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魚兼養鴨,是近幾年來很常見的一種養殖方式。一些養殖戶就是在池塘上建造一隻大棚,然後水下養魚,水面上養鴨,這樣能為池塘魚兒增氧,鴨在水面上拉糞,鴨糞掉到水中又能當飼料餵養魚。所以一年養幾批鴨,魚的飼料投入省回好多了,不僅改善塘內生態系統和營養環境,而且魚鴨雙收,一舉兩得。那麼要注意哪些事項呢?一起看看。
魚塘水下養魚和水面養鴨怎麼養?需要注意哪些事項?介紹如下:
一、池塘與鴨棚建造計劃
池塘大小按個人養殖多少魚的面積來定。假如池塘面積為一畝,即666.6平方米,那麼水上鴨棚需建造120平方即可,不要太大,以免影響魚兒水中的光度。另外,池塘要選擇在無汙染水質和良好水源充足,交通方便的地方,採用網架養鴨或塘外養鴨的養殖模式。塘外養鴨,就是在魚塘附近建鴨棚和活動場地,方便將鴨糞和飼料殘渣清掃入塘餵魚。而網架養鴨,就是在魚塘上搭架,設棚養鴨,偶爾放一下鴨子出來池塘水面戲水,這樣能使池塘魚兒增氧。一般我們這邊都是採用池塘網架養鴨比較多,這樣鴨糞直接掉水中,省人工打掃,魚兒也能直接吃到。
二、魚鴨養殖要合理搭配
666.6平方闊池塘,一般養殖鯉魚、鯽魚、鰱魚為宜。這些魚類食性很廣,不挑吃。鴨子養殖數量在200隻左右,這樣就有大量鴨糞供應了,由於200隻鴨子,鴨糞比較多。有人說鴨子會不會抓魚,這樣把鴨子放在魚塘裡,對魚沒有影響嗎?其實對魚兒沒有影響的。以每隻鴨年產糞40-50千克計,魚塘會增4800-7500千克肥料,有效培肥塘水,繁殖大量浮遊生物,為鰱、鱅魚生長提供充足的飼料。不過要注意的是池塘要經常換水,還要經常增氧。當然把鴨每天放出池塘戲水,這樣就可以偶爾用一下增氧機了。
三、加強飼養管理、做好四防工作
魚兒餵食要進行科學投喂。飼料要定時、定量餵食等。雖然有鴨糞供應,但不代表不用飼料餵養,只是飼料投餵量少一點而已,購買的飼料要選擇質量好,適口的飼料,這樣魚兒長得快,肉質好。夏秋季可按魚體總體重投餵3—5%,冬春季可投1—3%。另外,水質管理。池塘水要隔七八天換一次,保持肥、活、嫩、爽,透明度控制在30公分左右,池水PH值保持在7—8左右。還有要勤巡塘,做好防逃、防病、防汛、防盜等工作。
以上就是關於池塘養魚兼養鴨的簡單介紹,魚鴨混養可充分利用水面,做到資源共享,良性循環,實現雙豐收。這種一舉兩得的養殖方式是非常值得嘗試的。