近有一大片綠地,每到傍晚,很多住在附近的居民都愛到這裡來活動。因為經常到這裡遛狗,李萌也結交了不少養狗的朋友。

近日,記者跟隨李萌來到了這片綠地,裡面的草坪被道路和樹木分割成幾個區域,有居民在小路上散步,有一些大人帶著孩子在草坪上玩,還有居民在草坪上遛狗。

在遛狗的那塊草坪上,已有薩摩耶、泰迪、金毛等五六隻狗在來回奔跑著搶球,李萌也解開了拉布拉多犬的鏈子,放它去和另外幾隻大狗撒歡。

一個小時之後,李萌又給狗套上鏈子牽回家,在回去的路上,李萌不忘將自家狗的糞便鏟到了隨手攜帶的塑膠袋裡。

記者注意到,並非所有養狗人都有這樣的意識,在綠地的道路旁,多處可見狗的糞便。

「狗的問題,首先是人的問題。狗主人怎麼樣,狗便怎麼樣。狗主人講究衛生,狗便不會隨處便溺,狗主人為別人著想,狗便不會傷及無辜。」喬新生指出。

值得注意的是,與「攜犬出戶時,不對犬束犬鏈」等行為相比,違法遺棄犬只的行為更加危險。

支振鋒曾經對養犬立法問題進行過深入調研,他在調研中發現,很多流浪犬傷人事件,都是由於犬的主人違法將家犬遺棄,才使流浪犬無人管束頻發傷人事件。

「有一些飼養寵物的人缺乏最起碼的公德心,在處理各種關係的時候,沒有考慮到他人的需要,這不僅需要養狗人提高素質,還應有更完善的規章制度去管理。否則,養狗人就會和非養狗人產生矛盾。」喬新生指出。

「限狗令」實施效果打折扣

從地方層面來看,我國大中城市大多出臺了相應的養犬管理法律規範,各地區結合本地實情,制定了養犬管理的法規、規章或規範性文件。一些犬只數量較多、問題較為突出的城市,還根據本地的實際情況,對原有養犬管理法規、規章進行修改或重製,如上海市2011年施行《上海市養犬管理條例》並廢止原《上海市犬類管理辦法》。

然而,很多類似法規在施行中「打了折扣」。

例如,《北京市養犬管理規定》中明確,攜犬出戶時,應當對犬束犬鏈;攜犬乘坐電梯的,應為犬戴嘴套;不得攜犬進入公共綠地、社區公共健身場所等。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上述這些規定並沒有被嚴格遵守。當詢問養犬人為什麼不給犬束犬鏈時,基本都會得到「我家狗聽話,不咬人」的回覆。

然而,一些無辜的人卻承受了這些行為帶來的惡果。

西安的龍女士因狂犬病發作不幸離世的同一天,上海一名38歲男子姚某也因狂犬病發作而被宣告死亡,死因令人痛心:兩個月前被寵物犬輕度咬傷,自行進行了傷口清洗及消毒,而沒有接種狂犬疫苗。

相關數據顯示,犬咬傷人的事件在各地都很常見。

陝西省西安市2015年上半年犬咬傷病例達7771例。山東省青島市平均每年有近4萬人次被貓狗等寵物咬傷抓傷而接種疫苗。2014年至2016年6月,江西省南昌市居民被犬咬傷人數達3萬人次。

多重原因致法規難落實

「限狗令」落實難的背後,是多重原因的交織。

「目前,在對於養犬的管理上,各地主要是以公安機關為主,然而,公安機關的執法力量畢竟有限,而且,相應的人員、經費等資源並未隨之增加太多,這必然會影響到執法的積極性和效率。」支振鋒指出。

喬新生同樣認為,雖然各地都制定了登記註冊制度,但是並沒有配備專門的警力,這就使得這項制度很容易流於形式。

與此同時,一些不養犬人的畏懼態度與不少動物保護人士的非理性行為,使得本應發揮重要作用的社會治理功能,變得脆弱。

「一些執法部門在處理養犬問題的糾紛上,往往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有時候,一些居民在舉報之後,不但得不到及時有效的解決,還會在事後遭到養犬人的打擊報復,這就導致很多人敢怒不敢言,只能採取『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態度。」喬新生在調查時了解到。

支振鋒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指出,在解決養犬糾紛的問題上,社區自治工作仍然不到位,「小問題交給物業,大問題交給政府」的做法非常普遍,很多本應在居民之間就能解決好的問題,經常會擴大範圍,導致事情變得更加複雜。

