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西九江,都昌米粑,也稱餃子粑,是都昌特色美食,曾被評為「江西名小吃」。都昌米粑,外形像餃子,但皮用米粉捏製成,用薄薄的米粉皮包上各種各樣的餡,蒸熟後,香氣撲鼻,晶瑩剔透,透過表面,可以隱隱約約看到裡面的餡,咬上一口流油,咬上兩口流口水……在都昌,每逢重大節日,米粑是必做的美食,家裡來了貴客,包米粑招待算得上是當地最高的接待禮儀。還記得母親把青蒜採摘,將米粉調拌,把深情揉捏成一個個「外秀味中」的米粑。那蒸騰的是鄉愁,是母親的味道。還有哪一道小吃能讓你如此感嘆?還有哪一道美食能揉進如此多深情?

鄱陽湖上都昌縣, 要是讓人推舉最具影響力的美食,都昌豆參與都昌米粑肯定是眾口皆碑。據文人雅士考證,都昌豆參源於宋代,美味飄過時間的長河已歷千年,而都昌米粑的歷史更悠久,源於東晉名將的都昌人陶侃,以米粑孝敬病中的陶母,並對逝世的陶母湛氏清明節以米粑以祀,這樣算來,都昌米粑的香味已飄過1700餘年了。都昌米粑又稱「孝心米粑」「清明米粑」,即源於陶侃與陶母至親的故事。那時候的都昌縣稱鄡陽縣,肯定沒有「都昌米粑」的叫法。米粑的材質是米粉,因外形像北方用麵粉而捏的餃子,因此也稱「餃子粑。

都昌米粑,是以大米為主要原料,外形像餃子,將大米蒸成半熟後磨成粉,兌以溫水糅合成粉團,餡多皮薄,主要有大蒜、蘿蔔絲、豆角、白菜、豆腐、臘肉碎、韭菜、少許辣椒粉等拌餡,裹餡後放入蒸籠,用猛火蒸約二十分鐘即可。每逢過年過節,都昌民眾就會做米粑慶祝。記得小時候,長輩在灶臺邊忙碌,童真童趣的我,對潔白的米粉充滿了好奇。趁長輩不注意的時候,抓起一點米粉玩弄,本以為誰都不知道,可結果弄的鼻子上,衣服上全是像是南瓜上長了霜,奶奶笑著說:「哎呀,我家又多了只小花貓。」連忙幫我洗臉,淘氣的我哭鬧著100個不願意。洗完臉只見灶臺上冒著熱氣,貓咪在灶臺下左轉三圈右轉三圈,嘴裡不停地喵嗚喵嗚,濃甜的米香瀰漫在空氣中,饞得我連忙問奶奶什麼時候起鍋呀?起鍋時粉粑白如翡翠,好像皮膚一般吹彈可破,我忙著用手去拿,奶奶說等一會兒,現在燙,我呆呆的看著米粑,不知什麼時候才能吃到我的白玉翡翠!

每當清明節,在外地工作和生活的都昌人回鄉祭祖的同時,都會和家人在一起,做一回都昌米粑,而如果在這期間,大家要是去都昌做客,餐桌上也少不了一盤熱騰騰的都昌米粑。脆嫩不膩,清香滿口的米粑也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都昌米粑,其實就是用米粉做的一種餃子形狀的米粑而得名「餃子粑」。米粑得用上好的晚米,淘淨沙粒、雜質,浸透水後瀝起,上蒸籠蒸至一定火候,待冷卻後,再磨成粉。和粉也挺講究,得用沸水,經過這樣處理後,粉團就可以或捏或擀成薄薄的皮兒,而不至於開裂。餡子則視各人的口味不同,鮮肉、臘肉自不必說,韭菜、蔥蒜、豆角、蘿蔔、醃菜(梅乾菜),甚至豆腐、香菇、小蝦等皆可入餡,包入粉團,做成餃子狀,蒸製而成。

其實,在都昌,每個節日都要做粑,而米粑都是必不可少的。不光節日如此,現在,都昌縣城專門賣米粑的大小店鋪有近百家,都昌米粑已經成了都昌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都昌米粑,是鄱陽湖畔獨特的小吃,是餃子文化和稻米邂逅的新生,瑩白如玉的米粉包成大餃子,裹滿田間地頭的清香,是家的記憶,是母親的味道。在江西九江,都昌米粑,是兒時記憶中最為深刻的美食!小夥伴們,你吃過都昌米粑嗎?
延伸 · 推薦
江西景德鎮的特色小吃「鹼水粑」,韌而爽口,你吃過嗎?
在江西景德鎮,景德鎮人的早餐,是從一碗冷粉開始!
江西宜春土扎粉,柔韌滑潤,鮮美可口,你吃過嗎?
江西特色美食「酒糟魚」,酒香四溢,開胃下飯,你吃過嗎?
南昌特色風味小吃「南昌拌粉」,是南昌人念念不忘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