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養魚的常見魚病的種類及其防治方法

2020-11-24 中國水產養殖網

池塘養魚的常見魚病的種類及其防治方法

2013-09-04 08:48: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瑞昌市畜牧水產局        瀏覽量: 19381 次 我要評論
&nbsp&nbsp&nbsp&nbsp
  今年以來,江西瑞昌市很多池塘漁業養殖出現了大片死漁的現象,給全市的廣大水產養殖戶帶來了嚴重的損失。這都是因為對池塘養漁的常見魚病的種類及其防治方法了解不深,掌握不透。為把這種損失縮小最低限度,廣大養殖朋友們,首先要從做好漁塘管理開始:要及時了解掌握池塘養魚的常見魚病的種類及其防治方法,做到預防為主,治療為輔,有備無患。針對池塘養魚的常見魚病的種類及其防治方法如下:&nbsp
&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常見魚病的種類及其防治方法&nbsp

&nbsp&nbsp&nbsp&nbsp魚病的種類很多,按其發生在魚體部位可分為:皮膚病、鰓瓣病、腸炎病,還有發生在胸腔、腹腔、膽囊、腎臟等處;按病原體不同,可分為病毒性魚病、細菌性魚病、真菌性魚病、寄蟲性魚病,還有理化的、生物的因素引起的魚病等等。現介紹幾種常見的魚病及其防治方法:

&nbsp&nbsp&nbsp&nbsp1.細菌性爛鰓病的病因、症狀及其防治方法細菌性爛鰓病是由粘球菌侵入魚的鰓部引起的。病魚鰓絲腐爛,末端軟骨外露,鰓瓣變白,鰓把和鰓絲附著汙泥和粘液,鰓蓋骨表皮充血或潰爛,體色變黑,頭部尤為明顯,故又稱「烏頭瘟」。此病多發生於青、草魚中,常與腸炎病、赤皮病並發。每年4─10月是發病期。&nbsp防治方法:發病季節前定期在食場用漂白粉掛袋預防。用竹篾編成簍子或用塑膠袋鑽小孔,每袋(簍)裝放漂白粉2─3兩,沉於水下,每個小食場掛3─6個即可;發病時每立方米水體用漂白粉1克全池潑灑,或用20克生石灰水全池潑灑,每2天1次,連續5次為一療程。

&nbsp&nbsp&nbsp&nbsp2.細菌性腸炎病的病因,症狀及其防治方法是由腸型點狀產氣單孢桿菌侵入食道和腸道引起的。病魚腹部出現紅斑點,肛門紅腫,輕壓腹部有黃色的粘液或血膿流出;腸道沒有食物,發炎充血,呈紅色或粉紅色;頭部發黑,離群獨遊,遊動緩慢,食欲不振。此病多見於草、青魚。每年3─10月為發病期,4─6月尤為嚴重。&nbsp防治方法:發病季節前,每百斤魚每天用大蒜半斤搗碎拌飼料投喂,連餵3─6天。發病後每百斤魚每天用大蒜2─3斤,每10斤飼料加食鹽4兩,將大蒜搗爛後拌入飼料,連餵3─6天,或用磺胺脒(又稱磺胺胍),每百斤魚第一天用5克,第2─6天每天用2.5克,將磺胺脒藥粉加入煮好的粉糊內,攪拌均勻,再用晾乾的空心菜或嫩草沾上粉糊,稍待晾乾後投喂。

&nbsp&nbsp&nbsp&nbsp3.赤皮病的病因、症狀及其防法方法赤皮病多數由於拉網或運輸中操作不小心,擦傷魚的皮膚,由細菌侵入引起的。病魚的局部鱗片脫落、出血、發炎,以腹部和兩側最為明顯,呈塊狀的紅斑,鰭條撕裂,末端腐爛,基部充血。此病多發生在草、青魚和春花魚種。春末夏初較常見。防治方法:每立方米水體用漂白粉1克或硝酸亞汞0.1克進行全池潑灑,或投餵磺胺噻唑(又稱消治龍),方法與治療腸炎病磺胺脒相同。

&nbsp&nbsp&nbsp&nbsp4.列印病的病因、症狀及其防治方法主要是由細菌侵入引起的,病魚的尾柄及腹部兩則出現圓形或橢圓形紅斑,象烙了一個紅色印章,表皮組織腐爛,嚴重時可見到骨骼或內臟;病魚瘦弱,頭大尾小,遊泳緩慢。主要危害鰱、鱅魚。5─7月較為常見。&nbsp防治方法:發病後每立方米水體用漂白粉1克或硝酸亞泵0.1克全池潑灑。