「對於養狗管理,可以主要依靠社區來協商,大家可以商量決定。可以通過社區細則、地方公約來管理完善。政府應當承認公約,只要業主委員會通過了,大家就應該共同遵守。」上海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盧漢龍建議。

社會治理功能的完善,還需要邁過另一道門檻——不少動物保護人士的非理性行為。

2015年5月,在烏魯木齊一汽車4S店門口,因流浪狗嚇到自己的孩子,王先生一氣之下用鐵棍木棒將狗嘴打歪。隨後,王先生遭遇網友人肉搜索,其家庭地址、手機號、QQ號、車牌號等信息被公布在網上。

2016年12月,因為自己養的狼狗太兇,容易撲咬人,在四川宜賓開茶館的羅女士在朋友建議下,準備將自己養的狼狗打死,卻遭到幾名自稱是愛狗協會志願者的人暴打。

……

「類似的新聞,近些年層出不窮。而且,很多愛犬者都形成了組織,不少愛犬人士的觀念非常偏激和極端,不僅會和其他群體產生衝突,有時候還給執法部門帶來了很大困難。」支振鋒說。

喬新生認為,動物福利的問題,其實是不同文化、不同觀念之間的差異,而很多動物保護人士並沒有認識到這一點,經常會有一些非理性行為,增加了很多不必要的糾紛,很多行為還觸犯了法律。

對養犬共性問題統一規範

早在10年前,喬新生就提出應出臺動物福利法。

「動物保護方面的觀念不一致、動物實行分類管理有一定難度、管理機構和管理部門不統一、一些動物保護主義者的非理性行為等,都是造成這部法律難以出臺的原因。」喬新生坦言,這部法律的出臺難度確實很大。

「動物福利立法的根本目的,是要改變動物境遇。例如,對那些給我們提供了賴以果腹食物的動物們,即使我們在結束它們生命的時候,也應該加倍小心。但要強調的是,如果刻意強調所謂保護動物的權利,而損害了人類的福利,那麼,這樣的立法就不具有科學性。當非法養犬行為威脅到正常社會秩序和人身安全的時候,就必須嚴厲打擊。」喬新生說。

喬新生呼籲,在野生動物保護法等一系列法律制度的基礎上,制定統一的動物保護法典,對動物嚴格分類,科學管理。

「養犬問題屬於地方事務,由地方進行立法,但在各地進行地方立法的基礎上,可以考慮由國務院出臺行政法規,明確統一的管理部門、增加人員和經費、虐待犬只行為的處罰細則等內容,從而對養犬涉及的共性問題、原則問題進行規範,有利於各地遵照統一執行。」支振鋒同樣建議進行統一立法。

