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宮傳奇:數十少年入宮治療「春疾」,數日後枯畸蹣跚成「藥渣」
清代學人褚人獲在《堅瓠集》「藥渣」條目下記載了這麼一則荒誕不經的故事。某帝時,宮人多懷春疾。醫者曰:「須敕數十少年藥之。」帝如言。後數日,宮人皆顏舒體胖,拜帝曰:「賜藥疾愈,謹謝恩!」諸少年俯伏於後,枯瘠滿跚,無復人狀。帝問是何物,對曰藥渣。
意思是古代有個皇帝在位期間,宮女每到春季就常常茶飯不思,普遍發病。皇帝令太醫醫治,太醫說,需要數十位少年才能醫治好,皇帝準奏,令數十位少年入宮治療「春疾」。數日之後,宮人皆面目紅潤,身體康健,集體向皇帝謝恩。後面跟隨數十位少年則面容枯槁,步履蹣跚。皇帝問太醫此為何故,太醫對曰,這是治病後的藥渣。
褚人獲《堅瓠集》的記載十分廣博,社會瑣聞,明清軼事數不勝數,唐伯虎點秋香便是出自此書,足見此筆記詼諧有趣,事多荒誕,卻不可盡信。「藥渣」的故事自是無稽之談,但卻反映了古代後宮佳麗三千人,普遍存在的生存困境。能夠在妙齡之年,憑藉豆蔻姿色充陳後宮,卻多數無法得到君主臨幸,蹉跎歲月,獨守空房,寂寞孤老。
深處上層地位的嬪妃尚且私會朝臣,有諸多風流韻事,武則天之於張宗昌兄弟,唐中宗韋皇后之於秦客楊鈞,這些均有史書記載。宋元以來,史官為尊者諱,後宮縱慾之事不得見於正史,但稗文野史處處皆有,明代李皇后之於張居正「黑心宰相臥龍床」亦是傳得有板有眼。
深處後宮下層的普通宮女則更為可憐,一旦被選入宮門,註定深宮寂寞,能夠得寵幸的不過千萬之一,或被殺戮,或入空門,稍顯幸運者被賞賜給外藩和功臣,多數寂寞空守,潦倒一生。
後宮婦女,深處宮中,猶如籠中之鳥,其中稍有文化的宮女,便將自己的心事化作文字,聊表心懷,在史書中留下了有名的袍中詩、金鎖詩、紅葉詩等,為明清傳奇故事增添了許多故事範本。
一、袍中詩
唐玄宗開元年間,宮女參與邊防將士的戎衣縫製,一個獨守宮中,一個戍守邊疆,自然惺惺相惜。其中一個有文化的宮女悄悄寫了一首詩縫製在戎衣之中。詩曰:
沙場徵戍客,寒苦若為眠。
戰袍經手作,知落阿誰邊?
蓄意多添線,含情更著綿。
今生已過也,結取後生緣。
詩寫得情意綿綿,將邊疆將士戍守之苦與宮女之寂寞表現得淋漓盡致,並渴望通過一針一線,為來世的姻緣鋪墊。此故事能夠傳承,自然會有迴響,據說邊關某將士收到此詩之後,不敢隱瞞,連忙報告主帥,主帥上報朝廷。唐玄宗召集宮女,追問作詩之人,一宮女戰戰兢兢磕頭認罪。不想玄宗也是浪漫之人,沒有怪罪宮女,反而為此宮女和得到袍中詩的將士賜婚,二人過上了正常的夫妻生活,結局美滿。
二、金鎖詩
話說到了唐僖宗年間,有位宮女難耐寂寞,效仿前輩,作了一首金鎖詩連通金鎖縫製進戰袍中。詩曰:
玉燭制袍夜,金刀巧手裁。
鎖寄千裡客,鎖心終不開。
此詩寫得潑辣直接,滿含情誼,已經不再寄託來世,而是希冀於現在。不過得到戰袍的將士馬真卻不解風情,見到金鎖十分欣喜,便拿到集市上變賣換去酒錢。料想一個粗鄙的軍人拿著宮中金鎖變賣,必然引起諸多人的懷疑。
於是,馬真被捉拿到宮中問罪,儘管大唐氣魄已經所剩無幾,晚唐的唐僖宗仍然按照先祖的處理方法,沒有拿宮人和馬真問罪,反倒為二人賜婚。據說皇帝此舉也得到了回報,黃巢殺入長安之時,正是這個神策軍士馬真念著皇帝的賜婚之恩,一路護送唐僖宗逃亡四川。
三、紅葉詩
為軍士縫製戰袍之事畢竟不常有,在《全唐詩》中記載最多的還是紅葉詩。便是宮女在寂寞無助之時,在紅葉之上書寫詩句,任其漂流到護城河外。唐德宗年間,一位宮人在紅葉題詩,詩曰:
一入深宮裡,無由得見春。
題詩花葉上,寄與接流人。
此詩寫得明白如話,卻直抒胸臆,感人肺腑。好巧不巧,被在御河邊上遛彎的進士賈全虛撿到,唐代進士文採風流,比明清進士數量少之又少,得見此詩,賈全虛睹物思人,感嘆宮人際遇,不由悲憫大哭。
此後,賈全虛不思茶飯,在御河便久久不去,卻引起了守衛的警覺,被拿入宮中問罪。德宗問清緣由,不由得感嘆世事如夢,便下令賜賈全虛娶作詩宮女為妻,成就一番姻緣佳話。
以上的袍中詩、金鎖詩、紅葉詩或出現於正史,或出脫於傳奇,都無疑證明了深宮怨女的存在。但以詩定情的佳話乃是鳳毛麟角,古往今來,無數深宮佳人只是任由紅顏老去,寂寞無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