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大戰閻錫山下野,晉系一敗塗地,蔣介石為何卻無法收編拆解?

2021-01-14 騰訊網

1930年10月,中原大戰已經基本塵埃落定,閻錫山、馮玉祥率部撤入山西,以汪精衛為首的改組派也帶著北平民國政府的諸多官員跟隨晉軍一同撤往太原。

由於中原大戰時期,蔣介石為了拉攏張學良出兵相處,承諾將黃河以北的所有區域都交給東北軍統轄,因此蔣介石對於攻打山西的興趣並不大。

而且蔣介石認為儘快結束中原大戰,將主力部隊調往江西攻打蘇區才是重中之重,因此蔣介石表示願意以「寬容」的態度促成雙方和談。

不過在蔣介石提出的諸多條件之中,馮玉祥和閻錫山萬萬無法答應的便是要求二人辭職下野並出洋考察,雙方之間的局勢再一次變得十分緊張。

但是就在雙方一觸即發之時,西北軍內部因為馮玉祥威望大跌而出現裂縫,馮玉祥及其親信均已失勢,馮玉祥無奈之下只好宣布辭職下野。

西北軍瓦解之後,晉系的壓力便陡然增加,閻錫山雖然迫於形勢將軍政大權交給了徐永昌處理,但是卻始終不同意主動離開山西,準備率領晉軍堅守娘子關。

閻錫山的決定令山西內的民眾苦不堪言,因為蔣介石為了迫使閻錫山離開,下令對太原及其周邊區域進行了大規模的轟炸。

空襲造成的傷亡令閻錫山在山西內部的支持率急劇下降,即便中央軍尚未開始攻打山西,太原城內已經開始有人呼籲閻錫山為了民眾考慮罷手言和。

此外,一向被閻錫山視為依仗的晉軍在聽說閻錫山的計劃後也是士氣低落,眾將一致認為想要守住娘子關將非常艱難。

而一旦娘子關失守,閻錫山便會率部撤往西北,而西北地區的貧苦則令早已習慣了尊處優的晉軍根本無法接受。

內外夾擊之下的閻錫山終於無法支撐,只得前往徐永昌處商議對策,稱自己恐怕很快就要離開山西,詢問徐永昌準備如何應對蔣介石和張學良向山西進行滲透。

徐永昌表示,張學良和蔣介石已經進入蜜月期,日前張學良在奉天宣布就職民國陸海空軍副總司令併到南京和蔣介石會晤就可見一斑。

不過無論是蔣介石還是張學良都都沒有強行攻打山西的準備,張學良甚至公開宣稱要用政治方法解決華北問題,因此張學良即便不會和山西合作也不會強行進攻。

而且徐永昌之前曾有過和東北軍作戰的經驗,徐永昌認為即便張學良真的率部進攻山西也不足為懼,晉軍完全有能力憑藉地利優勢擊敗東北軍。

閻錫山雖然覺得徐永昌的說法並非毫無道理,但是卻在是否主動進行交涉一事上與徐永昌發生了分歧,閻錫山認為應該主動派人前往南京和奉天。

徐永昌對此卻不以為然,認為既然中原大戰已經失敗,那麼主動派人交涉只能讓蔣介石和張學良認為晉系軟弱可欺,更不知道應該讓使者到南京採用何種說辭。

閻錫山見徐永昌拒絕派遣代表前往南京,心中十分震驚,認為徐永昌是不想替自己善後,於是苦勸徐永昌,稱毫無表示便是坐以待斃。

但是無論閻錫山如何勸說,徐永昌卻完全不為所動,閻錫山無奈之下只好聽之任之,而閻錫山沒有想到的是,徐永昌的不卑不亢竟然真的令蔣介石和張學良偃旗息鼓。

按照原本的約定,蔣介石麾下中央軍不會渡過黃河,而張學良則一心樹立形象,在摸不清其嫡系的情況下生怕一步踏錯引起晉軍的強烈反彈。

因此徐永昌的「沉默」令蔣介石和張學良一時之間不知該如何是好,一番商議之後蔣介石和張學良提出了新的和談條件,只要閻錫山下野,山西便可以一切照舊。

