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筆遠離主流書寫方式 「提筆忘字」現象趨頻

2020-11-27 搜狐網
  閱讀提示

  據統計,今年春節期間,全國簡訊發送量突破300億條,除夕當天更是達到峰值,僅北京地區,就高達9.87億條。而批量生產的祝福簡訊和內容重複的電子賀卡,讓人不堪其擾,也不由得懷念日漸消失的手寫賀卡那見字如晤的親切和誠意。

  不只是紙質賀卡式微,筆與紙現如今也在遠離主流的書寫方式。網絡時代,筆是輸入法,墨分RGB(紅綠藍色彩模式),紙有doc、txt,行、楷、草、隸、篆的轉換,也不過滑鼠一點。今人的書寫狀態,已發生巨變。

  遠離紙筆、親近鍵盤,闖入網絡時代的漢字書寫,有了哪些信息化的變形?我們該如何重拾漢字之美?又該如何看待越來越頻繁出現的「提筆忘字」?堅持手寫近30年的作家、以文字謀生的白領、字庫開發者和漢語言學學者,他們有著自己的故事和觀點。  

數字時代,也該尋覓手寫之美

  作家 海 巖

  寫作30年,我的小說手稿應該有上千萬字了。不會鍵盤打字很遺憾,這也是我堅持手寫創作的原因。更重要的是,手寫已經成為我最嫻熟的表達方式,最能調動靈感、思維、激情和想像力,執筆寫作的過程也成為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

  並不是說,紙筆就比鍵盤更具獨特效能,只是因為我尚未形成用鍵盤「敲打」作品的書寫習慣。書寫習慣往往能夠左右作家的寫作狀態和思維方式,我在寫作時,很容易進入「忘我」狀態,運筆的動作都是下意識的。如果使用鍵盤,估計首先要想的是文字拼音或五筆字型,接著,手指要去找相應的鍵位,很難形成連貫的思緒。

  現在看看自己的手稿,它記錄下了我的全部寫作過程,是一種有趣的原生態的呈現。留下手稿,就留下了很多記憶。

  我並不排斥使用鍵盤打字,只是覺得網絡時代,還是要呼籲保留手寫的傳統。我們寫漢字,與拼寫字母的感受完全不同,這種感受來自文化傳統的影響。寫小說、寫劇本,常常和漢字打交道的人,更受傳統文化影響,對漢字有獨特的感受和喜愛,更能體會字形結構間的深遠意境。

  書法引領漢字進入藝術的領域,漢字不再僅僅作為表達的載體,更是一種審美的客體,橫豎撇捺的講究、筆畫的粗細、氣勢和韻律,都形成了漢字獨具的審美感。書法讓文字的內容與形式達到高度統一:什麼樣的情感產生什麼樣的內容,什麼樣的內容對應什麼樣的氣勢。會寫字,寫好字,進而學習一點書法藝術,就不再停留在對文字的傳統表意功能上了,而更多地進入到文化心理、文化品位、審美需求、文化傳承的層面上。

  保留書寫的習慣,就是保留我們對漢字的喜愛和對先人的敬意;保留書法這門藝術,就是要將對傳統文字的傳承融入我們修身養性、陶冶情操、提高審美的修養中。(本報記者周舒藝採訪整理)  

字庫技術,根基還在書法那裡

  北大方正電子有限公司字庫業務部副總經理 黃學鈞

  字庫,做的是書寫電子化的工作,但字庫發展的根基,還在書法那裡。字庫使現實生活中每個人都可能「擁有一手好字」,但它的可持續發展,也需要現實生活中更多人擁有一手好字。

  從徐靜蕾等名人,到「粉筆奇人」崔顯仁,方正字庫選擇收錄對象,判斷標準並不唯名,也不是人們猜測的慈善動機,關鍵仍在於其書法本身的質量:徐靜蕾的字有超過十年書法練習的基礎;崔顯仁的粉筆字創意獨特、功底紮實。而方正字庫的柳楷、瘦金書、康體,就是基於柳公權、宋徽宗趙佶、康有為等人的書法進行的開發。書法是字庫最重要的創意來源。字庫是書法在計算機時代的最新表現形式。如果放棄了對於個人書法的要求,字庫的發展也可能成為無源之水,難以持續。

  我們曾為一位同事家不肯練字的孩子製作過專屬字庫,當看到自己手寫的漢字被導入程序,孩子練字的熱情確實被激發出來了。到了技術與成本都可以接受時,每個人都可能擁有專屬字庫,甚至可能出現一個人在各個年齡段都製作一套字庫的情形。這種技術對於人們練習書法熱情的激發,可能具備更內在、更持續的效果。(本報記者虞金星採訪整理)  

電腦輸入,整體效率更為可觀

  中國人民大學文化科技園文案策劃 王 沁

  之前,在網上看到北大自主招生的一道試題,要求寫一個偏旁相同的四字短語。我腦袋裡立馬蹦出一個答案:「魑魅魍魎」。可卻怎麼也想不起「魑」字具體怎麼寫。在紙上劃拉了半天,最後還是求助於電腦的拼音輸入法。

