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10月,中原大戰已經基本塵埃落定,閻錫山、馮玉祥率部撤入山西,以汪精衛為首的改組派也帶著北平民國政府的諸多官員跟隨晉軍一同撤往太原。
由於中原大戰時期,蔣介石為了拉攏張學良出兵相處,承諾將黃河以北的所有區域都交給東北軍統轄,因此蔣介石對於攻打山西的興趣並不大。
而且蔣介石認為儘快結束中原大戰,將主力部隊調往江西攻打蘇區才是重中之重,因此蔣介石表示願意以「寬容」的態度促成雙方和談。
不過在蔣介石提出的諸多條件之中,馮玉祥和閻錫山萬萬無法答應的便是要求二人辭職下野並出洋考察,雙方之間的局勢再一次變得十分緊張。
但是就在雙方一觸即發之時,西北軍內部因為馮玉祥威望大跌而出現裂縫,馮玉祥及其親信均已失勢,馮玉祥無奈之下只好宣布辭職下野。
西北軍瓦解之後,晉系的壓力便陡然增加,閻錫山雖然迫於形勢將軍政大權交給了徐永昌處理,但是卻始終不同意主動離開山西,準備率領晉軍堅守娘子關。
閻錫山的決定令山西內的民眾苦不堪言,因為蔣介石為了迫使閻錫山離開,下令對太原及其周邊區域進行了大規模的轟炸。
空襲造成的傷亡令閻錫山在山西內部的支持率急劇下降,即便中央軍尚未開始攻打山西,太原城內已經開始有人呼籲閻錫山為了民眾考慮罷手言和。
此外,一向被閻錫山視為依仗的晉軍在聽說閻錫山的計劃後也是士氣低落,眾將一致認為想要守住娘子關將非常艱難。
而一旦娘子關失守,閻錫山便會率部撤往西北,而西北地區的貧苦則令早已習慣了尊處優的晉軍根本無法接受。
內外夾擊之下的閻錫山終於無法支撐,只得前往徐永昌處商議對策,稱自己恐怕很快就要離開山西,詢問徐永昌準備如何應對蔣介石和張學良向山西進行滲透。
徐永昌表示,張學良和蔣介石已經進入蜜月期,日前張學良在奉天宣布就職民國陸海空軍副總司令併到南京和蔣介石會晤就可見一斑。
不過無論是蔣介石還是張學良都都沒有強行攻打山西的準備,張學良甚至公開宣稱要用政治方法解決華北問題,因此張學良即便不會和山西合作也不會強行進攻。
而且徐永昌之前曾有過和東北軍作戰的經驗,徐永昌認為即便張學良真的率部進攻山西也不足為懼,晉軍完全有能力憑藉地利優勢擊敗東北軍。
閻錫山雖然覺得徐永昌的說法並非毫無道理,但是卻在是否主動進行交涉一事上與徐永昌發生了分歧,閻錫山認為應該主動派人前往南京和奉天。
徐永昌對此卻不以為然,認為既然中原大戰已經失敗,那麼主動派人交涉只能讓蔣介石和張學良認為晉系軟弱可欺,更不知道應該讓使者到南京採用何種說辭。
閻錫山見徐永昌拒絕派遣代表前往南京,心中十分震驚,認為徐永昌是不想替自己善後,於是苦勸徐永昌,稱毫無表示便是坐以待斃。
但是無論閻錫山如何勸說,徐永昌卻完全不為所動,閻錫山無奈之下只好聽之任之,而閻錫山沒有想到的是,徐永昌的不卑不亢竟然真的令蔣介石和張學良偃旗息鼓。
按照原本的約定,蔣介石麾下中央軍不會渡過黃河,而張學良則一心樹立形象,在摸不清其嫡系的情況下生怕一步踏錯引起晉軍的強烈反彈。
因此徐永昌的「沉默」令蔣介石和張學良一時之間不知該如何是好,一番商議之後蔣介石和張學良提出了新的和談條件,只要閻錫山下野,山西便可以一切照舊。
晉軍作為閻錫山東山再起的資本,新和談條件正是閻錫山夢寐以求的最佳結局,隨後閻錫山便正式致電蔣介石,確定了自己的離去日期,中原大戰就此結束。
感謝您的閱讀,如果覺得本篇文章對你來說有幫助的話,別忘了點讚、評論、轉發和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