支振鋒指出,立法中增加的一些規定,歸根到底是要保障執法的落實,現在犬只管理方面,執法不嚴是更為主要的問題。

「一方面,通過配備充足的執法力量和資源、建立相應的問責制度來改變執法不嚴的局面。另一方面,對於一些以保護動物名義觸犯法律的行為要嚴厲打擊。」支振鋒建議。

(原題為《養犬法規為何在執行中「走樣」了?專家呼籲國家統一規則規範養犬行為》)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下月起限狗令正式實施 藏獒等22種大型犬不能養
    下月起限狗令正式實施 藏獒等22種大型犬不能養 2010-06-23 20:13:23   來源: 成都全搜索   編輯: 陳兆剛   跟帖條  進入跟帖
  • 城市限狗令!文明養狗規範養狗,不要讓狗狗又成了誰的替罪羊
    這段時間網上最熱議的應該是杭州限狗令,根據規定,杭州市區內的遛狗時間為每天晚上7點至第二天早上7點。還有如果要出去遛狗必須要系上狗鏈,並由成年人牽領,如果碰到有的人違反規定情節嚴重的將沒收犬只,吊銷《養犬許可證》。這樣下去可以預估,接下來可能會有的城市也會推出這種類似的限狗令,但是我們自己想一想、限狗,難道真的是我們想要的嗎?
  • 「史上最嚴限狗令」引外媒關注 「不規範養狗」需要怎樣的藥方?
    寵物數量連年增長,但相應的管理措施和人們的文明意識沒有跟上,人與狗之間的衝突屢見不鮮。近日,雲南省文山市發布了「史上最嚴養狗限令」,引發了熱議。  「史上最嚴養狗限令」出臺  據香港《南華早報》報導,10月29日,雲南省文山市發布了「史上最嚴養狗限令」:狗主人只能在早7點前和晚10點後出門遛狗;狗的牽引繩不能超過1米長,且只能由成年人牽引;公園、購物中心、體育設施和其他公共場所在任何時候都對狗說「不」。
  • 這些地方不準養狗!淄博將立法規範養犬行為
    這些地方不準養狗!限養區將由區縣人民政府劃定,並向社會公布。該區域內提倡不養犬。限養數量方面,限養區內每戶限養一犬,不得飼養、繁殖、經營大型犬、烈性犬。不符合條例相關規定的,應當在條例施行前自行處置。養犬方式方面,個人養犬的,應當在其住所內飼養。
  • 我們應該如何規範養犬行為?如何避免狗的災難?
    現在,養犬有很多人,特別是一些年輕的愛犬人,外出時,他們經常隨身攜帶愛寵,讓他們在廣場公園、草坪綠地小便、商場、地鐵遊蕩中盡情享受,這不僅影響了人們的休閒體驗,也帶來了潛在的公共衛生安全和環境汙染風險。如何提高公民文明文化水平,進一步規範城市養犬行為,成為城市管理中的一大難題。
  • 中國各地「限狗令」頻遭夭折 如何才能限到「點」上?
    基於多因素考慮,這些年各地陸續出臺各種限制養狗的規定,有的城市甚至把金毛、薩摩、拉布拉多等非常溫順的中型狗也納入禁養範圍。  《青島市養犬管理條例》自2016年10月開始實施,其規定每戶居民限養1隻犬、需登記並繳納400元服務費,居民不得飼養藏獒等40種烈性犬、違者最高罰2000元等。
  • 社會呼籲文明養犬
    養狗養出了事端,這讓人始料不及。但這並不是個案,各地因為狗而發生的事件層出不窮,不少事都曾見諸報端:玉林狗肉節、流浪狗、遛狗不拴繩、隨地便溺等等。尤其是很多不文明的養狗行為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和討論,文明養犬也成為了全社會呼籲的重點。 文明養犬並不是只需要養犬人自己來行動,這其中要設計合理的規章制度,要有明確的規則條例,能夠做到有法可依,執法必嚴。
  • 限狗令!6月1日起!《益陽中心城區養犬管理規定》將正式實施
    隨著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城市養犬人數越來越多,一些不文明養犬行為,激發了矛盾、汙染了環境,有礙社會和諧和文明城市創建。此次市城管執法局發布《文明養犬倡議書》,具體就遵守公德、規範養犬,加強管理、愛護環境,持證養犬、依法養犬等方面,呼籲廣大市民發揚公德意識,自覺遵行法規。
  • 西安上半年狗咬人超9000次 市民:不覺限犬令有效
    市民:不覺得限犬令有效果  8991例,意味著,在這座古城生活的近900萬人與近30萬隻狗,上半年發生過近9000次不愉快的接觸經歷。  然而,根據官方統計,這個數字較去年同期增加了1188例,漲幅15.22%。此時距離2012年2月1日起正式實施的「限犬令」,差不多已有三年半。
  • 石家莊部分小區實施「史上最嚴禁狗令」 多頭管理執法難
    原標題:石家莊部分小區實施「史上最嚴禁狗令」 多頭管理執法難    ■閱讀提示   7月11日,石家莊一些小區開始實施「史上最嚴禁狗令」,要求對小區內的狗,不管有證無證一律清除。「禁狗令」的出現,讓一直存在的狗患問題再次成為議論和關注的焦點。