  如果事先已有構思、材料也已備齊,且事後不需要編輯的話,我手寫和敲鍵盤的工作效率差不多。之所以敲鍵盤多於動筆,主要是因為工作需要在網上大量參考電子文本,文稿初成後還要進行反覆的段落調整、文字修改,如果落在紙面上,既不便,又浪費。實際工作中,「敲鍵盤」的工作效率已經遠超過「動筆」;但做一些細緻的修改,我還是更習慣紙筆的形式。所以,「敲」完文章,我多是在電子稿上作大調整,在列印稿上作小修改。

  常用電腦輸入,多是拼音輸入,不太會去注意每個字的具體結構、寫法,時間長了難免印象模糊。尤其對一些複雜些的字,有時候只記得囫圇個兒,不能確定某個部分怎麼寫。老是在電腦上寫材料,有各種輸入法作保障,知道拼音的,用拼音找,不知道拼音的,還能上搜尋引擎用前後字句搜。連網絡、用電腦、敲鍵盤,都不怎麼親筆寫完整的材料了,這種「失憶」肯定會愈演愈烈。

  但「提筆忘字」的根本原因還是不確定字的寫法,總有一些細節相對模糊。常用電腦輸入法會助長這種不確定,與其說它是「元兇」,倒不如說它起了催化作用根子還是在我們早年的書寫練習上。(本報記者虞金星採訪整理)  

書寫傳統,不會因電腦而中斷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 陸儉明

  漢字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橫平豎直,體現民族風骨,撇捺之間,是悠悠華夏文明。書法則是體現漢字之美的載體,其本身也是一種藝術,或行雲流水,或蒼勁挺拔,給人以美的享受的同時,也能體現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

  計算機時代,漢字書寫有了新的方式和介質。「字處理」逐漸確定了形碼和聲碼兩大類輸入法。形碼輸入對漢字結構的拆分和音碼輸入都容易造成人們對字形結構和筆法的生疏,從而形成「提筆忘字」。

  不過,對於「提筆忘字」造成漢字書寫傳統的斷代、形成喪失傳統文化的「新文盲」的擔憂,其實大可不必:通觀漢字書寫的歷史,書寫工具、方式和介質一直在簡化:甲骨文、金文時代,刻刀是主要工具,骨器、銅器是介質,鑄刻是主要書寫方式;在篆書、隸書到楷書的演進過程中,軟筆成為主要工具,簡冊、絲帛和紙張相繼成為介質,軟筆書法成為書寫方式,而鑄刻演化成一門藝術;近代,硬筆逐漸取代軟筆成為書寫工具,紙張成為主要介質,軟筆書法成為藝術。網絡時代,我們更多地使用鍵盤、軟體、屏幕,紙筆的使用率逐漸降低,或許將來優美的硬筆書法也能成為一種才藝,而我們書寫所用的文字,仍然是漢字。

  如果能夠更好地實現漢字的輸入,漢字書寫文化不但不會因電腦的使用而中斷,相反可能會進一步發展。過去我們談到一個人的漢字能力,通常只注意到認字能力、書寫能力、審美能力。而進入網絡時代,將會再增加一種「打字能力(漢字輸入能力)」。打字的成品是比手寫還要「純正」的漢字,而且,電腦輸出的漢字有多種字體選擇。我們都可以輸出和欣賞蘊涵著豐富文化特質的各種漢字字體,這是手寫體無法比擬的。(本報記者任姍姍採訪整理)