晉軍作為閻錫山東山再起的資本,新和談條件正是閻錫山夢寐以求的最佳結局,隨後閻錫山便正式致電蔣介石,確定了自己的離去日期,中原大戰就此結束。

感謝您的閱讀,如果覺得本篇文章對你來說有幫助的話,別忘了點讚、評論、轉發和收藏哦

相關焦點

  • 蔣介石為什麼讓「豬」將去跟粟裕對陣?
    今天給大家介紹的這位將軍他是第二十五號戰犯劉峙,他是蔣介石的五虎將之首,但是有個不雅的稱號「豬將」。但是蔣介石偏偏喜歡他,淮海戰役中,蔣介石把軍事重地徐州重地交給了他。最後被軍神粟裕打得一敗塗地。當時選徐州剿共總司令的時候,大家對蔣介石選劉峙是很有意見的。
  • 「微操大師」蔣介石,雜耍張學良
    九一八事件前,剛剛經歷軍閥中原大戰,蔣介石力壓群雄,他用的手段很多,離間,拉攏,重金收買。但最後與馮玉祥和閻錫山的決戰中,蔣介石還是沒把握,於是把目光轉向實力雄厚的東北軍身上。東北易幟,東北軍入關,南北夾擊,一舉擊潰馮閻聯軍。
  • 閻錫山到臺灣後,給蔣介石一份秘密計劃,老蔣嗤之以鼻
    在民國時期,閻錫山絕對是一位風雲人物,執掌山西38年,針插不進,水潑不進,沒有人能動搖他在山西的地位。但是,到了1949年,閻錫山知道山西已經守不住了,就借著蔣介石和李宗仁爭鬥的機會,當上了行政院長。閻錫山為了坐穩這個位置,可是沒少費心思,行政院從廣州搬到重慶,又從重慶搬到成都,閻錫山一直都跟著,發誓效忠蔣介石。
  • 閻錫山連蔣介石都不放眼裡,為什麼看到袁世凱,就像老鼠見到貓?
    閻錫山連蔣介石都不放眼裡,為什麼看到袁世凱,就像老鼠見到貓? 袁世凱是近代非常有傳奇色彩的人物,他訓練了新軍,廢除了科舉制度,同時通過和平的首段結束了清朝幾百年的統治,但是後來他又決心恢復帝制,背叛了和孫中山的約定,他的功過有非常大的爭議,最後他的行動也以失敗告終。
  • 西北系軍閥控制了6個省,下轄9個軍,到底有多少兵力?
    今天,我們聊聊歷史上赫赫有名的西北系軍閥。為何是西北系軍閥呢?因此,此路軍閥的控制區以西北為主。在西北系軍閥鼎盛時期,先後控制了青海省、甘肅省、陝西省、河南省、山東省等6個省,從東到西一字排開。那麼,西北系軍閥到底擁有多少兵力?為何會迅速敗亡呢?今天,我們就聊聊這個問題。首先,我們聊聊各路軍閥情況。
  • 蔣介石的八大金剛最終都是什麼結局?三個人活到了90歲
    大家都知道,八大金剛指的是國民黨在大陸的統治時期共有8位幹將是蔣介石最信任的,他們分別是:何應欽、顧祝同、錢大鈞、蔣鼎文、陳誠、劉峙、張治中、陳繼承。「八大金剛」自黃埔軍校始,就追隨蔣介石,在國民黨的黨政軍等方面握有重權。第一位是何應欽。何應欽早年留學日本,就讀於東京振武學校。
  • 被稱為山西王的閻錫山,最害怕的人就是他,見到他就像老鼠見了貓
    要說起那些軍閥,最有名氣的就要算閻錫山了。他也是在辛亥革命的時候率領手下的人起義,攻佔了山西總督衙門,成了山西的總督。此後的閻錫山變成了山西的土皇帝,一直把山西當成了他自己的獨立王國,苦心經營,他一直在山西主政長達38年。
  • 閻錫山勾結日寇敗露後狡辯,蔣介石怒批:虧他解釋
    1941年10月30日,閻錫山就勾結日寇一事,給 蔣公上一無落款的信解釋,稱其行為「與作戰無損,於黨國有利
