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年生酮飲食十分流行,無論透過高脂低碳飲食或斷食法等,大家都不斷地追求所謂的高酮體,而且認為高酮體才是強迫身體燃燒脂肪的唯一方法。但這樣追求高酮體的想法是對的嗎?有足夠的科學證據嗎?
在我們談論血酮之前,我們必需先了解所謂的營養性生酮狀態(Nutritional ketosis)。營養性生酮狀態是由史蒂夫菲尼博士在1980年根據兩篇論文所提出的結論,這張營養性生酮狀態的圖表首次出現在《低碳水化合物生活的科學與藝術》的書籍中,傑夫沃萊克博士是其中作者之一。史蒂夫菲尼認為一旦人體適應脂肪作為能量,在高脂低碳飲食的情況下最好可以維持血酮在所謂的營養性生酮狀態(BHB 0.5-3.0 mmol/L),甚至於在最佳血酮水平(BHB 1.5-3.0 mmol/L)。但隨著生酮飲食的流行及越來越多的生酮飲食研究被發表,我們發現營養性生酮狀態的概念是有其問題的,而且有可能未來需要進一步修正。
以下是一些研究證明為什麼一般人很難維持所謂的營養性生酮狀態或最佳血酮水平,就算長期實行生酮飲食。
此研究來自Virta Health的糖尿病10周的生酮飲食研究。研究發現糖尿病患者的平均血酮落在0.4-1.4 mmol/L。而第1至10周的有一大部份血酮都沒有在營養性生酮狀態(BHB > 0.5 mmol/L)內。
也是來Virta Health長達一年的生酮飲食研究。研判發現平均血酮從0.18 mmol/L上升至0.6 mmol/L,隨著體重的下降,平均血酮一年後下降至0.3 mmol/L。大部的患者在體重穩定後都無法維持所謂的營養性生酮狀態(BHB > 0.5 mmol/L)。
同樣來自Virta Health長達二年的生酮飲食研究。血酮兩年後平均下降至0.27 mmol/L。同樣在患者體重穩定後都無法維持所謂的營養性生酮狀態(BHB > 0.5 mmol/L)。
同理,我們也可以在Marty Kendall的生酮營養研究中的個案觀察到同樣的現象。而其中三周左右平均血酮上升至0.8 mmol/L,隨著個案的體重下降,平均血酮下降至0.4mmol/L以下。特別是代謝健康者比起胰島素阻抗者在體重下降後,有更低的血酮數據。
以上的結論看來,在減重的過程的中短期之內,血酮是有可能短期內上至0.5-3.0 mmol/L。一旦體重下降至一定的水平,對大部分的人來說血酮很難維持在所謂的營養性生酮狀態(BHB 0.5-3.0mmol/L),而且更難維持在所謂的最佳血酮水平(optimal ketone level, 1.5 - 3.0 mmol/L)。但有一些嚴格生酮(脂肪比例非常高)的情況下,是可以維持所謂的營養性生酮狀態(BHB 0.5-3.0 mmol/L)。這就是我們一般看到的醫學上治療癲癇,帕金森氏症或失智症所進行的治療性酮症。
其實營養性生酮狀態(BHB 0.5-3.0 mmol/L)這個範圍的血酮,或許應該稱為刺激/壓力性生酮狀態。我們可以觀察到在沒有任何特殊疾病下、強力運動、禁食/斷食、體重下降加上高脂飲食或生長曲線在劇烈變動時,較容易產生高的血酮。
以下有好幾種特定情況下產生較高的血酮:
減重過程進行高脂低碳飲食(中短期)嬰兒快速生長期強力運動禁食/斷食
所以最後提醒大家不要過度追求所謂的「酮體」。追求結果,而不是酮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