相關焦點

  • 提筆忘字該如何應對?
    很多網友反映,對著一張白紙,腦子裡想的字呼之欲出,卻怎麼也寫不出來。提筆忘字,指準備好了要寫字的時候,提起筆來卻忘了怎麼寫。曾有機構調查發現,94.1%的人都曾遇到過提筆忘字的情況,其中26.8%的人經常會提筆忘字,尤其在年輕人中更加明顯。怎麼看待今天提筆忘字加劇的現象?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有哪些?下面,和360常識網一起看看失寫症是什麼意思?電腦失寫症的相關意思解釋吧。
  • 「癩蛤蟆」難倒七成人 網友呼喚書寫時代
    @最愛向日葵Ting:這個深有體會的,明明腦子裡有的,拿起筆就不知道怎麼謝了,有時候還是一些非常簡單的字。  @雲龍綠茶與大慄樹茶:自測過,常用字書寫正確無誤不超過300字。  @晏染:現在除了自己的名字,其他寫起來真的要思考下。
  • 掌握寫一手好字的秘訣,常用偏旁部首的書寫要領
    循序漸進,掌握寫一手好字的秘訣前幾節已經講過漢字最小構成單位,八種基本筆畫「點、橫、豎、撇、捺、折、提、鉤」的寫法要領。包括怎樣起筆,行筆,收筆,及下筆時提按處理,如何運筆出鋒等。學習了基本筆畫以後,本節學習常見偏旁部首的書寫規範,偏旁是基本筆畫的組合體,將教你採用「基本筆畫——筆畫組合——字根——漢字」這樣的順序學習漢字書寫,逐步循序漸進,掌握寫一手好字的秘訣。提筆與按筆在運筆中的重要性提筆與按筆在運筆中非常重要,在硬筆的運筆過程中不可輕視。提與按是硬筆運筆的最基本動作。因為提筆與按筆的運用可以寫出粗細、快慢、輕重、虛實等不同變化的線條。
  • 500字作文有30處錯誤:有電腦了,還寫啥漢字?
    近日,長春市一名小學語文教師向記者反映,最近幾年,越來越多的學生 和家長表現出了對漢字書寫的忽視,這迫使她在教學過程中,不得不把加強漢字的書寫能力作為新的課題來研究。 據了解,隨著電腦的廣泛應用,很多人已經書寫不出美觀大方的方塊字了,不但經常提筆忘字,更無法進行毛筆書法的寫作。有專家認為,過於依賴微機、打字、簡訊的便利,將使漢字書寫面臨尷尬處境。
  • 常見字偏旁部首書寫技巧(附示例字書寫)
    今天,我們和大家一起交流一下一些偏旁部首的書寫方法。字形的結構比例、書寫要領、起筆、運筆等等。 主要梳理了一些這8個偏旁部首的書寫方法。 一、《石》字旁: 書寫要領:整體字形不能太寬,橫要短,撇可長。第一筆短橫要略向右上傾斜。
  • 精緻中國風練字本,多維度,多感官,開啟書寫新體驗
    所以,一旦落筆,你寫的字就成了另一個你。寫得好,他人看、自己看都如沐春風;寫得不好,自己看著尚覺面目可憎,更不要說呈送到他人面前。鍵盤打字和智能輸入並沒有改變我們日常書寫的習慣,反而越來越發覺寫字的美妙,當筆尖和紙張摩挲共鳴,字裡行間仿佛能夠看見自己一筆一划、慢慢走來的人生,寫得好,對自己就有了最好的交代。
  • 媒體街頭採訪漢字書寫 九成人不會寫腌臢、烤麩
    這次隨機調查再次驗證了本報連續推出的應對「漢字危機」系列報導所提及的現象——「失寫症」正在蔓延。  漢字是中華文明傳承和發展最主要的工具和載體,漢字深深體現出東方文明特有的思維和文化。重視漢字書寫訓練,是中國幾千年的教育傳統。「語言文字是人類最為重要的交流工具以及信息載體,是文化的基礎要素和鮮明的標誌,是促進歷史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
  • App今日免費:在這裡練一手好字書法字典
    筆者還記得小時候拿字帖練習硬筆的艱苦時光,現在很少人拿出大塊時間一筆一划的去練書法,但你若有心想練成一手好字,這裡給大家推薦這款「書法字典」, 算是電子版的書法字帖,只要身邊攜帶紙筆,打開手機即可開練。
  • 硬筆字與毛筆字的書寫要領
    硬筆字與毛筆字的書寫要領當前中小學校都有硬筆書法和毛筆書法的教育課,對於幫助孩子寫好字起到了一定的約束作用,有的學校老師對此抓得緊,學生寫字的整體水平也就提升上來了,但是,同時開設了硬筆和毛筆書法,有些學生特別是小學生對此理解不深入,使得學習起來就有了一定的困難,那麼,如何正確地把握好硬筆和毛筆書法之間的關係
  • 我的童年沒有王者農藥,但是有這些紙筆遊戲 | 領客專欄 · Game On
    這種對於女生永遠強於男生的的設定,十分符合學生時代「男女不平等」的現象。而因為審美觀不同,有時玩家會爭論誰更好看,有時被議論的正好就是你自己……這讓我想起 1994 年的春晚之中,黃宏出演的《打撲克》這款小品。在小品中,黃宏和侯躍文利用名片來打撲克的場景讓我難以忘懷。而其中對社會階層的尖銳的嘲諷,也在一張張名片被打出來之後被委婉地表達了出來。
  • 筆筆勾勒詩和遠方 用三星Galaxy Note20系列書寫嚮往的生活
    書寫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再平常不過。一張紙一支筆,既可以是我們在臨時記錄重要信息或電話時的最佳搭檔,也可以是我們在開會、上課時的標準配置,甚至在我們靈光乍現時,我們第一時間幾乎找不到比紙筆更合適記錄的載體。
  • 正所謂字如其人,語文的學習一定不能忽略了字的書寫
    語文的學習從一出生就開始了,語文的學習一定不能忽略了漢字的書寫,正所謂字如其人是有很大的道理的。字的書寫是語文學習的基礎,是一個人的內涵的表現。學生的書寫從一年級就要嚴格抓起,好的書寫會使孩子終生受益。這裡是我們班語文老師聽寫的詞語,從這些字裡行間我們就能看出來孩子是哪種類型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