&nbsp&nbsp&nbsp&nbsp5.錨頭鰠病的症狀及其防治方法錨頭鰠個體較大,肉眼可見,雌體錨頭鰠用頭部兩對腹角鑽入魚體表皮組織,吸食營養液,蟲體寄生的部位紅腫發炎,出現紅色斑點。魚體被寄生後呈現不安,食欲不振,尾部常露出水面,遊動緩慢,並容易被水黴菌附著,逐漸消瘦,甚至死亡。危害鰱魚、鱅魚、鯉魚、草魚等。終年可見,當水溫15℃以上時,容易發生,夏秋季節嚴重流行。&nbsp防治方法:每立方米水體用90%的晶體敵百蟲0.5克加水調勻全池潑灑,每隔2周潑灑一次,連續2─3次;如果水質清瘦,可適當施肥,水深1米,每畝施發酵過的豬、牛糞400公斤,改變水質,使錨頭鰠因水質突變而脫落,或用酒糟每畝150公斤投喂,有一定效果。

&nbsp&nbsp&nbsp&nbsp6.魚蝨病的症狀及其防治方法。魚蝨體形似臭蟲,肉眼可見,用頭部腹面的一對吸盤和口刺附在魚的體表或鰓蓋上,吸食營養液,並分泌毒液刺激魚體,病魚消瘦,痛癢不安,多數在水面狂遊,尾部常露出水面,主要危害鰱魚、鱅魚、草魚、鯉魚等。一年四季均發生,以4─7月較嚴重。&nbsp防治方法:發病時每立方米水體用90%的晶體敵百蟲0.25─0.5克,加水均勻全池潑灑。

&nbsp&nbsp&nbsp&nbsp7.水黴病的病因、症狀及其防治方法此病因魚體受傷,鱗片脫落,水黴菌從傷口侵入引起的。病魚體表有棉絮狀的白毛(菌絲),粘液分泌增多,食慾減退,遊動緩慢,最後衰弱死亡。一年四季均發生,以早春和晚冬水溫在15─20℃發病嚴重。&nbsp防治方法:儘可能避免魚體受傷、如果魚體受傷,可用3─4%的食鹽水浸洗5─10分鐘後放養,也可用1/15000孔雀石綠溶液浸洗病魚5─10分鐘或每立方米水體用分析純的福馬林溶液10─15毫升(工業純加倍)加水全池潑灑。

&nbsp&nbsp&nbsp&nbsp8.魚病施藥應注意哪些事項&nbsp潑灑藥物時要正確丈量計算水體;潑灑藥物的同時,不要投餵飼料,最好先投餵後潑藥;全池潑灑藥物要均勻,藥物應充分溶解後再潑灑;魚浮頭時或剛浮頭結束時,不可潑灑藥物,否則會引起大批死亡;潑灑藥物一般在下午進行,這時水溫較高,效果更好;潑灑藥物應從上風處開始,逐步向下風潑,這樣藥液在池中更均勻;用藥浸洗病魚時,浸洗標準時間應視水溫、魚的忍耐度靈活掌握。