  • 蔣介石退到臺灣後,跟隨蔣介石去臺灣的國軍將領,下場如何?
    蔣介石第一次到臺灣是1946年,抗戰勝利後,內戰爆發時,他和宋美齡在1946年10月25日飛到臺灣造訪。蔣介石退到臺灣後,跟隨蔣介石去臺灣的國軍將領,下場如何?
  • 他是蔣介石的心腹,助其完成統一大業,後來竟被蔣活活「罵死」
    吳鐵城這種態度,曾被孫中山批判,但後來被黃埔軍校校長蔣介石讚賞。為支援蔣介石開辦黃埔軍校,吳鐵城以黃埔二期學生身份,把自己開辦的警衛軍講武堂學員送給蔣介石。那時,黃埔軍校資金緊張,蔣介石對此大為惱火。吳鐵城是廣州市的一名公安局長。由公安局撥款,專門撥出一筆錢,按每日餐費五百亳洋的標準,供應黃埔軍校。
  • 張學良被囚禁後,妻子于鳳至為何沒解救成功?原因其實很殘酷
    張學良被囚禁後,妻子于鳳至為何沒解救成功?原因其實很殘酷 眾所周知,民國史我國近代史中較為混亂的一個時期,其中曾湧現了一大批地方軍閥,例如閻錫山、馮玉祥等等。不過要說這些實力軍閥誰最年輕,大家肯定能想到張學良。張學良這個人我們就不過多描述,有關於他的討論從未停止過。
  • 山西神偷:賊膽孤身盜閻錫山金蟾,妓院找頭牌露馬腳後當眾被槍決
    民國二十年,在當時的山西五臺縣發生了一起震驚國內的偷盜大案,而之所以會引起這麼大的震動,是因為這個被盜賊光顧的失主可不是什麼尋常人家,他正是當時坐陣山西的土皇帝,威震一方的晉系軍閥首領閻錫山。元帥省親卻遭賊人驚擾1931年因為在中原大戰中的失敗,閻錫山為了防止自己受到迫害不得不選擇卸職回鄉,回到了自己老家山西五臺縣河邊村的閻家大院中過起了韜光養晦的生活。閻錫山本來也是貧苦出生,自從做了晉系軍閥首領之後自然也是大興土木在老家為自己置辦下了一處大宅院。
  • 國民黨五大主力部隊,他們除了是蔣介石的嫡系,彼此還有什麼不同
    第18軍成立於中原大戰,第74軍成立於淞滬會戰爆發之際,第5軍成立於抗戰相持階段,新1軍和新6軍同時成立於反攻緬甸的戰場上。第18軍資歷最老,戰功最卓著,只有蔣介石與土木系將領能夠駕馭這支部隊。1930年,陳誠率第11師參加中原大戰,該師救曲阜、戰鄭州,為蔣介石立下了赫赫戰功。同年8月,蔣介石以第11師為基礎擴編為第18軍,並默許陳誠吞併其他部隊以壯大該軍實力。
  • 閻錫山到臺灣的晚年清貧生活,在山上住簡陋房子,吃飯饅頭配青菜
    眾所周知,在解放戰爭末期,蔣介石到了臺灣之後,國民黨一些高級將領也隨之去臺灣,其中蔣介石也要求閻錫山一同前往。記得有一部電影叫《太平輪》,展示了去臺灣貨輪的故事,船上也有國民黨軍人。不過向閻錫山這類高級軍官,還是可以乘坐飛機去臺灣的。
  • 張學良為蔣介石立下汗馬功勞,然而一場事件,兩人關係卻無法挽回
    在張作霖的葬禮上,蔣介石託人送來一副輓聯:「噩耗傳來,幾使山河變色;興邦多難,應憐風雨同舟。」張作霖死後,東北三省的命運自此交在了張學良手裡,這份責任宛如千斤巨石,蔣介石的這番寬慰,對於正身處迷茫中的張學良,不能說是不感激的。此時北伐之戰的槍林彈雨搞得人心惶惶,蔣介石忙著整合他從各處調來的地方部隊,這些隊伍整合在一起,毫無軍心軍魂,蔣介石焦頭爛額,幾近憔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