  • 山東多地出臺意見規範養狗行為!養狗再不能任性!
    山東多地出臺意見,規範和限制養狗行為!進入11月下旬,山東省多地公安局、司法局聯合發布《養犬管理條例》,限定養狗區域、限制養狗數量。一、限養區內每戶限養一隻,不得飼養大型犬、烈性犬。養犬實行限養區和非限養區管理制度,限養區內提倡不養犬,每戶限養一犬,不得飼養、繁殖、經營大型犬、烈性犬。養犬方式方面,個人養犬的,應當在其住所內飼養。
  • 江蘇常州出臺最猛「限狗令」 城區每戶限養一條狗
    《意見》指出,由全市十二個部門共同來建立犬只管理意見,由公安部門負責牽頭全市養犬行政管理工作,收容救助處置危險犬、流浪犬,捕殺狂犬病犬,同時建設「一站式」服務窗口,負責犬只登記發證工作,管理犬只留檢所,依法開展有關無證養犬、養犬擾民、犬只傷人等警情處置,打擊涉犬違法犯罪行為。農業部門負責依法對犬只實施免疫、檢疫工作;監督指導疫犬救治和犬屍無公害化處理;負責對寵物診療行業的監管。
  • 有令不行,「限狗令」難怪疲軟
    有令不行,「限狗令」難怪疲軟   ◎朱昌俊  每隻犬需繳納400元的養犬管理服務費,居民每戶限養一隻犬……這些年,全國各地禁犬、限制養犬的條令你方唱罷我登場從來沒有消停過。
  • 武漢「最嚴養狗令」實施半年收效如何?探訪發現養狗者更注重他人...
    他介紹,今年物業公司響應號召加強了對居民養狗的管理,主要以宣傳引導為主。一開始在小區門棟貼養狗公約、拉橫幅,「看是看到了,但效果並不好」,後來他們針對養狗人士發文明養狗告知函,讓狗主人籤字。「『養狗令』出臺後,我們志願者管起來也有底氣了。看到有人不撿狗屎,志願者一說,旁邊居民也會幫腔,都是鄰居,慢慢地大家都自覺了。
  • 太原實施最嚴養狗令 媒體:以制度倒逼文明養狗
    11月1日,被網友稱為「最嚴養狗令」的新版《太原市養犬管理條例》正式實施,引發廣泛關注。只不過,寵物狗越養越多,有些人的文明養狗素質卻沒有跟上:任其隨地便溺不清理,外出遛狗不牽繩,不辦狗證不打疫苗,違規豢養大型犬、烈性犬……不文明養狗行為導致的犬只傷人事件不斷發生,嚴重影響鄰裡和諧不說,還動輒釀成暴力事件。關於文明養狗的討論,是公共輿論的老生常談。很多地方推出了新政,加大了對不文明養狗行為的懲處力度。遛狗不牽繩、違規養犬等行為,普遍都將面臨罰款。
  • 封面評論|以抓拍系統對付不文明養犬,讓「最嚴限犬令」真正落地
    蔣璟璟養狗不牽狗繩一直是群眾反響比較突出的不文明養犬行為,按照《上海市養犬管理條例》規定,養犬人攜帶犬只外出應當為犬只束牽引帶,牽引帶長度不得超過兩米,在擁擠場合自覺收緊牽引帶,違反上述規定的,公安機關可以進行處罰。
  • 寧波四地劃定犬類重點限養區域!將嚴管這些養犬行為
    近段時間來,鄞響客戶端和鄞州日報連續關注「城市狗患」。繼鄞州警方表態,有決心加大執法和管理力度後,11日,又從寧波市公安局傳來消息,為進一步強化寧波犬類管理工作,遏制不文明養犬行為,市公安局決定於本月起在全市範圍內開展為期一個月的違規養犬行為專項整治行動,重點為海曙、江北、鄞州、高新區限養區域。
  • 限狗令總是雷聲大雨點小,如何才能立標治本
    最近杭州出現了最強限狗令,成為人們熱議話題,而且繼杭州之後,武漢也出現限狗令,目前網上可見的表象是很有效果。限狗令主要是要求對狗狗進行掛犬牌,束狗鏈,戴嘴套,如果違反規定,對養狗的主人進行罰款。類似對於狗狗的管理措施其實這並不是首例,之前很多地區都多次實施了差不多的方法,但是治標不治本,雷聲大雨點小。上海,重慶,寧波等地,多年前都出現過限狗令,可是效果差強人意。為什麼會這樣?限狗令不可能讓狗狗自己去落實,狗是不懂的這些規定的,所有約束的都是狗狗的主人,這樣看起來沒問題,也確實是沒問題。那麼為什麼效果不明顯呢?
  • 規範養犬,淄博擬立法!8種養犬行為將禁止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趙原雪 近日,淄博市公安局、淄博市司法局聯合發布關於徵求《淄博市養犬管理條例(草案徵求意見稿)》(以下稱條例草案)立法意見建議的公告,將針對條例草案內容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截止日期為12月20日。
  • 「最強限狗令」下的紛爭:人的生活中,究竟該如何安放那些狗?
    《調查清樣》—今年冬季,對於狗類愛好者來說或是一個難熬的時期,以杭州為首國內許多城市近期紛紛發布或實施限定寵物狗的規定,其中,杭州則因被指暴力對待流浪狗、嚴格限制圈養品種及數量、限定遛狗時間等被網民稱「最強限狗令」。雖然杭州方面對有關「暴力對待流浪狗」的信息通過當地執法部門予以澄清,但相關爭議仍未平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