 資訊分類

相關焦點

  • 池塘如何養魚?池塘養魚技術介紹
    池塘養魚是農村養魚最常見的養殖方式,池塘養魚具有投資小,收益大,水體環境易控制,適宜家庭養殖的優點。今天就給大家分享一下池塘養魚的一些實用養殖技術。一是池塘的選擇。池塘養魚我們首先要遠擇一個好的池塘,池塘選擇方面,最重要的就是要選擇保水的池塘,同時水源方面要有充足的水源,在旱季和雨季要保證池塘耐旱耐澇。相對來說,池塘養魚,建議養殖者遠擇向陽,光照充足,池形整齊,底部平坦,淤泥適量,面積5至10畝左右的池塘為好,水深2.5米左加為宜。二是池塘的清整。池塘準備養魚之前,我們要對池塘進行清整和消毒,池塘環境好了,才適合魚兒正常生長和生活。
  • 冬季幾種常見魚病的防治方法
    冬季幾種常見魚病的防治方法2008-12-05 11:48: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樂清日報        ,魚病都是在一定的溫度範圍內發生的,一般低溫常見的魚病有斜管蟲病、小瓜蟲病、粘孢子蟲病、口絲蟲病、膚黴病、錨頭蚤病、三代蟲病、豎鱗病等。
  • 池塘養魚:常見輪捕輪放的方法和操作注意事項
    池塘養魚:常見輪捕輪放的方法和操作注意事項。池塘養魚:輪捕輪放技術措施。池塘養魚,合理的密養和混養以及正確的輪捕輪放都是提高單位面積產量的有效措施。其中,輪捕輪放能充分利用池塘生產潛力,增加復養指數,也是提高單位面積產量的有效措施之一,本文主要給大家分享一下在池塘養魚生產過程中常見的輪捕輪放的方法和操作注意事項。常見的輪捕輪放的方法有:1、一次放足不同規格或同一規格的魚種,分批捕大留小。
  • 淡水鯊魚的無公害養殖技術及常見病防治方法
    淡水鯊魚的無公害養殖技術及常見病防治方法出處:《海洋與漁業》 作者:李侃權 水產養殖網 2015-06-17 16:33:00   作者:廣東省平遠縣水產技術推廣站&nbsp李侃權/文圖  淡水鯊魚又稱蘇氏圓腹、虎頭鯊、巴丁魚或八珍魚,主要分布在東南亞一帶,為近年新引進的淡水優良品種。淡水鯊魚體色有黑、白、灰、紅四種。
  • 魚病知識--初識蛇頭魚--「烏鱧」 及它的常見病害防治
    隨著病原菌不斷滲入機體,組織逐漸壞死,體表黏液增加,病魚開始獨遊或停滯不動,體表病灶處開始長出白色絮狀的菌絲,仿佛外面長了一圈白毛,故又稱「白毛病」。(&nbsp3)&nbsp防治措施:對養殖水體進行徹底消毒,在運輸、捕撈烏鱧時應避免魚體受傷。採用入塘前使用4&nbspmg/L&nbsp的高錳酸鉀或2%~5%的食鹽水浸泡魚體,對其進行消毒。
  • 池塘養魚要怎麼養,池塘養魚要注意什麼問題?
    池塘養魚要怎麼養,池塘養魚要注意什麼問題?池塘養魚要怎麼養,在池塘養魚要注意什麼問題?下面,小編帶大家走一趟池塘,了解一下池塘是怎麼養魚的。2、池塘裡的深度不能太深,池塘裡常養的魚不能生活在水深太深的地方,池塘裡的深度要在2米左右,不能太深,太深的話,魚將無法生存,所以池塘裡的深度要在2米左右就好了。
  • 如何進行池塘養魚,需要注意的幾點,大學生值得一研究!
    特別是大學生想要創業的,可以好好研究一下,畢竟養魚也是一種學問。我國池塘養殖歷史悠久,至少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股商時期。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的水產業發展很快,尤其是改革開放後,我國漁業崛起的速度令世人矚目,池塘養魚尤其是精養魚池養殖更是發展迅速。
  • 池塘養魚的常用方法和常規技巧
    養魚最常見的模式就是池塘養殖,但是池塘養魚,管理不簡單,預防病害、或者是池塘水質老化、排灌水不方便。有時候生水草太多,浮萍太多消毒工作不好做。那麼池塘養殖的方法和技巧是什麼,黃河老漁帶你了解一下第一步:清塘消毒疏通灌水和排水的渠道,還要清理池塘裡的淤泥,可能比較多,需要只留20多釐米的泥。一畝池塘使用200斤生石灰消毒,保持2米深的水,一周以後清洗乾淨,沒有藥發揮作用了,才能放養魚。有時候也可以使用漂白粉消毒。
  • 池塘養魚,池塘底質改良方法介紹
    「魚兒離不開水,養魚重在養水」。養殖池塘水的水質和池塘環境有很重要的關係,特別是池塘的底質,池塘底質是影響水質的重要因素。老養殖戶都知道的,「養魚重在養水,養水重在改底」,本文就重點敘述一下水產養殖中,池塘底質改良的一些方法。
  • 冬季幾種常見魚病的防治方法_水產快訊(水產養殖)_水產養殖網
