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兒離不開水,養魚重在養水」。養殖池塘水的水質和池塘環境有很重要的關係,特別是池塘的底質,池塘底質是影響水質的重要因素。老養殖戶都知道的,「養魚重在養水,養水重在改底」,本文就重點敘述一下水產養殖中,池塘底質改良的一些方法。
方法一。排乾池水,挖除多餘的淤泥。池塘淤泥過多,水質容易惡化,病菌會大量繁殖,魚容易生病,一般情況下,池塘淤泥保持在20釐米左右較為合適。所以,池塘最好每年進行清塘,排水後挖去池底過多的淤泥。
方法二。排乾池水,陽光暴曬和低溫冰凍。排乾池水,讓池底接受充分的暴曬或冰凍,對改良底質有良好的效果。經過陽光暴曬和低溫冰凍後可以消滅害蟲、魚類寄生蟲、致病細菌,還可以改善溶氧狀況。
方法三。生石灰清塘消毒。大家都知道,生石灰是水產養殖中池塘清塘消毒的常用藥物,除了生石灰還有漂白粉、茶餅、氨水等。施用生石灰消毒,生石灰數量視池底淤泥多少而定,一般每畝池塘用生石灰50至60公斤左右。
方法四。池塘種植水生植物。種植水生植物對改良池塘水質有很重要的作用,可以改良池塘底質,淨化池塘水質,增加水中溶氧,防止池塘水體富營養化。
方法五。養魚和作物輪作。如果較長時間不準備養魚,可將池水排乾,考慮把養魚和農作物聯合起來,進行輪作。種植作物有利於池塘有機物的礦化分解,能更好地改良池塘底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