    冬季幾種常見魚病的防治方法2008-12-05 11:48: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樂清日報        瀏覽量: 8292 次 我要評論 &nbsp&nbsp&nbsp&nbsp魚類越冬期指每年12月至翌年3月,同時,這也是冬季魚病流行的季節,在有病原菌存在的情況下,魚病都是在一定的溫度範圍內發生的,一般低溫常見的魚病有斜管蟲病
  • 池塘養魚,八字「真經」
    1、池塘養魚八字真經第一層次 池塘養魚必須具有較好的水環境和數量足、規格理想的苗種以及足夠的價格低廉(相對概念)、營養豐富的飼料。 【水】、【種】、【餌】是池塘養魚的三個基本要素,是池塘高產穩產的物質基礎。
  • 金魚防治病害存在的誤區及正確的防治方法
    有很多魚友們不注意疾病防治的方法,或者有些漁友在防治的方法上也存在著誤區,影響防治效果,因此小編整理了一些魚友們容易發生錯誤的防治誤區及一些正確的防治方法。而且長期給魚用藥,會破壞魚的生理機能,容易使魚厭食,甚至停止生長。見好就收很多漁友缺乏魚病防治知識,一旦發病就盲目下藥,剛見金魚的生命體徵好轉就停止治療,從而影響了防治效果。魚病防治有一個過程,應持續用藥一段時間才能防止病情反覆,如果病原體消滅不徹底,產生抗藥性,會加重病魚病情,防治難度更大。
  • 鱸魚豚鼠氣單胞菌病的防治方法
    鱸魚豚鼠氣單胞菌病的防治方法出處:科學養魚 作者:王海娟 王 利 水產養殖網 2016-05-09 15:44:00病魚早期表現為食慾減退、離群獨遊、行動遲緩,持續幾天後,病魚遊動無力或身體失衡,對外界的刺激反應比較遲鈍。嚴重者其體表少數鱗片出現脫落;下頜、鰓周、胸鰭及腹鰭等處出血;腹部腫大,肛門紅腫。剖檢後發現,腹腔內有少量淡黃色液體,脾臟暗紅色;腸道充盈;肝表面嚴重出血,且質地較脆。
  • 【養魚】爛尾病的防治
    魚鰭的腐爛多數以尾鰭腐爛最為常見,但危害性都不大,一般不會危及金魚的生命安全。治療方法也很簡單,直接用高錳酸鉀結晶把爛掉的組織燒掉就可以了。操作方式與肌肉腐爛的治療辦法差不多,也可以在小容器當中放入適量的高錳酸鉀結晶,用腐爛的魚鰭當掃帚,在高錳酸鉀結晶上來回掃蕩。當腐爛組織被燒蝕乾淨之後就可以停止了。同樣地,結束之後也需要用清水把殘餘的藥物衝洗乾淨才能放回潔淨的清水當中進行調養。
  • 池塘養魚技術分享:池塘養魚需要什麼樣的池塘條件
    池塘養魚技術分享:池塘養魚對池塘條件的要求。池塘養魚技術分享:池塘養魚需要什麼樣的池塘條件?池塘養魚是指利用天然的池塘、半人工的池塘以及人工開挖的池塘來進行人為養魚的養殖方式,池塘養魚具有投資小,收益大,養殖環境易為人力控制的優點。
  • 清明池塘養魚 加強管理奪高產
    清明池塘養魚 加強管理奪高產 來源:SRC-391   發布時間:2013年04月01日15:09
  • 如何高效養殖鯝魚!努力了你也能成為下一個馬雲!
    鯝魚肉質細嫩,味道鮮美,是廣大消費者較喜食的經濟魚類之一併且具有養殖成本低、食性雜、養殖技術簡單、病害少、生長較快等優點,是進行池塘主養或混養的理想種類,也可在中小型水庫進行增、養殖
  • 農村養魚誤區有哪些?養殖魚類密度過大,混養魚種類不合理
    大家好,這裡是何圓花的養殖生活,分享養殖的方法技巧,提高大家的養殖技術。我是何圓花,每天跟大家聊聊我的養殖經驗。魚的味道很好,營養價值也很高,而且魚肉裡面含有的脂肪跟我們經常吃的豬肉相比是非常少的,大家可以放心吃的時候不用擔心會發胖。吃不胖大概是很多朋友的最終目標吧,因為現在水產還是比較受歡迎的,在農村也很多朋友開始承包魚塘養魚。但是在農村養魚的很多朋友會陷入一些誤區,讓自己養的魚發生一些問題。接來看一下,在農村養魚我們一定要避免什麼樣的問題,才能提高魚的產量。
  • 小龍蝦十四種常見疾病及其防治方法
    預防:(1)冬季清淤;(2)用生石灰清塘,放苗後每20天用25毫克/升生石灰潑灑;(3)控制放養密度;(4)池內水草面積不超過池塘面積30%;(5)投餌多樣化,適當增加含鈣餌料。 治療:(1)20毫克/升生石灰化水全池潑灑;(2)用魚骨粉拌新鮮豆渣或其他餌料投喂,每天1次,連用7-10天以上。
  • 養殖魚類艾美球蟲病的處理
    我國已報導的有十餘種,常見的致病的種類為青魚艾美蟲、鯉艾美蟲等。艾美球蟲可進行無性生殖和有性生殖兩種方式交替進行。球蟲在體外自然環境適宜的溫度、溼度等條件下進行孢子生殖,通常在24~72小時成熟,成熟後的球蟲具有感染性,大部分球蟲在溫度29℃以下生殖較快,低於8℃或者高於35℃以及低氧的情況下,孢子生殖不能完全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